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595.85KB ,
资源ID:203078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030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高考)2021届地理一轮小题必练10:土壤(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秦**)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高考)2021届地理一轮小题必练10:土壤(含答案解析)

1、 小题必练小题必练 1010:土壤:土壤 观察土壤、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和保护。 (2020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 A冬季风堆积 B泥石流堆积 C冰水堆积 D间歇性流水堆积 2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生物作用 B冰川作用 C酸雨作用 D流水作用 免耕是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土壤表面覆盖越多,被侵蚀的程度就越低(下图)。免耕的同时实现了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后台的方式

2、包括;秸杆根茬还田、秸杆粉碎翻压还田、秸杆覆盖还田等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免耕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土壤肥力 B降低大气污染 C增加农民收入 D防止土壤侵蚀 2我国东北地区若采用秸杆粉碎翻压的方式实现秸秆还田,其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病虫害增加 土壤有机质增加 土质过于紧实 出苗率降低 A B C D 温带雨林是指在中纬度高雨量地区生长的针叶或阔叶森林,温带雨林在很多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W 岛(下图)温带雨林广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W 岛温带雨林中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阔叶树种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A阴雨冷湿,年均温较低,光热不足 B土壤贫瘠,土层浅薄,植物种类少 C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气

3、温低 D人类对阔叶树砍伐数量比针叶树多 4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相比,W 岛的温带雨林 A树木年轮现象更显著 B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C土壤的腐殖质层更薄 D植物的垂直分层更多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PH 值小于 7 为酸性,大于 7 为碱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沙化 B土壤酸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减少 6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采用滴灌技术 B及时深耕土壤 C适量掺沙改造 D增施速效肥料 石油运输管道

4、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层上下两层。冻胀丘是指多年冻土区由土和地下水受冻胀作用形成的丘状地形,其中季节性冻胀丘每年冬季发生,夏季消失,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据图分析,该区域冻土活动层和多年冻层的分界深度是 A3m B6m C9m D12m 8对季节性冻胀丘的形成及防治,正确的是 冬季低温是冻胀丘形成的重要条件,可提高土壤水分,起到保温作用 土壤湿润是冻胀丘形成的重要条件,可开挖沟渠,排走地表水和地下水 治水是关键,可在管道两则的地下建设截水墙等阻水工程,阻止地下水流向管道 为防冬季低温,应在管道上铺砂石,通过提高地温度让其不冻结 A B C D 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

5、要指标。土壤碳、氮的含量不仅与温度、降水量等环境因子有关,而且与植被状况、土地利用方式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等有关。右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影响该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植被似盖度 B海拔 C降水 D土层深度 10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少,腐殖质减少 B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 C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 D冬季放牧,草场畜牧超载导致植被破坏 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据此完成

6、下面小题。 11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 A冬季风堆积 B泥石流堆积 C冰水堆积 D间歇性流水堆积 12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生物作用 B冰川作用 C酸雨作用 D流水作用 苹果为落叶乔木,生长季为 4-10 月。苹果园的传统生产方式为定期松土、清除杂草(简称清耕),近年来土壤覆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南部某苹果园 3-9 月不同生产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月份变化。 (注: 地膜覆盖选用厚度为 0.08mm 的黑色、白色透明塑料膜;生草覆盖指的是人工种植特定的草类来覆盖土壤

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地膜覆盖相比,7-9 月该果园生草覆盖下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 A草类生长耗水 B径流流失较多 C土壤蒸发较多 D果树生长繁盛 14夏季晴天时,该果园黑膜覆盖区膜内温度较白膜覆盖区 A白天高 B日较差大 C日较差小 D无法判断 15推测该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A黑膜覆盖区 B白膜覆盖区 C生草覆盖区 D清耕区 为研究青藏高原冰冻、消融交替过程中土壤热量迁移的变化,某考察组对无长期定居居民的羌塘高原核心区进行了土壤温度的观测。下图为羌塘高原核心区 2014 年 1 月和 4 月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16图中一天经历着土壤冻结消融过程最显著的

8、曲线是 A B C D 17影响该地区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最主要的直接因素是 A地面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18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吉林 B黑龙江 C内蒙古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土壤微生物(细菌、古菌、真菌等)是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较为活跃的因素,土壞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热量等要素呈正相关。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土层 010cm 不同季节土壤徽生物生物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9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影响主要是 A通过新陈代谢,生成大量有机质 B将氮、磷等元素合成为有机质 C搅动土壤,改变土壤有机质分布 D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 20推测该地土壤肥

9、力最高的季节,及符合该季节肥力较高的主要依据是 A春季有机质积累量最大 B夏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强 C秋季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 D冬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弱 土壤有机碳是土地利用过程中地表动植物残体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与土壤颗粒结合的化合物,泥沙沉积和农业耕作是影响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下图示意豫东平原黄河泥沙影响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黄泛指黄河泛滥区,故道指黄河古河道,其他指除黄泛和故道以外的黄河泥沙影响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 A黄泛区土壤最肥沃 B其他区土壤有机碳垂直变幅最大 C故道土壤颗粒最大 D三个区土壤有机碳垂直变速相同 22黄泛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小的主要影

10、响因素是 A土壤颗粒 B土层深度 C农业耕作 D泥沙沉积 23提高黄泛区和故道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可行措施是 A合理使用化肥 B实施免耕技术 C推广秸秆还田 D改变耕作制度 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2008 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诱发部分区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致使土壤环境质量改变,影响区域生态恢复和农业发展。下图示意 20112018 年间受损点(受地质灾害破坏)和对照点(未受灾害破坏)的土壤理化指标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受损点的土壤 A肥力提高 B湿度增大 C更易风化 D趋于板结 25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地理要素是 A降水 B地形 C植被 D河流

11、26为修复受损地的土壤,首先要 A植树造林种草 B增施有机肥料 C改变土体结构 D增加土壤水分 参参考答案考答案 【答案】 1A 2D 【解析】 1由图可知,该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以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范围最大,根据黄土高原“风吹来的高原”可知,该沉积物为冬季风风力堆积形成。小兴安岭的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受地形阻挡,风力减小,沙尘堆积,东坡为背风坡,沙尘较少,堆积较少,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2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流水冲刷、下渗导致沙尘沉积物空隙小,结构紧实,降水下渗溶解矿物钙,产生淋溶作用,使堆积物上层含量普遍偏低,D 正确。生物根系生长或微生

12、物活动会使土壤疏松, A 错误。 东北地区地势较低, 冰川作用不明显, B 错误。 东北地区不是我国主要酸雨区,酸雨作用不明显,C 错误。故选 D。 【答案】 1D 2C 【解析】 1材料信息表明,免耕是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土壤表面覆盖越多,被侵蚀的程度就越低。免耕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可以降低土壤表面被侵蚀的程度,因此免耕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土壤侵蚀,D 符合题意;免耕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但不是免耕的主要目的,排除 A;免耕对降低大气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作用不大,排除 B、C。故选 D。 2秸秆中的虫卵、带

13、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从而使得病虫害增加,符合题意;采用秸杆粉碎翻压的方式实现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增加,但不是不利影响,不符合题意;采用秸杆粉碎翻压的方式实现秸秆还田,会使土壤变得疏松,不会过于紧实,不符合题意;秸秆翻压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使土壤与种子不易接触紧密,从而影响正常发芽,导致出苗率降低,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 符合题意,排除 A、B、D。故选 C。 【答案】 3A 4A 【解析】 3该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又有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该地为温度海

14、洋性气候,全年降雨天数多,光照少。又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因此该地的热量和光照等自然条件无法满足阔叶林的生长,可以进一步推测,该地应该为阴雨冷湿的环境, 故 A 正确。温带雨林,枯枝落叶多,气温低,分解慢,土壤肥沃,土层深厚,B 错误;冬季受西风影响大,不是冬季风,C 错误;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人类砍伐不是主要原因,D 错误;故选 A。 4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树木生长快,年轮稀疏;温带雨林气候树木在一年内生长期变化显著,甚至到冬天内还能停滞,年轮密集,树木年轮现象更显著,A 正确。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植物的垂直分层更多,降水丰富,气温高,淋溶作用强,土壤的腐殖质层更薄。故选 A。 【答

15、案】 5B 6B 【解析】 5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类型的分布和大棚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读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示意图可知,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 0-20cm 土壤的 PH 值减小到小于 7,使土壤呈酸性,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故选 B。 6读图可知,连作使大棚内表层土壤呈酸性,而深层土壤 PH 值变化不大,故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措施中和土壤酸碱度,以致减缓大棚内土壤酸化及退化速度,故选 B。 【答案】 7B 8B 【解析】 7 多年冻土活动层冻土夏季融化, 冬季冻结。 多年冻层夏季不融化, 6 m 以下的多年冻层全年地温小于 0,全年处于冻结状态,是多

16、年冻层。所以多年冻土活动层与多年冻层的分界深度为 6 m,B 对。A、C、D 错。 8土壤湿润是冻胀丘形成的重要条件,可开挖沟渠,排走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提高土壤水分,冬季更易形成冻胀丘,错。治水是关键,可在管道两则的地下建设截水墙等阻水工程,阻止地下水流向管道,对。在管道上铺砂石,不能提高地温,没有防冻效果,错。B 对,A、C、D 错。 【答案】 9B 10C 【解析】 9图示是山地不同植被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山地植被类型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海拔高度。影响该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海拔, 海拔不同, 水热条件不同, 植被类型不同, B 对。 植被覆盖度、 降水、土层深度不是主要因素,

17、A、C、D 错。 10图示中整体上海拔越高,有机碳含量越多,说明有机碳含量与温度有相关性。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C 对。海拔高,光照增强,A 错。草甸区比森林区降水减少,B 错。高山区是夏季放牧,D 错。 【答案】 11A 12D 【解析】 11由图可知,该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以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范围最大,根据黄土高原“风吹 来的高原”可知,该沉积物为冬季风风力堆积形成。小兴安岭的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受地形阻挡,风力减小,沙尘堆积,东坡为背风坡,沙尘较少,堆积较少,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12与西北

18、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流水冲刷、下渗导致沙尘沉积物空隙小,结构紧实,降水下渗溶解矿物钙,产生淋溶作用,使堆积物上层含量普遍偏低,D 正确。生物根系生长或微生物活动会使土壤疏松,A 错误。东北地区地势较低,冰川作用不明显,B 错误。东北地区不是我国主要酸雨区, 酸雨作用不明显,C 错误。故选 D。 【答案】 13A 14C 15C 【解析】 13读图可知,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该果园生草覆盖下 79 月气温高,草类植物生长速度快,需水量大,导致土壤水分较少,A 正确;如果是由于径流流失多,则四种覆盖方式水分含量应该相差无几,B

19、 不符合题意;如果土壤蒸发水分多,则四种状况下土壤水分含量相差无几,C 不符合题意;如果是果树生长旺盛所致,则和地表覆盖无关,则四种覆盖方式水分含量应该相差无几,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4夏季晴天时,太阳光照旺盛,白膜透光,膜内温度上升快,黑膜阻光,温度上升慢,因此白天黑膜覆盖区气温低于白膜覆盖区, 黑膜保温作用更强, 夜晚温度较低, 故黑膜覆盖区膜内温度日较差较小,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15生草覆盖指的是人工种植特定的草类来覆盖土壤,草类植物残骸等受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有机质,因此该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生草覆盖区,故 C 正确;其它膜覆盖区或者清耕地,就没有外来的有

20、机质,有机质含量偏低,ABD 错误。故选 C。 【答案】 16B 17C 18D 【解析】 本题考查土壤热量迁移变化特点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6读该核心区 2014 年 1 月和 4 月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图,经分析可知,曲线温度在-6以下,土壤无消融过程,A 错误;曲线温度在-10以下,土壤无消融过程,C 错误;曲线温度在-22之 间,温度变化幅度小,土壤冻结-消融过程不是最明显,D 错误;曲线温度在-810之间,温度变化幅度大,土壤冻结-消融过程最显著,B 正确。故选 B。 17据图可知,该地区 1cm 深度土壤属于表层土壤,其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太阳辐射,因此其温度日变化与太阳辐射的变化

21、大致相同。故选 C。 18从材料可知,1cm 深度的土壤温度和气温相接近。由图表可知,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 16 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 14 时左右,据此可算出该地经度约为 90E,排除 A、B 和 C;西藏自治区 1 月和 4 月气温均比较低,因此该区域最可能为西藏自治区,D 对。故选 D。 【答案】 19D 20C 【解析】 19土壤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机质较少,A 项错误。土壤微生物主要起到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的作用,故 B 项错误。搅动土壤的主要是蚯蚓、蜈蚣、蜗牛等土壤生物,并非微生物,C 项错误。微生物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转

22、化的主要影响,D 项正确。故选 D。 20材料中提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热量等要素呈正相关”,据图可知,土壤微生物数量在夏、秋季时整体偏高,而秋季枯枝落叶量远大于夏季,因此秋季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故 C 项正确。夏季植物落叶量有限,微生物生物量主要与温度有关,所以夏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强,肥力消耗也最大,因此夏季肥力低于秋季,故 B 项错误。据图可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冬、春季时整体偏低,说明土壤肥力较低,故 A、D 项错误。故选 C。 【答案】 21B 22D 23C 【解析】 21 读图可知, 有机碳含量为其他区故道区黄泛区, A 错误。 有机碳垂直变幅为: 其他区故道区黄泛区,

23、B 正确。受黄河泛滥影响,黄泛区的土壤颗粒最大,C 错误。读图可知,三个区土壤有机碳垂直变速不同,D 错误。故选 B。 22从材料中可知,黄河泥沙是黄河下游陆地地貌类型形成的物质来源,泥沙沉积和农业耕作改变了地表土壤结构和有机碳含量水平。黄泛区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小,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沉积层厚度薄,黄河泥沙沉积是主要因素,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23由材料可知,黄泛区和故道区土壤有机碳含量低,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其有机碳含量,C 项正确。合理使用化肥、实施免耕技术、改变耕作制度对提高黄泛区和故道区土壤有机碳含量起作用不大,ABD 错误。故选C。 【答案】 24D 25C 26C 【解析】

24、24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土壤容重越大,土壤中有机质、水分、空气等含量就越低,因此土壤容重可用来估算土壤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含量,描述土壤压实度等,图(1)显示,与对照点相比,受损点的土壤容重明显升高,图(2)显示,与对照点相比,受损点的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因此受损点肥力下降、湿度下降、空气减少、不易风化,受损点土壤压实度上升,因此土壤趋于板结。由此判断,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25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构成和结构,从而影响土壤肥力大小,使得土壤中生物生产力水平高低不同, 因此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地理要素是植被, C 符合题意;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对降水、地形、河流影响不大,排除 A、B、D。故选 C。 26材料信息表明,汶川特大地震后当地受损土壤的土壤容重明显上升,根据分析可知,土壤趋于板结,此时如果首先在板结的土壤上植树造林种草、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水分,都不能起到修复土壤的明显效果,只有首先改变土体结构,增加空隙度,再通过各种方式补充有机质和水分,才能有效地修复受损地的土壤,由此判断,C 符合题意,排除 A、B、D。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