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3.55KB ,
资源ID:194157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941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复习提纲)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复习提纲

1、第第 5 课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选官制度 1、西周时期世卿世禄制血缘 2、战国时期尚贤与军功爵制才能和军功 3、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学习律令 4、汉武帝察举制品德、才能 (1)概况: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分为常科与特科 (2)影响: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需要 容易任人唯亲,形成荐举人和被荐人的利益集团 5、九品中正制家世、道德、才能 (1)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2)概况:三国魏王曹丕推行;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

2、、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 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3)评价: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后来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6、科举制才学 (1)背景: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把持选官大权;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 (2)概况: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每年举行, 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的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 (3

3、)发展: 隋朝确立;唐朝发展; 两宋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 元朝的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1313 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但仍时断时续,科举录取人 数不多,官员中科举出身比例不高 明清:乡试、会试、殿试;八股取士;南北卷制度 (4)评价 积极作用: 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了用人范围,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局限性: 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摧残人才,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知识阶层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科技研究缺乏人才,阻碍

4、中国科学文化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补充: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 选拔标准: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 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到公开考试 选拔形式:逐渐走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出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二、监察制度 1、秦朝:御史大夫 2、汉朝:御史大夫 3、汉武帝:十三州刺史(位低权重,监察地方郡国长官) 评价: 前期: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后期:刺史演变为州牧,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导致国家分裂。 4、隋唐: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分道对地方进行监察 5、宋朝:御史台,分路对地方进行监察;台谏合一 6、元朝: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和

5、肃政廉访司 7、明清:都察院监察御史和六科(品级较低,权力很大) 。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纠察百官,还代皇帝巡按 各省。六科稽查六部,负责皇帝制敕和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清朝六科并入都察院,并停止巡按各省。 补充: 1、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评价 特点: 垂直管理,组织独立,以轻制重 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于皇权 随着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甚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 影响: 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局限: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2、中国古代谏议制度的评价 积极:在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6、作用 局限: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 三、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 1、秦汉:上计制 2、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于形式 3、隋唐时期: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年终要到中央汇报工作;唐朝 以品德和才能作为考核标准,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 4、宋朝:也制定了严密的官员考核标准 5、明朝:考满和考察。考满:初考、再考、通考;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决定正常升迁或降、调。 考察:外地官员三年一次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 6、清朝:考课制度,京察和大计。三年一次,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补充: 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 考核内容有针对性;考

7、核与监察相结合;考核与奖惩相配套;考核监察渐归中央; 作用: 积极: 对官吏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有利于官僚队伍的廉洁、清正,提高行政效率。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封建制度焕发活力 局限性: 人治社会下很难公平公正 本质是为了维持专制统治,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对今天官员考核制度有重要启示意义 第第 6 课课 西方文官制度改革西方文官制度改革 一、西方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 1、历史因素: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中古时期的恩赐官爵制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后的个人恩惠制,官职私相授受,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伴随着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政党分肥制,导致腐败泛

8、滥,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 政效率 2、经济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 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 体系。 工业革命后政府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 理,提高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3、政治因素: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4、理论依据:启蒙思想的影响 5、外来因素:科举制提供借鉴 二、西方文官制度确立的过程 (一)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过程 1、18 世纪初,为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涉议会活动,规定除大臣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议会议员 2、1702 年,英国剑桥大学首次使用试

9、卷对学生进行考试 3、19 世纪初,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4、1853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职员任用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式 5、1854 年,克里米亚战争问题引发人们对政府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 6、1854 年,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7、1855 年,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管委员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8、 1870 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决定文 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二)其他国家的文官制度 1、美国的文官制度:1885 年美国通过美国文官法 ,建立了文官制度 2、二战后,法

10、国、德国和日本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 三、文官制度的特点 1、公开考试和平等择优: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2、政治中立和执行政策(工作隐名) :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 动。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对政策的正确与否负政治责任,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 (文官不能公开表达自 己的政治观点,在政务官的领导下,文官“默默无闻”地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得公开向前者提出忠告 或建议,一切主要责任、功过褒贬,都由前者承担。 ) 3、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四、文官制度的影响

11、 积极作用: 1、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 2、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3、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4、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进入政府管理队伍; 5、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6、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权运动的兴起; 7、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8、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范本和宝贵经验,为世界政治文明的继续向前发展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 1、文官制度并没能触碰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2、文官人数增多,加大国家财政负担; 3、官员层次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工作效率。 第第 7 课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

12、员选拔与管理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晚晴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的变化 (1)背景:西学的传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2)变化: 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 戊戌变法:1898 年,加设经济特科,选拔实用人才;废除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戊戌变法失败,科举恢复旧制 清末新政: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设蒙养学堂;1905 年宣布废除科举制,颁发教 科书,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 2、官制改革 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近代外交体制的正式确立) ,陆续设立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 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 3、

13、选官制度改革 (1)凡学堂考试合格者,奖励出身,对成绩优异者进行殿试后,授以官职 (2)1904 年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 ,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自高等小 学以上,根据毕业考试结果,奖励出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3)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奖励出身,授以官职) 1905 年科举制废除后,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在官员选拔上,在五权宪法框架内,以考试制度为主。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完善政治制度,建立

14、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意义: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为日后民国制度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2、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考试和甄别 (1)1913 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 ,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政 事堂铨叙局负责) (2)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甄别决定是否留任。甄别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 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确立 (1)1929 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 ,1933 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 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

15、精华。公务员 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必须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放得任用。 (2)1929 年颁布考试法 (3)评价 意义: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得到确立;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开放 性和平等性; 局限性:实际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的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之后建立了由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逐步 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干部管理制度。 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 1993 年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200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试录用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200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全方位推进和改善。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为国 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