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6 ,大小:249.36KB ,
资源ID:189897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898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06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06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1、专题06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对比阅读甲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乙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

2、客之右。(楚国先贤传)(注释)确然:刚强的样子。魏武:曹操。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其子:指曹丕。16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赠从弟中寒风“_”、冰霜“_”,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17“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18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1)征聘不就(_)(2)就家拜汉中太守(_)(3)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_)A从事 B就职、赴任 C完成 D前往19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

3、重。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20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小题。“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松柏之志犹存。”(1)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2)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答案】16 瑟瑟 惨凄 17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用两个“一何”加以咏叹,富有气势,突出对松的赞美。18 (1)B (2)D (3)A 19A20(1)示例1:适合用自信的语气。曹操位高权重,认为宗世林应该会愿意结交。示例2:适合用嘲讽的语气

4、。曹操介意当初被拒,现在身居高位,借机嘲讽。(2)松柏傲雪凌霜,具有刚直的气节。宗世林借此表明自己清高自守的品性,又表达了拒绝结交的态度。【分析】16本题考查理解能力。从“瑟瑟谷中风冰霜正惨凄”可知,诗中用“瑟瑟”一词来形容寒风,用“惨凄”一词来形容冰霜。表现风之猛烈、天气之冷,侧面烘托松树的能耐寒冷的品性。故第一空:瑟瑟;第二空:惨凄。17本题考查关键句赏析。“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一句中,“一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表示程度的副词。两个“一何”连用,在句式上形成连贯的气势;语意上,强调了“风声”的强盛、风吹的猛烈及“松枝”的刚劲有韧性,两相对比,突出松树的刚劲品质,表现了作者对松树由衷的

5、赞美喜爱之情。根据分析归纳概括即可。1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1)句意:朝庭召请他为官,他还没有赴任。就:就职,赴任。(2)句意:到(他)家中拜请他出山做汉中太守。就:前往。(3)句意: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就:从事。故依次选:B、D、A。19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意思是:曹操不高兴,但因为宗世林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他还是非常尊敬。故B不正确,而A表达正确。故选A。2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1)从“魏武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可知,曹操刚成年时,礼遇结交宗承,却不被宗承接受,心里不悦,有不满的情绪;而“

6、后为司空辅汉朝”时,曹操身份地位已有极大的变化,故再见在自己手下做事的宗承,一种高高在上的自得语气不由而出,表达对宗一种不满和嘲笑。所以,读起来应用嘲笑、讥讽的语气;如果从“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里透露的曹操对宗承的敬重之情,和“命其子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里曹操对宗承的重视和厚待可知,曹操是从内心敬重宗承的,所以这一句没有嘲笑,有的只是曹操感到自己身份变化后,与宗承结交更有底气,所在语气应该是自信的。选择一个方面,把道理阐述清楚即可。(2)宗世林对曹操的诘问“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以“松柏之志犹存”作答,并没有直接回

7、答曹操的问题,含蓄婉转,给人留下面子,留有余地。“松柏之志犹存”的言外之意,“我”先前不与你结交,是一种不结交权贵的清高自傲、高洁傲岸、松柏精神的表现,现在“我”的松柏精神犹在,还是不愿结交你这样的权贵。所以这样的回答,妙在不卑不亢,坚定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参考翻译】:甲:寒冷的季节到了,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是最后凋零的。乙: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宗承年少时就具备了高雅正直的品德,能坚守志操,不同流俗,朝

8、庭召请他为官,他还没有赴任。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魏武帝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一次)正遇上宾客满门,没能和他说上话,于是趁着宗承起身时,上前邀请他,并捉住他的手请求和他交往。宗承拒绝没有接受。后来(魏武)做了司空辅佐汉朝,(魏武帝)于是对宗承说:“你当年没有理睬我,现在可以和我交往吗?”宗承说:“松柏的志向还在。”魏武很不高兴,(但)因为他是有名气的贤士,仍然敬重礼遇他。命令曹丕对(宗承)行弟子之礼,到(他)家中拜请他出山做汉中太守。魏武还把旧情放在心上,给他的官位不高但礼遇很是优厚,到他家拜访询问他朝政,(宗承的)地位高于其他宾客。【浙江省湖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

9、题】课外阅读范文正公文集叙(节选)宋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

10、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遺藁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注释总角:指童年。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了:懂得,明白。许:今许昌。伸子:次子。下面的彝叟为范之三子,德孺为第四子。同僚:同事。藁:同“稿”,诗文草稿。属:同“嘱”。克:能够。畴昔:过去,从前。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2)既

11、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3)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1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吾 得 其 为 人 盖 十 有 五 年 而 不 一 见 其 面 岂 非 命 欤!15为深人理解作者对范仲淹的感情,某同学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请问,哪一个问题是最有价值的? (填字母)( )A韩琦、富弼、欧阳修是怎样的人?B乡先生最初为什么不愿回答苏轼的问题?火月C苏轼“从旁窃观”庆历圣德诗),是不是不够光明磊落?D苏轼写自己与范仲淹三个儿子相识,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写,而要一次一次分开写?16下面这句话是省略句。用现代汉语翻译时,你会在空白处补上什么内容?从备选项中选择一项,并简述理由。 曰:“恨

12、子不识范文正公。”备选项: A.他们 B.我17上文是叙全文的上半部分。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和上文的感情基调,结合范仲淹的诗词文章,推测下半部分可能会写哪些内容。【答案】13(1)以为奇(2)已经(3)遗憾14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15D16选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若是出自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之口,就表明不仅作者以此为憾,他们也引以为憾,正面和侧面一起写,足见遗憾之深。同时,此句中的“子”,是“您”的意思,选B的话,就不符合逻辑。17示例:赞颂范仲淹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对拥有远大政治抱负又“敬爱”范仲淹的苏轼而言,应该会写进

13、下半部分。【分析】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先翻译句子,再推断字词的意思。(1)句意: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奇:认为奇特,感到惊奇。(2)句意: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既:已经(以后)。(3)句意: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恨:遗憾。1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句意为: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已经十五年了,却没有见到他一面。题干要求断两处,故断句应为: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15本题考查作者对范仲淹的情感分析。A.“韩琦、富弼、欧阳修是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的访问对象是“韩琦、富弼、欧阳修”,不符题干要求;

14、B.“乡先生最初为什么不愿回答苏轼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访问乡先生不回答苏轼问题的原因,不符题干要求;C.“苏轼从旁窃观庆历圣德诗),是不是不够光明磊落?”这个问题是访问苏轼“以旁窃观”的行为,不符题干要求;D.“苏轼写自己与范仲淹三个儿子相识,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写,而要一次一次分开写?”这个问题写苏轼通过与范仲淹的三个儿子而逐步深入了解范仲淹,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的敬仰和终身不得一见的遗憾、悲痛之情;故选D。16本题考查填词补空。“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意思是: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选“他们”,这句话若是出自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之口,就表明不仅作者以此为憾,他们也引以为憾,从作者正面和侧面与欧阳

15、修、韩琦、富弼等人一起写,足见遗憾之深。同时,此句中的“子”,是“您”的意思,选“我”的话,前后语境矛盾,不符合逻辑。17本题考查拓展能力。示例一:赞颂范仲淹的爱国情怀。根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得知,范仲淹的忧乐观,对拥有远大政治抱负又“敬爱”范仲淹的苏轼而言,应该会写进下半部分。示例二:赞颂范仲淹的功业。根据范仲淹的诗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曾担起保卫边疆的重任,写下表达了“燕然勒功”的愿望,对渴望建功立业的苏轼来说,会将赞颂范仲淹的功业写进下半部分。示例三:共情乐观的人生态度。根据范仲淹的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苏轼一生中,被贬多次,但他都能调整心

16、态、豁达乐观,这与范仲淹的人生态度相似。所以,这也可能写进下半部分。【参考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

17、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此后三年,我路过许州,才认识范公的次子、现在的丞相范尧夫。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师见到范公的第三子范彝叟。又过了十一年,又与范公的第四子范德孺在徐州为同僚。我们都一见如故。而且三位托付我为范公遗稿作序。又过了十三年,才写成这篇序文。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

18、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浙江省金华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一)自叹宋文天祥长安不可诣,何故会高亭?倦乌非无翼,神龟弗自灵。乾坤增感慨,身世付飘零。回首西湖晓,雨馀山更青。(选自文天祥诗文选译(注释)此诗为文天祥去元军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所作。长安:即长安堰,在今浙江海宁西北。高亭:高亭山,当时元军军营所在地。神龟弗自灵:指自已自投罗网,为敌所俘。雨馀:雨后。(二)访辛弃疾宋赵

19、溍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马而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异,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稼轩帅淮时,同甫与时落落,家甚贫。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酒酣,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且言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之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鳌。饮罢,宿同甫于斋中。同甫夜思稼轩沈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月余,同甫致书稼轩,假十万缗以济贫,稼轩如数与之。(选自笔记小说养疴漫笔)(注释)帅淮:指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缗:一千文为一缗。14自叹一诗中借“_”和“_”两个

20、意象表达了诗人想要带兵杀敌却身陷囹圄的无奈心境。15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只写词义。方法借鉴文言语句字词释义语境推断法:“三跃马而三却”中的“却”,根据前文“跃”和后文“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可推断,“却”是“退却”的意思。稼轩适倚楼,望见之适:_成语推断法:“推马仆地”中的“仆”,可依据成语“前仆后继”中的“仆”推测为“倒下”的意思。同甫夜思稼轩沈重寡言寡:_课内迁移法:“稼轩如数与之”中的“与”,根据鱼我所欲也中“呼尔而与之”的“与”,可理解为“给”的意思。假十万缗以济贫假:_1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遣 人 询 之 则 已 及 门 遂 定 交17根据相关提

21、示,补全下面表格内容。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访辛弃疾)印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表现辛弃疾政治抱负的两句:_,_。18笔记小说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虚构成分,请从文中找出一例简要分析。14自叹中文天祥之所叹,与访辛弃疾中辛稼轩、陈同甫之所谈“意似而情非”,请对其中的相同之“意”和不同之“情”加以分析。【答案】15倦鸟 神龟 16恰好,正好,刚好 少 借 17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18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详解】【小题5】示例:“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马而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这一细节描写夸张成

22、分浓厚,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虚构成分,写出了陈同甫的侠士风度。【小题6】三人均为南宋爱国文人,诗文中流露出他们收复国土,报效国家的共同意愿;自叹表现了文天祥为敌所俘,“身世飘零”的悲凉之感及期待回到故都,重振山河的复杂心情;而辛稼轩与陈同甫生性豁达,相与谈天下事,指点江山,富有壮志豪情。【分析】14考查诗歌意象的判断。意象即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本诗是在文天祥被元军扣留以后写的,他回想不久前的往事,不免发出深长的感慨。据这首诗的前言说,正月十三日夜晚,作者听说,丞相陈宜中将要在十五日到长堰去会见元军统帅伯颜,便极力加以反对,认为这时与元军谈判并无实际意义,阻止了陈宜中的这次行动。但在朝廷

23、上下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受到吴坚等人的鼓动,自己竟接受了到敌营谈判的建议,想来真是不可理喻。“自叹”实际上是“自怨”,铸成大错、后悔莫及。诗人以“非无翼”的“倦鸟”表达还有不少的抗元志士支持自己却自投罗网的悔恨,用有灵性可以托梦给人却被托梦求救的人所杀的“弗自灵”的“神龟”表达了想要带兵杀敌却身陷囹圄的无奈心境。15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方法。要求用“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此时稼轩与陈同甫尚不相识,同甫直接上门来访,稼轩只能是“正好”在家,靠在楼上看到他。故解释为“恰好,正好,刚好”;要求用“成语推断法”,“沈重寡言”中的“寡”,可依据成语“沉默寡言”中的“寡”推测为“少”的意思;要求用“课内迁移

24、法”,“假十万缗以济贫”中的“假”,根据送东阳马生序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的“假”,可理解为“借”的意思。16考查文言文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再依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加上虚词辅助来断句。本句句意是:派人去探问时,同甫已经到了门口,于是两人一见如故,成了好友。结合“则”“遂”两个句首虚词,可断句为: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17考查根据语境默写诗文名句。由“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可知,稼轩一心合并南北,而这南北合并也是君王之念,彪炳千秋的伟业,故最能表现辛弃疾政治抱负的两句是:了却君王天下

25、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生前、身后”易写错。18考查笔记小说的特点。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其特点是兼有“笔记” 和“小说”特征,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虚构成分。示例:“同甫夜思稼轩沈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这一情节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虚构性,根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与前文可知,辛弃疾与陈同甫两人见解相合,互为知己,辛弃疾会杀陈同甫灭口可能性很低,小说中设置这一传奇虚构情节,起了增强情节曲折度,写出了陈同甫的粗豪中有机警的性格,表现了辛弃疾的以国为重态度的作用。【小题6】考查诗文主题理解及情感分析。“意似而情非”指主题相似而情感有别。从三人的

26、身份背景及诗文上看,他们的“意”是相同的:同为南宋爱国文人,都有收复国土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文天祥的“倦乌非无翼,神龟弗自灵”是知救国不可为而努力的矛盾,同一时期他还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明以死报国之志。辛弃疾与陈同甫慷慨激昂,共谈南北融合,辛弃疾写给陈同甫的壮词中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白了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具体到诗文中,表达的情感又有所不同。自叹中“乾坤增感慨,身世付飘零”表现了为敌所俘,身世飘零的悲凉之感,“倦乌非无翼,神龟弗自灵”表现了期待脱离幻想矛盾,回到故都,重振山河的复杂心情。由同甫斩马首及“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异,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

27、”可知辛稼轩与陈同甫生性豁达豪迈,由“稼轩言南北之利害,满城皆鱼鳌”可知两人相会时热血沸腾,纵论天下事,富有壮志豪情。【参考译文】(一)自叹宋文天祥既然知道到长安镇谈判不可贸然前往,是什么缘故,使我和敌酋伯颜相会在高亭?我虽然像一只倦鸟,但是并不缺高飞的双翼;为什么像庄子寓言中的神龟,预见不了被人杀害的命运?天地都会为此大加慨叹;从今而后,我将像落叶随风,到处飘零。这是个无眠之夜啊,回头看看窗外,西湖上已经破晓,连宵风雨之后,湖边的青山一定更青。(二)访辛弃疾宋赵溍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开始听说辛弃疾名声,去拜访他,快到辛弃疾家门口时,要过一座小桥,三次提缰策马准备过桥,马三次退却。同甫发怒,拔

28、出剑斩落马头,把马身推倒在地,走进去。辛弃疾正靠在自家楼上,看到他这番举动,大感惊诧,派人去探问时,同甫已经到了门口,于是两人一见如故,成了好友。 数十年之后,辛弃疾已成为淮地一带的将帅,而陈同甫还贫困不得志。陈同甫依然直接上门去见辛弃疾,一起谈论天下事。辛弃疾在酒酣耳热之际,开始高谈阔论起南宋和北方外族的军事形势,并说明南宋想收复北地要如何如何来作战,而北方若想并吞南宋又要如何如何。并且说钱塘一带不适合建为国都,北人只要占领牛头山,就能阻断四方来援的勤王之师;然后再引西湖的水来灌城,马上整个京城的军民百姓都成了鱼鳖。酒后,辛弃疾留宿陈同甫在馆里。陈同甫想起辛弃疾一向慎重寡言,(酒后说了不少不

29、该说的话,)一旦酒醒回想起来,一定杀他灭口,于是半夜偷了辛弃疾的骏马逃走。一个多月后,陈同甫写信向辛弃疾借十万缗钱济困,(并在信中暗示当晚辛弃疾说过的言论,)辛弃疾只好如数给他。【浙江省丽水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文化溯源思索与追问,开启一段探究之旅。学校文学社将举办“竹文化探秘”文学沙龙。苏老师提供了阅读文本,同学们提出了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一)墨君堂记(宋)苏轼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属余为文,以领君德,则与可之

30、于君,信厚矣。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洁博习,朝少磨治洗谁,以求交于与可者,非一人也,而独厚君如此。君又疏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则与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贤君矣,世之能寒燠人者,其气焰亦来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述而尽君之德。雅壮祜老之容,被折偃仰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以尽其性矣。虽不足以知君,愿从与可求君之昆弟子孙

31、族属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为君之别馆云。(选自苏轼文集)(二)墨君堂(宋)文同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居。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山影覆秋静,月色澄夜虚萧爽只自适,谁能爱吾庐?(选自中华竹韵)注释与可:文同,字与可,宋代画家、诗人。称竹为“君”始于王子猷,称墨竹为“墨君”则是文同的首创。文同是苏轼的表兄,苏轼的墨竹师从文同,两人情高谊雅,有不少酬和的诗文。寒燠(y):寒冷与温暖。欣戚:欣喜和悲伤。偃仰;俯伏仰起。荦(lu)确:怪石嶙峋的样子。王掾:即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曾借别人的住宅居住,令种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从而君

32、之无异辞 旦辞爷娘去B信厚矣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D余虽不足以知君 不足为外人道也13文同为什么对竹情有独钟?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独”的含义予以回答。(1)而独厚君如此。(2)而君独不顾。(3)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14墨君堂记全文对竹以“君”相称,作者仅仅是在写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15墨君堂一诗尾联有深意。“萧爽”一语双关,既写环境特点,又写作者心境,那么“谁能爱吾庐”是在向谁发问?请结合诗文,谈谈你的理解。16毕业在即,文学社准备给右边的墨竹图加上题跋,印在毕业纪念册的扉页上,以示赠勉。你选下面哪个句话作为题跋?请简述

33、理由。A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B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C群居不倚,独立不惧。【答案】12C13(1)因为竹不为取悦他人而存在,具有独立的气节与品格;(2)因为竹四季不变,凌霜傲雪,具有坚贞的品性;(3)因为文同真正懂竹,能画出竹特别的姿态和精神。14不仅是在写竹。苏轼全文对竹以“君”相称,歌颂了竹子不畏严寒酷暑永葆青翠本色的高尚品质,同时借竹喻人,是对文同卓尔不群精神的赞美,也是对坚贞独立人格的歌颂。15示例:“谁能爱吾庐”既是作者自问也是在向世人发问。“吾庐”因竹而素雅、静虚,“爱吾庐”就是爱竹子,爱竹子那样高洁的品格,这是作者的自问,也是作者对自己竹屋生活满杯喜

34、爱的诗意表达。然而世上知音难求,所以作者也向世人发问,能在同斗精神层面上与之对话,真正知竹、懂竹的人有几个?16示例一:我选A.这句话的意思是:以风雪凌厉来表现它的操守以崖石嶙峋来表现它的气节。用“风雪和“崖石”来写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竹子坚贞的气节。它勉励我们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也要坚强地生活。示例二:我选B。这句话是说竹在气候适宜的时候(得志时),长得茂盛而不骄横气候环境恶劣时(不得志时),虽然瘠瘦却不凋敝。它勉励我们在得意时不要骄傲,失意时也不要丧气。(不因得失而或喜或悲)示例三:我选C。这句话是说竹子丛生时互不倚靠,独立时也毫无惧色。这勉励我们,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保持自己的个

35、性,独立自强。【分析】12考查一词多义。A.言辞,说法/辞别;B.实在/诚信;C.都表示“如果没有”; D.完全/值得故选C。13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结合所给句子,根据具体语境分析。“而独厚君如此”中的“独”,只。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同只对竹君格外钟意。“而君独不顾”的意思是:只有竹君却毫不惧怕。根据“君又疏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则与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贤君矣,世之能寒燠人者,其气焰亦来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丧其所守” “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分析,竹君“必有以贤君矣”,竹不为取悦他人而存在,具有独立的气节与品格;竹四季不变,凌霜傲

36、雪,具有坚贞的品性;“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意思是:然而只有文与可了解竹君最为深刻,最能了解竹君的品德。结合“雍容谈笑,挥洒奋述而尽君之德。雅壮祜老之容,被折偃仰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以尽其性矣”分析,与可真正懂竹,能描画出竹独特的姿态和神韵。14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通过王子猷的故事来侧面烘托竹,通过用“疏简抗劲”等语句来点画竹,通过对文同画竹技法的描写来表现竹,通过“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等警句来赞美竹。人爱竹,竹化人。

37、竹,形象丰满;人,品行高洁。人成为竹的同类与朋友,竹成为表现人格的衬托和底色。文章名为写竹,实是写人,人竹一体,相得益彰。苏轼笔下的竹,已不是纯粹的自然界的竹,而是高洁精神的象征,是高尚人格的化身。15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萧爽”指清净闲适。“萧爽”一语双关,既写环境特点,又写作者心境,“谁能爱吾庐”,既是作者自问也是在向世人发问。“吾庐”是文同早年在永泰故居的竹林深处建立起一座“墨君堂”,在这里,他采撷竹的风采,领略竹的风骨,描绘竹的神韵,吟咏竹的情思,内比竹的节操。“墨君堂”是一块清幽之地,也是一方精神的净土,主人是一位品行高洁的雅士。“谁能爱吾庐”是作者自问,表达对自己竹屋生活的喜爱和

38、满意;“谁能爱吾庐”也是向世人发问,文同 是一位爱竹之人,他种竹、画竹,懂竹,希望寻求与自己有共同雅致的知音。16考查迁移与运用。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可从内容上进行赏析,写出竹的神韵和节操。A.“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意思是:用风雪凌厉来表现它的操守,用崖石的高耸来表现它的志节。用“风雪”和“崖石”来写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竹子的操守和志节。它可以勉励我们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逆境。B.“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意思是:气候环境适宜时,就长得茂盛而不骄横;气候环境恶劣时,虽然瘠瘦却不凋敝。竹独立、坚贞的品性,勉励我们胜不骄败不馁,得意时不要骄傲,失意时也

39、不要丧气。C.“群居不倚,独立不惧”意思是:丛生时互不倚靠,独立时也无惧色。竹时刻保持自我的品质勉励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自立自强,保持初心,坚守自我。【参考译文】:凡是人们之间的称呼,地位尊贵的就称他为“公”,品行贤德的就称他为“君”,再往下的人就称为“尔”或“汝”了。(有些)公卿尽管地位尊贵,但天下人对他们只是表面敬畏而已,心里并不敬佩,因此当面称他们为“君”为“公”,背地里称他们为“尔”为“汝”的大有人在。只有王子猷称竹为“君”,天下人都跟着称为“君”而没有异议。如今文与可又能用墨来画出竹君的形态,建造堂室来安置此君,又请我写文章来歌颂竹君的品德,看得出文与可对于竹君,是何等偏爱了。

40、文与可的为人,端庄雅静举止斯文,聪明正直信实忠厚,士子们提高修养,增加学识,时时刻刻磨砺自己,以求得与文与可相交往的,绝非少数。而他只对竹君格外钟意。竹君疏放刚劲,没有特别的声色和气味,能使人的耳目鼻口感觉愉快。那么与可之所以厚待竹君,一定是认为竹君有异乎寻常的高洁品德。世间的寒冷和温暖,它的冷暖之气未必都像雪霜风雨那样直接触到人的肌肤,而士人却很少有不为此欢喜忧愁的。就植物的角度来说,它们经受四季气温变化的幅度也非常大,而竹君却毫不惧怕。即使不是文与可,天下谁不敬重它的志节的呢?然而只有文与可了解竹君最为深刻,最能了解竹君的品德。在雍容谈笑之间挥笔作画,迅速地把竹君稚嫩、成熟、枯老的形态,以

41、及披伏、弯折、挺立的姿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用风雪凌厉来表现它的操守,用崖石的高耸来表现它的志节。气候环境适宜时,就长得茂盛而不骄横;气候环境恶劣时,虽然瘠瘦却不凋敝。丛生时互不倚靠,独立时也无惧色。文与可对于竹君,真可以说是非常了解它的性情而又能十分生动地表现它的特征。我对竹君的了解虽然不那么详尽,但也希望跟从与可学学画竹,权充做与可所画竹君的昆弟子孙族属朋友,把它们收藏在我的居室,做为竹君的别馆。【浙江省宁波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对比阅读(甲)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4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西湖念语宋欧阳修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注释)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高会:盛大的宴会。傍,同“旁”。13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

43、写义项。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觞 而 一 咏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16(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3(1)胜过,超过(2)美好,优美14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15(1)哪个晚上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2)虽然良辰美景,本来大多见于盛大的宴会。但是清风明月,幸好属于闲人。16(1

44、)清闲之人。苏轼和欧阳修,一个被贬,一个辞官退休,这样的处境使他们有时间走进自然,亲近清风明月。(2)恬适之人。苏轼因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欧阳修“并游”“独往”“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留恋于山水间,自得其乐。(3)旷达之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的“但”字显示了苏轼在逆境中的旷达。欧阳修辞官之后,“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心无挂碍,平和旷达。【分析】13考查词语含义。根据词义积累卡提示,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1)“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意思是:于是我明白偶然来一次往往胜过专程来游玩的。推测“胜”是“超过”意

45、思;(2)“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意思是:何况西湖这样的美景,在东颍一带独自享有好名声。推测“胜”意思是“美好,优美”。14考查断句。此句的意思是:听一听蛙鸣,何必问它属于官家还是属于私人。面对弯弯曲曲的流水,自然可以喝一杯酒就咏一首诗。同时,“安”疑问词,一般用在句首,“曲水”名词,一般在句首。据此断句为: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15考查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1)何无?:哪里没有?但,只。闲:清闲。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吾:我们;耳:罢了;(2)虽:虽然

46、;固:本来;高会:盛大的宴会。而:但是;幸:幸好;属:属于。16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甲】【乙】两文中的“闲人”理解其多重含义。其一,有“清闲之人”的意思。甲文写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乙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正是有时间走进自然,亲近清风明月闲暇之时。 其二,有”悠闲自适之人”的意思。甲文苏轼看到“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美景时“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乙文中欧阳修“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写出了诗人留恋于西湖山水间,自得其乐之感。其三,有“旷达之人”的意思。甲文作者虽遭遇贬谪,“但”字显示了作者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表现了从失意情怀自我排遣的旷达! 乙文欧阳修辞官之后,“独往”“至欢”“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表现出的也是旷达平和,心无杂念的开阔胸襟。【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