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2.21KB ,
资源ID:187417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874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语文试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1、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我知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第一部以“中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 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与传统的、具有目录学史性质的著作相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学 科理论建构的影响。 中国目录学史以主题分篇,每篇之下各有若干小节,全书凡十篇。它不像通常写专 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各个时期的特点来展现历史全貌。姚名达把他组织中国目 录学史的方法称作“主题分述法”, 其义就是“特取若干主题, 通

2、古今而直述, 使其源流毕具, 一览无余”。 为什么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发展进 程中“时代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就是说二千年来目录学形态在本质上没有跳出刘歆开创的模式;硬要 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关于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 不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 ,但我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 肯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问题在于,姚名达的方法是能够、又怎么能够让中国目录学“源流毕具,一览无 余”呢?其实作者知道这样做也有不足,他说:“盖既分题各篇,则不能依时代为先后,故忽今忽古,

3、使 读者迷乱莫明,尤其大患。”利弊相权,怎么处理?姚名达的理念是:“体例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为体 例所困”;具体对策是:“依史之所宜,采多样之体例”。就是说,各篇采用适宜各自主题的体制,而不 强求一律。 叙论篇 结论篇两篇分居首尾。 叙论篇首先对“目录”“目录学”等基本概念加以定义,并 对古往今来的目录做了分类,在一一分析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后,又划定了目录学的研究范围,末了 详细阐明本书框架结构的组织方法,及其所本的学术理念。提纲挈领,宣示宗旨,很符合现代学科的规范。 结论篇以极短篇幅,阐述他对古代、现代和未来目录学的感想和希望,实际上也是其基本观点的提炼 和总括。 首尾两篇之间为全书的主

4、体。 其中, 溯源篇 追溯中国目录学的源头刘向 别录 和刘歆 七略 。 设立这个主题,出于他对中国目录学发展特点的基本认识:两书开创了目录体制和目录分类的基本模式, 传统目录学既受两书庇荫,又长期笼罩在其阴影中,没有重大突破。该篇除详述两书分类、编目特点外, 举凡书籍之产生、传述、整理、校勘等,莫不一一推寻原始,并上溯先秦目录之渊源,详详细细,原原本 本。 溯源篇以下各篇皆以主题为纲,通古贯今,看似“独立特行”,互不相干,其实却与传统纪传体史 书体制暗合。比如,“志”在纪传体史书中统摄典章制度, 分类篇 体质篇都是讲目录基本制度,编 撰体例相当于纪传体的“志”。 中国目录学史的理论框架并非无懈

5、可击,但确有创意。姚名达对此亦颇为自许:“对于编制之体 裁,杂用多样之笔法,不拘守一例,亦不特重一家,务综合大势,为有条理之叙述,亦一般不习见者。” 在我看来,这的确不是过分的自诩。 (摘编自严佐之导读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目录学史既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又与传统史书体制暗合。 B. 中国目录学史的各篇“采多样之体例”,好处是尊重史事,缺点是强立名义。 C. 叙论 结论两篇虽非中国目录学史的主体,但对理解全书内容却很关键。 D. 姚名达认为, 别录 七略有开创之功,而传统目录学长期因循没有重大突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

6、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举吕绍虞著作作为对比,意在指出姚名达的方法存在争议,需要反思。 B. 文章多次征引姚名达的自述,通过对其理念的解释和评论,步步推进论述。 C. 文章对姚名达著作的评述,既有整体概括,又有具体举例,二者相互结合。 D. 文章以“据我知见”“在我看来”等语,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姚名达评估二千年来目录学传统,既立足于历史,又体现出学术批判的精神。 B. 与主题分述法相比,使用断代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更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 C. 中国目录学史不墨守成规而有所创新,本文作者对该书的理论框架表示认可。 D.

7、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 中国目录学史体现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 当我们看向水面,通常觉得水是平的,然而仔细观察一杯水时,你会发现杯中的水面并不完全平坦, 它在边缘处略微向上弯曲这是它的“弯月面”,这个弯月面的形成是因为水受到了玻璃的吸引,它被 拉向杯壁。 注意这一点又有何用?只关注这一点,可能没什么用。但与其他几个因素联系在一起,它便能帮助我 们理解河水何以泛滥。 水会受到玻璃的吸引,这是水的一个特性。有些液体,比如唯一的液体金属水银,会受玻璃的排 斥

8、,因而它的表面会像倒扣的碗,叫作“凸月面”,液体内部也有微弱的吸引力,若非如此,它们便会散 开,成为气体。正如老师为我们反复讲述的那样,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紧密结合而成。但老 师至少我的老师没有教我的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还会受到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 这使得水分子之间互相依附,为了帮助理解这一点,可以设想两个在羊毛衫上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 地黏附在一起。 想要展现水的这种“黏性”很简单,接一杯水,在一个平滑的防水面(比如厨房的操作台)上倒上几 滴。现在弯下身,直到自己的视线与液滴平行。你是否看到水自然地形成一些微微凸起的“小水塘”?假 如倒得够多,有一些会流下去,但还

9、有一些会留在台面上,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水会受到相邻的水的吸 引,这种黏性或张力强大到有些时候能够对抗重力。 水吸附自身以及杯壁的张力还引发了一种叫“毛细作用”的现象,每当把画笔蘸在水中,我们都会发 现水沿着刷毛向上流。想要解释毛细作用,只需将我们已经了解过的两种效应结合起来考虑。水会受到某 些物体表面的吸引,比如玻璃和画笔的纤维,此外它还会受到自身的吸引。因此当一个开口足够细小时, 便会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水面会受到它上面材料的吸引,被向上拉,又因为开口太过狭窄从而使得液体的 整个表面都被向上拉动。之后,由于水受到了自身的吸引,下面的水也跟着被拉了上去。 现在该去野外观察一下这种效应了,下次当

10、你路过一条两边是泥岸的小河、小溪,注意观察一下岸边 的泥,被河水打湿的泥会又黑又湿,但是注意,泥土湿润的地方要高于河水拍打的位置。高于水面的泥是 颗粒和气孔的混合物,有点像有着纤细壁管的细密蜂巢。河里的水因毛细作用而被向上吸入这些气孔中, 结果就是水面以上的泥被浸湿了。水向上传输的高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水的纯度干净的 水要比受污染的水升得更高但主要因素还是颗粒间的气孔大小。气压也会影响在泥土间向上传输并停 留在那里的水量。这意味着,当气压突然降低,比如风暴来临的时候,土壤无法吸附如此之多的毛细水, 于是水就会回流到原来的溪流中,从而加大了在风暴天气中出现洪涝的可能性。 海面高度会受到

11、潮汐状态的影响,而潮汐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里我只提一种气压。低 气压时的海面要高于高气压时,当高气压系统转变为低气压系统,海面通常会上涨 30 厘米左右,设想你正 身处一片你所熟悉的沿海区城,这时你突然注意到海面似乎比你之前任何时候看到的都要高,这或许会让 你猜测气压一定是大幅度下降了。这又意味着,你不仅能预测到坏天气要来了因为气压表显示气压下 降时很可能出现坏天气,而且还可以预测出出现洪涝的风险大大上升因为在第一滴雨尚未降落时,所 有溪流和河流中因毛细作用而被吸附在岸上的水将会被释放出来。 (摘编自特里斯坦古利水的密码 ,许丹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2、( ) A. 玻璃杯中“弯月面”与“凸月面”的现象,表明了当水与其他物质接触时,会产生一种吸引力或者排斥 力。 B. 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会受到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水会吸引水、水具有 黏性。 C. 在一个平滑的厨房操作台上倒几滴水,水会自然地形成一些微微凸起的“小水塘”,这体现出水具有张 力这一特性。 D. 水质相同的情况下,与土质疏松且含有大颗沙砾的泥土相比,在由细小颗粒组成的泥土中,水向上传输 的高度会更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现在该去野外观察一下这种效应了”,这些

13、语句可以起到提升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会受到物体表面吸引,作者使用了“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一 起”这一现象进行说明。 C. 水滴从树叶上落下时,会先拉伸成细长的形状,当太细而无法支撑自身的重量时,它才会坠落到地面。 这种自然现象表现了水的毛细作用。 D. 作者在行文时经常变换叙事的地点,从厨房、小河、小溪到大海,这让读者认识到,凭借室内观察到的 水的特性足以预测自然界的变化。 6.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其他几个因素”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14、王小鹰 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上小学。奶奶每星期从保育园接我回家,路过那小 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他叫什么名字?”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不知 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男人是谁。 后来读书了, 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 并带我们到那三角花园, 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 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游小 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起来,导游小姐多方努力,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 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絮地向我们诉说

15、一个古老的故 事。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歇的啁啾鸟鸣。大家无意言谈,都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 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 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 我最钟爱的女性。 1824 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 的重要章节。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有的同学 不喜欢她,认为她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地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种本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 涅金, 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 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 她的感情真

16、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一位年轻女子款款地走来,短发,着呢裙,碧蓝的大眼。不是幻觉,也不是达吉雅娜,她是米哈伊洛 夫斯克村的讲解员,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的高才生。她的气度与庄园的气氛很相配,她讲话很有条理,娓 娓动听,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 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在普斯科夫,我们与两位当地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 发展,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他的思想转变是曲折而 复杂的,他曾经写过几首支持沙皇进攻波兰的诗,作品中也一度出现怀疑和悲观,然而如今世界上恐怕没 有人会怀疑普希金的伟大了。普斯科夫的作家说

17、,他们出了普希金的选集三卷本,收集了普希金的最优秀 的作品。而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 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前我们先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他与他的父母葬在一起,竖着一尊简朴的 锥形石碑,在小小纪念堂里,鲜花丛中有普希金的石膏面模,是从普希金的遗体上合下来的。四壁挂着巨 幅油画, 描绘了风雪天他与丹特士决斗的情景以及临终前他不可名状的痛苦。 普希金的死因从来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仅为爱情而死,亦有人说丹特士其实是沙皇派的杀手。普希金的妻子是莫斯科公认的第一美人, 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交场合。当他收到那些有关他妻子的匿名信时,他感到的不是妒忌,而是人格上的

18、侮辱。 几年前沙皇为了让普希金的妻子能出入宫廷舞会,赠给普希金“宫延近待”的职务,他说:“我宁愿做奴 隶,却永远不愿做弄臣!”普希金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而向丹特士挑战的。监视、流放,政治上的迫害 都没有像人格受侮辱这样不可忍受,于是他奋起反抗社会的舆论。他并不是去寻找死亡,他是如战士那样 视死如归。纪念堂里那幅描绘普希金临终情景的油画下面,写着普希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 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 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痛 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

19、于个人的。 细蒙蒙的雨一直似有似无地飘着,我们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寻觅诗人的踪迹,心里沉淀着怀念、景仰 与惆怅。我想起古人有一句话: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 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 人的生活呢?彩色的落叶铺满的林荫道在雨雾中静悄悄地延伸,就像我遏止不住的思绪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 放地的期待。 B. 当地出版的普希金选集虽然收集了他最

20、优秀的作品,但作者并不满足,认为这无助于人们了解完整、复 杂、真正的普希金。 C. 满地密叶的林荫道,秀美静谧的庄园,若有若无的细雨,这些环境描写,将寻访者的怀念、景仰与惆怅 渲染得更加深切。 D. 文章结尾,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这一问题置于 读者面前,启人深思。 8. 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9. 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

21、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 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 ,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 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 ,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 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 轨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 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 乙亥,以参知政

22、事王钦若判天 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 将,获其辎重 。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 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 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 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 帝曰: “朕岂欲穷兵, 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 即当遣使。 ” 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 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

23、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 请幸成都/ B.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 请幸成都/ C.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 /请幸成都/ D.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

24、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 /请幸成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 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 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 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 驾亲征。 B. 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

25、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 敢推辞。 C. 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砻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 痛击。 D. 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 成盟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宣许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 ,出山犹带骨毛清。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

26、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骨毛清:谓超 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

27、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长勺之战结束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确认齐军不是伪装败退进而决定 追击,是因为“_,_”。 (2) 庄子逍遥游引用志怪书齐谐的内容称,当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 _”,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 (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_,_”,来印证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学期到来,我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家常菜”,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过去,学校的劳 动教育课程非常少,而且多是_,很难培养学生的

28、劳动意识和习惯。“家常莱”这门课找到了学生 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学习难度不大,门槛不高,却能让学生_。 ( ) 。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任。通过_,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还能真 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_的生活作 风。期末考核时,学生的“作品”会摆在食堂的专门窗口,供师生们品鉴,这又会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成就 感。 烧菜做饭作为一项生活技能,能让学生受益一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烧莱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 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29、是( ) A. 纸上谈兵 受益匪浅 自己动手 勤俭节约 B. 形同虚设 受益匪浅 身体力行 吃苦耐劳 C. 形同虚设 不虚此行 自己动手 吃苦耐劳 D. 纸上谈兵 不虚此行 身体力行 勤俭节约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劳动者在幕后辛勤付出,才做出了一道道家常菜 B. 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都承载于一道道家常菜 C. 一道家常菜,通常承载着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 D. 一道家常菜,劳动者在幕后通常有着辛勤的付出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

30、懂得体谅、更懂得感 恩、更懂得分担。 B. 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 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C. 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 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D. 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使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得以增强,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 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 拥有_,适宜棉花的

31、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 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_。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_,但仍 然供不应求。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 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 字。 21.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

32、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 义勇军进行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 沁园春雪 荷花淀 红 岩 ,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 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33、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参考【参考答案答案】 1. B 2. A 3. B 4. A 5. A 6. 水的纯度因素; 泥土颗粒间的气孔因素; 气压因素。 7. B 8. 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地点,参观此地,想到这部作品及其主人公是自然 的;达吉雅娜是本文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的个性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达吉雅娜跟本文作 者的青春记忆有关,大学读书期间,因为她本文作者还曾与同学争论。 9. 临终遗言是理解普希全人生悲剧的线索,它将普希金个人不幸与时代痛苦联系起来,揭示出他人生悲 剧的深层原因;临终遗言是统摄全篇的“文眼”,文章的标题由此而来;作者的情感抒发

34、、思想表达也 都与遗言有密切关系。 10. C 11. C 12. D 13. (1)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 (2)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参考译文】 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 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陈尧叟是阆中人,请求皇帝驾 临成都暂避。皇帝用这件事去询问寇准,寇准说:“不知道是谁替陛下筹划这两种策略?”皇帝说:“你 姑且判断这两个方法是否能行,不要询问是谁出的计策。”寇准说:“我想要找到这个献策之人,斩杀他 们,用他们的血涂鼓行祭

35、,然后北伐中原罢了!陛下英明神武,将军大臣团结协作,如果陛下御驾亲征, 敌人应当自己逃跑;不这样的话,用奇计来阻挠他们的阴谋,坚守城池来使他们军队疲敝,彼劳我逸,我 方自然得到胜算。为什么要抛弃宗庙社稷,想要驾临楚地、蜀地?如果朝廷所在人心崩溃,敌人乘胜深入 腹地,天下还可以再保住吗?”皇帝的心意就此决定,于是问寇准说:“如今敌人骑兵奔驰突袭,而天雄 军是我朝重镇,万一陷落,那么河朔之地就都会成为敌人的地盘。谁能够来守卫天雄军呢?”寇准就把王 钦若推荐给皇帝,并且说:“应该赶快召见他当面晓喻,授予他敕令,让他立即行动。”王钦若到了宫中, 还没来得及说话,寇准就突然说:“主上亲征,不是臣子以困难

36、而推辞之时,您是国家的重臣,应该能体 会这个道理。”王钦若又惊又怕不敢推辞。闰月乙亥日,凭借参知政事的身份,王钦若做天雄军判官,兼 任都部署。契丹国主隆绪和他的母亲萧氏派遣他们统领军队的顺国王萧挞览攻打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 署都打败了他们,斩杀了偏将,获取了他们的粮草辎重。又进攻北平砦和保州,再次被州砦兵打败。萧挞 览与契丹国主以及他的母亲联合攻打定州, 宋兵在唐河抵抗,攻打他们的游骑兵。契丹于是在阳城淀驻军, 号称二十万,常常放纵游骑剽掠抢夺,稍有不利就退去,徘徊犹疑没有斗志。这时,以前的将领王继忠向 契丹说与宋朝和好的好处,契丹认为他说的对,派遣李兴议和。皇帝说:“我哪里想要穷兵黩武呢,

37、只想 要停止战争。如果你们答应通和,立即就派遣使者。”冬季十月,派曹利用拜访契丹军。十二月庚辰日, 契丹派遣韩杞拿着议和文书和曹利用一起前来,请求合盟。曹利用说契丹想要得到关南的土地。皇帝说: “他们所说的归还土地的事极其没有道理,如果一定要求得到此地,我应当与他们决战!如果想要获得钱 财,汉朝也曾拿玉帛赐给单于,有此旧例,应该答应他们。”契丹依然觊觎关南土地,派遣他们的监门卫 大将军姚东之拿着议和书再次来商议。皇帝不允许而离开。曹利用最终以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结成盟 约而回。 14. C 15. 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 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16.(1)(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2)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17. A 18. C 19. B 20. 示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品质优良的原因;产量也不断增加。 21. 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 对棉花的感情;使表达比较活泼。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