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2019 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内容必考内容提分秘籍提分秘籍 专题专题 0 02 2 古代诗歌的古代诗歌的句子句子 【考点穿透】【考点穿透】 理解古代诗歌的句子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凡是考查诗歌的中考试题,都会直接或者间接考查到理解诗 歌的句子。 一、了解诗句表达力。一、了解诗句表达力。 (1)某联(某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全诗分析其表达效果。 (2)某句被公认 为好句,试分析它妙在哪里?(3)前人认为某句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等。答题步骤与要点: (1) 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2)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该句所描述的内容。 (3)说说该句运用了怎样的 表达
2、技巧,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等。 (4)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二、正确理解句意。二、正确理解句意。赏析句子要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对于个别 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其内容有精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它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此外还要 注意句子的特点,有的句子倒装,有种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种开合 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 比如倒装句。诗中的句子由于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 因此需要倒装;有时是为了强调,更好地表情达意,也采用倒装的句式。如“碧玉妆成一树高” (高树) , “雨 里鸡鸣一两家”
3、 (一两家鸡鸣)等,再如动宾倒置。如“多情应笑我” (应笑我多情)等,要把语序调整过 来理解诗句的含义。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出发,应注意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诗词中的句子, 一般都在表达上有特色,鉴赏时就是要看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要把句子放在全诗的框架内,做到句不 离篇。句子处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有所不同。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的作用;中间句有转折 文意、承上启下作用;尾句或卒章显志等作用。 三、鉴赏诗句效果。三、鉴赏诗句效果。提问方式: (1)某字(句)是全诗的“诗眼” ,为什么?(2)全诗围绕某字展开, 请结合全诗分析。答题步骤与要点: (1)指出该字(句)在表达主旨中
4、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 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句)写了哪些内容。 (3)分析该字(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根据题 目要求,拟写答案。 【真题精讲】【真题精讲】 一、 (2018山东泰安) 渔家傲秋思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 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Z.X.X.K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
5、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 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 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毫无稍事逗留之意。故 A 项中“衡阳雁去”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学科网 19.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 “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 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
6、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答案】C 20.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理解。首先明确指出例句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句子“羌管悠悠霜满 地”表现了边地的寒冷,侧面表达了戍守将士们艰苦的生活,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思 乡之情。可以确定采用的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D 项,“露从今
7、夜白” ,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月是故乡 明” ,也是写景,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也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二、 (2018河北)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56 题。 (6 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8、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答案】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要内容、 主旨情感的把握和诗歌的表达方式。 D 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 抒情的表达方式,并没有“叙述” ,故错误。 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3 分) 答:_
9、_ 【答案】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 “飞” “渡” “洒” “挂罥” “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 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三、 (2018湖北咸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 (2)题。(6 分) 次北因山下次北因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 一联也是对仗的。 B.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 ,其人
10、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与末联的“乡书” “归雁” ,遥相照应。 C.领联的“潮平两岸阔” ,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 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 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内容、格律、主旨的理解。D 项中颈联这两句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 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表达了时令的迅速交替,时光逝去的匆匆不 可待,题干中“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
11、象征”的表述欠准确。学科!网 (2)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3 分) 答:_ _ 【答案】(2) “正”是指风顺而不猛,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风正一帆悬” ,只有既是顺风, 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四、 (2018湖北恩施)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20-22 题。 (6 分,每小题 2 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来源:学科网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20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2 分)
12、 答:_ _ 【答案】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21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2 分) 答:_ _ 【答案】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人情感。答题时,先概括描述诗歌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扣住关键句子“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理解其思想内涵,由登绝顶联想到人生志向。 22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2 分) 答:_ _ 【答案】 “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 感。 “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
13、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 日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词语表达效果。答题时,需要抓住品析的角度,结合诗歌意境、情感来回答。如“钟” 字,可以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再结合诗人对泰山的情感来表述;对于“割”字,可以从所表现的景物特 征来分析。学科#网 五、 (2018黑龙江哈尔滨)对下面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 “聚” “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14、。 C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答案】D 来源:学。科。网Z。X。X。K 六、 (2018湖北黄冈)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 26-28 题。 (8 分) 【甲】使至塞上【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 :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
15、悠。 ” 2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 “征蓬” “归雁”等也传达 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 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 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 “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 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答案】C 27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_ _
16、 【答案】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 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诗句的理解 1 分,答到“心系祖国、立志 杀敌、报效祖国”给 1 分,大意正确即可。共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分析。按题目要求,着眼尾联,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首先结合诗 句,作出自己的理解。 “寸心” “明白日” ,表明将士们内心光明,充满阳光, “暗黄尘” ,也就是内心的阳光 使黄尘暗。从中可以感受到征战者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感受征战者杀敌报国的豪情。学科%网 28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7、景色的特点。 (4 分) 答:_ _ 【答案】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 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 “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 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对比阅读。这道题里,要求考生结合颈联,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考生着眼 于每首诗的颈联,分开来分析。先扣紧诗句中
18、的意象,甲诗里的“大漠” “孤烟” “长河” “落日”乙诗里的 “冻水” “马” “悲风”等。结合修饰词语,分析诗句营造的意境。尤其是诗句中最能体现景物特点的词语 “孤” “冻” “寒” “伤” “悲” “愁” 。 【实战演练】【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前四行描写沧海景象的诗句中,有动有静,如“_”写的是动景,“_ ”写的是静 景。 答:_ _ 【答案】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山岛
19、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景静景各 写一点即可) 2赏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_ _ 【答案】诗句借助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现出诗人统一中原的雄 心壮志、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解析】赏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 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 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 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
20、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 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 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 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陇西行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_ _ 【答案】本诗赞美了前线将士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揭示了唐代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对深 闺少妇的遭遇给予了深深地同情。 2诗
21、歌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 _ 【答案】 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 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三、四两句, 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 潸然泪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效果的能力。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和 诗歌主旨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前两句以精练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 “貂锦”的意思是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丧
22、胡尘”是说五千精兵战死他乡,表现战斗的激烈和 伤亡惨重。“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 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送何遁山人归蜀 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 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 【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答:_ _ 【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2颈联和尾联是怎样借助
23、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_ _来源:学&科&网 【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 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颈联想象何遁山人初到家乡的情形,此时燕子也刚刚南归,两 者相见真如老友相逢,其场面当何等亲切、喜悦。尾联想象何遁山人的隐居生活:终日在水边钓鱼,完全 摆脱了世俗的琐事杂务,恬淡闲适,也表现了诗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学科&网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江南望江南 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
24、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 ,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注释】迥:遥远。 素娥:嫦娥 1对全词赏析有误 的一项是( ) 。 A这首咏月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下阕借景抒怀,全词意境悠远。 B整首词营造了温馨浪漫的秋季夜色的氛围。 C“天上共悠悠”中“悠悠”一词表现了词人绵长的忧思。 D这首词借月的圆缺不休表达了对人世聚散、悲欢离合的感慨。 【答案】B 2上阕中的“圆缺几时休”中的“圆”与“缺”分别指词中的“冰吐鉴”与“_”。 【答案】玉沉钩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结构上看,与“冰吐鉴”对应的就是“玉沉钩”。从意思上看,天上 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
25、如冰鉴(镜)高悬天宇;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所以答 案应是“玉沉钩”。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岳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答:_ _来源:Z#xx#k.Com 【答案】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 遮天蔽日的景象。 【解析】主要从炼意象方面考虑。“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巍峨高大的形象。山前向日的一 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 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有诗评,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 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 答:_ _ 【答案】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他经历“安史之乱” 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两者一脉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