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48.97KB ,
资源ID:189734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897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市嘉定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市嘉定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1、上海市嘉定区上海市嘉定区 2020-2021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情景默写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填空。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_。(大学之道)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_,则无败事。(老子第六十四章)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_,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 课文四章中老子以“_”喻指“自是”“自伐”“自矜”等不良品行。 论语里仁中“_,_”两句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唐太宗的名言“以 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2小明同学做事总喜欢拖拉,如果老师要劝诫他,选用下列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我生待明日,

2、万事成蹉跎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下,有很多学生写文章很不规范,甚至到了文不加点的程度,有些文章的句读与古文相当,同 学们竟然戏称为“五四前体”。 B如今,不少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干部,他们虽然经验不足,甚至毫无经验可言,但是在一些问题的 处理上也能差强人意。 C在人际交往中,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斤斤计较之辈,而愿意亲近大方之家,感受其人格魅力。 D许多年轻人热衷于看综艺选秀节目,是因为此类节目能给人一种心理预期,通过媒体的炒作可以 快速成名,成为明日黄花,引人瞩目。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

3、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付费会影响知识传播吗 一个法律的角度 知识付费之所以成为一个现象级的话题,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供用户支付费用以 换取相关知识的互联网网站和应用程序。这与之前国内互联网中的信息基本免费获取的情况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 无论将谓之俗气的金钱与谓之高雅的知识直接挂钩多么令人不快,我们必须承认,用知识换 取金钱是最正常的,不能认为知识必须是免费的。知识的拥有者不能被强迫无偿向他人提供知识。 相反,他们自己学习、获取并创造知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其为提供知识而收取一定费用具有正当 性。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例如人的身体、毒品等不能交易),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交 易的对象

4、。只要某种知识由于掌握者为数不多或对专业性、精准度要求较高而具有稀缺性,自然就 会具有经济价值,进而产生相应的交易市场。对特定知识有需求的一方愿意支付一定对价,拥有知 识的另一方则愿意提供知识以换取报酬。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愿达成的协议受法律保护。实 际上,“知识付费”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是之前没有使用这一词汇加以描述而已。拜孔 子为师,要献上 10 条干肉,这与现在的大学生每年交纳的学费属同一性质,其实就是为获取知识而 支付的费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付费”甚至可以说是著作权法的基本理念。知识是需要通过某种表 达形式加以呈现的。以法定形式呈现的表达如果具备了独创性,就可能产生

5、著作权法意义上的 作品。其创作者可以作为著作权人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这就意味着他享有复制权、发行权和 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一系列法律规定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法要求他人在以复制、发行和网络传播 等特定方式利用构成作品的知识形态时,原则上应经过作者许可并付费。 著作权制度已经充分考虑了保护作品与获取知识之间的关系,其规则设计基本实现了各种利 益之间的平稳。 首先,著作权法并不保护思想与事实,只保护对思想与事实具有独创性的表达,由此确保思 想与事实留在公有领域之中。这也意味着“知识”本身由于属于思想或事实,不可能通过著作权 法由任何人加以垄断。只有对知识以独创性的方式所进行的表达,才可能构成受保护的作品。

6、同 时,如果对某种思想或事实的表达方式有限,为了防止通过垄断有限的表达进而垄断思想或事实, 著作权法会将该有限的表达视为思想或事实而不予保护。 其次,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各项专有权利针对的是对作品的复制、发行和传播行为,并不 限制阅读、观看等对作品的欣赏行为。翻印人物传记并销售的行为属于侵犯作者复制权和发行权的 行为。著作权法中并无所谓“购买权”和“阅读权”,这体现了著作权法对获取知识的宽 容。 第三,著作权法还规定了一系列无需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也无需向其支付报酬的“合理 使用”,以及无需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但需要向其支付报酬的“法定许可”,其中许多都与对知识 的获取与传播有关。 最后, 著作权法

7、对作品的保护设定了期限, 自然人作品的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 50 年。 超过保护期之后,作品进入公有领域,任何人对作品实施复制,发行和网络传播等行为,均无需再 经过作者的继承人或其他任何人的许可,当然也无需再支付报酬。 由此可见,著作权法一方面为了激励创作而保护作品,为作者规定了一系列专有权利, 以使作者能够从他人对作品的特定利用中获得报酬, 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种机制为利用作品提供便利, 尽量减少对知识传播与获取的影响,由此实现了利益平衡。 随着网络的普及程度和信息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知识的数字化传播正在兴起。如果知识普 遍以数字化形式传播且都采用了加密手段,则对知识的获取基本都会以付费为前提

8、。这虽然体现了 知识的价值,但它对低收入者的影响不可小视。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这一问题的方法,当然不是强 迫知识拥有者免费提供知识,而是应由国家承担相应的责任,确保公民能够获得知识。这正如在九 年制义务教育体制下,由国家通过财政拨款支付公立学校老师的工资,也就是由国家承担传播知识 的成本。换言之,无论技术和传播模式如何变化,都不可能真正使知识完全免费,改变的只是承担 费用的主体和方式而已。保障公民接受文化教育的基本权利,是未来“知识付费”时代国家无可回 避的重大责任。 4第段中的“某种意义”在文中具体是指_。 5下列对“知识付费”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 A知识付费现象的出现符合互联网发展

9、的规律。 B当知识付费影响到知识传播则必须取消。 C为“荒诞派”知识提出付费要求是违法的。 D数字化时代中,知识的获取基本都须付费。 6能根据文意作出的一项推断是( ) A自行将时间简史转换为电子版并上传至网络中供大家下载阅读是合法的。 B贪图便宜购买盗版书籍并阅读的人,除素质不高外,还侵犯了著作权。 C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的摄影作品,可以不向著作人支付报酬。 D自行将狂人日记以 word 文档的形式粘贴到网上,未构成对著作权的侵犯。 7概括第段的论证思路。 8评析第段划线句的论证效果。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深山咖啡店 夏天,又跑到高山上去

10、,像是探访个老朋友。 绵延意大利北境的阿尔卑斯这道山脉,称作“大天堂”,确有人间仙境的气度。在山谷溪流 边扎营安顿下来,每天,便往四周深山里走。山的夏装色彩缤纷:翠绿的草坡,苍郁的丛林,层层 叠叠,村屋与路边都盛放着鲜花,小店里摆满了羊皮、牛角、牛颈铃、山果酒、奶酪、蜜糖。游人 不绝,有时使人忘了是身在深山呢!我们不禁嫌太热闹了。 这天,不去寻名川胜境,只是沿坡后一条小路而上,旅游指南上没有提到的。途中也没有遇 到人。好曲折弯回的山路啊,像缠山而上的绳索,小汽车似是旋涡上的艇子。好不容易上到山,静 静的丛林间有个湖,然后转进一条小泥路,更是崎岖了。愈走愈窄,前面似是无路了。岂料,一转 弯,豁然

11、开朗,宽阔无边的斜坡上,满是鲜花彩蝶,远望环绕苍郁的险峰,真是山外有山啊,围绕 着这个高谷,似是个巨大的窄颈酒壶。走啊走,直到“壶底”,再没有车路了,只有几间小石屋, 似是牧牛人的居所。 我们两大两小,背起轻便行囊,踏上屋后的羊肠小道,往山上走,愈是走高点远点,愈是觉 得人的渺小。远望常年积雪的山峰,时间似乎也冰固了。可是,时间仍是流逝着,转眼又近黄昏了, 我们再下到壶底处,往那几间小屋附近走。咦,竟然有间小小的餐馆咖啡店,在此荒野无人之地, 颇叫人讶异。走进去,厚石室里有几张笨重的木桌椅,墙上悬着干花木杖,充满浓浓的深山气息。 没有人。我们正要在一角的桌边坐下,忽然见到桌上放了本书。一看,竟

12、是黑塞(Hesse)的 乡愁!差点儿没嚷了起来,这本使二十岁时的我神魂颠倒的书,俨然有点儿旧情人的意味,久 已没想起来过了,连黑塞也已多年没再读过。在这儿,人迹罕至、牛羊野花之地蓦然遇见,真是意 外。一个眉目俊朗的青年走过来,笑了笑,匆忙地捡开了书,怕占了桌上的位置。我冲口而出说: “我很喜欢这本书。”他听懂了这句法文,答道:“我也是。” 原来他的法文很有限,只勉强明白了我们要的饮品,然后他想跟我说什么,意大利文我不懂, 他只有笑着走去取饮料,然后坐到旁边的长木凳上,那儿搁着个木吉他。呷着冰凉的桃茶,莫名地 很快乐。这么个僻山野冷峰,有个陌生的年轻人在享受着一份我曾经心爱的宝藏。 这时,有一男

13、一女两名年轻人走进来,还以为是客人,原来是店主的朋友,在一角叮叮地弹 起吉他来。女孩是初学的,拙嫩的音符像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精灵,探头探脑地跑出来,跃满一 室。 然后,又有个稍胖的少女进来,仍是他们的朋友。她坐在长凳那边,只一会儿,却走到我们 的桌边,指着小雅的胸前,笑盈盈地说:“泰泽?” 小雅戴着条项链,坠子是只张开翅膀的白铜和平鸽,又有点儿十字架的形状,是年初她到泰 泽度周末时带回来的纪念品。那是法国中部一个小村庄,是推动天主教和基督教等联合运动的大本 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尤其是充满理想的青年。 “我在几年前也去过呢!”胖少女拼凑起几个法文词,使我们明白了她的意思。看到这只和 平

14、鸽,她像是很兴奋,泰泽那种开放而特别的气氛,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猜她是很高兴遇到过 同样经历的人,叽里呱啦地说了许多话,我都听不懂,只见她老是笑嘻嘻的。 坐了一会儿我们便得离去了,结这么简单的账,他们也要看价目表,像是很不习惯,相信是 因为顾客实在太少吧。齐声跟我们道别时,竟有点儿像朋友了。走出去,背后又传来叮叮当当的吉 他声,在罕静的山间特觉清灵。 一面下山,一面谈论着:这几个看似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选择到这样的深山中开设这么一 个情调迷人的店,伴着书与音乐、和平与理想,一天中也不知可以卖出多少杯茶水,却没有减低他 们的欢笑声,多么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啊!知道有很多人都抛弃了现代文明,寻找大

15、自然的怀抱, 使我们这些冲不出尘网的人神往不已。 实在太喜欢那个壶形高谷了,隔两天我们再次前去。行了半天山路,黄昏时又经过那间小咖 啡店,便进去喝杯冰茶。没有吉他声,里面空无一人。才坐下,有人从后室推门出来招呼,是个中 年胖子,腮边一抹青灰的胡根,有点儿邋遢。这儿太荒凉了,一阵错觉,以为山中方一日,世上已 千年,年轻人在两天间添了二十岁? “吃晚饭吗?”他问道。然也奇怪,还不到六点,谁要吃晚饭?叫了饮品,他懒乎乎地端了 过来,又垂头丧气地走到门边,呆看着无尽的野花草。小室里的静寂压着人,坐了一会儿便要离去 了。 随便地跟那个人说:“这儿真清静。” 他懂法文,愤愤地答道:“太静了,这霉地方,鬼也

16、不多来一个。”我呆了呆,只听他又气 冲冲地说:“本来电视台说会派外景队来拍摄这儿的风景,以介绍给大众,便会有很多人来。岂料 他们没有这样做,连旅游指南书上也不见提到一句,谁会摸到这儿来?” 正因这样,此地才保存了清新自然的风貌啊这句话,才上到喉间一半,便被他睁眉怒目 的神色吓得吞回肚中了。相信他没有很多机会跟人谈话,愈说愈起劲,又愈生气: “我打错算盘啦, 好辛苦积到钱来投资这小店,以为找到宝,竟是血本无归!” 原来他才是店主!不禁问道:“前两天我们来过,见到几个年轻人掌店” 他唉声叹气地说: “那是我的侄子和他的朋友,来度几天假的,已经走了。那天我有事下山, 他代我看店。唉,看到别些山谷里,

17、都是生意兴隆的” 回程的路上,静静躺满一地的松子、无边的野花,竟也染了店主苦涩的神色。有人的地方便 有人间烟火,高山深处也不例外啊。书声、乐声、和平鸽子,都只是我们这些愚蠢的城市人一厢情 愿的念头。深山的咖啡店,一点儿也不浪漫,我只能嘲笑自己。 (选自读者2015 年 22 期,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神秘旅程) 9第段中关于山路描写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0第段画线句生动形象而具体,请对此加以分析。 11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请从本文中找出一处伏笔,并加以赏析。 12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进行赏析。 五、古代诗歌阅读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_候馆梅残 (宋

18、)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3填入横线上的本词词牌名应该是( )。 A满江红 B破阵子 C踏莎行 D桂枝香 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三句写旅途所见。梅残、柳细、草薰、风暖,冬去春来的季节特征十分强烈。 B“候馆”“征辔”两词,透示了词中的远行人其实是无暇无心去欣赏大自然所赐予的美景。 C“楼高莫近危阑倚”一句写出了思妇对远在天边的行人的绵密深长的眷恋和担忧。 D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15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划线句。 六

19、、文言文阅读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 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 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 幸擅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 去矣。请毋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

20、,请幸金陵。陈尧叟, 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 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 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 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 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 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

21、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 “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 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 不能成列。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契丹内寇(_) (2)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_) 17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 B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 C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 D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

22、得胜算矣 1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帝大骇,以问准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B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谁为陛下画此策者 为击破沛公军 D琼随立于庭下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王曰:“若是其甚与?”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李继隆、 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 A相同,不同 B不同,相同 C不同,不同 D相同,相同 20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21第段两个画波浪线的句子

23、反映了寇准;的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子小人。刑入于死者,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 死,不荀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 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 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移 人之速,有如是者。”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 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

24、?夫意其必来而纵之, 是上贼 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 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 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救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 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 以干誉。” (注释)纵因:史书记载唐太宗曾假释数百死囚,囚犯人归家后全部按时返回,最终赦免了他们

25、。 贼:指窥察。 22可填入第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 A且 B夫 C乃 D而 23可填入第段方框中的一组虚词是( )。 A而 乎 B以 矣 C而 矣 D以 乎 24对第段内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开门见山,提出全文核心论点:“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引出下文对“君子之 难能”与“小人之尤者”的论述。 B指出“死囚”罪大恶极的特点和“守义赴死”难于一般信义要求的高尚性质,引出下文对唐太宗 纵囚事件不合情理之处的论述。 C“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暗指当朝统治者释囚犯不合情理,“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 难者”暗指死囚自归不合情理。 D以“君子”与“小人”的差别,为全文议论

26、树立了参照标准,引出后文劝谏君王要以君子之德治 国,恩德感化能使人变为君子。 25纵囚论以反对纵囚为主题,作者反对纵囚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B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 C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D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 26第段采用了驳论的手法,请概述其思路。 七、材料作文七、材料作文 27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因为能忘记,所以才能渐渐地脱离受过的痛苦,但也因为能忘记,所以往往会再犯 以前的错误。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

27、的思考。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 800 字;(3)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先致其知 慎终如始 人生代代无穷已 余食赘形 择其善者而从 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注意“致”“慎”“赘”“择”等字的书写。 2B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中得体的能力。“得体”主要考查语境的是否得体、礼貌语的正确使用、还 有敬辞谦辞的正确区分等。因此考生务必细心辨析语境、词语的适用对象等。 A 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强调年少要努力。 B 项,“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强调珍惜时间。此句符合题意。 C 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8、强调信念。 D 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强调困境中往往蕴含希望。 故选 B。 【点睛】 “得体”的“体”,包括语体(口语和书面语)、事体(表达的对象、场合和目的等)、自体(身 份、职业、尊卑长幼等)。“得体”指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在词语和句 式的选用上,要注意意义、色彩、语气等的要求。这一类考题,常和词语使用、病句修改、各类表 达结合考查。 3B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 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 项,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此处

29、属于望文生义。 B 项,差强人意:基本上让人满意。使用正确。 C 项,大方之家: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和是否大方没有关系,属于望文生义。 D 项,明日黄花:指过时的东西。此处不合语境。 故选 B。 4知识以法定形式呈现的表达具备独创性。 5C 6D 7作者首先提出“不能认为知识必须是免费”的观点;接着指出知识的拥有者因付出成本学习、获 取并创造知识转而为提供知识而收取费用具有正当性;然后强调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为具 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提出付费要求,将产生相应的交易市场;在此基础上,明确法律将保护知识拥有 者与需求者基于平等协商基础而自愿达成的协议;最后以拜孔子为师须献上干肉为例,表明“知

30、识 付费”早已存在的事实。 8 采用举例论论证的方法, 举国家以财政拨款方式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公立学校教师支付工资的例子, 论述国家承担知识付费的相应责任以确保公民获得知识的必要性,例子本身具有典型性;不过,我 认为,公民在义务教育体制下接受文化教育与本文所论及的知识付费本质上并非完全一致,作者以 这样的例子来论述观点,削弱了论证的效果。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根据后文来看,“知识是需要通过某种表达形式加以呈现的。以法定形式呈现的表达如果具备了独 创性,就可能产生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可见,是说从“以法定形式呈现的表达如果具备了 独创性”,那么“知识付费”就可以

31、说是“著作权法的基本理念”。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A.“知识付费现象的出现符合互联网发展的规律”错误。慈宁宫“我们必须承认,用知识换取金钱 是最正常的,不能认为知识必须是免费的”“实际上,知识付费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只是之前没有使用这一词汇加以描述而已。拜孔子为师,要献上 10 条干肉,这与现在的大学生每年 交纳的学费属同一性质,其实就是为获取知识而支付的费用”可见,其实“知识”一直是需要付费 的,只是在早期互联网上产生了“免费”获取的异象,如今只不过是回到正规,说“知识付费”是 互联网发展的规律,显然把“知识付费”只局限于互联网上了。 B.“当知识付费影响到

32、知识传播则必须取消”错误。根据“无论技术和传播模式如何变化,都不可 能真正使知识完全免费,改变的只是承担费用的主体和方式而已”来看,即使知识传播受到影响, 也并不是取消只是付费,而是转移了承担费用的主体和方式。 C.“为荒诞派知识提出付费要求是违法的”正确。从“以法定形式呈现的表达如果具备了独创 性,就可能产生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只有对知识以独创性的方式所进行的表达,才可能 构成受保护的作品”中可知,必须是以法定形式呈现的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才能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D.“数字化时代中,知识的获取基本都须付费”错误。根据原文“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各项专有 权利针对的是对作品的复制、发行和传播行为,并

33、不限制阅读、观看等对作品的欣赏行为著 作权法中并无所谓购买权和阅读权,这体现了著作权法对获取知识的宽容”可知, 只是阅读观看并不一定需要付费。 故选 C。 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A.“自行将时间简史转换为电子版并上传至网络中供大家下载阅读是合法的”错误。“著作 权法所规定的各项专有权利针对的是对作品的复制、发行和传播行为翻印人物传记并销售的 行为属于侵犯作者复制权和发行权的行为”可见,上传至网络供大家是属于“传播”行为,不合法。 B.“贪图便宜购买盗版书籍并阅读的人,除素质不高外,还侵犯了著作权”错误。根据原文“翻印 人物传记并销售的行为属于侵犯作者复制权和发行权的行为”可见

34、,侵犯著作权主要针对翻印并销 售的行为,不针对购买行为。 C.“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的摄影作品,可以不向著作人支付报酬”错误。原文并无相 关论述,只提到“著作权法还规定了一系列无需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也无需向其支付报酬的合 理使用,以及无需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但需要向其支付报酬的法定许可”,但并不知道义务 教育教科书中的摄影作品属于哪一种。 D.“以 word 文档的形式粘贴到网上”并不是复制、发行、传播行为,故而未侵权。 9第段中简洁地描绘出了深山中小路的曲折弯曲与崎岖狭窄,途中无人却山外有山,衬托出下文 中作者见到宽阔无边、充满生机的山景以及谷底小石屋的惊讶与喜悦之情。 10(运用比

35、拟的修辞手法,把女孩的吉他声拟作小精灵),形象地写出了吉他声的生疏拙嫩而又 活泼可爱(新奇)的感觉。 11文中的伏笔主要有:第段“结这么简单的账,他们也要看价目表,像是很不习惯”;第段 “一天中也不知可以卖出多少杯茶水,却没有减低他们的欢笑声”。它们的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 章结构严密、紧凑,使读者读到下文时,既出乎意料,又感觉在情理之中。 12文章最后一段写回程路上的所见所感,完成了此次阿尔卑斯深山之行的叙事结尾,使文章首尾 圆合响应、结构完整;写出了“有人的地方便有人间烟火,高山深处也不例外”的感怀,深化了文 章的主旨。 13C 14C 15示例一:这两句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

36、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 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示例二:这两句运用对写法,实际上是行人远行,遥想家中思妇,殷切叮嘱其莫要上高楼远眺,因 为自己已走到她目力所及尽头,除却“平芜”“春山”,根本无法看见自己的身影。既写出思妇对 行人的思念之深,又加上行人对思妇的关切眷念之情,从而让情感更浓。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诗词文化常识的能力。 本词词牌名为“踏莎行”,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 调踏莎行”等。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正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本词 正符合其词体

37、要求。 故选 C。 14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写出了思妇对远在天边的行人的绵密深长的眷恋和担忧”错误,该句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 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不是写思妇的眷恋与担忧。 故选 C。 15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关键诗句的能力。 这两句的意思是: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这其实是补足“莫近危阑倚”之故,也是行人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在 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 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 春

38、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 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这正是一个深刻理解所爱女子心灵美的男子,用体贴入微的关切怀想描绘 出来的心画,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另外,“春山”已经够远,在“平芜”尽头,而“行人”却比春山还远,更在“春山外”,运用对 比衬托的手法,写出凭栏远望之人对行人的思念之情随着景的延伸而延伸,而景也随着人的想象而 扩大,情景交融,更增感染力。 16 侵犯 开封 17C 18C 19D 20寇准坚决请求说:“陛下不过黄河,那么人心就更加不安了,敌人也不会惊惧害怕,这不是取 得威信、决定胜利的行为啊!”

39、 21见识高远 刚正直率 【分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1)契丹内寇:契丹入侵。寇,侵犯。 (2)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紧急的军报一个晚上送来了五封,寇准不开封(看紧急军报)。发: 开封。 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不这样,(那就)出奇兵打乱敌人的计划,坚守阵地消磨敌人的士气,使敌人困乏疲惫。 从疲劳和安逸的(敌我)形势来看,我们有必胜的把握。 “不然”,假设的分句,省略主语,语义成分完整齐全,放在句子开头,单独成句,后面断开。排 除 AD。“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句式对称,句意完整,各自独立成句。排除 B。 故选 C。 18 本题

40、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前是介词,拿;后是连词,来; B“乃”前是副词,于是;后是副词,才; C“为”都是介词,替、给; D“于”,前是介词,表处所,译为 “在”;后是介词,表对象,译为 “从”。 故选 C。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表测揣语气,大概;代词,这件事(它);代词,他,指寇准;代词,他们,指敌军。可 见不同,相同。 故选 D。 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关键词句:固,坚决;河,黄河;益,更加;危,不安定;慑,惊惧害怕;所以,用来的;非 所以取威决胜也,判断句。 21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

41、探究的能力。 “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这是轻侮我们啊!要训练军队,任命大将, 挑选精悍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防备敌人。寇准分析问题精准,而且能提前想到要备战,后来 契丹果然来犯,可见寇准有骨气,有见识,有谋略。 “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陛下回到宫里,我就见不到您了,国家大事可就 完啦!请您不要回宫,还是到澶州去吧!面对群臣和皇帝的退缩,寇准坚持己见,直接请求皇帝到 前线,可见其刚正直率。 参考译文: 皇帝很久就打算让寇准做宰相,(只是)怕他性格刚直,难于独自担任。景德元年,任命毕士 安做副宰相。过了一个月,一起任命他们两人都做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

42、准兼任集贤殿大学士, 职位在毕士安之下。这时候,契丹入侵,放纵游动的骑兵侵袭深州和祁州一带,稍有点不利就退却, 徘徊往来,(好像)没有打仗的意思。寇准说:“这是轻侮我们啊!要训练军队,任命大将,挑选 精悍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防备敌人。”这一年冬天,契丹族果然大举入侵,紧急的军报一个 晚上送来了五封,寇准不开封(看紧急军报),饮酒谈笑,和平常一样。第二天,同列的人把这件 事报告了皇帝,皇帝大吃一惊,向寇准问这件事,寇准说:“陛下想结束这件事,不超过五天就能 办到。”并趁机请求皇帝到澶州去。同列的官员害怕起来,想要退兵。寇准阻止了他们,叫他们驾 车侍候皇到澶州去。皇帝对这件事很为难,打算回到宫

43、里去。寇准说:“陛下回到宫里,我就见不 到您了,国家大事可就完啦!请您不要回宫,还是到澶州去吧!”皇帝这才召集群臣商议亲自出征 的事,问有什么计策。 不久,契丹围困了瀛州,一直侵犯到贝州和魏州,朝廷内外都震惊恐慌起来。副宰相王钦若, 是江南人,请求皇帝到金陵去;陈尧叟,是蜀地人,请求皇帝到成都去。皇帝问寇准,寇准心里知 道这两个人的阴谋,却假装不知道,说:“谁是替陛下筹划这个计策的人?他的罪可以杀头。现在 陛下是神明威武的皇帝,武将和文臣都很团结,如果您亲自领兵出征,敌人自然而然就会逃跑。不 这样,(那就)出奇兵打乱敌人的计划,坚守阵地消磨敌人的士气,使敌人困乏疲惫。从疲劳和安 逸的(敌我)形

44、势来看,我们有必胜的把握。为什么要抛弃太庙太社,到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去呢? 问题在于人心崩溃了,敌人乘势而入,天下还能够保住吗?”就请求皇帝到澶州去。 于是到了南城,契丹的军队正在强盛的时候,大家都要求御驾暂时停留,观察一下军事形势。 寇准坚决请求说:“陛下不过黄河,那么人心就更加不安了,敌人也不会惊惧害怕,这不是取得威 信、决定胜利的行为啊!况且,王超领着强劲的兵力驻扎在中山,扼住了敌人的咽喉;李继隆和石 保吉分列强大的阵势,扼住了敌人的左右手臂。四方各地军事长官赶来增援的每天都有。为什么疑 虑而不前进呢?”大家议论起来都害怕(敌人),寇准极力争辩,事情未能决定下来。寇准出来在 屏幕间遇见了

45、高琼,对他说:“太尉您受了国恩,今天有意报答国家吗?”(高琼)回答说:“我 是军人,愿意拚命。”寇准又入殿见皇帝,高琼跟着站在庭下,寇准厉声厉色地说:“陛下不认为 我说的对,何不问一下高琼等人?”高琼立即仰起头来进奏道:“寇准说的是对的。”寇准说:“机 会不可错过,应当赶快驾车出发。”高琼立即指挥卫士让皇帝乘上车子前进,皇帝就渡过了黄河, 坐临澶州的北城门楼上。远近的人们看见皇帝车上的伞盖,跳跃着欢呼,声音传到几十里以外,契 丹兵士相互看看,感到惊慌害怕,连阵势都排不成了。 22C 23C 24B 25B 26 先推勘唐太宗与死囚的心理活动, 一针见血的指出纵囚与自归的动机各是邀取名声与侥幸求

46、生, 并非施恩德与讲信义;接着将太宗六年深德与一日浅恩相比,以太宗在位六年的恩德教化并没有消 弭小人犯极恶大罪的事实,反衬出纵囚一举忽然使小人视死如归不合情理,证明死囚自归并非出于 恩德教化,由此批驳了“太宗施加恩德而使小人迅速变为君子”的观点。 【分析】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段第一段是写唐太宗李世民的假释死刑囚犯,犯人被释归家后又全部按时返回,从而赦免他们的 史实。方框的位置在句首,从上文来看,这个句子“刑入于死者,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 也”应是一个判断句,所给选项中,“则”和“乃”可以用在判断句中,“则”一般起强调和确认 的作用,与“此”连

47、用;“乃”一般表示对事物的确认,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可译为“是” 或“就是”,本题用“乃”更合适,“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句子翻译 为“判刑列入死刑的人,是罪大恶极的,又是小人中特别坏的人”。 故选 C。 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盖恩德入人之深,移人之速,有如是者”中“恩德入人之深”与“移人之速”是并列的关系, 所以第一个方框用“而”合适,“以”一般表目的,排除 BD。第二个方框应填的是句末语气词,从 语境来看,是肯定的语气,应用“矣”,“乎”一般表疑问,排除 A。 “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意思是:恩德感化愈

48、深入人心,人的转变速度就愈 快,有过这样的事。 故选 C。 2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 由第段“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 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可知作者认为判刑列入死刑的人,是罪大 恶极的,又是小人中特别坏的人。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意苟且贪生,而视死如归,这在君子中也 是很难做到的。指出“死囚”罪大恶极的特点和“守义赴死”难于一般信义要求的高尚性质。 结合第段引用了唐太宗即位后第六年纵囚的史料,采用的举例论证的方法,分析过程中又将君子 和小人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

49、此岂近于人情哉”,告诉读者, 君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小人却做到了,这是违背人之常情的可知第段的论述引出下文对唐太宗纵囚 事件不合情理之处的论述。 故选 B。 2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纵囚论是欧阳修的一篇史论文章。文章评论唐太宗李世民的假释死刑囚犯,犯人被释归家后又 全部按时返回,从而赦免他们的史实。文章开门见山,从“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说起, 定下了全文的基调,标出全文的主旨。接着从唐太宗纵放死囚的史实,以君子与小人相比较,反复 论析,指出唐太宗的做法有悖人情,违反法度,只不过是借此邀取名誉的一种手段。因此,作者认 为唐太宗的做法不值得效仿,而应该“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

50、本于人情”。“若屡为之,则杀人者 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作者认为如果总是这样去做,那么 杀人犯都不会被处死,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这是欧阳修反对纵囚 最根本的原因。 故选 B。 参考译文 信义可以在君子中施行,而种种刑罚则在小人中施行。判刑列入死刑的人,是罪大恶极的,又 是小人中特别坏的人。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意苟且贪生,而视死如归,这在君子中也是很难做到 的。 在唐太宗即位后第六年时,把判处死刑的犯人三百余人登记在册,放他们回家,约定好到期自 动回来接受死刑。这是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事,而希望小人中最坏的人能做到自然更难。到了规定的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