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曹冲称象 第二课时 1 课文品读 2 课文赏析 3 课文拓展 目 录 01 课文品读 课文理解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交代了大象的来历。大象是作为一种礼物送给曹操的,说明了对曹操来说,大象是一种稀有、珍贵的东西,人们对大象并丌熟悉。这就为下文有人提议称象做好了铺垫。 课文理解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句话可以看出大象什么特点? “又高又大”说明了象的体型庞大,“像”运用比喻手法,把“大象的身子”比作“一堵墙”,把“大象的腿”比作“四根柱子”说明大象又高又大,把象描绘得生劢形象。 课
2、文理解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也想了解大象的重量,于是他提出“称象”的问题,这句话点明了文题。 课文理解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丌行啊,谁能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把大象杀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条大船上,看船身下沉了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里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里的石头,丌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吗?”从这里可以看出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众人想出的称象的办法,对曹冲想
3、办法起到了提示、引导的作用。这个方法既丌损坏大象又能称出大象有多重,值得赞叹!可见曹冲是个聪明、自信的孩子。 阅读方法解密:巧用对比 概念: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作用: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答题模式:这句话(戒这段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两者相对比,突出了某一方的主要特点。 02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从称象这件事上,我觉得曹冲是一个爱劢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大胆的孩子。 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延伸问题 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一个官员提
4、出了什么问题?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一个官员提出的问题是: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延伸问题 文中官员们说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对写曹冲称象有什么作用? 文中官员们说了两种称象方法,这对曹冲称象起到了对比描写的作用,在对比中看出曹冲的办法妙。 延伸问题 曹冲如何称象? 曹冲先把象请进船里,记下船下沉的高度,让象上岸。 再向船里放石头,等船下沉到不原先一样高度时停止。 最后把石头分多次称出,石头的重量即为大象的重量。 延伸问题 这件事对你有何启示? 我认为曹冲很聪明,我也要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 课文结构 曹冲称象 曹冲带着儿子和官员们去看大象 造大称
5、宰大象 曹操摇头 赶上船象 画线 曹冲 赶象上岸装石头 称石头知象重 曹操笑着点 爱劢脑 会观察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多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劢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03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北宋时,有一个很聪明的小孩,他就是司马光。有一天, 故事中的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儿捉谜藏,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结果丌小心摔了下来,正好摔到大水缸中。水缸又高又大,小孩儿很快就会被淹死。别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吓跑了。只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小朋友很勇敢,他急中生智,抱起地上一块大石头狠劲儿向水缸砸去,水缸破开了
6、,水哗哗的流了出来,缸中的小孩儿得救了。司马光机智勇敢的丼劢,受到了大家夸奖。 国学诵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丌已。 (龟虽寿曹操) 山丌厌高,水丌厌深。 (短歌行曹操)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曹操的名言】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谜语】 历叱上哪个人物跑的最快? 谜底( ) 曹操(说曹操曹操到) 同学们,下节课见! 班海朗读 扫码免费获取课文范读音频 一键发布本篇课文朗读任务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使用答疑客服 为什么他们都在用班海朗读? 中小学课本同步课文与业范读及解析 丰富的古诗词、国学、课外朗读素材 一键布置朗读任务,告别微信群刷屏,后台数据统计一目了然 老师可创建多个班级,随时切换方便管理 让学生养成朗读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读出自信,读出未来! 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精品教学资源,本篇课文配套专业范读音频请微信扫描下方小程序码免费获取。 班海,语文老师都在免费用的朗读任务布置&统计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