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06.71KB ,
资源ID:204540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045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1、2020-2021 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九年级上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B. 铁水铸刀 C. 石油分馏 D. 食物变馊 2. 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A. 硫 B. 镁 C. 红磷 D. 铁丝 3.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 硫酸铜 B. 金刚石 C. 氧气 D. 氦气 4. 2020年 3 月 20日,关闭了 58 天的武汉汉口火车站开始消毒。工作人员身背二氧化氯(2)消毒液进行全面消杀。下列有关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中氯元素和氧元素

2、的质量比为 1:2 B. 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7.5 C. 2和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 2中有两个氧元素 5.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 B. 液体的倾倒 C. 制取氧气 D. 收集氢气 6. 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A. 石墨作电极-它是一种金属材料 B. 古代的字画能保存到现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C. 高压水枪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排放到空气中能形成酸雨的物质-二氧化碳 7. 硫单质具有还原性,可以和浓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4(浓) = 3 + 22,X 是() A. 24 B. 2 C. 3 D. 2 8.

3、 医疗急救中的输氧和环保中的低碳理念,“氧”和“碳”指的是() A. 氧元素、碳元素 B. 臭氧、CO C. 2、2 D. 2、2 9.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热胀冷缩:温度改变,分子的大小改变 C.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10. 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13 B.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C. 该原子易失去电子 D.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11. 将宏

4、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A和 B 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C和 D。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从宏观角度看,物质 C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 B. 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 若 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生成物 C和 D 的质量比为 27:14 D. 若 D 为 NO,则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12. 202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气候变化”。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B. 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1:8 C. 过滤后的河水为纯净物

5、D. 生活中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煮沸 13.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1、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5:7 D. 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1:4 14. 现有 X、Y、Z三种金属,已知: + 4= 4+ + 23= (3)2+ 2 + 24不反应,则下列符合要求的 X、Y、Z分别是() A. Mg、Zn、Ag B. Mg、Fe、Ag C. Zn、Fe、Ag D. Fe、Cu、Ag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6、15.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 16. 生活中处处存在含碳元素的物质:冰箱除味剂中吸附异味的物质是: _ ;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液体燃料是 _ (填化学式);天然气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17. 用4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在铁制容器中,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_ ,此反应属于 _ 反应。 18.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1)若甲、乙的组成元素相同,丙为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7、复燃,甲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 _ ,从微观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 _ 。 (2)若甲为固体单质,丙可以用于灭火,乙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丙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 _ 。 19. 煤在空气中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_;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_;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 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答出一条即可)。 20. 将5.6含有一种杂质的铁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生成0.18的氢气, 则该铁粉中混入的杂质是_(填“锌”或“镁”)。把这种铁粉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净,滴入稀硫酸,如果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反应后溶液质量将_。 21. 如

8、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1)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_ 。 (2)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 _ 。 22.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选择,A、D装置,连接导管口 a、d 可以制取某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相对于 B 装置来说,C装置的优点是_. (3)简述用 D 装置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_. 23. 如图是微型实验的装置图。 (1)由烧杯中变化的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_ 。 (2)滴入稀盐酸时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3)写出 b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24. 甲烷和乙醇的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是

9、否可以由此证明甲烷和乙醇都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为什么? 25. 金属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用铁锅做饭主要是由于铁具有良好的 _ 性。 (2)铝的活动性比较强,但铝为什么却能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 _ 。 (3)某工厂将含有4、4、4的废液重新处理,为回收有关金属和化合物,设计了如图工艺流程图,请据图回答: .步骤和需要进行的操作为 _ ,固体 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 _ 。 .步骤中锌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 _ 。 .检验步骤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_ 。 .请写出步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 。 (4)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等

10、,其原理是在高温下用铝将某些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用铝和四氧化三铁反应来制取12.6铁,理论上需要消耗铝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答案解析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铁水铸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石油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食物变馊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干冰升华、铁水铸刀、石油分馏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

11、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解析】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故选项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燃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3.【答案】C 【解析】解:A、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

12、,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

13、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2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5.5:32 1:2,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 1,通常省略不写,说法错误; C、2和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价和 0 价,故化合价不同,说法正确; 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一个2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进行解答;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 1,通常省略不写进行解答; C、根据化合价原则以及单质的化合价为 0 进行解答; D、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

14、题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C、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制取

15、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石墨作电极,是由于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石墨是一种非金属材料,故 A 解释不正确; B、古代的字画能保存到现在,是由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 B解释正确; C、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着火点不能降低,故 C解释不正确; D、排放到空气中能形成酸雨的物质有二氧化硫等,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气体,故 D 解释不正确。 故选:B。 A、根据石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16、 B、根据单质碳的性质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D、根据形成酸雨气体的种类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硫、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3、4、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硫、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0、4、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数目不变, 则 3X 分子中含有 3个硫原子和 6 个氧原子, 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硫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2。 故选:D。 由

17、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 X 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医疗急救中的输氧,指的是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急救病人。 环保中的低碳理念,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节约资源,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故选:C。 根据医疗急救中的输氧和环保中的低碳理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低碳理念的含义、氧气能供给呼吸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

18、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温度改变,分子的间隔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间隙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

19、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 13,而不是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13,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13,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 13,核外有 3 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 2 个电子、第二层上有 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 3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铝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位于第 3 周期,

2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 13号元素是铝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 13,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 C 分子是由 2改为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 C的化学式为2,该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说法错误; B.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

21、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分子,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说法错误; C.由 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是最大的气体,则 D为氮气,结合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水, 反应的方程式是:, 则生成物(2)和(2)的质量比为(18 6):(28 2) = 27:14,选项说法正确; D.若 D 为 NO,则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反应前后,氮元素由3价变成+2价,氧元素由 0 价变成2价,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微粒的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D 的化学式;观察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本题

22、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微粒的构成、结合反应的模型进行 12.【答案】D 【解析】 解: A、 为保护水资源, 不能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而是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过滤后的河水中仍然含有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生活中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煮沸,是因为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故选:D。 A、为保护水资源,应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B、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23、 C、过滤后的河水中仍然含有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 D、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3.【答案】D 【解析】解: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后丁质量增加了8 1 = 7克,是生成物;乙质量减少了4 2 = 2,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甲质量减少了6 1 = 5,是反应物,故反应物是甲和乙,生成物是丁,是化合反应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 B、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正确;

24、 C、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 5g:7 = 5:7,正确; D、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2:7,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注意图示数据的处理,难度不大 14.【答案】D 【解析】解: + 4= 4+ ,说明 X的金属活动性比 Y强, 即 ;并且 X、 Y在化合物中显+2价。 + 23= (3)2+ 2,说明 Y 的金属活动性比 Z 强,即 ,并且 Z在化合物中显+1价, + 24不反应,说明 Y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 .故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锌的金属活动性比氢氢,Mg、Zn、Ag 不符合上述条件,故选项错误。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Mg、Fe、Ag 不符合

25、上述条件,故选项错误。 C、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Zn、Fe、Ag不符合上述条件,故选项错误。 D、Fe、Cu、Ag 符合 ,并且 Fe、Cu置换反应中在化合物中显+2价,Ag 在化合物中显+1价,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2;23 【解析】解: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氧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氧化物是氧化铝,其化学式为2

26、3; 故答案为:2;23。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6.【答案】活性炭 【解析】解:冰箱除味剂中吸附异味的物质是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液体燃料是酒精,化学式为:2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活性炭;25;。 根据活性炭的用途、甲烷燃烧的产物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27、,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 + 4= 4+ 置换 【解析】解:用4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在铁制容器中,是因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4+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 + 4= 4+ ;置换。 根据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222222 + 2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解:甲、乙、丙是初中化学

28、常见的物质,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1)若甲、乙的组成元素相同,丙为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丙是氧气,乙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乙是水,甲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转化为乙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22222 + 2,从微观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分子构成不同; (2)若甲为固体单质,丙可以用于灭火,所以丙是二氧化碳,乙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乙是一氧化碳,甲是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丙转化为乙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2222

29、22 + 2;分子构成不同; 。 根据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若甲、乙的组成元素相同,丙为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丙是氧气,乙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乙是水,甲是过氧化氢溶液;若甲为固体单质,丙可以用于灭火,所以丙是二氧化碳,乙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乙是一氧化碳,甲是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答案】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无污染,

30、热值高 【解析】 解: 在“使煤在空气中燃烧的条件是”这句话中所含的信息有: 煤-可燃物; 在空气中燃烧-有氧气;所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煤在空气中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盖灭,使火焰与氧气隔绝;氢气燃烧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氢气燃烧生成水,所以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无污染,热值高。 故答案为: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无污染,热值高。 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

31、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其中的缺少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本题主要考查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不是很难。 20.【答案】锌 (3)2、(3)2 减小 【解析】解:铁、锌、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 2 = 2+ 2, + 2 = 2+ 2, + 2 = 2+ 2 56 2 65 2 24 2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 5.6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0.2氢气, 5.6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是0.17, 5.6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4.7,将5.6含有一种杂质的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32、生成0.18氢气,则该铁粉中混入的杂质是锌; 把锌、铁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将滤渣洗净,滴入稀硫酸,若不产生气泡,说明锌、铁都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3)2、(3)2.由于每 65 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 216 份质量的银, 每 56 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 216份质量的银, 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将减小。 故答案为:锌;(3)2、(3)2;减小。 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5.6纯铁能生成0.18氢气,由于0.2 0.18,说明不纯的铁中所含的杂质不能与盐酸反应,或能与稀盐酸反应,5.6杂质与稀盐酸酸反应产生的氢气比0.18要小,据此分析

33、混入的杂质。 根据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判断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成分; 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分析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金属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21.【答案】 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解:(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为防止空气污染,所以在装置尾部放置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故填: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 (2)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1)根据炼铁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2)根据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

34、氧化碳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和现象以及实验装置的评价,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难度不大。 22.【答案】(1)232 + 32; (2)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把燃着的木条放在 e 导管口,木条燃烧更旺,证明集满 【解析】解:(1)装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A、D装置连接导管口 a、d可以制取某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 232 + 32; (2)通过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所以相对于 B装置来说,C 装置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氧气有助

35、燃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 D 装置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 e 导管口,木条燃烧更旺,证明集满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3.【答案】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 2 = 2+ 2 +2 ()2+ 2= 3 +2 【解析】(1)烧杯中的阶梯蜡烛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不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试管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6、,化学方程式是3+ 2 = 2+2 + 2;故填:3+ 2 = 2+ 2 + 2; (3)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2=3 +2;故填:()2+ 2= 3 +2。 根据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解:甲烷和乙醇燃烧都是与氧气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确定这两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无法证明他们是否含有氧元素,由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可知不能证明甲烷和乙醇都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碳氢化

37、合物 答案:不能证明甲烷和乙醇都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因为甲烷和乙醇燃烧都是与氧气反应, 都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确定这两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无法证明他们是否含有氧元素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即可推得物质中元素的组成 要掌握检验水和二氧化碳的简易方法, 检验物质燃烧生成的水用干冷的烧杯, 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25.【答案】导热 因为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里面的铝进一步氧化, 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过滤 Cu、 Fe 和 Zn 确保废液中点的4、 4完全反应 向固体 D中加入

38、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稀硫酸不足,否则酸足量 + 24= 4+2 【解析】解:(1)用铁锅做饭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2)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铝进一步反应; (3)、步骤和都是讲固体和液体分开,操作为过滤;锌可以置换硫酸铜中的铜,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由于锌粉过量,所以锌会完全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和硫酸亚铁中的铁,滤渣 A中一定有铜、铁和锌; b、根据废液中成分4、4、4,可知加入过量的锌粉是把能与锌反应的物质都反应掉,锌可以与硫酸铜反应,锌可以与硫酸亚铁反应,所以步骤中锌粉必须过量

39、的原因是将废液中的2+和2+全部置换出来; c、步骤中加入的稀硫酸是为了和锌反应,主要看是否有没反应的锌就行,所以步骤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取步骤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否则酸足量; d、根据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物是氢气和硫酸锌,化学方程式为 + 24= 4+ 2; (4)设理论上需要消耗铝的质量为 x。 216 504 12.6 216=50412.6 = 5.4 答:理论上需要消耗铝5.4。 故答案为:(1)导热; (2)因为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里面的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

40、3).过滤;Cu、Fe 和 Zn; .确保废液中点的4、4完全反应; .向固体 D 中加入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稀硫酸不足,否则酸足量; . + 24= 4+ 2; (4)5.4。 (1)根据铁的物理性质来解答; (2)通常情况下,铝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形成保护膜; (3)根据废液中成分4、4、4,可知加入过量的锌粉是把能与锌反应的物质都反应掉;根据锌与硫酸铜,或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方程式考虑;步骤中加入的稀硫酸是为了和锌反应,主要看是否有没反应的锌就行; (4)根据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铁的质量,求算消耗的铝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