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4.25KB ,
资源ID:195608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956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03:叙事诗(含答案))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03:叙事诗(含答案)

1、专题专题 3 叙事诗叙事诗 【考点分析】【考点分析】叙事诗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 情节一般较为简单。这种体裁形式,有故事有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 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 晰的生活场面。叙事诗的内容本质抒情性叙事诗的内容本质是抒情性。离开这一点,叙事 诗的内容就会同其他不是诗的叙事作品划不清界限。叙事诗当然要叙事,要合适地处理好事与 情的关系,要在抒情中叙事,叙事中抒情,具有分明的抒情气质。 初期叙事诗就是中国古代的民间叙事诗,以叙述历史或当代的事件为内容的诗, 它内容丰 富

2、,形式多样。按内容分,有创世叙事诗、英雄叙事诗和婚姻爱情叙事诗三类,有比较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诗等,中国的钟九闹漕(抗粮传) 诗 经中的氓 、汉代乐府中的上山采蘼芜 、汉末建安时期的孔雀东南飞等等。 到了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等文人也开始大量创作叙事诗,与古代的民间叙事诗不同,属于 文人叙事诗。古典诗歌中著名的叙事诗有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 长歌行 、 长恨歌 、 琵琶行 、 连昌宫词等。 长庆体和梅村体是中国文人叙事诗最重要的两大类型。 “长庆体”之称始于宋人,缘于白 居易、元稹的文集名白氏长庆集和元氏长庆集 ,是对唐代白居易、元稹诗的泛称,所指 较为宽泛。清以后,其内

3、涵所指逐渐确定下来,成了以长恨歌 、 琵琶行 、 连昌宫词为代 表的那种叙事风情宛转、语言摇荡多姿、平仄转韵的七言长篇歌行之专用名词。明末清初,吴 伟业学习长庆体,融合“初唐四杰”的语言风格,将长庆体叙事诗改造为著名的“梅村体”。 梅村体是长庆体的继承与发展,优点在于辞藻和声韵更出色,缺点在于用典过多。“梅村体” 诗基本可分为四大部分:一是战争悲剧,如临江参军 、 雁门太守行 、 松山哀等;二是 政治悲剧,如殿上行 、 读史杂感 、 东莱行等;三是宫廷悲剧,如永和宫词 、 萧史 青门曲 、 洛阳行等;四是艺人平民系列,如楚两生行 、 听女道士弹琴歌 、 临淮老妓 行 、 捉船行等。吴梅村诗中通

4、过对个体命运的描述,既能补史之阙,复可以小见大,在个 体抒情外,追索某种特殊事件在历史中反映的意义,这是吴诗的特点。其中战争悲剧诗与政治 悲剧诗通常采用在历史的铺叙中凸现人物的悲剧性命运的手法,而在宫廷悲剧诗、艺人平民悲 剧诗中借诗中人物的遭际命运来寓历史的幽思。 【典型题析】【典型题析】 题型一: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技巧题型一: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技巧? ?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首先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 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附:附:抒情手法有:直抒

5、胸臆和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两种。 表现手法主要有: 1.衬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 2.联想想像: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或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 的观念。 3.用典:借用历史故事或化用前人诗句,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4.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5.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6.烘托:以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心绪、形象 7.抑扬: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8.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9.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

6、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 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修辞手法主要有: 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 8.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 的意思。 题型

7、二:题型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 或就 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首先分析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其后分析运用了何种表达 技巧;最后分析抒发什么情感。 题型三:理解诗句含义型题型三:理解诗句含义型 答题模式是: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第二步,指出诗句的描写作 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 题型四:比较评价题型题型四: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8、 答题思路: 首先要通读这几首诗词, 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 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其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 差异性;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 分明。 【优选例题】【优选例题】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 1 1- -2 2 题。题。 氓( 诗经 )节选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含义? 2.选段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怎样的人设

9、? 二、阅读二、阅读李白李白子夜吴歌子夜吴歌两首,回答两首,回答 3 3- -6 6 题。题。 【甲】秋 歌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乙】冬 歌 明朝驿使发, 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 几日到临洮? 3. 两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 _诗,都塑造了_ _人物形象。 4.甲诗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5.说说这两首叙事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不同?二者共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6. 两首诗的写作角度、思想感情相同吗?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三、阅读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面诗

10、歌,回答 7 7- -1010 题。题。 【甲】阴雨(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乙】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7.下列对甲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此时此地景象:清晨,山岚雾霭十分浓重;江山辽阔,此地却非常備僻遥远。 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峡屮滩急声响、秋意扑面,雾气弥漫、多阴少晴的特点。 C.诗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写沿途所见美丽而险峻的景色中蕴含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D.尾联运用典故,流露出诗人欲效法渊明.归隐田园而享受幽

11、独而自由的生活的愿望。 8. 结合诗句,分析甲诗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乙诗首句作者怎样用“寒” “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10.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四、阅读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面诗歌,回答 1111- -1212 题。题。 江岸秋思(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11.试从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角度赏析颔联、颈联。 12.诗的尾联运用怎样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五、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下面两首诗歌,回答 1313- -1515 题。题。 【甲

12、】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乙】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13.甲诗在题材上属于_ _,甲诗在题材上属于 。 14这两首诗都提到了“人事” ,下列对它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事”指世间的事,在两首诗中应指那些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 B孟浩然认为人事是不停变化的,着一“有”字体现出必然性。 C虽然戎昱也认为人事会变化,但“一朝”二字更突出它的偶然性。 D人事之感,孟诗劈空而来,雄阔

13、浩瀚,戎诗因登生念,叹惋怅惘。 15说说这两首诗的颈联都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六、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下面两首诗歌,回答 1616- -1 18 8 题。题。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16.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由诗的题目可知, 这是作者和陆明府送一位将军再度出塞, 心生感慨, 愤而书写的赠别诗。 B诗人一落笔就以“忽闻”两字表达了意想不到的惊叹,又用“天上将”盛赞了将军的神武 智勇。 C三、

14、四句紧承二句,以“始返”与“还向”呼应,简洁流畅地表现将军的西征北战,奔驰 不息。 D“黄金装战马”后六句,设想将军再次出塞后的生活,刻画了将军威仪堂堂、足智多谋的 形象。 E末二句采用设问的手法,借东汉的班超提笔从戎的事例,充分肯定了书生出身的将军定会 名垂青史。 17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称陈子昂“实是首起八代之衰者”,后人云此诗气势激昂 雄健,体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初唐气象,实为大家手笔。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本诗的艺术特 色。 18. 结合诗句分析诗中三、四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将军形象? 七、阅读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面诗歌,回答 1919- -2121 题。题。 石壕吏(唐杜甫) 暮投

15、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无家别无家别(唐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

16、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19. 请简要分析甲诗尾句“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 20.乙诗首句“寂寞”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1.两首诗都是叙事诗,表达的思想有何不同? 八、阅读八、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面诗歌,回答 2222- -2424 题。题。 连昌宫词(节选)(唐)元稹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

17、孙耕。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 22.诗中的 “开元” 是 皇帝的年号, “姚宋” 是指 、 , “妃子” 是指 。 23.造成诗中所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与后来发生的那一中的历史事件有 关? 24.诗的尾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九、阅读九、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面诗歌,回答 2525- -2626 题。题。 【甲】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江天暮雪(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25.甲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 26.下面对甲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

18、项是( ) A.前两句从近景入手,细致而具体地描绘了一幅茫茫雪景图。 B.前两句的“绝”“灭”之无,与后两句的“舟”“翁”之有,对比强烈。 C.诗歌用“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渔翁的垂钓,可谓静中见动。 D.“绝”“灭”“雪”三字都是仄声韵,短促斩截,烘托了诗的凄冷、肃杀气氛。 27. 简析两首诗中所刻画的渔翁形象和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 十、阅读下面文字十、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完成 2828- -3030 题。题。 责子(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荀如

19、此,且进杯中物。 【注】陶渊明有 五个儿子,小名分别明舒、宣、雍、端、通。 28.下列诗歌与本诗体裁最接近的是( ) A.次北固山下 B.十五从军征 C.登飞来峰 D.卜算子,咏梅 29.“纸笔”代指 ,“志学”用论语的典故代指 ,“杯 中物”代指 。 30.对于本首诗.杜甫认为是批评儿子,黄庭坚认为是舐犊惜深,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1.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 已经到极限。 2.男子寡情易变,女子决绝刚强。 二、3. 古体;思妇。 4.代思妇立言,希望尽快结束战争,盼望亲人生还。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 良愿望。

20、 5.甲诗借景抒情。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乙诗细节描写,通过 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的结合, “素手抽针冷”写一个妻子连夜为边疆的丈夫赶制寒衣,因冬夜 寒冷而难以剪裁的细节, 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 表达了妻子对边疆丈夫的担忧和牵挂。 。 情感:两首诗都表现了女子思念征夫的思想感情。 6. 示例一:甲诗着眼于大的场景,通过对长安城”万户捣衣”的描写,塑造了思念丈夫的女 子群像; 乙诗着眼于小的画面, 通过女子” 絮征袍” 的具体描写, 塑造了牵挂征夫的典型形象。 示例二: 两首诗都写到了女子对远方征夫的深情思念。甲诗还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和平生活的向 往(或”对统治者穷

21、兵黩武的批判”);乙诗则突出了女子担忧征夫受寒,渴望冬衣早日送达的 急切心理。 三、 7.D (尾联化用陶渊明置无弦琴的典故, 是说自己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来排解心中孤独, 表达了诗人不甘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8.上句说遥望京城却被云遮住了眼睛,暗含了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3 分)下句说思乡时,觉得雨点仿佛在一滴滴地滴到心里,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归乡不得 的忧伤。 9.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 意境。 10.都表达了作者心中对故乡的思念;甲诗还表达了自己不甘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乙诗 还有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

22、叹。 四、11.颔联移情入景,“挥柳色”暗示对故乡的留恋,“失蝉声”暗示诗人内心的凄切;颈联 借“秋稼”的丰盈来反衬诗人内心的空落,“寒云约古城”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内心的凄寒。 12.尾联直抒胸臆,巧用对比,既写乡愁,又写诗人对家贫充满了忧虑。 五、13. 咏史怀古诗;叙事诗。 14.A 15都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孟诗:鱼梁洲因水位下降而露出水面,云梦泽一望无际而令人感 到深远。凋零肃杀景象,既表现为严冬时令,又烘托了作者的伤感。 戎诗:听觉判断大雁在 云梦泽休止,视觉想象荆门群树一派秋色,寄托作者漂泊之感、思乡之情。 六、六、16.16. A.(由诗题可知,这是有位将军再度出塞,姓陆的县令写

23、诗赠别,诗人遵循该诗原韵 一首唱和之作。 )E.(“设问”应为“反诘”) 17.作者善用动词: 从“黄金装战马”开始的六句中, 诗人分别使用了“装”、 “集”、 “开”、 “列”、“吹”、“耀”六个动词,把战马、令旗、神兵、星月、山川、画角、军旗、晚风、 春色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再现了英勇雄壮、声势震天的军阵场景,大大增强了全诗的形象性和 艺术感染力。 18. 写将军骑着黄金装饰的战马,挥动系有白旄牛尾的令旗,调集威武神勇的士兵,排列成象 星空一样壮观的军阵,又借山川之便巧妙地安置了营寨,突出表现了将军的指挥才能,刻划了 一个威仪堂堂、谙熟韬略,足智多谋、善于用兵的将军形象 七、19.不好,原诗

24、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 只剩老翁,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20. 一起头就用“寂寞”二字,渲染满目萧条的景象,表现出主人公触目伤怀的悲凉心情,为 全诗定了基调。 21.甲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 连一个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 描绘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 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乙诗叙写了一个邺城败后还乡无家可归、重又被征的军人,通过他 的遭遇反映出当时农村的凋敝荒芜以及战区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统治者的残暴、腐朽,进行了 有力的鞭挞。 八、22. 唐玄宗,姚崇、宋景,杨贵妃。 23.唐玄宗怠于政事、陶醉于歌舞升平。安史之

25、乱。 24.祝愿朝廷努力策划好国家大计, 安定社稷, 结束内战, 不再用兵。 表现了人民对再现升平、 重开盛世的向往和希望国家长治久安的强烈愿望。 九、25. 孤独、顽强、高傲(或“不畏严寒、坚持垂钓、傲然独立”等) 。 26.A 27. 甲诗中的渔翁身披蓑衣, 头戴斗笠, (肖像特点) 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行 为特点);乙诗中的渔翁身披蓑衣,(肖像特点)坐睡船中,任凭小舟随江流漂荡,穿行在浓 厚云雾中(行为特点)。一静一动。 甲诗中的渔翁不畏严寒,傲立冰天雪地之中,体现了清高孤傲、洁身自好的坚毅(写出“清 高”“高洁”等意思相近的词即可);乙诗中的渔翁因大雪天寒而欲归去,有顺势

26、而为、超然 洒脱的通达(写出“超脱”“闲适”等意思相近的词即可)。 甲诗中的渔翁是柳宗元个人的精神写照, 寄托了毫无畏惧、 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思想感情 (关 键意思:寄托作者无畏惧之情);乙诗中通过渔翁的形象抒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宋切感悟, 寄托了自己淡泊闲远的心志(关键意思:寄托作者淡泊闲远心志)。 28.B 解析:A 律诗; B 古体诗; C 绝句; D 词。 29.学习,读书;十五岁;酒 30.我认为是舐犊情深,夸张诙谐写法,表面是责其不争,实则爱之甚切。(我认为是批评众 子不求上进,不学无术,深感忧虑)。 【参考译文】 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阿舒已经十六岁,懒 惰无人能相比。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通儿 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