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6 ,大小:409.11KB ,
资源ID:190260      下载积分:20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902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年秋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年秋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1、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度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学年度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级共有学生 45 名,其中女生 21 名。从总体上看课堂纪律好,大多数学生学习认真, 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他们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问题,科学研 究气氛浓厚。同学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一些科学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但还有部分 学生思维有些局限, 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 不知道如何有效的观察、 探究、 描述、 总结、 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2、。在本学期有教学中,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是依据教育部 2017 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修 订的。 修订后的教科书釆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 表现为 “大 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六年级上册教科书以主题为标准划分单元,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 “微小世界” “地球的运动” “工具与技术”和“能量” 。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将带领学生观察和研究日常生活中未曾关注或知之甚少的 微物体。这个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和观察视野的不断

3、发展这条线索编写,引导学生利用肉眼、 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借助这样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在光学、生物、物质的 结构科学史等多个方面的认知, 并让学生从中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巨 大作用。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 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的大概念。本单元将立足于学生的原有认知,引导学生系统而深入 地采用模拟实验、查阅资料、实际预测、建构模型等多种探究方法,在探究中不断建构和修改 自己对地球运动的认知模型终将认识到地球有规律地运动, 从而形成昼夜交替、 天体东升西落、 四季更替。 有了“微小世界”单元中学生对多

4、种观察工具的使用和认识,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单元学习活动将更有基础。在本单元中,教科书选择了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几种工 具和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 学生通过对几种常用的简单机械斜面、 杠杆、 轮轴等进行测试, 使用剪刀、活字印刷、书本、电脑等工具和技术完成特定任务,从而深刻感悟到重大发明和技 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并发生巨大变化。 第四单元, “能量” 单元, 围绕 “能量守恒和转换” 这个大概念来组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设计,遵循小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从引导学生调查、统计、分析身边的能量表现 形式入手,选择学生感兴趣、实践性强的电和磁为主要探究对象,深入浅出地

5、展开对能量的形 式与转换的探究认识。此外,教科书还涉及新能源开发和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等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放大镜和显微镜, 了解放大镜和显微镜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使用放大镜来观察非生 物和生物,使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和微小生物。 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资料收集、调查 研究,交流分享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 3.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发明和进步, 使人类的 视野不断扩大和深入,发现更多的自然奥秘。 4.了解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5.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6、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懂得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 现象,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 6.能基于假设,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方案,能通过观察、模拟实验、资料查阅、实际测量 等形式获取信息、分析信息、验证假设,从而建构自己的模型假说。 7.懂得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 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 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8.认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了解这些简单机械的组成、特点 工作原理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懂得完成特定的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9.生产生活中的能量形式多种多样,有声、光、电、热、磁等,能量之间可

7、以相互转换, 并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10.亲历奥斯特实验、电磁铁搬运大头针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实验、电磁铁磁性强弱 对比实验、小电动机工作原理探索实验等,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悟科学探究中各个要素的特 征。 11.学习磁能和电能,了解磁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知道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 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12.体会合理利用能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认识放大镜和显微镜,了解放大镜和显微镜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使用放大镜来观察非生 物和生物,使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和微小生物。 2.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懂得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

8、 现象,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 3.懂得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 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 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4.认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了解这些简单机械的组成、特点 工作原理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懂得完成特定的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5.生产生活中的能量形式多种多样,有声、光、电、热、磁等,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并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6.体会合理利用能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措施教学措施 1.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 学氛围,

9、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 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学科课依然要加强直观教学,重视课本 上的图画和实践操纵。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 ,多通 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 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 近科学、运用科

10、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 惯。 6.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 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教学时间安排教学时间安排 周周 次次 单单 元元 课课 题题 课课 时时 备备 注注 1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1.放大镜 1 机动 1 课时 2 1.2.怎样放得更大 2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 3 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 3 1.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 4 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 4 1.7.微生物与健康 1 5 单元复习与检测

11、1 6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1 机动 1 课时 6 2.2.昼夜交替现象 1 7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1 7 2.4.谁先迎来黎明 1 8 2.5.影长的四季变化 1 8 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1 9 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1 9-10 单元复习与检测 1 10-11 阶段复习 阶段复习与检测 2 11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1 机动 1 课时 12 3.2.斜面 1 12 3.3.不简单的杠杆 1 13 3.4.改变运输的车轮 1 13 3.5.灵活巧妙的剪刀 1 14 3.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1

12、 14 3.7.信息的交流传播 1 15 单元复习与检测 1 16 第四单元 能量 4.1.各种形式的能量 1 机动 1 课时 16 4.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1 17 4.3.电和磁 1 17 4.4.电能和磁能 1 18 4.5.电磁铁 1 18 4.6.神奇的小电动机 1 19 4.7.能量从哪里来 1 19-20 单元复习与检测 1 20-21 期末复习 总复习与检测 3 第第一一单元单元 微小世界微小世界 1 1.1.1.放大镜放大镜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大镜帮助观察。 2.通过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了解放大镜

13、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3.通过实践操作, 了解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一样, 知道镜片的放大倍数与镜片 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和镜片大小无关。 4.能够根据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动手制作一个放大镜。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放大镜的镜片,了解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知道镜片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心突 出的弧度有关,与镜片大小无关。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了解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探索不同放大镜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一样,了解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 么有关。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镜片、学生活动 手册、制作放大镜的所需材料等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4、 一、单元导入 1.教师引导:在我们的世界里,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动植物和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有的很 大很大,有的却很小很小,甚至用我们的眼睛都无法看到。据科学家研究,在我们的感觉器官 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觉更丰富的信息,尽管如此,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约 0.1 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那么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他们能告诉我们哪些自然界的奥秘?他 们与我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与同学们一起走进微小世界,探索微小世界的奥秘。 4.这一课我们先学习第 1 课,了解放大镜的有关知识。 5.板书课题:1.1.放大镜 二、聚焦 1.出示放大镜,引导

15、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放大镜的外形特点。 2.教师引导: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大镜帮助观察,那么放大镜的 镜片有什么特点呢? 三、探索 活动一: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1.出示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提出要求: 2.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把观察结果记录 下来。 预设: 相同之处:他们都是由玻璃制成,都是透明的。 不同之处:放大镜的镜片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玻璃片是中央和边缘一样厚薄的透明 物体,近视眼镜是中央薄边缘厚的透明物体。 3.出示资料 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

16、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 信息,早在 1000 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 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活动二: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1.教师引导:放大镜具有将图像放大的作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放大镜都能够将图像放的一样 大呢?显然不是的,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将图像放大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2.教师分别出示两倍放大镜、四倍放大镜以及六倍放大镜,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三种放大镜的 镜片,看一看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学生分小组观察,体会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并且记

17、录下来。 4.全班交流,预设: 放大镜倍数越高,中间越厚,两边则不变,但形状是一样的,都是圆形的。六倍的放大镜中间 比四倍的放大镜中间要厚,四倍放大镜要比二倍放大镜中间要厚一些。两边都是一样的,而且 形状也都是圆形的。 5.教师引导: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系呢? 预设: 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 和镜片大小无关。 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 其放大倍数越大,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 6.学生再次观察二倍放大镜、四倍放大镜和六倍放大镜的镜片,进一步感受不同放大倍数的镜 片的不同之处,了解放大镜的镜片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四、研讨 刚刚我们观察了放大镜,了解了放大

18、镜的镜片特点,下面我们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 1: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放大镜的镜片是由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玻璃制作而成。 问题 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放大倍数越高的镜片,中间越厚;放大倍数越低的镜片,中间越薄。 问题 3: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放大镜是运用了凸透镜的原理,放大倍数和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中心厚度越大,其放大 倍数越大;中心厚度越小,其放大倍数越小。 五、拓展 1.教师引导:我们刚刚了解了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其实我们可以运用适当的材料根据放大镜镜 片的特点,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放大镜。 全班交流 2.制作放大镜的时候,我们要选择什么材料? 塑料杯子、热熔

19、胶枪、注射器、水等等。 3.利用这些材料怎样制作放大镜呢? 制作方法: 从塑料杯壁上裁剪两片凹陷的塑料片。 用热熔胶枪将两片塑料片粘在一起,使之呈现中间凸起、四周扁平的形状。 然后用注射器往里面灌满水,再密封,一个简易的放大镜就制作成功了。 4.制作成功的放大镜是否具有放大的功能呢?我们还要对其进行检验。 5.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恰当的材料,运用恰当的方法,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放大 镜,并且检验一下自己制作的放大镜是否具有放大的作用。 1.2.1.2.怎样放得更大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而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就能够把物体的图像放得 更大,

20、这就是显微镜的制作原理。 2.了解显微镜的历史及其作用。 3.学生动手组合凸透镜,使图像放得更大。 4.观察学校实验室使用的显微镜的结构组成, 了解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 各部分有哪些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生动手组合凸透镜,使图像放得更大,并且懂得显微镜的制作原理及组成结构。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学生动手组合凸透镜,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制作原理及组成结构。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凸透镜片、放大镜、显微镜、学生活动手册等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谁来说一说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预设: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

21、2.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预设: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与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中心厚度越大,其放大倍数越大;中 心厚度越小,其放大倍数越小。 3.大家都知道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 4.出示课本第 4 页放大的人体皮肤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将图像放得更大之后的样子。 5.我们怎样做才能将图片放大到这个样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6.板书课题:1.2.怎样放得更大 二、探索 教师引导:怎样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呢,我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看看能否把物体放得更 大? 活动一: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本上的文字 1.提出要求: 请同

22、学们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在保证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大。 2.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活动,看一看一个放大镜究竟能将书上的文字放到多大? 3.教师小结: 一般来讲, 单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 10 倍以下。 我们通常用来阅读报纸、 杂志、 书籍等等阅读的放大镜, 倍率大概在 2-5 倍左右,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用于文物鉴定等方面 使用的放大镜倍率在 10 倍到 20 倍之间。 活动二:使用两个放大镜观察书上的文字 1.活动要求: 在第1个放大镜下面增加一个放大镜, 并且跟第1个放大镜相互平行, 上下移动第2个放大镜, 看看能不能使课本上文字的图像放得更大。 2.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活动,看

23、一看使用两个放大镜能不能将书本上的文字放得更大。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操作情况并适当的加以指导。 4.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本小组的活动操作情况及活动结果。 预设:使用两个放大镜可以使课本上的文字放的更大一些。 活动三:保持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反复移进和移出第 2 个凸透镜,比较所看到的图像 1.教师提示:当我们发现图像放到最大并且非常清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测量两个凸透镜之间 的距离,看一看是不是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一定时,书上的文字就会放得更大,并且清晰。 2.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反复测试,比较看到的图像。 3.全班交流,预设:保持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当移进第 2 个凸透镜时,看到的图像

24、非常清 晰,并且很大,当移出第 2 个凸透镜时,我们看到的图像比较小,并且不够清晰。 活动四:用这样的组合凸透镜观察身边的其他物体 1.提出要求: 用这样的组合凸透镜观察身边的其他物体,看看是否能把所看到的图像放得更大。 2.教师提示:为了观察的方便,我们可以把实验中的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起来,如课本第 5 页上面的图片所示。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参考上面实验中测得的数据。 3.出示课本第 5 页上面的图片。 4.学生按照要求用纸筒组合凸透镜, 并且利用组合的凸透镜观察身边的其他物体,看看是否能 把看到的图像放得更大。 5.全班交流,预设:使用组合凸透镜,观察身边的其他物体,也能把看到的图

25、像放得更大。 6.出示课本第 5 页肉眼看到的蚜虫和组合凸透镜下的蚜虫,学生观察比较这两幅图片,进一步 体会组合凸透镜的放大作用。 活动五:认识显微镜 1.教师引导:其实把两面凸透镜进行组合起来观察周围的物体,结果使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 早期的显微镜的制作原理。 2.出示课本第 5 页下面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病毒和大肠杆菌的图片, 并读一 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显微镜的有关知识。 全班交流 3.显微镜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 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所成 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的制作原理。 4.显微镜的分类、作用、特

26、点 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 物体的图像放大到约 200 万倍。 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显微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些图片,进一步体会显微镜的神 奇。 6.观察显微镜 教师出示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了解显微镜的组成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作 用。 (1)目镜,作用:放大物像 (2)镜筒,作用:连接目镜与物镜 (3)转换器,作用:物镜的连接处,用来转换物镜 (4)物镜,放大物像 (5)载物台,放置

27、玻片标本,上面还有压片夹 (6)通光孔,通过光线 (7)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8)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9)粗准焦螺旋,调焦距,用低倍镜观看的时候用,高倍镜不能使用 (10)反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现在显微镜一般都没有这个结构了,都是有电源的,比较方 便) (11)细准焦螺旋,调焦距,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时候使用 (12)镜臂:连接镜座与镜身的,提握镜身,使用时一般右手握镜臂 (13)镜柱,支持镜身 三、研讨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显微镜的制作原理及显微镜的组成结构和各部分 的作用,下面我们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 1: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 将两面凸透镜上下相

28、互平行摆放,固定在纸筒中,并且使两面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处在一个固定 值中。 问题 2:观察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看看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目镜,作用:放大物像 (2)镜筒,作用:连接目镜与物镜 (3)转换器,作用:物镜的连接处,用来转换物镜 (4)物镜,放大物像 (5)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上面还有压片夹 (6)通光孔,通过光线 (7)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8)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9)粗准焦螺旋,调焦距,用低倍镜观看的时候用,高倍镜不能使用 (10)反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现在显微镜一般都没有这个结构了,都是有电源的,比较方 便) (11)细准焦螺旋,调焦距,使

29、用高倍镜观察的时候使用 (12)镜臂:连接镜座与镜身的,提握镜身,使用时一般右手握镜臂 (13)镜柱,支持镜身 问题 3: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 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和物镜。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活动组合了两个凸透镜,用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还了解了显微镜 的制作原理以及结构组成和作用。关于显微镜,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进一步使用到。课后,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显微镜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1.3.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身边有许多微小的物体,这些物体用人的肉眼都看

30、不清,但是可以使用放大镜和显 微镜进行观察。 2.分别使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膀、足或者其他的某一个部分,体 会放大镜或显微镜的放大作用。 3.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进一步体会显微镜的巨大作用。 4.了解人类历史上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 进一步体会显微镜的发明在人类科学发展中产生的 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分别使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膀、足或者其他的某些部分,体会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观察效果。 2.使用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进一步体会显微镜的巨大作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显微镜和放大镜的巨大作用。

31、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放大镜、显微镜、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学生活动手册、昆虫、树叶等 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显微镜的组成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 续使用显微镜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了解显微镜的作用。 2.板书课题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二、探索 教师引导:我们周围有许多微小的物体,如有些昆虫非常非常小,有些昆虫的身体器官用人的 肉眼都无法看清楚。那么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之下,这些微小昆虫的身体又是怎样的呢? 活动一: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膀、足或其他的某一个部分 1.学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出示课本

32、第 6 页的 5 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及步骤。 教师示范使用显微镜并详细讲解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及步骤。 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师巡视,相机纠正不正确的使用方法。 2.出示蝴蝶的标本,提出要求: 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对比观察蝴蝶的触角、翅膀、足,把我们观察到的画成图并用文 字标注出来。 3.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活动。因为时间关系一个小组选择观察蝴蝶的一个器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察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 出示课本第 7 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比较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蝴 蝶器官的结果。 有关蝴蝶足的观察

33、记录有关蝴蝶足的观察记录 肉眼观察 放大镜观察 显微镜观察 很小能看清轮廓, 看到全部, 但看不清细节 放大了能看到全部,但还是 看不清细节 很大很清楚可以看到蝴蝶足 上有很多毛,但只能看到足 的一部分, 不能够看到全部。 有关蝴蝶翅膀的观察记录有关蝴蝶翅膀的观察记录 肉眼观察 放大镜观察 显微镜观察 很小,看不清细节。 图像变大能看到蝴蝶翅膀发很大,很清晰,看不到翅膀 光,上面有清晰的翅脉。 的全部只能看到翅脉的一小 部分。 5.讨论:通过观察比较,同学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预设:用肉眼观察不到昆虫器官的细节,用放大镜可以看到昆虫器官的全部,但看的并不是很 清楚,细节仍然看不清楚。用显微镜观察

34、,看上去很大很清楚,能够看清楚细节,但是看不到 昆虫器官的全部只能看见很小的一部分放大了的图像。用显微镜观察显然可以看的更清晰, 能 够看清细节。 6.下面请大家再次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片树叶,看看图像的大小和看到的范 围大小有什么不同? 7.学生继续使用刚才的方法,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片树叶,并且进行适当的 记录。 8.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的同一片树叶,图像的大小以及看 到的范围大小有什么不同? 肉眼观察下的树叶,看到的范围最大,但不清晰,看不清树叶的叶脉。 放大镜下的树叶范围较小,但是看得比较清楚,可以看清楚部分叶脉。 显微镜下的树

35、叶范围最小,看得最清楚,可以很清晰的看清楚每一根叶脉。 9.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对比观察,我们发现使用显微镜看到的范围最小,不过看到的图像很 大, 很清楚, 可以看清楚整个细节。 所以我们想要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可以选择使用显微镜。 活动二:使用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 1.出示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结构。 2.教师介绍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特点:体积小、易携带 使用方法:教师示范操作。 3.出示课本第 7 页显微镜下的花粉和显微镜下的灰尘两张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激发学生的 观察兴趣。 4.教师引导:下面请大家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

36、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并且用示意图画下 来。 5.学生自主选择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使用简易显微镜进行观察,画出示意图。 6.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 7.出示课本第 7 页的范例,学生观察放大镜下的蝴蝶的触角、蝗虫的触角、蚕蛾的触角、天牛 的触角,明白在放大镜下面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一样。 8.教师相机出示一些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体会使用显微镜观察, 能看得更清晰,体会显微镜在观察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 三、研讨 刚刚我们利用显微镜和放大镜以及肉眼分别对比观察了一些物体,下面我们来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 1: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 学

37、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问题 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有什么不一样? 用肉眼观察物体,图像最小,观察的范围最大。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图像最大,观察的范围最小。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无论是图像的大小和视野都处在两者之间。 四、拓展 1.教师引导:在科学发展史上,人类根据昆虫发明、制造出了非常多的东西。 2.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第 8 页“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这一段文字, 初步了解人类受昆虫启 发的发明创造有哪些?又是受到怎样的启发呢? 3.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人类受到昆虫的什么启发?有哪些发明创造? 预设: 模仿昆虫的触角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将它安装在

38、宇宙飞船的密封舱里,不仅可以净化 空气, 而且在有空气泄漏时, 能立即发出警报。 这种仪器还可以安装在矿井里监视瓦斯的浓度。 根据苍蝇复眼的视觉原理, 人类研制出了蝇眼照相机和蝇眼雷达, 还仿制出一种蝇眼探测系统, 用来探测高能宇宙射线,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变。 根据蝴蝶翅膀上的鳞片, 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 调节人造卫 星内部温度的恒定。 4.教师引导:其实,像这样的受昆虫启发而进行的发明创造,还有很多,人们往往称呼大自然 的动植物为“人类的老师”。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这方面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类的 老师还有哪些? 1.4.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洋葱表皮

39、细胞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更微小的物体,观察细胞需要使用显微镜。 2.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步骤,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3.了解洋葱表皮结构有怎样的特点,并用图片和文字记录我们的发现。 4.了解细胞的发现历史,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步骤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了解洋葱表皮结构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显微镜、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滴管、纱布、 洋葱、镊子、水等

40、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知道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更微小的物 体,大家知道哪些是更微小的物体吗? 2.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更微小的物体。 3.教师引导: 大家听说过细胞吗?关于细胞我们知道些什么呢?细胞又是怎样子的?今天这节 课,我们就来观察细胞。 4.板书课题: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二、探索 活动一:提出要求 1.让我们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表皮,看看它的细胞是怎样的。 2.出示显微镜,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活动二:制作玻片标本 1.教师引导:要想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首先我们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制作玻片 标本。 2.学

41、生观察第 9 页的下面一张图片以及第 10 页上面的 6 张圆形图片,初步了解制作洋葱玻片 标本所需的材料、方法及步骤。 全班交流 3.所需材料: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滴管、纱布、洋葱、镊子、水等等。 4.师生共同观察课本第 10 页上面 6 幅圆形图片,了解制作洋葱玻片标本的方法及步骤。 预设: 找一块干净的小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用准备好的滴管在载玻片上滴 1-2 滴清水。 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块表皮,大约一厘米左右就可以。 将撕下的洋葱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解剖针或者小镊子将其展开。 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然后将一边慢慢放入水滴中,在水中放平,然后慢慢放下另外一

42、边,使 盖玻片完全进入水滴中不要有气泡。 5.注意事项: 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两片玻璃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玻璃划伤皮肤。 制作标本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不要用摸过洋葱的手来揉眼睛。 6.学生分小组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并适当的加以指导。 7.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好的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并说一说自己制作玻片标本的感 受。 活动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并用图和文字将我们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各小组按要求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并且用图和文字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三、研讨 1.教师引导:我们刚刚制作了洋葱表皮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洋

43、葱表皮玻片标本,并用 图和文字记录下了我们的发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的发现。 2.展示同学们的记录,并描述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结构。 3.教师出示同学们记录的洋葱表皮结构图片,并且请同学们介绍描述洋葱表皮结构。 预设: 洋葱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几部分组成。 洋葱表皮细胞看上去扁平的, 细胞与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细胞的外侧往往还形成具有防水性的 角质层。 4.刚刚我们展示了自己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片。 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呢? 预设: 尽管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因为观察方法等各方面的原因,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但 是洋葱表皮的细

44、胞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这几个部分。 5.出示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细胞,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引导: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这是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细胞图片。 6.出示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资料,初步 了解有关罗伯特胡克的资料。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 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 7.学生再次观察胡克观察到的细胞图片,再次了解人类初次发现细胞的样子。 8.讨论交流: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跟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呢? 预设: 相同之

45、处:细胞的形状基本能够清楚的看出来。 不同之处: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细胞细节不是太清楚,不能够看到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而我们现在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能够清楚的看到细胞的整个结 构。 9.教师小结:尽管罗伯特胡克看到的细胞不是太清楚,但是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进 步,从此,人类走进了微观世界。这也感谢显微镜的发明,正是由于显微镜,人类才能够进行 微观世界的探索。 课后, 请同学们继续查阅有关细胞方面的知识, 了解更多的有关细胞的知识。 1.5.1.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洋葱的其他部分以及其他生物

46、系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2.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种类的细胞标本, 把我能看到的细胞用图和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3.懂得细胞具有多样性,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大小不同,同一种生物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大小也 有差异。 4.了解人类对于细胞的研究历史和成果,进一步了解更多的有关细胞的知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利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种类的细胞标本并用图和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2.了解不同细胞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更多的细胞标本,懂得细胞具有多样性。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显微镜、各种不同种类的细胞标本等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通过上节课的

47、学习, 我们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 那么洋葱的其他部分以及其他生物 体是不是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呢?其他生物体的细胞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了 解更多的生物细胞的特点。 2.板书课题:1.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二、探索 1.出示人体血液红细胞,引导: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细胞吗? 这是人体血液红细胞,是由科学家简施旺麦丹发现的。 2.出示科学家简施旺麦丹的图片,学生了解科学家简施旺麦丹。 3.再出示其他生物体的细胞,引导学生看一看,激发学生观察细胞的兴趣。 4.下面我们使用显微镜来观察更多种类的细胞标本。 5.提出要求: 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种类的细胞标本,把我们看到的细胞用图和简单的文字

48、记录下来。 6.出示不同种类的细胞玻片标本, 引导学生看一看, 了解这些细胞玻片标本分别是什么生物体 的细胞。 预设:树叶叶肉、青蛙、小白鼠、植物的根、树叶表皮、人体口腔上皮等等。 7.出示显微镜,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步骤操作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对光上片调焦观察记录。 8.学生分小组活动,分别使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细胞玻片标本,并且用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记录下 来。 9.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且做适当的指导。 全班交流 10.学生展示本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的细胞玻片标本图片,并且用文字描述这些细胞玻片标本 的特点。 全班交流,预设: (1)出示课本 11 页的

49、叶肉细胞图片。 叶肉细胞一般体积较大,内含叶绿体呈绿色,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靠近上表皮的 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特别是靠近气孔处,细胞排列 有空隙。 (2)出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图片。 上皮组织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细胞间质构成的动物的基本组织。 上皮细胞是位于皮 肤或腔道表层的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是一种上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扁平、多边形的, 形状不很规则。 (3)出示叶表皮细胞图片。 叶表皮细胞中不能看见叶绿体,但是,叶的上下表皮上有形成气孔的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中有 叶绿体。植物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但不是正方形、圆柱形,具保护内部组织的功能,

50、一般不含叶 绿体;但在蕨类和水生植物中则含有叶绿体。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的特点:细胞排列紧密, 无细胞间隙,胞核大,具大型液泡,一般不含叶绿体。 (4)教师继续出示课本 12 页有关蛙的细胞、小白鼠的细胞、人体神经细胞、人体骨骼细胞等 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初步了解这些细胞的特点。 11.我们刚才使用显微镜观察也各种生物体的细胞,又观察了课本中 12 页的一些细胞图片。 从 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 我发现细胞具有多样性,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形态结构是不一样的。 同一生物,不同部位、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也是不一样的。 12.教师小结:各种生物体的细胞是不一样的,首先是细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