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493.50KB ,
资源ID:190912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909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之拓展阅读(教师版含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之拓展阅读(教师版含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1、专题专题 13 13 文言文阅读之拓展阅读文言文阅读之拓展阅读( (解析版解析版) ) 考点穿透考点穿透 近几年中考越来越注重对考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会出现拓展阅读,要求考 生在初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所述事件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要求答出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 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或是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评论等。分析评价时要注意:分析必须在整体把握和综合 梳理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的思想观点必须正确,要辨证地思考和历史地评价。 典例在线典例在线 【一、【一、20202020 年青海省中考语文】年青海省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

2、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

3、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8. 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选择感触最深的两点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 18. 示例:学习要勤奋刻苦;对老师要有礼貌,要虚心求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克服困难; 做到有恒心,有毅力。 【解析】 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 结合内容,从作者少时无法得到书,只能借书并抄书来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要不怕吃苦,只有勤奋才 能有所得;从作者“执经叩问”的过程描述,可以看出,学习要多问,要虚心求教;据此来阐述,

4、言之有 理即可。 【点睛】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 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跑着赶快送还人 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 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 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 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

5、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 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围盖身上, 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 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 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 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

6、概就是这样。 【二、【二、20202020 年海南省中考语文】年海南省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二则) 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选自十二章) 11. 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

7、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 写在横线上。 【答案】 示例: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示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析】 本题考查选用论据。解答本题,首先要清楚论点是“学会反思”,所选的论据要能证明该论点。甲文 中,“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中的“自反”“自强”就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能 证明论点;乙文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强调要经常 反思,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能证明论点。 【点睛】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

8、,就不知道它的好 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 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 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乙: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个人能够当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 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自己的缺点。”(述而)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 而爱好学习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 ” ( 雍也 )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给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 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

9、了呢?”(学而) 【三、【三、20202020 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年河北省中考语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 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 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 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苏轼东坡续集) 【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 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 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 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尘俗:世俗,流俗。质:质朴,朴实,绮:华

10、丽,美妙。癯:瘦, 这里有精练的意思。腴:丰厚,丰裕。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乾道癸巳: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 1173 年。 9. 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0. 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 【答案】 9. 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们要多阅读古今书籍,以 此来涤荡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自己的语言。 10. 陆游非常喜欢岑参的诗。每每喝醉了,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酒醒或睡热后才停止。表达了作 者对岑参诗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

11、【9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结合主要内容和关键语句谈启示。“人胸 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要长 期不用古今书籍浇灌它,那尘土一样的庸俗思想就会在里边产生;照照镜子就觉得自己的面目可憎,对人 讲话也觉得自己的语言没有韵味。由此我们得到启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读书可以陶冶 情操,洗涤心灵,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气质得到提升,增进语言表达能力。 【10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中故事的概括及作者情感的把握。阅读文言文,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句理解分析。 在丙文中,找到运用叙述表达方式的句

12、子概括故事。由“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 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分析概括,陆游过去在山中,每次喝醉回来时,就让孩子们诵读岑参诗作,直到 酒醒,有时到睡熟才停止。在文中找到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句子分析理解作者对岑参诗作的感情。由 “令儿曹诵之”可以看出陆游对岑参诗作的喜欢,由“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分析,这是陆 游对岑参诗作的高度赞美。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人们的心里,要长期不用古今书籍浇灌它,那尘土一样的庸俗思想就会在里边产生;照照镜子就 觉得自己的面目可憎,对人讲话也觉得自己的语言没有韵味。 (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我对于诗人也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只喜欢陶渊

13、明的诗。陶渊明作的诗不多,但是他的诗看起来 朴实其实很华丽,看起来简陋其实很丰满。曹植、刘昆、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等人,都比不上。 (苏轼东坡续集) 丙:我从年轻时,就非常喜欢岑参的诗作,过去在山中,每次喝醉了回来,靠着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 坐具上闭目安息,就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作,直到酒醒,有时到睡熟,才停止。我曾经认为在李白,杜 甫之后,就只有岑参才能这样罢了。宋孝宗乾道九年八月三日,山阴县陆游题。 【四、四、2020 年江苏省盐城市】年江苏省盐城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 仅可步。如四五里

14、,乃闻鸡声。 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 ,如蜗鼠缭绕, 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 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慕,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 ,声切切 不已 。二三子不得寐 。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13. 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5、桃花源记 【答案】 13. 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 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根据“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可知,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 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于是“因追记之”。这种“想见其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 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根据“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可知,桃花源记中 刘子骥的“欣然规往”,更多的是身处

16、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 的向往与追求。 【点睛】译文: 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稍稍往西, 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 拉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 旋而依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得以出来。坐定之后,一阵山 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惊慌相视,不知道身在何处。天色将近黄昏了,就都睡在山上。 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

17、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 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大家又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 了。 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 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 【五、【五、20202020 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

18、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 上 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 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致治者: 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4. 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家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 从“德”“才

19、”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 【答案】 14. 示例一:我推荐唐睢,因为唐睢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有一颗爱国之心;而且 他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处事不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示例二:我推荐范仲淹,他忧国忧民, 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他军事才能卓越,镇守西北边疆,抗击西夏入侵,为国 立功。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理解的迁移拓展能力。注意题干要求,一是要选取古代人物,二要从“德”“才”两 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 示例:我推荐诸葛亮,他忠心辅佐刘备,殚精竭虑,夙兴夜寐,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 且他足智多谋,草船借箭、隆中对、空城计、火烧博望等等都展现

20、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点睛】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 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 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 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 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

21、的不认识千里 马吧! 【乙】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能的人,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有举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 “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 的长处。自古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忧虑自己不能辨识 人才,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 【六、【六、20202020 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完成 10-14 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 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2、,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 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 贫吊死,与百 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 ,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 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23、。吴士民罢弊 ,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振:救济。吊:慰问。成:讲和,和解。弊:同“疲”。 (14)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 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4)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经得起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现实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困难挫 折,也应当把它当成磨炼自己才能的机会,积极面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在艰苦磨练中才 能造就人才的道理。【乙】文写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

24、同 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所以,【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 事,告诉我们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经得起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在谈看法时,可以联系如 何对待困难与挫折去阐述。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 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 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 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5、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 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 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 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 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 亲自到

26、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 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 苦工作范蠡和大夫柘稽去求和,到吴国做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 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所以越国大败 了吴军。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 解答文言文拓展探究题目的几种方法解答文言文拓展探究题目的几种方法 分析用意:

27、分析用意是根据提供的具体材料,进行分析,推断运用这则材料的目的。分析时,首先 要理解提供的具体材料,然后联系上下文推断出其用意。 发表见解:发表见解是对某一观点或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表见解时要联系具体的语境,思 想观点要正确,做到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探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字面外的意思。探究言外之意,揭示隐含信息,不能脱离特定的语言 环境。语境是语言隐含意义的本质所在。因此,分析特定语境是引发隐含信息的依据和先决条件。 考点通关考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 得,以为

28、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 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 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 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 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请举出一个“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

29、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 【答案】1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 一知半解做出推想,而应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2示例: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瞎子摸象(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文章结尾揭示了主旨:“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 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像和尚和道学家那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的情况是很多的,在日常生活中 是屡见不鲜的。作者对此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 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文章寓理于事,给了人们 非常深刻

30、的启示。 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刻舟求剑、盲人摸象、井底之蛙、夜郎自大等都是此类的事例。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31、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 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 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 四十年,子孙贤令 ,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注】缣:细绢。仅:将近。令:善,美好。 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说说对范仲淹和孟子“忧乐观”的理解。 【答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 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

32、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解释材料内容。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 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意思是:君主以百姓的快乐为 快乐,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快乐为快乐,君主以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 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2)解读材料。从内容 上看,孟子的“忧乐观”就是王者应该把百姓的忧和乐放在心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3)解读 文章。范仲淹在文章中提出了以天下人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

33、忧乐观。(4)二者关系。孟子强调的 是王者应有忧民乐民的观点。范仲淹则把这种理想发展到所有的读书人、官员身上,范仲淹继承并发展了 孟子的忧国忧民的观点。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 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 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

34、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 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 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 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 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 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 王曰: 然。 今有人持万金之财, 时宿于野, 内无孟贲 之威, 外无弓弩之御, 不出宿夕, 人必危之矣。

35、 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孟贲(b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 著名的武士。 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 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解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 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表述,合理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钧二异事 先

36、生为给事中 ,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 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 ,而衡者所以 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 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 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 【注】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器之模:陶器的模型。翻车:龙骨水车。 (1)文章讲述了马钧的哪两件奇事? (2)从文中的两个小故事中可以

37、看出马钧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一件是相信古有指南车并亲自做成了指南车;另一件是制作出了外形奇特、功能奇多的水车。 (2)马钧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有创造力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加以筛选整合。文章讲述 了马钧的两件奇事。根据“古有之”“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可概括出相信古有指南车并亲自做成了 指南车;根据“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 其功百倍于常”可概括出制作出了外形奇特、功能奇多的水车。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在文中的言行举止来理

38、解。从马钧做成指南车, 制作出了外形奇特、功能奇多的水车可以看出其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有创造力的人。 【参考译文】 先生任给事中时,有一次,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他们两 个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上的说法是虚假的。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你们)没有认真思 考它罢了,其实(指南车的事)有什么久远的?”两人嘲笑他说:“先生大名是钧,大号是德衡。钧是 陶器的模具,衡是定东西轻重的,你现在这个衡定不出轻重,还想做得出模具来吗!”。先生说: “讲空话,瞎争论,还不如试验容易验证。”于是两人把这事报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 后来,他就把指南

39、车造成了。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他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愁的是近旁没有水可以灌溉。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年轻人 转动它,汲来的水可以自行倒出流到地里,翻车里外转动,效率大大超过平常水车。这是第二件奇妙的 事情。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魏太武 尝校猎西河,诏弼以肥马给骑士。弼故给弱者,上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我,还台先 斩此奴。时 弼属尽惶惧,弼告之曰:事君而使君盘游不适,其罪小。不备不虞 ,其 罪大。今北狄南虏, 狡焉启疆,是吾忧也。吾选肥马以备军实,苟 利国家,亦何惜死?明主可以理干,罪自我,卿等无咎。 帝闻而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弼头尖,帝尝名之曰笔头,时人呼为笔

40、公。 后唐庄宗 尝 须钱蒲博 ,赏赐伶人,而张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置酒库中,酒酣,使其子继岌为 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 宝带币马为赠。庄宗指钱积,语承业曰:和哥 乏钱,可与钱一积,安用带马? 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庄宗语侵之,承业怒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但受先王顾命,誓 雪国耻,惜此钱佐王成霸业耳。若欲用,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因持庄宗衣而泣。乃止。 (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 【注】魏太武: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校猎:泛指打猎。弼:指古弼,太武帝的臣子。台:即“我”。 不备不虞:不防备突发的危险。后唐庄宗:即李存勖,五代后唐王朝建立者。蒲(p )博:即赌博。古 代有一种赌

41、博叫樗(ch)蒲,故赌博亦称蒲博。和哥:继岌的小名。 这篇短文出自冯梦龙的智囊,作者评价说“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请结合原文分 析古弼和张承业所共同选取的“大”是什么。你还能举出中国历史上和他们的“大”“小”观相同的一位 人物的事例吗? 【答案】 古弼和张承业在皇帝下了命令的情况下竟然敢不给肥马,不给库中的钱,这是因为他们一个想的是将肥马 留给军队,一个想的是将钱财用在一雪国耻上。也就是说,皇帝的权威和个人的得失都是“小”,国家安 危才是他们共同认为的“大”。历史上文天祥面对元兵的招降,认为个人性命是小,民族气节是大,最终 英勇就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及知识迁移

42、与积累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先读懂题意, 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 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概括,并列举切题的人物事例。 【参考译文】 北魏太武帝曾经到西河打猎,下令古弼给骑士提供肥壮的马。古弼却故意提供瘦弱的马,太武帝非常 生气地说:“尖头奴才,竟敢减少对我的供给,回宫后我先斩了这个奴才。”当时古弼的属下们个个都惶 恐不安,古弼告诉他们说:“为君主办事,使君主不能尽情地打猎游玩,这样的罪过小。不防备突发的危 险,这罪过就大了。如今北狄南虏,正在狡猾地开拓疆域,这才是我所忧虑的。我选肥壮的马用来充实军 备,如果对国家有利,死又何足惋惜?圣明的君主可以用合理的事去冒犯他,这个罪过我自己承担,你们 没有过错。”

43、太武帝知道了叹息说:“有这样的臣子,真是国家之宝。”古弼头形尖,皇帝曾称他为“笔 头”,时人则叫他为“笔公”。 后唐庄宗曾需要钱赌博,赏赐戏子,而张承业保管钱财,不肯给他。庄宗于是在钱库中摆了酒席,请 张承业喝酒,喝到酣畅处,他命儿子继岌为张承业跳舞。跳完了舞,承业拿出宝带、币帛、马匹相赠。庄 宗却指着钱垛,对承业说:“和哥缺钱,你可以给他一些钱,何必送他宝带、马匹?”承业听了谢罪说: “国家的钱不是臣下可以私自启用的。”庄宗又用言语伤害他,承业生气地说:“臣下已老,做官不是为 了子孙,只是受先王之命,发誓要为国雪耻,爱惜这些钱只是为了辅佐大王成就霸业而已。如果皇上想用, 何必问臣下。到了财尽

44、兵散的时候,难道只有臣下遭受祸殃吗?”说完就拉着庄宗的衣服哭了起来。庄 宗因而作罢。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 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 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

4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 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 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 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 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 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 王曰: 然。 今有人持万金之财, 时宿于野, 内无孟贲 之威, 外无弓弩之御, 不出宿夕, 人必危之矣。 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

46、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孟贲(b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 著名的武士。 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3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 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解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 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表述,合理即可。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 事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

47、饮食,或 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 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 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之入幕。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亲, 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任元受:名尽言。事:侍奉。迨(d i):及。辟:征召。辞:推辞。 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语言描写: 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

48、不以献公。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的刻画。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 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作答时先概括人物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刻画人物的方 法。本文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刻画任元受。如“未尝离左右”“皆朝 暮候之”为动作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 军事耶”为语言描写;“魏公太息而许之”是对任元受的侧面刻画。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 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 作推字

49、,炼之未 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 【注】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 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 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 【答案】“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炼字”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 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 人构思

50、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 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 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 果了。 九、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 而弗牵,强而弗 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 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