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50.09KB ,
资源ID:188417      下载积分:1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884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全册知识要点)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全册知识要点

1、 1 八年级(上)八年级(上)历史知识要点历史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概述】 从 1840 年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时期。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打开了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清政府的国门,随着 清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失败,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的中国已经不再是 1840 年前的中国,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抗和斗争,中国人民不仅要反对封建统治,同

2、时还要反 对外来侵略者;在不屈的斗争中开始探索中国的未来。 【知识要点】 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时间:18401842 年。 导火索:1839 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A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 万银元;C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 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协议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

3、通过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 15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1851 年 1 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 年 3 月,将南京改名为天京, 作为都城。 1864 年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概述】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 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

4、没有找到 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性质。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救中国。 【知识要点】 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至 90 年代) (1)口号:自强和求富 。 2 (2) (3)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第一个)、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福州船政局等; 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5)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

5、的抵制作用。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1895 年) (1)邓世昌:致远舰管带,黄海海战中他下令开船撞击日舰,壮烈牺牲。 (2)马关条约:1895 年签订。 内容: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 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 2 亿两;通商: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瓜分狂潮: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

6、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 分 中国狂潮,加剧了民族危机。 3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 年 (1)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2)序幕:公车上书。 (3)百日维新(1898 年 6 月9 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 内容: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财政: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 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4)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八国联军侵华战

7、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年年1901 年)年) (1)原因: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中国军民的抗击: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争夺战。 (3)结果:1901 年签订辛丑条约。内容:赔款:白银 45 亿两;禁反: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 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 路沿线要地;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许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 3 门 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4)特点: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5)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

8、国的工具(最突出反映在条约内容),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概述】 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 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了改 变近代中国的内外困局,顺应近代世界资本主义革命潮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帝制政府,建立 民主共和国。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民主革命在中国逐渐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

9、潮流。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军阀袁世凯窃取。袁 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局面。事实证明,由于先天局限性,辛亥革命无法承担近代 中国实际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人民的革命之路继续在艰辛中探索。 【知识要点】 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1)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905 年成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 同盟会,以“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为指导思想;1912 年,任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爆发,为辛亥革命首义。 (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间:1912 年 1 月 1

10、 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民国纪年法: 1912 年为民国元年(换算公式:公元 X 年-1911=民国 Y 年);1912 年 3 月,颁布了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4)意义: 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 华民国。 思想上: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 中国进步潮流的大门。 经济上: 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促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短暂春天” 。 社会习俗上:促进了自由、

11、平等新风尚的传播。 2北洋政府的统治(北洋政府的统治(1912-1928)和袁世凯窃复辟帝制)和袁世凯窃复辟帝制 (1)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由此开 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袁世凯之后北洋军阀的统治包括冯国璋、曹锟、段祺瑞、张作霖等的统治。中 4 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2)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准备在 1916 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复辟帝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维护共和,护国战争 爆发。1916 年 3 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概述】【单元概述】1

12、919 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分子中广泛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诞生, 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知识要点】1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1)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 (2)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 (3)口号:民主、科学 (4)性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5)作用和地位: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 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 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 定的片面性,但

13、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五四运动(五四运动(1919 年年 5 月月 4 日)日)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 (2)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 签字”等。 (3)经过:斗争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商人 罢市、工人罢工。 (4)结局: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运动 取得了初步胜利。 (5)性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6)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4、为中国共产党 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7) “五四精神”:崇尚民主与科学,追求进步,不 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3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 (1)诞生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1 年 7 月;地点:上海,之后移到浙 5 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13 人)。 (2)内容:通过第一个党纲和奋斗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党的工人运动)、选举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意义:中共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15、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概述】1924 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开 展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国民革命运动浪潮中,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各地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然而, 随着形势的变化,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先后发动政变,国民革命骤然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南 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 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毛泽东将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 的局面,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

16、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红 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但未能打破第五次“围剿”,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知识要点】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 年 1 月):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黄埔军校:1924 年 5 月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黄埔成立。蒋介石 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 争作了准备。 2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

17、推动)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初期主战场: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 。 (4)胜利进军:叶挺独立团的英勇善战为其所在的第四军获得“铁军”的称号。消灭吴佩孚主力消灭 孙传芳主力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5)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地工农运动支持北伐军。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 年 4 月,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继续北伐,1928 南京政府名义上 统一全国。 4南昌起义(南昌起义(1927 年 8 月 1 日)-八一建军节 (1)领导者:周恩来 、贺龙、朱德 等。 (2)意

18、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5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 6 (1)1927 年 10 月,毛泽东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1928 年,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的部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 毛泽东 领导的工 农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任军长, 毛泽东任党代表。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工农武装 割据”局面。 (3)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 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6红

19、军长征(红军长征(1934 年年 10 月至月至 1936 年年 10 月)月) (1)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从 瑞金 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 湘江 ,人员损失过半强渡 乌江 ,改道贵州, 夺取遵义 遵义 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 金沙江 ,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 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 ,过草地 1935 年 10 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与陕北红军在 吴起镇 胜利会师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甘肃会宁 会师,宣告红军长征 胜利结束。 (3)长征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0、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4)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7遵义会议遵义会议(1935 年年 1 月月) (1)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 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中

21、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概述】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 动不断高涨。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国性抗 战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 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知识要点】 1九一八事变和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和局部抗战 7 1931 年 9 月 18 日夜,日军制造 柳条湖事件,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 成为中国 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4 个多月后,东北三省沦陷。中国

22、共产党 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西安事变西安事变(1936 年年 12 月月 12 日日),又称“双十二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过程:张学良 、杨虎城 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中共 派周恩来等人前往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的主张,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2)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3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1)七七事变(1937 年 7

23、 月 7 日,又称“卢沟桥事变”):日军以演习为借口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奋起反击。二十九军佟麟阁、赵登禹等为国捐躯。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开 始。 (2)第二次国共合作: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之际,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前线。1937 年 9 月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及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 作 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4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战时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 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

24、武器的士兵达 30 万以上。 5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体现出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体现出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1)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 (1938 年 3 月,指挥者:国民党李宗仁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 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百团大战百团大战 (1940 年下半年,指挥者:共产党八路军彭德怀):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 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 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6中

25、共七大(时间:中共七大(时间:1945 年年 4 月,地点:延安)月,地点:延安) (1)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 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 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选举了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 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8 (2)影响: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 奋斗方向。 7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 年 8 月 15 日

26、,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抗日战争的胜利。 (9 月 3 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8抗战胜利的原因抗战胜利的原因 (1)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 因素。 (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9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战胜利的意义 (1)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 基础。 (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

27、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 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概述】 抗日战争硝烟散尽后,中国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安定,重建家园。中国共产党为争取 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1945 年 10 月,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次年 1 月,政治协商会议在 重庆召开,讨论和平建国方案。然而,国民党方面于 1946 年 6 月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发动了全面内 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同时还在解放区 实行了土地改革。 1947 年夏, 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拉

28、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 年 9 月起, 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 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人民解 放战争胜利结束。 【知识要点】 1重庆谈判重庆谈判 (1)过程:1945 年 8 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事。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2)结果:1945 年 10 月 10 日,国共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3)影响: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9 2刘邓大军挺进

29、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战役 意义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北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北平和平解放) 影响: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南京解放渡江战役:1949 年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结束了国 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4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蒋介石实行独裁

30、、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以毛泽东为 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人民解放军士气高涨,国民党军队士气日益低落;人民解放军采取正确的战 略战术等。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概述】 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艰难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企业 家。不过,近代民族工业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集中于轻工业部门、地区分布也极不均衡。 伴随 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

31、至风俗习惯都发生深刻变化。人们在外来 生活观念的冲击下,不断求新求变,一系列新事物不断出现。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 平衡的,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近代教育不断改革。建学堂、废 科举、立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与此同时,新闻出版业也发展起来,人们得以 更加方便地获取知识和信息。20 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一批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和 文艺作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知识要点】 1“状元实业家”张謇“状元实业家”张謇 马关条约签订后,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出现了早期的民族工业,涌现出像状元实业 10 家张謇这样的爱国

32、实业家,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社会习俗变化社会习俗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教育发展教育发展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1905 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逐步 发展近代新式教育。 会宁县汉家会宁县汉家岔镇初级中学七岔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年级(下下)历史知识期末复历史知识期末复 习要点习要点 【知识要点】(一)隋朝 1隋朝的统一 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

33、帝;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 长期分裂的局面。 2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 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 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 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 1300 年。 3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时期修筑,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 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

34、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 隋朝的灭亡。) 4.隋朝的灭亡: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 化。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二)唐朝 1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朝,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文教昌盛。他的 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施政措施: (1)政治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选贤任能,虚心纳谏(有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 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房谋杜断);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整顿吏治, 11

35、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文教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4)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 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太 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开元盛世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 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 唐朝兴盛的原因: 吸取隋亡教训,统治者戒奢从简、轻徭薄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制度创新(科举制度完善

36、、三省六部制)、工具创新(曲辕犁和筒车); 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 开放兼容的外交政策,使中外交往频繁;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3.唐朝的对外交往(1)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2)玄奘西行天竺(今印度),著有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4盛唐气象 (1)经济的繁荣农业发展:农耕技术进步、农业工具改进(曲辕犁、筒车),重视兴修水利。 手工业水平高:纺织业以蜀锦冠于全国;陶瓷业以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商业繁荣:都城长安规模宏伟,规划合理,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 区)。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

37、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 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3)唐诗的盛兴“诗仙”李白:盛唐时期,浪漫主义诗人; “诗圣”杜甫:唐由盛转衰时期,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有“诗史”之称; 白居易: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5.安史之乱安史之乱 755 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12 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8、;唐朝的中央权 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后期,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历史步 入“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知识要点】北宋的建立北宋的建立: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东京),赵 匡胤就是宋太祖。 1政权并立:辽、宋、夏、金 (1)宋辽签订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维持和平局面。 (2)南宋岳飞抗金。 2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1)表现:农业农业:引进占城稻,培育

39、优良品种,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 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出现 “苏湖熟, 天下足” 的谚语(反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由广东和福建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手工业: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南宋后 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棉纺织业工具先进,种类多;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 瓷业中心;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商业: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临安(杭州),出 现早市和夜市,乡镇还有草市。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

40、界的大商港,设市舶司,管理海外 贸易;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结果: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 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 北人南迁, 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生产工具 (最主要的原因) 。 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南北方人民的共同 努力。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统治者的重视)。 3蒙古统一 1206 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4元朝的统一 1271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41、(北京)。 1276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 (抗元将领:文天祥)南宋灭亡。1279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大 统一的朝代:秦朝、西晋、隋朝、元朝)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5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元朝建立后,由宣政院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地区事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13 6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 (1)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 (2)市民生活 娱乐: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有各种商品交易和表演;宋代市 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

42、也丰富起来,有许多瓦子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有勾栏勾栏(专 供演出的圈子);宋元时期戏剧的表演形式主要是杂剧。 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就有了。一些节日习俗如春节放鞭炮等, 一直流传至今。 7.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 (2)活字印刷术:北宋匠人毕昇毕昇发明,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作了系统 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3)传播:13 世纪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蒙古人西征等途径 传入欧洲。 (4)影响:对

43、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的普及和思 想启蒙,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指南针的应用 (1)发明:汉代制成“司南”。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后来制成了罗 盘。 (2)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3)传播: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4)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 火药的应用 (1)发明: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2)应用: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元代发明了火铳。 (3)传播: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 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4)影响:

44、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 阶级统治提供了条件。 四大发明的意义: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代表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 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8.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4 豪放派:北宋,苏轼:豪迈而飘逸;南宋,辛弃疾:豪放,报国情怀。 婉约派:两宋之交,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 (2)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 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

45、_、政治家。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_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 300 多万 字,记述了从战战国到五代_共 1300 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 16 个朝代。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知识要点】 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1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君主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兵权,设立五军都督 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权统归兵部。 (3)设厂卫特务机

46、构:锦衣卫和东厂,监视臣民。(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 表现。) (4)实行八股取士,控制思想。八股取士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2明朝的对外关系 (1)友好交流:明朝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 年),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 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 伟大贡献。 (2)抗击外来侵略:明朝戚继光组建“戚家军”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 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

47、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 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3明朝的建筑艺术明代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比较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总长万 余里。明长城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设施完善、质量坚固,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充分体现了中国人 民的智慧。 明朝修建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4明朝的科技名著 15 (1)本草纲目: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2)天工开物:明朝的宋应星编写,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48、3)农政全书:明朝农学家徐光启编著,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1644 年,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616 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 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 年,改国号为清。1644 年清兵入关。 5清朝对边疆的管理 (1)台湾:明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684 年,清设台 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 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2)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 (3)新疆: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叛乱;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落在渥巴 锡的领导下于 1771 年回归祖国,得到乾隆帝的妥善安置。 6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1)设军机处(雍正时期),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推行文字狱 和文化专制政策,维护了集权统治,但禁锢思想,阻碍社会发展。 7清代文学艺术 (1)京剧的形成 形成: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徽调吸收其他地方戏的优点,加于创造改进,在道光年间形成一个新 的剧种“皮黄戏”, 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特色:生旦净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