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坚定“四个自信” 丰富和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 结论人民的选择结论人民的选择 第一章第一章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 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
2、大复兴。 第一章第一章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 、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 党九十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要了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更加充分地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 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 第一章第一章 社会主义五百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 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历程 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
3、 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提出唯物史观和剩 余价值学说,给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由此从 空想走向科学。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从理论走向实践。 第一章第一章 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 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 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 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当代中国大踏步 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 胜利的旗帜,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 第二章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 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
5、、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 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 发展起来了。 第二章第二章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全面贯 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这就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包括坚持人民代表
6、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等。 第二章第二章 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 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 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 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 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要
7、始终保持 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 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 布局和战略布局布局和战略布局 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深入,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 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 “五位一体”,这是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更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五 位一体
8、”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整体性目标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相协调,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 适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第三章第三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个“全面” 相互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的有序展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 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三大战略 举措对实现
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 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 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其作为具有内在理论和实践逻辑关系的统一体 来把握和理解,努力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章第三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个“全面” 相互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的有序展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 法治国、全面从
10、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三大战略 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 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 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其作为具有内在理论和实践逻辑关系的统一体 来把握和理解,努力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章第三章 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战略重点,实 现关键突
11、破。要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战略举措不放松。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中国美丽。 第三章第三章 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战略重点,实 现关键突破。要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战略举措不放松。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
12、文明,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中国美丽。 坚定坚定“四个自信四个自信” 第四章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 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 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最鲜明的特色,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章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
13、 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这一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 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 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 祉、实现民族复兴。 第四章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这一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 件,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第四章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这一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 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15、、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 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 点和优势。 第四章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 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一道,作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充分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 当。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 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
16、筑中国精神、中 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丰富和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丰富和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 的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第五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 放的道路。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思想能像 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 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 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第五章第五章 任何科学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
17、到作用 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成果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 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 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 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 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 完全正确的。 第五章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 论体系,它并没有结
18、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当代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其 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坚持用马克 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 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让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 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新时代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新时代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 第六章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持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 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不
19、可能一帆风顺。要看到, 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 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 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 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对社会主 义这个在中国只实践了几十年的新事物,我们的认识和把握还非常有限。 第六章第六章 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更好把握国 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更好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全面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20、使各方面工作更符 合客观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 项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全面推进各领域各 方面改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第六章第六章 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更好把握国 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更好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水平。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当作自己的大事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全面从严治党水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