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569.01KB ,
资源ID:188758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887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0-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5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学生版不含答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0-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5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学生版不含答案)

1、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化学化学 专题专题 15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题型一:题型一: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检验. .1 题型二:题型二:考点二:考点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和提纯.4 题型一:题型一: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检验 1.(2018 天津天津 4)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某溶液中滴加 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 Fe2+,无 Fe3+ B向 C6H5ONa 溶液中通入 CO2 溶液变浑浊 酸性:H2CO3C6H5OH C向含有 ZnS 和 Na2S 的悬浊液中

2、滴 加 CuSO4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 (Ag2S)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氧 化性 C 稀盐酸 Na2SO3 Ba(NO3)2溶液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 可生成白色沉淀 D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酸性:硝酸碳酸硅 酸 36.(2014 全国全国 I 11)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sp K sp K 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C60时溴酸银的约等于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37.(2014 全国全国 II 10)下列图示试验正确

3、的是 A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除去 CO 气体中的 CO2气体 D乙酸乙酯的制备 38.(2014 北京北京 11)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有中现象,不能证实中反 应发生的是( ) 中实验 中现象 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 肥皂水冒泡 B 加热 NH4Cl 和 Ca(OH)2混合物 酚酞溶液变红 sp K 4 6 10 C NaHCO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 Br2的 CCl4溶液褪色 39.(20193 海南海南 7)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

4、和乙酸乙酯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已烯和环已烷 40.(2013 安徽安徽 8)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 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 中的物质 b 中的物质 c 中收集的气体 d 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 溶液 C 稀硝酸 Cu NO2 H2O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 溶液 41.(2013 广东广东 23)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

5、和强氧化性 B 常温下将 Al 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Al 与浓硝酸不反应 C 将一小块 Na 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 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42.(2013 北京北京 12)用右图所示装置检验乙烯时不需要除杂的是 43.(2013 全国全国 I 13)下列表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 KNO3 中混杂的 NaCl 重结晶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

6、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44.(2013 天津天津 4)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稀碱液的 pH,测定值偏小 B、用容量瓶配置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 45.(2012 江苏江苏 6)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A.用图 1 所示装置除去 Cl2中含有的少量 HCl B.用图 2 所示装置蒸干 NH4Cl 饱和溶液制备 NH4Cl 晶体 C.用图 3 所示装置制

7、取少量纯净的 CO2气体 D.用图 4 所示装置分离 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46.(2011 安徽安徽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 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 Fe 粉中加入稀 HNO3, 充分 反应后,滴入 KSCN 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 HNO3将 Fe 氧化为 Fe3 B Agl 沉淀中滴入稀 KCl 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 比 Agl 更难溶 C Al 箔插入稀 HNO3中 无现象 Al 箔表面被 HNO3氧化, 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 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47.(2011

8、 广东广东 23)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 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浓 H2SO4 B、实验 II:酸性 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 III:微热稀 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 保持无色 D、实验 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48.(2011 天津天津 7)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 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 SO42 B 滴加氯水和 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 色 原溶液中有 I C 用洁净铂丝

9、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 Na+,无 K+ D 滴加稀 NaOH 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 NH4 49.(2011 四川四川 10)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向装有 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 H2SO4,在管HNO3分解生成了 NO2 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 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 后再加入新制 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 成。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 H2SO4, 加热至 170产生的 气体通入酸性 KMnO4溶液,红色

10、褪去 。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D向饱和 Na2CO3中通入足量 CO2 ,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 NaHCO3 50.(2010 天津天津 3)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A用氨水鉴别 Al3+、Mg2+和 Ag + B用 Ba(NO3)2溶液鉴别 Cl 、SO2 4 和 CO 2 3 C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 1溴丙烷和 2溴丙烷 D用 KMnO4酸性溶液鉴别 CH3CHCHCH2OH 和 CH3CH2CH2CHO 51.(2010 重庆重庆 9)能鉴别 Mg、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 AHNO3 BKOH CBaCl2 DNaClO 52.(2010 上海上海 15)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HNO3溶液(H2SO4),适量 BaCl2溶液,过滤 BCO2(SO2),酸性 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 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 DC2H5OH(CH3COOH),加足量 CaO,蒸馏 53.(2010 上海上海 10)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A乙醇、甲苯、硝基苯 B苯、苯酚、己烯 C苯、甲苯、环己烷 D甲酸、乙醛、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