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762.27KB ,
资源ID:195475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954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年山东省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学和光学(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年山东省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学和光学(含答案解析)

1、 1 2021 年山东省中考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年山东省中考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1 .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一定可以会聚到一点 B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既可以成像,也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三棱镜利用光的反射使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不一定能会聚到一点,但折射光线相对于入 射光线会靠近主光轴,故 A 错误; B平面镜可以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

2、传播方向,故 B 正 确; C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故 C 错误; D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 可以点燃纸屑,故 D 正确。 故选 BD。 2 .某同学在市郊游览时拍摄了油菜花的照片, 如果他想拍一张尺寸相同, 但油菜花看起来更 大的照片,那么他应该( ) A他应该向后退,让照相机的视角大些 B他应该向前走几步,让油菜花离照相机近些 C他应该调整镜头的焦距,让焦距变长些 D他应该调整镜头的焦距,让焦距变短些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如果使油菜花看起来更大,

3、那么照相机离 油菜花的距离要变近,即他应该向前走几步,让油菜花离照相机近些,或者换用长焦镜头。 故选 BC。 3 .噪声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 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一大公害。 以下有关噪声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 2 A喜庆的鞭炮给一些人带来欢乐,但也会破坏其他人的安宁,成为令人讨厌的噪声 B居民、文教、行政办公区白天环境噪声应控制在 55dB 以下 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喜庆的鞭炮给一些人带来欢乐,但也会破坏其他人的安宁,成为令人讨厌的噪声

4、,故 A 正确; B居民、文教、行政办公区白天环境噪声应控制在 55dB 以下,符合城市环境噪声标准规 定,故 B 正确; 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 C 错误;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D 正确。 故选 ABD。 4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结石,证明声波具有能量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 闻其声而知其人, 这是根

5、据音色来判断的, 故 A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 声音具有能量, 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结石, 证明声波具有能量, 故 B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C 错误但符合题意; D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 D 正确但不 符合题意。 故选 C。 5 .以下光学元件能够成实像的是( ) A照相机镜头 B望远镜的物镜 C显微镜的目镜 D汽车后视镜 【答案】AB 【解析】 3 【分析】 【详解】 A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A 符合题意; 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B 符合

6、题意;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C 不符合题意; D汽车的观后镜是凸面镜,成虚像,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B。 6 .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 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D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震动的次数,可以非常准确的控 制和模拟,故 AD 不符合题意; B响度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是振动时的最大振动距离,可以非常准确的控制和模 拟,故 B 不符合题意; C音色由物体的材料、结构等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7、,不易控制和模拟,故 C 符合题意 7 .下列说法与其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 ) A潭清疑水浅光的直线传播 B池水映明月光的折射 C“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D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水中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 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潭清疑水浅是光的折射 现象,故 A 不符合题意; 4 B池水映明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井底之蛙,这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

8、播的,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时,故在不透明物体 的另一侧会形成黑暗区域,这就是影子的形成,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8 .如图所示,利用“红外发热人群检测”装置,每分钟可以对 500 人实行快速的检测,同时监 控主机中的摄像头可以对体温异常者进行人像采集,摄像头的焦距为 f。在采集过程中,被 检测人群应位于摄像头的( ) A大于 f 处 B小于 f 处 Cf 与之间 D大于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摄像机镜头是凸透镜,与照相机成像特点一样,物距应大于 2f,成倒立缩小实像,故 D 符 合题意。 故选 D。 9 .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

9、后的光路正确的是 ( ) AB C D 【答案】B 5 【解析】 【详解】 先画出法线,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 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 角。最终的出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故只有 B 图正确。 故选 B。 10 .2020 年 7 月 23 日,咱们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搭乘着中国自己的长征五号遥 四运载火箭,成功从地球飞向了火星。2021 年 3 月 4 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 3 张由天问一 号传回来的影像图, 可以清晰看清火星表面的一些现象。 火星探测器利用的这种无线通信技

10、术,传递信息利用的是( ) A电磁波 B次声波 C超声波 D红外线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故 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 故选 A。 11 .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关于“掬水月在手,弄花香 满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在手”是月亮通过手中的水面反射形成的像 B“月在手”是月亮在手中的水面形成的影子 C“香满衣”是因为花香分子扩散到衣服上 D“香满衣”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月在手”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月亮通过

11、手中的水面反射形成的虚像,不是影子,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 错误,符合题意。 CD“香满衣”意思是衣服上满是香味,是扩散现象,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C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2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 A实验中的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目的是使蜡烛 a 的像更清晰 B实验使用相同的蜡烛 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蜡烛 a 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D改变点燃蜡烛 a 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 a 一侧能看到蜡烛

12、a 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 b,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 A 错误; B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b,是为了用蜡烛 b 代替蜡烛 a,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 B 正确;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将蜡烛 a 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 C 错误; 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普遍 规律,故 D 错误。 故选 B。 13 .在探究“小孔成像的高度与像距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物体 AB 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多次改变屏的位置,记录的像距和像的高度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 可得出“像的高度与像距有关”的结论,则从表中提取的信息是(

13、 ) 像距 s/cm 4.0 6.0 8.0 像的高度 h/cm 2.0 3.0 4.0 A像的高度与像距成反比 B像距变化,像的高度变化 C像的高度与像距成正比 D每组数据,像距都是像的高度的 2 倍 【答案】C 7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 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距离的 比值: =2, 可以发现比值是一个定值,所以像的高度 h 与像到小孔的距离 s 成正比。 故选 C。 14 .现将一部手机悬挂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拨通手机发现手机发出铃声和闪烁的光;逐渐抽 出玻璃罩内的空气, 发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消失而闪烁的光依然存在; 再让空气逐

14、渐进入玻 璃罩内,发现铃声逐渐变强并仍然有闪烁的光。上述现象得到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光均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B声音、光均不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不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而光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光不需要介质也能传播,故 A 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光可以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即使是真空状态,故 B 错误; C由描述的现象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 C 正确; D密封的容器中是真空状态,不能说明声音不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只能说明声音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故 D

15、错误。 故选 C。 15 .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江清月近人”,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 B“对影成三人”,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C“瀑水喷成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答案】C 【解析】 8 【分析】 【详解】 A“江清月近人”,水中有明月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 A 错误; B“对影成三人”,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故 B 错误; C“瀑水喷成虹”,彩虹的形成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水珠折射而形成的各种彩 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故 C 正确; D“潭清疑水浅

16、”,水变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 D 错误。 故选 C。 16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 思考, 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其中词句也蕴含着一些 物理光学的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在酒中形成的倒影是由光的直线传 播形成的 B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圆月缺”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的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本身是一个大的光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明月几时

17、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在酒中形成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 A 错 9 误;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B 错误;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圆月缺”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由光的直线传播形 成的,故 C 正确;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线,不是一 个大的光源,故 D 错误。 故选 C。 17 .小红拿着爷爷的“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 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物体则是倒立、缩小的。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 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具有探究

18、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放大镜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B放大镜所成物体的像有哪些种类? C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有何关系? D凸透镜成像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CD均易于探究,主要是探究了成像的原因,探究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 何关系,更容易在生活中进行应用,故 A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B只是了解了成像的特点,没有太大价值,故 B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8 .刷手机看春晚、 用手机参与春晚互动、 微信群中抢红包等活动已经成了除夕夜的新年俗。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刷手机看春晚,手机通过电磁波接收

19、节目信号 B手机芯片上的晶体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C当“微信群”发“红包”时,听到的语音提示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D为了防止干扰别人,把手机音量调小一些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手机能够接收图片、文字等,利用的是电磁波能传输信息,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半导体的导电性质,我们用它制作手机芯片上的晶体管等等,故 B 正确,不符合题 10 意; C只有物体振动,才会发出声音,所以说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 C 正确,不符合 题意; D手机音量调小一些是在声源的地方减弱噪声,噪声并不比阻断,只能减弱,故 D 错误, 符合题意。 故选 D。 19 .生活

20、现象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走近穿衣镜时,穿衣镜中的像越来越大 B验钞机辨别钞票真假,利用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 C夜晚皎洁的月光照亮大地,说明月亮是光源 D树叶是绿色,是因为树叶吸收绿色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人走近穿衣镜时, 穿衣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故 A 错误; B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验钞机辨别钞票真假就是利用了紫外线的这一效应,故 B 正确; C月亮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月亮发亮是反射了太阳的光,故 C 错误; D树叶是绿色是因为树叶反射了绿光,吸收了其它色光,故 D 错误。 故选 B。 20 .小明

21、做“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焦距是 10cm 的凸透镜甲放在如图所示的 位置,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透镜位置不变,改用焦距是 20cm 的凸透镜乙继 续进行实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需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B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C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A由图可知,物距为 30cm,当焦距变为 20cm 时,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像距大于两倍焦距,即大于 40cm,所以应该向右移动光

22、屏才能得到 清晰的像,故 A 错误; BCD因为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所以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 A 选项的分析,光屏应该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 B 错误,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21 .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将耳朵贴紧桌面可以听到轻轻刮擦桌面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B乙图:倒车雷达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丙图:让手电筒的光正对镜子照射,从侧面看镜子比较暗,是因为镜子发生漫反射 D丁图:“海市蜃楼”是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所以甲图中将

23、耳朵贴紧桌面可以听到轻轻刮擦桌面的声音, 故 A 正确; B超声波用于倒车雷达上,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 B 错误; C让手电筒的光正对镜子照射,从侧面看镜子比较暗,是因为镜子比较光滑,手电筒的光 打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导致的,故 C 错误; D“海市蜃楼”的形成是因为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 A。 22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告警系统。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 校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B镜头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12 C摄像测温系统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D当晨晨远离镜头时

24、,屏幕上像的大小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摄像系统的原理是物距大干 2 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 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故 A 错误; B显示屏上晨晨的头像说明,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 B 正确; C测温系统接收到人体的红外线显示温度,所以显示屏上晨晨的体温值主要是利用红外线 测体温的,故 C 错误; D当晨晨远离镜头时,物距变大,相距变小,屏幕上像的变小,故 D 错误。 故选 B。 23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不同的乐器 C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消声 D声波能

25、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 A 正确; B我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不同进行判断的,故 B 错误; C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错误; D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故 D 错误。 故选 A。 24 .如图是光通过透镜前、后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 C D 13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 A 正确;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应过焦点,故 B 错误; C这条入射光线不属于凹透镜的特殊光线,经凹

26、透镜后应该变得远离主光轴,故 C 错误; D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应平行于主光轴,故 D 错误。 故选 A。 2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乐音就是乐器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不是由振动产生 B月球上可以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而不能用次声波,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中考、高考的时候施行交通管制,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阻挡,便不再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乐器振动发出的声音不一定都是乐音,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 A 错误; B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它传播时需要靠介质,故月球上 不能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故 B 错误

27、; C 中考、 高考的时候施行交通管制, 使汽车远离考场或者不要鸣笛,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 C 正确;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有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但会继续传播,故 D 错误。 故选 C。 26 .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将蜡烛分 别 放 在 甲 、 乙 、 丙 、 丁 不 同 的 位 置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14 A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40.0cm 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有 4 个位置上的蜡烛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D将蜡烛放在乙位

28、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 像原理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从图甲可以看到, 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是 30.0cm 刻度, 而光屏所在的位置是 40.0cm 刻度, 而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凸透镜的焦距是,A 错误; B一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以内是虚像,因为甲乙丙在焦点外,所以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 上,B 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整个物 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 但总会有一部分的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 因此像与原 来的相同,大小不变,但是由于

29、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 了,像是完好的,只是亮度变暗,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C 正确;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这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会大于 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从图乙可以看到,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这是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D 错误。 故选 C。 27 .在图中蜡烛的火焰上取一发光点 S,从烛焰 S 点引出两条入射光线和它们的反射光线。 (1)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_(选填“能”或“不能”)相交; (2)如果人的眼睛处于这两条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_发出 15 的。 【

30、答案】不能 从像点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烛焰 S 上引出两条入射光线和它们的反射光线,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总过像点, 如图所 示: (1)1根据图示可知,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不能相交。 (2)2如果人的眼睛处于这两条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上,而反射光线与像点在一条直线上, 因此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像点发出的。 28 .潜水艇是一种很重要的军用舰艇。 (1) 潜水艇的艇身装有水舱, 向水舱充水时, 潜水艇变重, 所受的重力_ (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浮力,逐渐潜入水中;当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时,它可以_(选 填“下沉”或“悬浮”)在水中,画出此时潜水艇的受力示意图_

31、; (2)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如图所示,我们利用两 块平面镜就可以制作一个潜望镜。 如果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镜口, 它将经过怎样的路径射 出?画出光路图来_。 16 【答案】大于 悬浮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向水舱充水时,潜水艇变重,潜水艇所受的重力大于浮力,潜水艇向下运动,逐渐 潜入水中。 23当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时,即,它可以悬浮在水中,如图所示: (2)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入射光线经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再根据光的反 射定律画出此光线经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两次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如图所示: 29 .如图所示,水里的光

32、源 O 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 线经过 P 点,折射光线经过 A 点,请在答题卡图中先通过虚线作图找出水面处的反射点, 17 再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找入射点,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点光源 O 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点光源 O 在水面的像 O,由 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过像点 O,连接 PO,与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 M。 分别连接 OM、MP、MA,可得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睛】 此类作图依据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如果根据反射定律是不能一次找准正

33、好经过 P 点的反射 光线的;而平面镜成像时,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物体的像,所以找出物体的像 后,连接像点到 P 点,则 MP 一定为其中一条反射光线,进而可作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30 .如图所示:鱼缸水中有一条金鱼 B,小明站在 A 点看金鱼 B 时,请你大致画出他观察金 鱼 B 的光路图。 【答案】 18 【解析】 【分析】 【详解】 如图在 B 点的上方做一点 B,即为小金鱼的像点,连接 AB,与水面交于一点(折射点) , 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即过像点,故水面以下是虚线,连接 B 点和折射点即为入射光线,故如 下图所示: 31 .如图是重庆一中初二年级学生小李、小王和小郭三人所

34、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装置图。 (1)小郭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至屏上呈现出_的光 斑,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 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2)小王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 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_的光斑(选填 “不变”、“变大”或“变小”) 。 (3)小李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 节光屏, 小李应将光屏向_ (选填“上”或“下”) 移动, 当蜡烛距离凸透镜 10.3cm 时, 无论怎么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是_

35、A、像距过大,超过光具座的长度 B、不成像 (4)小郭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5cm 处,移动光屏,_在光屏上得到像(选填“能” 或“不能”) ,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若拿下光屏,在透镜右侧移动眼睛的位置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 (5)小李同学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郭调整蜡烛、透镜 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后,再将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 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 李应将光屏向_(选填“在”或“右”)移动。 【答案】最小、最亮 不

36、变 上 A 不能 放大镜 能 左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便是凸透镜的焦点,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 10cm,则 19 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10cm; (2)2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所以将光屏向远离凸 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不变的光斑; (3)3由图可知,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若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上调节; 4当蜡烛距离凸透镜 10.3cm 时,此时物距处于 f 和 2f 之间,且稍大于焦距,所以物距远大 于 2f,无论怎么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可能是因为光具座不够长造成的;故选

37、 A; (4)56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5cm 处,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能成 像,放大镜应用此原理; 7拿下光屏,在透镜右侧移动眼睛的位置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5)8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像的位置会向凸 透镜靠近,所以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32 .以下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缘规律的实验过程,请完成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度尺,蜡烛凸透镜、光屏。 (2)如图所示,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将三者中心调至_并在同 一直线上

38、。 (3)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 并移动光屏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 所获得的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1 40 2 30 15 3 20 20 4 15 30 5 10 光屏上没有像 6 8 光屏上没有像 (分析与论证) (4)根据获得的数据推测,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cm。 (5)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0 (6)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绕,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 了使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_(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7)观察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39、,人应透过凸透镜向_(选填“左” 或“右”)侧观察。 (交流与评估)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将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一 点的凸透镜实验,则光屏需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此刻的像 比换镜前_(选填“大“或“小”) 。 【答案】同一高度 10 减小 下 左 左 小 【解析】 【详解】 (1)1为了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中需要将烛焰、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在同一高 度。 (4)2因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则由表格中第 3 组实验 数据可知 2f=20cm 所以凸透镜焦距为 10cm。 (5)3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

40、点,所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6)4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烛焰下移,所以光屏上的像上 移了。为了使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应向下调节凸透镜。 (7)5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根据所给的实验装置,观察烛焰经凸透 镜所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人应透过凸透镜向左侧观察。 67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将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一点的凸透 镜实验, 此时相当于物距变大了,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 像距要变近, 光屏要向左移动,像较之前面的透镜将要变小。 3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1 (1)蜡

41、烛和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图示位置,凸透镜焦距为,调节光屏位置,光屏上 会出现清晰的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据此规律可制成_;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近凸透镜,调整光屏的位置,_(选填“能”或“不 能”)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答案】缩小 照相机 不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凸透镜焦距为,如图所示,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此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 (2)3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实像,能成在光屏上;当蜡烛到 透镜的距离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 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

42、所成的像是虚像, 不能成在光屏上。故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近凸透镜,调整光屏的位置,不能都在光屏 上得到蜡烛的像。 34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水进行加热,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 (1)烧杯中热水最初的水温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 (2)在水温升高到 90后,每隔 1min 观察 1 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 获得实验数据如下表请你在图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22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物理老师建议在烧杯口加盖一片硬纸片,这样做是为了_; (4)实验结束后,

43、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都没有达到 100,出现这 种情况的原因为:_(写出一条) 。 【答案】68 缩短加热时间 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温度计的示数是 68,此时水的温度是 68。 ( 2 ) 2 根 据 表 格 中 的 数 据 , 描 点 并 用 平 滑 的 曲 线 连 接 起 来 。 图 象 如 下 : (3)3实验中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在烧杯口加盖一片硬纸片。 (4)4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所以可能当时的气压低于 1 标准大气 压。还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或读数时有误差等。 35 . 在 某 次 探 究

44、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的 实 验 中 , 所 使 用 的 凸 透 镜 焦 距 是 15cm 。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 23 (2)如图所示,当把凸透镜固定在 50cm 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 25cm 刻度线位置时,光 屏应在_(选填“”、“”或“”)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 (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 制成的;若再向左移动蜡烛,要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_(选填“向左”或“向 右”)移动。 【答案】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放大 投影仪 向左 【解析】 【分析

45、】 【详解】 (1)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234当把凸透镜固定在 50cm 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 25cm 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 50cm-25cm=25cm 物距处于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时, 凸透镜成倒立放小的实像, 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 成的,此时像距大于 2f,所以应该在区。 5当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应变小,所以要在 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移动。 36 .小丽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她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 镜。

46、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 验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_。 (2)实验中,选取了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 A,将未点燃的 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 A 侧观察,发现当蜡烛 B 移动到蜡烛 A 的像的位 置时,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_。 (3)改变 A 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 A 和 B 到玻璃板的距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 24 中,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时,_。 实验次数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B 到玻璃

47、板的距离/cm 5 4 6 (4)小丽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 ,探究“光反射时 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 EO 照射到平面静上的 O 点,反射光线沿 OF 射出,则 NOF_EON(选填“”、”或“=”) 。 (5)小丽又让入射光线沿着 FO 入射到 O 点,看到反射光线沿 OE 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 中_。 【答案】像的位置 像与物大小相等 像距等于物距 = 光路是可逆的(或光路可逆)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 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在玻璃板前放置

48、点燃的蜡烛 A,将与 A 完全相同的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 玻璃板的 A 侧观察,B 能和 A 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3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4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用激光笔沿硬纸板 EO 照射到平面镜上的 O 点,反射光线沿 OF 射出,EON 是入射角,NOF 是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 NOF=EON (5)5让入射光线沿着 FO 入射到 O 点,看到反射光线沿 OE 射出,即反射光线逆着原来的 入射光线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7 .(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49、。将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入 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 75时,反射角为_;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 O 沿 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时针方向转动。 25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中选择玻璃板的原因是_,选用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 _相同。 当把蜡烛靠近平面镜时,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将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 小”) ;多次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 移去蜡烛 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 A 的像。 【答案】15 顺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不变 相

50、等 不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 75时,入射角为 90-75=15 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为 15。 2当入射光束绕入射点 O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入射角变大,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 也变大,所以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不仅可以 反射成像,还能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 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实验中选用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用蜡烛 B 代替蜡烛 A 和蜡烛 A 所成的像比较, 从而得到像与物的大小是相同的。 5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