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4.18MB ,
资源ID:190138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901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知识点整理)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知识点整理

1、第第三三单元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9 9. .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表面 1.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 2.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球仪有什么不同之处? 政区地球仪表面光滑,有不同色块,蓝色代表海洋,其他颜色代表国家,相邻国家的颜色不同。 地形地球仪表面高低不平,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洋深度和陆地海拔高度。蓝色表示水, 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沙漠,白色表示冰川。 也就是说,这两种地球仪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颜色的含义不同,地球仪上的文字注释也不同。 3.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高原、平 原、山地、

2、盆地、丘陵等。海底的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有盆地、平原、丘陵、海沟等地形, 并不像游泳池底部那样平整。 4.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的主要特点。 山地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幽深。山地一般呈脉状分布。 平原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视野开阔。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丘陵地势不高,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较缓。丘陵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一般分布在山地或 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 盆地周围地势高,中间地势低,与澡盆相似。盆地一般被山地或丘陵包围。 高原的地形特点是地势高,起伏小。 5.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想一想,这两幅图片上展示的是哪两种两种地形的立体模型? 左边的立体模型用

3、纸板堆叠而成,表现了丘陵和平原,是等高线地形表达法的立体呈现方式。 右边的立体模型采用覆盖式方法制作,表现的是山地和盆地,侧重表现地表轮廓。 6.学生活动手册: 填写常见陆地地形的名称,概括它们的主要特点。 地形名称 图片 特点 平原 地势低 地表起伏小 高原 地势高 地表起伏小 山地 地势高 地表起伏很大 丘陵 地势中 地表起伏较大 盆地 地势高 地表起伏低 画出你制作的立体地形模型示意图。 10.10.火山和地震火山和地震 1.火山喷发的场景是什么样的? 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火山气体从火山口冒出来,弥漫空中。 会有大量温度很高的红色岩浆从火山口喷溅或溢出。 岩浆有的浓稠,有的稀薄,流速也不同

4、。 被抛到空中的岩浆落地时会形成火山弹。 岩浆会向下流动,会覆盖周边的物体。 2.火山喷发后又是什么样的? 红色岩浆会慢慢冷却变成岩石。 灰尘、有毒气体和熔岩会严重影响火山周围居民的生活,如飞机停航、庄稼死亡 当然火山物质也为人类提供了有益资源。 3.陆地上和海洋里都有火山。 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 涌出或喷出。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 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4.实验一: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土豆泥、铁盒、番茄酱、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等等。 实验方法: 在铁盒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

5、间挖一个小洞。 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再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将铁盒放到三角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在这个模拟实验中,番茄酱、土豆泥、酒精灯分别模拟的是什么? 番茄酱模拟岩浆,土豆泥模拟火山,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巨大能量。 实验注意点:正确使用酒精灯,并且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触碰铁盒、三脚架、 石棉网等,以免烫伤。 实验现象: 用酒精灯给铁盒中的土豆泥加热时会发现一开始,土豆泥出现小裂缝,有白气冒出,土豆泥中 的番茄酱冲破土豆泥, 不断上涌, 最后冒着热气并伴随着大量气泡, 从薄弱的火山口喷涌而出。 实验结论: 地球内部充满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之下,岩浆

6、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 从而造成火山喷发。 5.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 积累的巨大能量。地震也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会使房屋倒塌、道路毁 坏,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海底地震还会引发海啸。 6.地震造成的巨大危害有:房屋倒塌、铁路变形、海啸冲毁港口、公路毁坏等。 7.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在地球上从未间断。90% 的地震是由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 挤压所引发的构造地震。 8.地震的能量大小用震级来表示,对地表的破坏程度用烈度来表示。 9.实验二: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的形成 实验材料:多层海绵、木片、泡沫板

7、。 实验方法: 挤压多层海绵,观察“岩层”褶皱的产生。 掰断木片,体验“岩层”断裂的感觉。 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观察“地球板块”的错动、抬升。 实验现象: 挤压多层海绵时,海绵会因为挤压而产生褶皱。 用力掰木片时,木片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断裂的现象。 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时,两块泡沫板的连接处会发生错动、抬升的现象。 实验结论: 地震是一种极其普通和常见的自然现象,发生地震的原因是因为地壳板块运动。岩石层因过度 挤压会形成褶皱,承受不了作用力时便会发生断裂、错动与抬升,从而导致地震。 10.地震中逃生的最佳时机: 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从地面开始震动到房屋倒塌,一般仅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

8、,这段时间也是 采取正确逃生措施的最佳时机。 11.地震逃生口诀 震来莫慌张,就近藏一藏。 厨房有危险,厕所把身藏。 就近三角地,护头要牢记。 高楼遇地震,电梯不能乘。 楼梯要通畅,沿墙安全撤。 阳台不能站,顶层可上房。 切忌胡乱跑,目标是广场。 12.认真观察这些插图,说一说图中的这些人物在地震中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地震来临时,乘坐电梯和站在阳台上大声呼救是错误的。因为在地震发生时,乘坐电梯容易被 困在电梯中。在地震中阳台也是一个危险的地带,地震容易使阳台断裂塌陷,因此站在阳台上 呼救也是错误的。 其他的三种做法都是正确的,在地震中,如果在楼上就要选择走楼梯下楼,如果来不及下楼, 就要

9、在家中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护住头部蹲下来,等待救援。 13.学生活动手册: 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形成,用文字或图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名称 实验图片 实验现象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土豆泥会出现小裂缝,有白气冒 出来;盖在上面的土豆泥会被顶 起来;番茄酱沸腾并向外溢出。 模拟地震实验 1 多层海绵从中间向上隆起,产生 了褶皱。 模拟地震实验 2 木片断裂,产生震动,发出断裂 声,两手有震感。 模拟地震实验 3 泡沫板产生错动,一块在下托起 另一块。 14.比较火山和地震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比较对象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火山 形成原因不同,主要表现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危害程度 地震 不同,危害方式不同

10、。 高,会释放出地球内部力量。 11.11.地球的内部地球的内部 1.试着根据火山、地震、地热这些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火山喷发可以推测出地球内部不是空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存在炙热的岩浆。 根据地震能推测出地球内部是不稳定的,会运动和变化,岩层会承受很大压力,所积聚的能量需 要释放。 根据地热可以推测地球内部有大量的热能,可能比地表温度高。 2.20 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地震波在不同的岩石中传播时,有快有慢,于是开始利用地震波来探 测地球内部的结构。 3.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其中,薄薄 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

11、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 核,温度和压力极高。 4.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相对于地球半径只是一层很薄的岩石圈。 地幔的平均厚度约为 2900 千米,地核的平均厚度约为 3400 千米。 5.地震学家是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这两个分界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 圈层的。 6.鸡蛋和地球的相似之处: 鸡蛋和地球从外到内都有三个圈层组成。鸡蛋的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鸡蛋的蛋白部分相当 于地球的地幔,鸡蛋的蛋黄部分则相当于地球的地核部分。 7.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认为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张 裂,或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

12、面貌。 8.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9.科学家在 1968 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 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 又包括海洋。 10.实验一: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 实验材料:水、烧杯、泡沫块、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粘稠的液体如牛奶等。 实验方法: 在盛有水的烧杯里放一些泡沫块,给水加热,仔细观察泡沫块的运动。 实验注意点: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要触碰加热中的烧杯,以免烫伤。 实验现象: 当加热时,水的热对流运动会更显著,泡沫块会随着

13、下方水的热对流运动从温度高的地方向四 周温度较低的地方移动,呈现出或分离或靠近的现象。 把水换成牛奶加热,因为牛奶比较粘稠,因此泡沫块运动速度较缓,但是在加热的过程中,泡 沫块仍然会移动,并且在移动中泡沫块之间还会发生碰撞。有的是轻微的碰撞,有的碰撞比较 激烈。 实验总结: 在这个实验中,水和牛奶、泡沫块就相当于地球内部的什么? 水和牛奶相当于地球内部的岩浆,而泡沫块相当于地球内部的板块。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这个实验说明地球内部岩浆在不停的运动,从而使地球的板块不停的移动,并且在移动的过程 中还会发生碰撞,这些碰撞有的比较轻微,有的比较剧烈,正是因为这些板块的碰撞和漂移, 才形成了地球表面

14、的基本面貌。 11.20 世纪 60 年代, 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采集到鱼龙、 菊石类、 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这些生物原本是生活在海洋中的, 但是现如今却出现在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上, 可以推测出喜马拉雅山脉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 是由于地壳的运动才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12.科学家推测,早在 4000 万-5000 万年前,喜马拉雅山所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 13.观察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比较今天的地球与两亿年前的有什么不同?可以说明什 么? 现在的地球大陆板块是相互分离的,地球上分成了 7 个大陆板块,而在 2 亿年前,地球的大陆 是连在一起的,是一个整体。 14.今

15、天地球大陆板块分离的样子是由于地球板块不停的运动的结果,地球的板块在移动的过 程中,要么向两边张裂,要么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今天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15.1912 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16.学生活动手册: 查阅资料,整理地球圈层信息,填写下表。 圈层名称 平均厚度 已知特点 地壳 有厚有薄 平均厚度仅 17 千米,均为坚硬的岩石。 地幔 厚约 2900 千米 为不同形态的岩浆。 地核 厚约 3400 千米 高温高压。 记录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实验中泡沫块的运动情况,分析并填写。 泡沫块的运动情况: 泡沫块先从加热点上方向四周移动,继续加热,泡沫块在烧杯的边缘相互碰撞、挤压

16、。密度不同 的泡沫块之间甚至还会产生交错现象。 泡沫块运动的力量来自:水的对流运动 地球板块运动的力量来自:岩浆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的运动。 地球板块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有:火山喷发、地震、海陆变迁、大陆漂移等。 1212. .地表雕刻师地表雕刻师 1.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之外, 外部力量也在改变着地 表的形态,他们就像一个个雕刻师一样,不停的雕刻着地表的形态。 2.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变化有大有小、有快有慢。相较于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地球 内部力量带来的地动山摇、大地裂变,风、流水、冰、温度变化等自然力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较小,速度缓慢得多。 3.地表雕

17、刻师有风、流水、冰、温度变化等。 太阳代表温度变化这种自然力量,内外温差会导致岩石各部分膨胀不同,形成裂隙。 风有力量,既能携带沙砾磨蚀大岩石的底部,也能将小的碎石、 沙砾、 土壤颗粒搬离原来的地方。 流水和海浪都有力量,一方面能携带水中沙砾持续磨蚀、切割、冲击大岩石的水下部分,改变河 道形状,另一方面能利用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分解岩石。 冰川在岩石表面移动的过程中,会磨蚀岩石,破碎岩石的表层。 4.实验一: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材料:坩埚钳夹、薄片页岩、酒精灯、火柴、冷水、水槽等等。 实验方法: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薄片页岩,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迅速浸入冷水中,接着再加热,再浸入 冷水

18、中反复几次,观察页岩薄片的变化。 实验注意点:正确使用酒精灯,同时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小心烫手。 实验现象:页岩薄片在冷和热的不断作用下逐渐碎裂。 实验结论:自然界中的岩石在冷热的不断作用下会发生碎裂的现象。 5.模拟二:风对地表的影响 实验材料:托盘、小石头、玉米碎粒、玉米粉、吸管、护目镜等等。 实验方法: 在托盘里放几块小石头。 铺上 1-2 厘米厚的玉米碎粒和玉米粉。 用吸管轻吹玉米碎粒和玉米粉。 观察托盘里的情况。 实验现象: 当我们用吸管轻轻的吹托盘里的玉米碎粒和玉米粉、小石头的时候,首先被吹走的是玉米粉, 然后力气大一点,被吹走的就是玉米碎粒,最后剩下来的是小石头。 实验结论: 风具有

19、搬运作用。地表地形不同、疏松颗粒轻重不同,颗粒被搬运的距离、堆积效果也不同。 6.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风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缓慢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风可以 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极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 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7.观察下面 6 幅图片,说一说这些地表形态主要是由哪种因素造成的? 图 1,破碎的岩石,昼夜或季节性温度变化导致岩石开裂。 图 2,岩石女王头像,风携带沙砾磨蚀岩石形成典型的风蚀石。 图 3,海边沙丘,海风搬运沙子堆积成沙丘。 图 4,亚马孙河,流水在河道中速度不同,且不断侵蚀河岸形成

20、弯曲的河道。 图 5,海蚀拱桥,海浪不断冲刷侵蚀而成海蚀石。 图 6,溶洞,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溶洞。 8.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9.岩浆岩构成岩石的主体,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约占整个地壳体积的 65%。 10.有无层理、有无条纹、有无晶体斑点是区分岩石成因的关键特征。 11.地球内部的岩浆有时会在地下深处慢慢冷却,有时又会从地表喷发出来后冷却,这些由岩浆 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常见的岩浆岩有玄武岩、花岗岩、橄榄岩、安山岩、正长岩。 12.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等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 叫沉积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石

21、灰岩、砾岩、泥岩。 13.岩浆岩、 沉积岩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因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叫 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片麻岩、板岩、片岩、石英岩。 14.实验三:模拟变质岩的形成 实验材料: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塑料垫板两块等等。 实验方法: 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把它们搓成大小不同的圆球,堆在一块塑料垫板上。 用另一块塑料垫板放在橡皮泥上,不断加压。 观察在大小不同的压力下橡皮泥的状态。 实验现象: 大小不等的橡皮泥圆球在压力的作用下被挤压,形状完全发生了改变,并且各种不同颜色的橡 皮泥完全混合在了一起。 实验结论: 因为压力,小块橡皮泥都融合在了一起,橡皮泥的形状、形

22、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实验 体现了岩浆岩、沉积岩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性质发生了改变,形成了变 质岩。 15.学生活动手册: 整理导致地表变迁的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填入框内。 导致地表 变迁的力量 内部力量 火山喷发、地震、造山 外部力量 风、流水、冰川、温度变化、海浪、陨石撞击、植物生长、 动物生命活动、人类活动。 阅读教材 P36岩石的生成方式,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岩石名称。 地幔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如玄武岩、花岗岩。 岩石的碎屑沉积下来,经过几百万年,逐渐加厚,在压力作用下变成坚硬的沉积岩,如石灰岩、 砂 岩。 在地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很多岩浆岩和沉积岩都变成了另一种岩石:变质岩,如石灰岩变成了大 理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