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1.25MB ,
资源ID:195389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953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学和光学(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学和光学(含答案解析)

1、 1 2021 年广东省中考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年广东省中考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1 .下列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错位的铅笔是由于光从空气到玻璃中,再到空气中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故 B 不符合题 意; C镜中的我,即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故 C 符合题意; D通过凸透镜能看到放大的字,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 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所形成的现象,身边有很多例子,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注 意理论联系实际,多总结。 2 .如图是

2、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 3 个波峰和 2 个波谷) ,因此声音的音调相 2 同;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 ,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 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只有 D 说法正确 3 .中国古代有一个美好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 但是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月球其实是个没有液 态水和空气的荒凉之地在月球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员面对面可以

3、不使用无线电直接对话交流 B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用吸管吸饮料 C打开瓶盖,瓶里的水可能会直接沸腾起来 D用天平不能称出物体的质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声音传播时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在真空中不能 传播声音; (2 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无大气压存在; (4)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和砝码对天平两臂上的托盘压力为零,天平始终平 衡,无法测量物体的质量 【详解】 A、太空中宇航员不能面对面直接对话,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传播, 故 A 错误; B、 吸管吸饮料时, 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 饮料被压进吸管里;

4、 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所以物体不受大气压强,不能用吸管吸饮料,故 B 错误; C、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无大气压存在,所以打开瓶盖,瓶里的水可能会直接沸腾起来, 故 C 正确; D、天平实际上是等臂杠杆,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当两个托盘中物体的质量相同时,天平就 会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砝码的质量月球上有重力,可以测出质量,故 D 错误 故选 C 4 .图甲、乙分别是利用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两段声音的波形图的部分截图,分析图形,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声音音调较高 3 B乙图的声音响度较大 C两种声音的音色相同 D两种声音的频率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影响音调的主

5、要因素是频率, 影响响度的主要因素是振幅, 影响音色的主要因素是发声体的 材料和结构。由图甲乙可知,两波形图的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两波形图的频率相同,则 音调相同;两波形图的形状不同,则音色不同。 故选 D。 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D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故 A 正 确; 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降低振幅而改变声音的响度,故 B 错误;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6、,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且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 C 错误; D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 D 错误。 故选 A。 6 .2020 年 6 月 21 日恰逢我国夏至节气,全球出现“金环凌空”的日食盛景,我国许多地区都 能观看到这一奇观。下列选项中与日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屏幕上的“手影” 4 B 水中的“倒影” C 放大镜把字放大 D 筷子好像“折断”了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日食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A屏幕上的“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B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把字放大,属于凸

7、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筷子好像“折断”了,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7 .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 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D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震动的次数,可以非常准确的控 5 制和模拟,故 AD 不符合题意; B响度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是振动时的最大振动距离,可以非常准确的控制和模 拟,故 B 不符合题意; C音色由物体的材料、结构等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不易控制和模拟,故 C 符合题意 8

8、.如图所示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我国古代利用日晷晷针影子变化计时 B 我国古人利用冰透镜向日取火 C 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 D 卢沟桥在水中的“倒影”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直、影子的 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 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 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

9、成的。 【详解】 6 A我国古代利用日晷晷针影子变化计时是利用了沿直线传播,故 A 不符合题意; B冰透镜向日取火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故 B 不符合题意; C皮影戏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 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 C 不符合题意; D平静水面上卢沟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9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提琴通过琴弦振动产生声音 B 青蛙发出“呱呱”声时没有物体振动 C 用力敲鼓可使音调变高 D 敲击水杯时水越多音调越高 【答案】A 【解析】

10、【分析】 【详解】 A小提琴属于弦乐器,琴声是通过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 B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振动产生的,故 B 错误; C用力敲鼓可使鼓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故 C 错误; D敲击一个装了水的杯子,杯中水越多,质量越大,杯子越难振动,振动频率越小,音调 越低,故 D 错误。 故选 A。 10 .图是 2020 年 6 月 21 日出现的日环食现象,图中的光现象成因与此相同的是( ) 7 A 雨后“彩虹” B 山的“倒影” C 水中“折筷” D “手影”游戏 【答案】D 【解析】 【详解】 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11、,故 A 不合题意; B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 不合题意; C水中“折筷”,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缘故,故 C 不合题意; D“手影”游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11 .用力拔动吉他粗弦, 弦发出响亮的低音; 轻拔吉他细弦, 弦发出微弱的高音, 这说明 ( ) A粗弦振动得比细弦快 B粗弦振动的幅度比细弦的小 C相同的时间,粗弦振动的次数少 D振动 1 次,粗弦所用的时间比细弦的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8 A粗弦发出低音,细弦发出高音,说明弦越细,振动越大,音调越高,所以粗弦振动得比 细弦慢,故

12、A 不符合题意; B用力拨粗弦,响度大,轻拨细弦,声音微弱,说明当使用的力度大时,则振幅大,所以 粗弦振动的幅度比细弦的大,故 B 不符合题意; C相同时间内,细弦振动次数多,故 C 符合题意; D振动 1 次,细弦因振动快而用时少,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播声音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 C“震耳欲聋”指声音的音调高 D在高速路的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消除噪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 A 错误; B闻声知人,是由于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

13、同,故 B 正确; C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 C 错误; D高速路两端的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D 错误。 故选 B。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光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 B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树在地上的影子和小孔成像的成像原理相同 D能看见花谷里黄色的花是因为它吸收了黄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白光是一种复色光,由七种色光组成,故 A 错误; B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故 A 错误; C树在地上的影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 C 正确; D不透明的物体能反射与它颜色

14、相同的色光,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 9 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故 D 错误。 故选 C。 14 .为了让市民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西安市环卫局安排洒水车每天定时进行洒 水除尘工作。洒水车在进行洒水作业时,人们常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彩色光带。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洒水车喷出的小水滴相当于三棱镜,只对光起反射作用 B彩色光带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光的色散现象 C洒水车观后镜的原理是利用凸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工作的 D用相机拍摄该情景时所成的像在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洒水车喷出的小水滴相当于三棱镜,既可对光起反射作用,

15、也可对光起折射作用,故 A 错误; B彩色光带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由于不同色光折射时折射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光的 色散现象,故 B 正确; C洒水车观后镜的原理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从而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故 C 错误; D用相机拍摄该情景时,物体在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所成的像在相机镜头的二倍焦 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故 D 错误。 故选 B。 15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

16、处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 10 【详解】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所以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 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三大类,因为水能够传播声音,所以水 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可研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 关系,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即减小不必要的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正确,不符合题 意。 故选 C。 16 .甲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 256Hz,乙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 512 次,相比于乙

17、音叉,甲音 叉( )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 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 BC频率为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乙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 512 次,则乙音叉振动的频率 为 512Hz, 即甲音叉发声的频率低于乙音叉发声的频率, 故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故 B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AD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即振幅)有关,振幅与敲击音叉的力度有关,不知敲击音 叉的力度,故不能确定音叉的振幅和发声的响度,故 A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7 .无其它声音干扰下的广场中,扬声器持续发一个音“呜-”(此声音的

18、强弱保持不变) , 用分贝仪测出的声音强度用 A 表示, 分贝仪与扬声器距离用 s 表示, A 与 s 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小 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变小 11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扬声器的纸盆振幅减小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随着传播距离变大而逐渐变小,故 A 正确; B声音的传播速度只和介质、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所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不 变,故 B 错误;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小,但是不影响声源的振动,所以扬声器的纸盆振幅不变, 故

19、 C 错误;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不变,所以,每秒内振动的次数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 A。 18 .深圳红树林公园旁设置了隔音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大小,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选 B。 19 .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是消费者在结账时通过摄像头“刷脸”支付的情景。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C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D“刷脸”时,摄像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 12 【解析】 【分析】 【

20、详解】 A图中机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而照相机里面的透镜是凸透镜,所以摄像头相当 于一个凸透镜,故 A 错误; B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摄像头成像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 的折射,故 B 错误; C图中机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照相机,那么摄像头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故 C 错误; D摄像头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刷脸”时,摄像头成的 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D 正确。 故选 D。 20 .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凸透镜的位置 固 定 不 变 , 只 移 动 点 燃 的 蜡 烛 和 光 屏 , 下 列 说 法 正

21、 确 的 是 ( ) A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B若烛焰从光具座刻线处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C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 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 D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 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 30cm 处,物距大于 2 倍焦距,像距大于 1 倍焦距小于 2 倍焦距, 光屏应该在 10cm-20cm 之间,所以向左移动

22、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照相机应用此原理制成的,故 A 正确; B 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近像远像变大, 烛焰从光具座 20cm 刻线处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 物距减小,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故 B 正确; 13 C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 5cm 处,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能成虚像, 故 C 错误; D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近视眼镜 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故 D 错 误。 故选 AB。 21 .如图所示,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折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

23、向凸透镜这束入射光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经凸透镜的折射光线过焦点, 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画; 过平面镜的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 线,求出入射角为 60,则反射角为 60,在法线右侧作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如图: 22 .如图, 请用直尺和笔作出光线 AF 在透镜左侧时的入射光线和光线 AF 进入水 (虚线区域) 中的折射光线和大致路径 【答案】 14 【解析】 【详解】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折 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 法线的另一

24、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睛: (1)根据折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折射与入射的关系:折 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 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3 .(1)如图所示,请画出漂浮的小球静止在水面受到的浮力 F1和重力 G;如图所示,请 根 据 给 出 的 入 射 光 线画 出 对 应 的 折 射 光 线的 大 致 方 向 ; (2)如图所示,从蜡烛处发出两条光线射入凸透镜,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请根据凸 透 镜 对 光 线 的 折 射 规 律 , 找 出 蜡 烛 S 点 的 像 的 位 置 S

25、 , 并 保 留 作 图 痕 迹 ; (3)如图所示,是家庭电路的电灯(开关)和插座,请将该电路的连线补充完整。 15 【 答 案 】( 1 );( 2 ) ; (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球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 的,二力的作用点画在小球的重心上。 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液体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路大 致如下 (2)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将 过 焦 点 。 两 条 折 射 光 线 的 反 向 延 长 线 的 交 点 即 为 发 光 点S的 像 点

26、S (3)灯泡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 这样在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既能控制灯泡,又能更安全。 三 孔 插 座 的 接 法 : 上 孔 接 地 线 ; 左 孔 接 零 线 ; 右 孔 接 火 线 。 如 下 图 16 24 .人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如图所示, 物体 A 经过眼睛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 B 点, 这是 _ 视眼(选填“近”或“远”)成像的情况图。要想成像在视网膜上,则物体 A 应该 向 _ (选填“左”或“右”)移动;如果不移动物体,也想成像在视网膜上,则应配戴 _ 透镜做成的眼镜。 【答案】远 左 凸

27、【解析】 【分析】 由于晶状体太薄,其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这 就是远视眼的成因; 而后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 即可判断用哪种透镜来矫正。 【详解】 分析上图不难看出,此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是远视眼,若想看清物体 A,应将物体 远离眼睛,即向左移动;同时若想通过佩戴眼镜来矫正,即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让原 来的光线会聚一些,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故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 25 .小涵站在平面镜前 0.5m 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m,她向后 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0

28、.5 不变 【解析】 【详解】 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涵站在平面镜前 0.5m 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0.5m; 人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和物体等大的虚像, 她向后退的过程中, 像的大小不变 26 .小明的眼睛近视了,他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如图_(填“甲”或“乙”)所示, 则他应配戴_(填“凸”或“凹”)透镜加以矫正,该眼镜对光线具有_(选填“会聚” 或“发散”)作用。 17 【答案】乙 凹 发散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明的眼睛近视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 在视网膜的前方,则眼球成像情况如图乙所示。 23

29、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光线推迟会聚,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由于凹透 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他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27 .傍晚小明沿岐江边一段平直的观景栈道行走,看到对岸美丽的灯景在水面成像,如图所 示,此像是由于光的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在行走过程中,若以小明为参 照物,小明在水中的像相对于小明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且像的大小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答案】反射 静止 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灯影在水面成像,此时的水平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3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距等于物距,且像与物等大,所以小明移动

30、时,其像也随之 移动,那么像与小明间没位置变化,则以小明为参照物,像是静止的,小明的大小不变,像 的大小也不变。 28 .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 明_;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 18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_实验乒乓球会弹起。 (4) 石头落入水中, 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 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 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 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法。 A.推理 B.

31、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化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微小振动放大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甲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由 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 进行“放大”,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 (2)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 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3)4月球上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甲实验乒乓球会被 弹起,乙实验乒乓球不会被弹起。

32、 (4)5通过水波来类比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被称为类比法,故选 B。 29 . 小 明 利 用 如 图 甲 所 示 的 实 验 器 材 , 做 “ 探 究 平 面 镜 成 像 的 特 点 ” 实 验 :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 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 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 这是为了比较_; 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_; (3)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 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 C?D 分别插在铺有 方格纸的

33、泡沫板的 a、b 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 C 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 烛 D 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 D 清晰的像是因为_; (4)请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_? 【答案】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完全相同 像与物的大小 使蜡烛 A 的像更清晰 贴膜玻璃前光 19 线暗一些 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解析】 【详解】 (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方便观察像,用透明 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完成实验。 (2)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的 两支蜡烛完全相

34、同。 4实验中点燃蜡烛 A 后比较亮,反射光线更多,人眼感觉像更清晰。 (3)5普通玻璃比贴膜玻璃对光的反射要好一些,反射的光线多一些,导致贴膜玻璃比普通 玻璃前光线要暗一些,所以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 D 清晰的像。 (4)6铺上方格纸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用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做物 体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30 .(1)平静水面上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水面一侧 C 点的人 眼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重合,以小鸟眼睛 A 点代表小鸟,以小鱼眼睛 B 点代表小鱼, 请画出小鸟在水中像 A的位置以及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_。 (2)在探究

3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 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说法_和_是正确的 (每 空填一个序号)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该透镜的焦距 f 一定满足 8cmf15cm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光屏也要远离凸透镜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1)鸟在水中的像是反射成的虚像,鸟与像关于水面对称,连接 C 和 A与水面交点为 O, 20 连接 OB,则 BOA 为人看鱼的光路,如图所示: (2)物距 30cm,像距 16cm,物距大于像距,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

36、一 成像原理工作的,故正确;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错误; 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是 解不等式得 故正确; 物与像移动方向相同,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故错误。 故选。 31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F”字样的光源、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 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的情形,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50cm 刻度线处。 (1)通过图甲的实验操作,可以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 21 们在_,这样做的目的是:_;

37、 (3)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10cm 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 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的实像; (4)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25cm 刻度线处,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 光屏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5)小明将如图丙所示的 LED 发光灯制成的“F”字样的光源代替蜡烛,放在光具座上某一位 置,移动光屏又一次找到了清晰的像,该像可能是图丁中的_(选填“A”“B”“C”或“D”) 图,请分析使用“F”字样的光源比使用蜡烛作为光源的优点是_(请写出其中一条,合 理即可) 。 【答案】15.0 同一高度 使像呈在光屏中央 缩小 远

38、离 B 成像更稳定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光线在光屏上形成最小光斑时,光屏与凸透镜 的距离为 15.0cm,此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2)23在实验前,先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可使蜡烛所成的 像在光屏中心。 (3) 4由图乙知, 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40.0cm, 那么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移动光屏, 可承接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4)5蜡烛移到光具座 25cm 刻度线处,它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25.0cm,即物距变小了,那 么像距会变大,所以光屏应远离凸透镜。 (5)6LED 灯代替蜡烛,其像依然成在光屏上,那么所成的

39、像是倒立实像,且像与物的左 右是反过来的,故 B 图正确。 7在实验中,蜡烛燃烧会变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发生移动,而 F 字样的光源不会有 这个变化,成像可稳定在光屏中间。 32 .(1)如图甲所示,小慧利用玻璃板、一元硬币及白纸完成“平面镜成像”实验。 小慧应从图甲所示的玻璃板_侧(选填“A”或“B”)观察,才能看到一元硬币由于光 的反射形成的像; 22 用 P 点代替一元硬币,请在图乙中画出 P 点的像,以及眼睛看到 P 点的光路图_; 当硬币向玻璃板靠近时,硬币和它的像的距离_,像的大小_(以上两空均选 填“变小”或“不变”或“变大”) ; (2)如图所示,光线 a、b、c 是经过凸

40、透镜折射前的三条入射光线,已画出光线 a、b 的折 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光线 c 经过凸透镜之后的折射光线_。由图中可知,该凸透镜的 焦距为_cm。 【答案】A 变小 不 变 2.00cm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形 23 成的虚像,故小慧应在图甲所示的玻璃板 A 侧观察,才能看到一元硬币由于光的反射形成 的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延长平面镜,过平面镜作出物体 P 关于平面 镜的对称点 S,连接眼睛和 S,眼睛和 S 的连线与平面镜的交点为 O,即为 P 反射的光线的 入射点,入射点射向眼

41、睛的光线即为反射光线,从 P 点发出的光线 PO 为入射光线,如图 3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当硬币向玻璃板靠近 时,像也向平面镜靠近,则硬币和它的像的距离变小;像的大小不变。 (2)5光线 b 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过主光轴上的焦点;光线 c 过凸透镜的光 心,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如图 6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33 .(1)如图所示,轻质杠杆的 A 点挂一重物 G,绳在 A 点对杠杆的拉力为 F2,O 为杠杆的 支点。请在杠杆的端点 B 处画出使杠杆保持静止的最小的力 F1的示意图,并作出 F2的力臂 L2_。 2

42、4 (2)如图所示,物体 MN 放在凸透镜前,0cm 处为凸透镜光心,M 点发出的光线 a 平行于 主光轴。 凸透镜的焦距是_cm, 物距是_ cm; 画出光线 b 经过光心后的光线_; 物体 MN 经凸透镜成的像 MN相对于物是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_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答案】 3.0 5.0 放大 倒立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可知,力 F1作用在 B 点时,力臂 L1最大,此时力 F1最小,力 F1示意图如图所 示;过支点作力 F2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可做出力臂 L2,如图所示: 。 (2)234如图所示,主光轴分度值为 1cm,物体 MN

43、放在凸透镜前,0cm 处为凸透镜光 25 心,M 点发出的光线 a 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可知 凸透镜的焦距是 3.0cm,物距是 5.0cm;光线 b 经过光心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 56物体 MN 经凸透镜成的像 MN,满足当物距小于 2 倍焦距、大于 1 倍焦距时,则像距 大于 2 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4 .(1)两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该透镜是_透镜(选填“凸”“凹”) ,光线 a 透过玻璃砖,照射在木板上,画出_: 光线 a 穿过玻璃砖的大致光路; 木板 M 点在玻璃砖 AB 平面成的像 M。 (2)如图所示,烛焰 S 点发

44、出三条光线(图中没画出) ,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 S 点。 26 请画出图中三条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及烛焰 S 点_; 烛焰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物是_的(选填“放大”“缩小”) 。 【答案】 凹 缩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示知,光线经过透镜被发散了,所以经过的透镜是凹透镜。 2光线 a 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在玻璃砖中继续传播,在 AB 界面斜射入空气中,此时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第二次折射时的入射角等于第一次折 射时的折射角,据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知,第二次的折射角等于第一次的入射角,所以 从玻璃砖折射出来的光线与光线 a 平行。 木板上的 M

45、 点在玻璃砖的 AB 面成像,这时的 AB 面相当于平面镜,据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先将 AB 面反向延长,然后过 M 点作 AB 的垂线,据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确定像点 M的位置。作图如下: 27 (2)3由图示知,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三条光线中:一条经过焦点,此光线的入射光线平行 于主光轴;一条经过光心,此光线的入射光线传播方向与折射光线相同,这两条入射光线的 交点,即为烛焰 S 点,连接 S 与第三个入射点,即为第三条入射光线。所以作图如下: 4由作出的图示知,烛焰经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所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 像。 35 .(1)如图所示,光源 Q 发出的一束光经平

46、面镜反射在墙上显示出一个光点 A。 画出光源 Q 在平面镜中的像; 画出镜面反射的光线并标出墙上光点 A 的位置; (_) (2)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光线; (_) 28 与物比较,物体 MN 经凸透镜成_(选填“放大”、“缩小”)_(选填“正立”、“倒 立”)的_(选填“实”、“虚”)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与所成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之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曲 线推断像距 v 随物距 u 的变化关系是_。 【答案】 放大 倒立 实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作光源 Q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即为光源 Q 在平面镜中的像;过入射点垂 直

47、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墙面的交点 A 29 即为墙上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2) *2+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经图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 播方向不变,两条折射光线的焦点即为像点,如图所示 *3+*4+*5+由图知,物体在 1、2 倍焦距之间,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6+由图像可知,物距越大,像距越小。 36 .(1)如图所示光源 P 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屏上显示出一个光点 Q。 画出光源 P 在平面镜中的像_。 请画出上述现象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_。 (2)图为某工具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透镜,F 为物

48、镜焦点,物体 M 有一条发出的光 线 a 经光心 O,另一条发出的光线经物镜折射后的光线 b 平行于主光轴。 在图中画出光线 a、b 经物镜前或后的光线_。 目镜是_透镜(选填“凹”“凸”) 。 物体 M 经物镜所成的像相对于 M 是_(选填“倒立”“正立”) 、_(填“放 大”“等大”“缩小”)的像。 30 【答案】 凸 倒 立 放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与像等大、二者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到平面镜的 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所示: *2+连接 P Q,与镜面的交点为 O,则 O 就是入射点,连接 PO,即入射光线,OQ 即为反 31 射

49、光线,如图所示: (2)*3+因为物镜是凸透镜,则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光凸透镜后的折射 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应该过该凸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 *4+由图可知,光线 b 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靠近主光轴,即该透镜有会聚作用,则该 透镜为凸透镜。 *5+*6+由图可知,M 在该物镜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7 .(1)如图所示,光源 S 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入水中(O 点为入射点) ,在容 器底形成一光斑 P; 请在图中画出 S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_) 请在图中画出题目所述现象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光线射入水

50、后在容器底形成光斑 P 的大致光路图; (_) 当容器中的水位下降到 A 处时,在容器底的光班将_(选填“向左移动”、“静止不动” 或“向右移动”) (2) 如图所示, 光源 M (图中没画出) 放在焦距为 3cm 的凸透镜前, 0cm 处为凸透镜光心。 a、b、c 是 M 发出的三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相交于。 32 c 经凸透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_(选填“经过”或“不经过”)凸透镜的焦点; 请在图中画出确定光源 M 的光路图。 (_) 【答案】 向右 移动 不经 过 【解析】 【分析】 【详解】 (1)1过 S 点做平面镜的垂线,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找出对称点,即为光源 S,如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