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599.84KB ,
资源ID:204173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041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1、2020-2021 学年学年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期末化学试卷 1. 2020年春,“新冠病毒”肆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阻击战。下列行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排查统计 B. 分发口罩 C. 消毒杀菌 D. 测量体温 2. 李燕同学发现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认为生虾外壳上的青色物质遇到某些物质发生了颜色的变化就李燕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观察 B. 实验 C. 假设 D. 做结论 3. 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间有空隙 B. 原子不显电性-原子中没有带电

2、微粒 C. 物质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改变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 84 消毒液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由于其消毒效果理想、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特点而深受大家的欢迎,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价 B. 0 价 C. +1价 D. +5价 5. 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 收集和验满”。如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A. 加入药品 B. 收集气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验满 6. 瑞德西韦是一种新型的抗病毒药物,其化学式为:27356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A. 瑞德西韦是一种混合物 B. 瑞德西韦由 27 个碳原子、35 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 1个磷原子构成 C. 瑞德西韦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 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602 7. 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A.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B. 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C. 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 8. 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燃烧 B. 爆炸 C. 颜色发生了改变 D. 状态发生了改变 9. 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用途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A

4、. 在2、2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气 B. Cl、两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C. 22和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22和2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 C、CO 都能与灼热 CuO 反应生成铜,体现了 C、CO都具有还原性 10. 下列灭火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端下油锅 秸秆、柴草着火,用水泼灭 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 电器着火,最先应当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汽油着火,应该立即用水浇灭 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 A. B. C. D. 11. 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氮气氢气 B.

5、 氯元素的化合价:3 2 C. 空气中组成物质的含量:氮气氧气稀有气体 D. 地壳中元素含量: B. C. D. 15.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W、G、H、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W G H P 反应前质量/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 待测 26 2 12 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 W 待测值是 13 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P 是生成物 D. 物质 H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6.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甲和乙

6、:水 B. 乙和丙:空气 C. 甲和丙:空气 D. 甲和丁:水 17. 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回答。 (1)2个氮原子 _ ; (2)3个碳酸根离子 _ ; (3)氯化钠 _ ;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 ; (5) + 3价铝元素的氧化物 _ 。 18. 如图中的、分别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_ ;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 ; (2)当 D 为原子时, =_ ; (3)、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_ 和 _ (填序号); (4)粒子的化学性质与 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

7、质相似 _ (填序号); (5)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_ (填“元素”或“原子”)。 19.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写出的仪器名称 _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_ (填字母)。 (3)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4)装置还可作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则需对 A 装置的进行的改进是 _ 。 (5)装置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瓶中液体是澄清石灰水,气体应从 _ (填“a”或“b”)端通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20. 铁矿石是怎样炼成铁的呢?某活动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了铁矿石炼铁化学原理,

8、如图所示。 (1)该活动小组将实验装置组装好后,设计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给玻璃管加热;停止加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停止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填序号); (2)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固体由_色变成_色,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 (3)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说明改进方法_。 21.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三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_,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填序号). 装置气密性好;实验前夹紧止水夹;红磷过量或足量; 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2)实验中, 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

9、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可以得知,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 (3)实验中烧杯_(填编号)中的溶液变红 22. 水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1)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往往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_ ,试管 _ (填“1”或“2”)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试管 1 与试管 2 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 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某同学要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简易的净水器(如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 _ 。在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 _ (填试剂名称),硬水软化的方法 _ 。 (3)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_ 。 A.洗菜的水用来浇

10、花 B.使用节水龙头 C.用不间断的水流冲洗碗筷 D.洗手擦肥皂时,关上水龙头 (4)用水灭火时,将水喷成细雾状的主要原因是 _ (填序号)。 A.降低着火点 B.增大与可燃物接触面积 C.与空气中气体反应生成2 23. M 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 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 ;小强的猜想是 .你的猜想是_。 (设计与实验)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的 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观察到只有试管乙中发生明显变化。

11、(交流与表达)(1)同学们一致认为试管丙中也应该有明显变化,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 (2)于是同学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把甲、丙中的铝丝打磨干净后又分别插入原试管中,结果甲、丙试管中都出现了明显变化,则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 去掉试管_(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 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除了上述实验外,还可以将_(填一种物质)分别插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判断。 24. 【探究活动一】为探究催化剂的

12、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甲同学设计如表对比实验: 氯酸钾的质量 催化剂的种类 2的质量 反应条件 收集45.02所需的时间() 3.0 2 1.0 混合加热 21 xg CuO 1.0 混合加热 48 (1)表中 x的值应为 _ ; 通过分析上表数据, 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在相同的条件下, 3在2作催化剂比 CuO作催化剂的分解速率 _ (选填“快”或“慢”)。 【探究活动二】为探究双氧水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乙同学设计以下实验: 进行实验 室温下,选用50.0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1%、2%和4%)分别与0.1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如图 1,固定夹持仪器略去)。 (2)写出双

13、氧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 ,2在22分解前后其质量和 _ 没有发生改变。 (3)按如图装置图 1 进行实验,在装药品前应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做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后 _ 则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数据处理 (4)乙同学进行实验后,获得的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2的质量 温度 相同时间(10)内产生2体积() 50.0 1% 0.1 20 9 50.0 2% 0.1 20 16 50.0 4% 0.1 20 31 本实验中,测量2体积的装置也可以选用如图 2的哪套装置来代替 _ (填编号)。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

14、得出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的结论是: _ 。 (5)丙同学认为用图 3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 _ 也能探究双氧水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25.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 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90g,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97.8.(假设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在碳酸钙中,钙、碳的质量比为 _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 . (2)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_ . (3)计算 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

15、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解析】解:A、排查统计只是数据的统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 B、分发口罩只是分口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错; C、消毒杀菌是消毒液与细菌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将其杀死,故 C正确; D、测量体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

16、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C 【解析】 解: A、 认为生虾外壳上的青色物质遇到某些物质发生了颜色的变化, 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观察,故选项错误。 B、 认为生虾外壳上的青色物质遇到某些物质发生了颜色的变化, 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 而不是实验,故选项错误。 C、 认为生虾外壳上的青色物质遇到某些物质发生了颜色的变化, 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 故选项正确。 D、认为生虾外壳上的青色物质遇到某些物质发生了颜色的变化,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做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

17、划(或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错误。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核所带电荷和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而不是原子中没有带电微粒,故选项解释错误。 C、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18、。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 + (2) = 0,则 = +1价。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次氯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

19、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5.【答案】D 【解析】解:A、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操作正确,故 A正确; B、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底部,操作正确,故 B正确; C、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故 C 正确; D、因是气体的验满,所以检验的物质一定要放在瓶口,而不能放在集气瓶内部,故 D错误。 故选:D。 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B、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底部

20、,有利于尽可能排净原有空气; C、用手握试管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以判断气密性好坏; D、二氧化碳验满时,检验的物质一定要放在瓶口; 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了解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气体验满的方法以及收集气体的方法。 6.【答案】D 【解析】解:.由化学式可知,瑞德西韦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选项说法错误; B.瑞德西韦是由分子构成的,由化学式可知,1 个瑞德西韦分子由 27个碳原子、35 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 氧原子和 1 个磷原子构成,选项说法错误; C.德西韦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瑞德西韦完全燃烧的产物

21、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有含磷元素、含氮元素的物质,选项说法错误; D.瑞德西韦(273568)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27 + 1 35 + 14 6 + 16 8 + 31 = 602,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与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A、釜底抽薪的化学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也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解释合理。 B、 钻木取火的化

22、学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热, 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 可燃物就燃烧起来, 解释不合理。 C、真金不怕火烧的意思是金在燃烧的条件下也不会发生变化,说明化学性质不活泼,解释合理。 D、瓷器的硬度很高,要想在瓷器的上面打眼、修复,需要使用比瓷器硬度更高的材料才行。金刚石的硬度最高,可以用来切割玻璃、给瓷器打眼,解释合理。 故选:B。 我国的成语、俗语中蕴含着经典的科学道理,我们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道理 8.【答案】A 【解析】解:A、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所以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故 A正确; B、爆炸有物理性爆炸,例如气球涨破,轮胎爆炸等,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23、化学变化,故 B 错; C、 颜色发生了改变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例如氧气变为液态氧, 由无色变为淡蓝色, 属于物理变化, 故 C错; D、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9.【答案】D 【解析】解:A、2、2两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

24、均不含有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离子是氯原子失去电子得到的,Cl、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22和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是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22和2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C、CO都具有还原性,利用它们的还原性,C、CO 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都能用来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2、2两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离子是氯原子失去电子得到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 C和 CO加热时都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C、

25、CO均具有还原性、分子的性质、原子和离子的转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灭火的方法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三者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具体用什么方法灭火,由可燃物的性质决定。 油锅起火,最佳的灭火措施是盖锅盖,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而端油锅是非常危险的;故做法不恰当; 秸秆、柴草着火,用水泼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做法正确; 酒精灯的火焰应用灯帽盖灭,用嘴吹易引起酒精灯内燃而发生危险;故做法不恰当; 电器着火,最先应当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隔绝空气;故做法正确; 汽油着火,不能用水灭,因为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

26、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做法不恰当; 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做法正确; 故选:A。 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灭火的方法,灭火的方法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要根据具体物质的性质来确定用什么方法进行灭火。 11.【答案】D 【解析】解: A、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 12 + 16 2 = 44,氮气相对分子质量= 14 2 = 28,氢气相对分子质量= 1 2 = 2;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顺序为二氧化碳氮气氢气;故 A 正确; B、3

27、中氯元素化合价= 0 (+1) (2) 3 = +5;2中氯元素化合价为 0;HCl中氯元素化合价= 0 (+1) = 1;Cl的化合价高低顺序:3 2 ;故 B正确; C、空气的组成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空气中组成物质的含量由大到小的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故 C正确; D、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为 O、Si、Al、Fe,地壳中元素含量 。 X 放入2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 X的金属活动性比 Z弱,即 。 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故选: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

28、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由表中信息可知,P 物质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 20克;G物质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 25 克;H物质的质量不变故 H 物质不参与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W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 5 克。 A、反应后物质 W 的质量为:18 5 = 13.故 A 正确; B、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 B 错误; C、P 物质的质量减少故为反应物。故

29、 C 错误; D、物质 H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 D错误。 故选: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利用这一性质进行判断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1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铁生锈条件的探究,难度不大,对比实验可通过若干个装置同时探究一个或多个条件对同一事件的影响,其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一段时间后,甲和乙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不能探究铁锈蚀的条件,故

30、选项错误; B、一段时间后,乙和丙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不能探究铁锈蚀的条件,故选项错误; C、一段时间后,甲和丙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不能探究铁锈蚀的条件,故选项错误; D、甲试管中铁钉与空气接触,没有与水接触;丁试管中铁钉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丁试管中的铁钉生锈,对比可知铁锈蚀与水有关,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17.【答案】2332 223 【解析】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氮原子表示为:2N。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

31、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3 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332。 (3)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aCl。 (4)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其分子符号为:2。 (5) + 3价铝元素的氧化物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23. 故答案为: (1)2; (2)332; (3); (4)2; (5)23。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

32、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进行分析解答。 (4)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5) + 3价铝元素的氧化物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答案】940.088元素 【解析】解:(1)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9;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填:9;4

33、0.08;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2 + 8 + = 18, = 8;故填:8; (3)、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B 和 C;故填:B;C; (4)粒子的最外层有 7个电子,B 粒子的最外层也是 7个电子,二者化学性质相似;故填:B; (5)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元素;故填:元素。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3)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5)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粒子结构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

34、已有的知识进行。 19.【答案】水槽 2322 + 32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2+ 2= 3 +2 【解析】解:(1)据图可以看出,是水槽,故填:水槽;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使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均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BC,故填:BC; (3)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 + 32,故填:2322 + 32; (4)装置还可作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防止高锰酸钾的小颗粒随气流进入导管,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填: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5)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a 端通入,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35、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2= 3 +2,故填:a;()2+ 2= 3 +2。 (1)据图即可知道有关仪器的名称; (2)根据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解答;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解答; (4)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解答; (5)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答案】 红棕 黑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尾气点燃或收集 【解析】解:(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加热前一定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然后给玻璃管加热,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为防止生成的铁又被氧化,要再通一会一氧化碳,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2)一

36、氧化碳能把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还原成黑色的铁粉,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要进行尾气处理,可以用点燃或收集的方法。 故答案为:(1); (2)红棕,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尾气点燃或收集。 (1)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可以把氧化铁还原为铁,以及氧化铁和铁粉的颜色进行分析; (3)根据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分析如何尾气处理。 本题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步骤、现象、化学反应式的书写,以及用不

37、同的方法验证铁的存在,需要同学们具有比较全面的化学知识。 21.【答案】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解析】解:(1)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反应的方程式是:通过该实验得出: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15;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要好、实验前夹紧止水夹、红磷过量或足量、冷却到室温后才打开止水夹由于教室内人数较多,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选用教室内的空气,测定的结果不准确; (2)实验中,由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的现象可以得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3)通过烧杯与烧杯的对比发现,烧杯中的酚酞变红,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说明是氨水

38、让酚酞变红而不是其它物质让酚酞变红,而氨水和酚酞并没有混合,从而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 答案: ;15;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3) (1)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3)根据通过烧杯与烧杯的对比发现,烧杯中的酚酞变红,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说明是氨水让酚酞变红而不是其它物质让酚酞变红,而氨水和酚酞并没有混合,从而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 此题以图示的形式综合考查了正确判断实验现象及规范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的综合题解题时应充分利用题中给予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22.【答案】增强水的导电性 2 2: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9、 肥皂水 煮沸 C B 【解析】(1)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且化学方程式是; (2)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鉴别硬水和软水常用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反之是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洗菜的水用来浇花,有利于节约用水,故错误; B.使用节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故错误; C.用不间断的水流冲洗碗筷,不利于节约用水,故正确; D.洗手擦肥皂时,关上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故错误; 故选 C; (4)用水灭火时,将水喷成细雾状的主要原因是增

40、大与可燃物接触面积,故选 B。 故答案为:(1)增强水的导电性;2;2:1; (2)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肥皂水;煮沸; (3); (4)。 (1)根据电解水的相应知识解答; (2)根据活性炭的作用解答;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分和转化解答; (3)根据节约用水的生活现象解答; (4)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电解水相应知识的掌握,涉及范围广,注重基础,难度系数不大。 23.【答案】 铝丝表面有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反应的进行 2 + 34= 2(4)3+ 3丙 M丝 【解析】解:(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敏、小强同学的猜想可知,我的猜想是 ; 故填: ; (交流与表达)(1)试管丙中使用的是铝丝

41、,没有明显变化可能是因为铝丝表面有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反应的进行; 故填:铝丝表面有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反应的进行; (2)丙试管中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 34= 2(4)3+ 3; 故填:2 + 34= 2(4)3+ 3; (评价与反思)可以去掉试管丙中的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故填:丙; 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可以将铝丝、铜丝分别插入到盛有4溶液的试管中,或将 M丝分别插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 故填:M丝。 (猜想与假设)根据铝和铜的活泼性以及两种猜想,推断第三种猜想; (交流与表达)(1)根据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 (

42、2)根据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进行分析; (评价与反思)根据甲、乙、丙三个实验得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 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时,通常采取“三取中”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24.【答案】3.0快 222222 + 2化学性质 注射器活塞最终回到原处 c 其它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单位时间内天平示数差值大小 【解析】解:(1)为了进行对比,表中 x的值应为3.0; 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相同的条件下,3在2作催化剂比 CuO作催化剂的分解速率快。 故填:3.0;快。 (2)过氧

43、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2222 + 2, 2在22分解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故填:222222 + 2;化学性质。 (3)按如图装置图 1 进行实验,在装药品前应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做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后注射器活塞最终回到原处,则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填:注射器活塞最终回到原处。 (4)本实验中,测量2体积的装置也可以选用如图 2的 c 装置来代替。 故填:.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4、。 故填:其它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5)丙同学认为用图 3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天平示数差值大小,也能探究双氧水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故填:单位时间内天平示数差值大小。 (1)对比实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 氯酸钾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3)按如图装置图 1 进行实验,在装药品前应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做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后注射器活塞最终回到原处,则证明该装置气密性

45、良好。 (4)本实验中,测量2体积的装置也可以选用如图 2 的 c装置来代替。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5)丙同学认为用图 3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天平示数差值大小,也能探究双氧水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答案】10:348%2.2 【解析】解:(1)碳酸钙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40:12 = 10:3;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340+12+163 100% =

46、48%.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10 + 90 97.8 = 2.2; (3)设鸡蛋壳中3的质量为 x, 3+ 2 = 2+ 2 + 2 100 44 2.2 100=442.2 = 5 鸡蛋壳中3的质量分数=510 100% = 50% 答案:(1)10:3; 48%; (2)2.2; (3)计算 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50%.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反应后剩余物的总质量比反应前的减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3)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固体质量的减少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气体的质量算出碳酸钙和氯化钙的质量,再计算质量分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