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练过关周练过关( (三三) ) 一、选择题 11978 年 12 月 18 日,我们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会议。下列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B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是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实行改革开放的标志 答案 A 解析 A 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表述, 入选; 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错误; C 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论述; 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标志是十二届三中全会, 故 D 错误。 2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
2、们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 正确的是(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创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先河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是边境城市的开放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错误;1980 年,深圳等 经济特区的设立, 打开了封闭的国门, 是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而非边境城市的开放, 错误。 3英国金融时报 :“自 1978 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4 年、 1992 年和 2001 年。”催
3、生 1992 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 A创立 4 个经济特区 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 B 解析 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 正确。我国经济特区设立 于 1980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 错误。199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与材料不符,C 错误。2001 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但它不是 1992 年的时间节点,D 错误。 4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的标志是( ) A1978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C1984 年召开的党的
4、十二届三中全会 D2013 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答案 C 5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流行语中,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抗美援朝 B“大跃进” C网上购物 D红卫兵 答案 C 解析 A、B、D 都是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前,只有 C 是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 6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有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三中全会: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4 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1993 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关于这三次三中全会, 说法错误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C十四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已
5、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三次三中全会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的进程 答案 C 解析 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故C 错误; 其他选项均正确。 7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 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 年均增长 14.5%, 中国人民的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 从贫困走向小康。 中国的腾飞证明了( ) 改革开放已经完成,不必继续推行 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 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错
6、误;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 错误。故选 D。 8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下面年代尺中,与 1978 年相对应的方框 里应该填写( ) A党的诞生 B曲折探索 C历史转折 D动荡岁月 答案 C 解析 党的诞生是 1921 年;曲折探索的时间是 1966 年;历史转折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是 1978 年;动荡岁月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时间是 19661976 年,A、B、D 不符合 题意时间,所以答案选 C。 9“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 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 A毛泽东
7、、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领导者是毛泽东;“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是改革开放政策的 实施,领导者是邓小平,答案选 B。 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执政为民 答案 C 1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B都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
8、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D都是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成果 答案 C 解析 A 是指邓小平理论;B 是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是指毛泽东思想。 12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实践发展,借鉴外国发展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提出来的。它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_等重大问题。 ( ) 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中国走什么道路、中国的发展依靠谁 答案 C 13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
9、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案 D 14“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 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四个自信不包括( )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军事自信 答案 D 15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追求。 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 会全面进步。这一奋斗目标( )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诠释 是党
10、的指导思想的根本性转变 反映出党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矢志追求的价值取向 体现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这是党的指导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不是根本性转变,错误。材料没有直接涉及党的 领导,排除。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歌词中在中国的南海边“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是指我国政府所建的四个经济特区,其中 位于广东省境内的有哪些? (2)歌词中“天
11、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喻指什么事件?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当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答案 (1)深圳、珠海、汕头。 (2)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3)目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格局: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 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 17材料一 回顾过去,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 正是源于我们党对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坚定自信。改革开放 40 多年,发达国家几百年 的发展历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跨越成就!“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
12、哪个民 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改革开 放 40 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对“四个自信”最有力最坚定的实践经验支撑。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只有 坚持道路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科学;只有坚持理论自信,才能使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先进的思想指引;只有坚持制度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 系的完善;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拥有不竭源动力;只有坚 持“四个自信”
13、,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述材料对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答案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 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 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 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