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 学年广西柳州市九年级学年广西柳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下列气体中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且能做保护气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氢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2. 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或看到“高钙牛奶”“加铁酱油”等,这里的“钙”“铁”是指() A. 元素 B. 原子 C. 离子 D. 分子 3. 为了使天空更蓝,加强对大气质量监控。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没有的是() A. 2 B. 2 C. 2 D. 可吸入颗粒物 4.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变成冰 B. 竹片编成竹篮 C. 牛奶变酸 D. 红纸剪成
2、窗花 5.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氧气可以燃烧 C. 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D. 氧气具有氧化性 6.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有关物质的重要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 24= 4+ 2 C. 3+ 2 = 2+ 2 +2 D. 2424+ 2+ 2 7.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24 B. NaOH C. 3 D. 34 8.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如图所示实验中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液体药品 B. 过滤 C. 点燃酒精灯 D. 加热液体 9. 下列物质与颜色的对应或者是俗名与化学式的
3、对应错误的是() A. 34-黑色 B. 硫酸铜溶液-蓝色 C. 干冰-2 D. 石灰石-3 10. 下列应对“火”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 燃着的酒精灯打翻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 使用灭火器灭火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灭火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扑火 D. 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着地面逃离着火区域 11. 下列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但能置换出3溶液中银的是() A. Mg B. Cu C. Al D. Fe 12. 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白色烟雾 B.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C. 镁在空气中燃烧
4、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 打磨的铝条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条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13. 下列关于宏观与微观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比在阴凉处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B. 升温,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增大 C. 常把氧气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水是无味的,而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4.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可以将海水转为淡水 D. 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负极的 2倍 15. 氮元素有多种化合价,下列物质中标出的氮的
5、化合价错误的是() A. 33 B. +2 C. +42 D. +524 16. 鉴别下列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试剂或方法 A 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B 3溶液和2溶液 加入银单质 C 氮气和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D CuO粉末和2粉末 观察颜色 A. A B. B C. C D. D 17. 比较大小、高低、强弱等用数轴来表示更加直观,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金属熔点 B.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C. 合金中的含碳量 D. 元素原子外层电子数 18.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 如图所示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如图所示
6、是检查该装置气密性 D. 如图所示是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A. B. C. D. 20. 镁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将3.0镁条在足量的2和2混合气体中充分燃烧,镁条反应完全,生成固体物质5.6。则与氧气反应的镁的质量为() A. 0.6 B. 1.2 C. 1.8 D. 2.4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21. 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1)碳元素
7、 _ ; (2)2个氢气分子 _ ; (3)3个氯离子 _ ; (4)32_ ; (5)_ ; (6)4_ 。 22. 请在如图所示图片和意义的描述中找出相对应的关系,在对应的横线上用字母填空。 (1) (2) (3) (4) (5) (6) A.3分子模型 B.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C.常用于冰箱除异味 D.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E.厨房中的主要调味品 F.利用金属导热性 (1)_ ,(2)_ ,(3)_ ,(4)_ ,(5)_ ,(6)_ 。 23. 请在 八种物质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 A.2.生铁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氯化钙固体 .石蕊试液 .明矾 .金刚石 (1)属于合金的 _
8、; (2)自然界最硬的物质是 _ ; (3)常用作干燥剂的是 _ ; (4)最理想的清洁燃料的是 _ ; (5)可用于净水的物质是 _ ; (6)属于酸碱指示剂的是 _ ; (7)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气体 _ ; (8)造成酸雨的气体是 _ 。 24. 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及科技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用铜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 _ 性。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铝与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其氧化膜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_ 。 (3)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 _ 和水(或水蒸气)直接接触,因此,在铁表面涂油、刷漆都能防止铁生锈。 25. 燃料
9、对于人类社会非常重要。 (1)“西气东输”的“气”是指 _ 。 (2)现在空气污染的很大一部分是燃油车尾气的排放,有害物质主要是 CO、NO及2等,其中的 NO是因为汽油发动机是用火花塞点火, 空气中的2与2在电火花的作用下反应生成 NO,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3)固体2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释放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26.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是由 _ 和中子构成,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的 _ 数。 (
10、2)16号元素的名称是 _ ;画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_ 。 (3)同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可以推测出金属性:Mg _ (填“”或“”或“ 【解析】解:(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 故填:质子;电子。 (2)16号元素的名称是硫; 钠原子核外第一层电子数是 2个,第二层电子数是 8,第三层电子数是 1,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故填:硫;。 (3)同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 镁元素在铝元素左边, 可以推测出金属性: , ()2的碱性 ()3的碱性。 故填:;。 (1)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以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7.【答案】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速率 2 不溶于水 过滤 漏斗 2(4)3+ 3 + 32 =34+ 2()3 【解析】解:(1)将孔雀石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速率。 (2)由于2()2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12、所以气体 a的化学式2;由于滤渣的主要成分是2,可得出2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 (3)由流程可知,“操作 A”能将固液分开, 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主要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 玻璃棒和漏斗。 (4)由题意可知,“滤液 A”中2(4)3与 CuO和水反应生成4和()3,化学方程式是:2(4)3+ 3 + 32 = 34+ 2()3。 故答案为:(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速率。 (2)2;难溶于水。 (3)过滤;漏斗。 (4)2(4)3+ 3 + 32 = 34+ 2()3。 (1)根据将孔雀石粉碎成粉末能增大表面积分析回答。 (2)根据2()2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分析气体 a,再根
13、据滤渣的制药成分是2分析2的溶解性。 (3)根据过滤的原理和操作分析。 (4)根据2(4)3与 CuO和水反应生成4和()3写出方程式。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取胆矾的部分工艺流程图,掌握酸与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答案】 集气瓶 向下排空气法 催化作用 222222 + 2 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 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b 乙 【解析】解:(1)为收集气体的集气瓶;D瓶口向下,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因此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集气瓶;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改变了反应速率, 起到催化作用; A为固液不加热发生装置,
14、故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22222 + 2;收集干燥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选C为收集装置;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观察是否复燃,判断氧气是否集满; 故答案为:催化作用;222222 + 2;C;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3)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所以从长口 b 进气; 故答案为:b。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所以下部蜡烛先熄灭,故选乙; 故答案为:乙。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以及常见气体收集方法;
15、 (2)根据二氧化锰的性质回答此题;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收集装置;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回答此题; (3)根据气体的密度选择进气口;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9.【答案】2 2 有黑色变为红色 二 排出内部残留的空气 2+ + 22+ 2 =23 2+ 2 = 23+ 2 【解析】解: 【猜想假设】锌与硫酸反应可以反应生成氢气,另外锌与浓硫酸反应可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因此气体可能是这两种气体的组合,所以除了上述两种猜想,另外气体可能只是氢气; 故答
16、案为:2。 【设计实验】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气体含有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2。 氢气存在,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因此可以看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故答案为:有黑色变为红色。 【结论与反思】(1)根据设计实验可知,气体含有氢气和二氧化硫,所以猜想二成立; 故答案为:二。 (2)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且含有氧气,氢气加热遇到氧气可能发生爆炸,另外水蒸气会使无水硫酸铜变色,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所以需要排出内部的空气,避免影响实验; 故答案为:排出内部残留的空气。 (3)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 + 2; 故答案为:2+ + 2。 【延伸与拓展】
17、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 2 = 23和2+ 2 = 23+ 2; 故答案为:2+ 2 = 23;2+ 2 = 23+ 2。 【猜想假设】根据题目信息和可能反应生成的气体分析回答此题; 【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气体成分; 根据实验结论分析实验现象; 【结论与反思】(1)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2)根据空气组成以及气体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3)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延伸与拓展】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
18、程式。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30.【答案】H、S、O 98 1:20.6 【解析】解:(1)24是由 H、S、O元素组成的,故填:H、S、O; (2)24的相对分子质量:1 2 + 32 + 16 4 = 98,其中 S、O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 4) = 1:2,故填:98;1:2; (3)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6,故填:0.6; (4)设铁的质量为 x + 24= 4+ 2 56 2 0.6 56=20.6 = 16.8 该铁粉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6.818 100% 93.3% 答:该铁粉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3.3%。 (1)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2)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3)根据图示即可知道产生氢气的质量; (4)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