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课内阅读 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 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 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 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
2、转弯。两 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 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 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 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 “哗”是多音字, 在本文中读 ( ) , 组
3、词 ( ) ; 它另一个读音是 ( ) , 可以组词 ( ) 。 2. 从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静( ) 慢慢( ) 得心用手( ) 3. 本文围绕小艇写了_、_、_三个方面的内容。 4. 第二段自然段描写了小艇_、_、_等特点。作者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让没 有见过小艇的人也能结合熟悉的事物大致想象出小艇的特点。 5. 本文中有大量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请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用“ ”画出一个静态描写的句子, 用“”画出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 【答案】1. (1). hu (2). 哗笑 (3). hu (4). 哗啦啦 2. (1). 静寂 (2). 渐渐 (3). 操纵自如 3. (1
4、). 小艇的外形特点 (2). 船夫的驾驶技术 (3). 小艇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 (1). 又窄又深 (2). 两头翘起 (3). 行动轻快灵活 (4). 比喻 5.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 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 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解析】 【1 题详解】 考查多音字。 哗 hu 喧哗;喧闹:然。笑。变。寂静无。 hu 形容撞击、水流
5、等的声音:铁门的一声拉上了。流水地响。 【2 题详解】 考查近义词。 安静:指安宁,平静,鸦雀无声。近义词是静寂。 慢慢:缓慢,亦指逐步,近义词渐渐。 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比喻技艺纯熟,心手相应。近义词是操纵自如。 【3 题详解】 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第二、三段主要介绍了威尼斯小船的外形特点;文章第四自然段主要写船 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最后两个自然段主要说了小艇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 题详解】 考查段落大意。第二段”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写了小船又窄又 深的特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把小船比作新月,写
6、出了小船两头翘起的特点。 “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把小船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船轻快灵活的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 【5 题详解】 考查描写方法。 静态描写指像画家画静物写生似地描写对象(景物或人物)在静止中的状态。第六自然段中写夜深后的威 尼斯陷入了静寂,这是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 写方法。第六自然段写戏院散场后人们的活动,这是动态描写。 阅读与理解。 两茎灯草(节选)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 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 (do do) 一声的, 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
7、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 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 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 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 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 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 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6. 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8、打“”。 7. 此文极力描写严监生临死前因见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便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的情形,这属于( ) A. 动作描写 B. 心理描写 C. 神态描写 D. 侧面描写 8. 作者写严监生临终前为两茎灯草不肯断气,其作用是( ) A. 严监生有极强的求生欲望。 B.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严监生的吝啬。 C. 体现只有赵氏才真正了解他。 D. 突出严监生害怕侄子瓜分他的财产。 9. 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对两个侄子说什么? _ 【答案】6. do 7. A 8. B 9. 唉, 我的傻侄子呀, 你们怎么不明白二叔的心思呢?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亮着呢, 该费多少油哇! 这样白白糟蹋钱财,
9、叫我如何断得了气!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多音字辨析。“倒”读三声时是倒换的意思,文中“不倒”就是不倒换,不停止,说明严监生痰 咳的一声连着一声,不停止,所以此处“倒”读 do。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和阅读理解。“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这句话是对 人物动作描写。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和作用。作者写严监生临终前为两茎灯草不肯断气,就是为了突出严监生的吝啬、 小气。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思维拓展,结合内容理解,例:怎么这么浪费呢,一茎灯草不就够了吗?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景阳冈(节选)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
10、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 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 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摔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 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 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露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 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0. “霹雳”的读音是_。 11. “说时迟,那时快。”的意思是( ) (从下面选,写序号。 ) A. 有时慢,有时快。
11、B. 事情发生的速度比说的速度快。 C. 说得快,做得慢。 12. 这只老虎拿人的三招是_、_、_,武松应对的办法是_、 _、_。 (用文中关键词概括! ) 13. 画“”的语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 14. 作者重点描写这一部分的用意是( ) (从下面选,写序号。 ) A. 介绍老虎有捕食绝技 B. 呼应前文,表示武松后悔了 C. 为文章增加趣味性 D. 从动作描写方面来衬托老虎难打 【答案】10. p l 11. B 12. (1). 扑 (2). 掀 (3). 剪 (4). 闪 (5). 躲 (6). 闪 13. (1). 比喻、夸张 (2). 用我们见闻过的露雳比喻大虫
12、的吼声,更易理解它吼声之大,运用夸张, 也突现了大虫吼声之大。 14. D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霹雳”的读音为:p l。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意思。 “说时迟,那时快。”描写了武松动作之快,说明事情发生的速度比说的速度快。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文中老虎拿人的动作有:“和身望上一扑”“把腰胯一掀”“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关键词是:扑、 掀、剪。 武松应对办法的动作有, “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关键词是:闪、躲、闪。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大虫见掀他不
13、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露雳,振得那山冈也动。”这句话运用了夸张与比喻的修辞 手法,把“大虫吼叫的声音”比喻成“露雳”,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吼叫声”把山岗都震动了,突出了大 虫吼声之大。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分析。 本文重点描写了武松打老虎的过程,通过老虎拿人的动作和武松应对的动作,衬托出老虎的厉害,是很难 被打败的。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片段) 这时候大雾漫天 ,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 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 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
14、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 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 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5. 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用部首查字法查_部。“漫”字在 字典中的解释有:水过满,溢出。来;满、遍;没有限制。文中“漫”字应选_ 16. 诸葛亮料定曹操一定不敢出兵,是因为( ) A. 曹操
15、的兵力少,而东吴和蜀汉联手,兵力非常多。 B. 曹操生性胆小怕事,面对诸葛亮他心里充满畏惧。 C. 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气而且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他绝对不会贸然出兵。 17. 片段中画“_”的句子运用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这也暗示诸葛亮借箭能 够成功。 18. 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后来还要掉头?(多选) ( ) A. 船一字摆开,可以增加受箭面积,确保箭的数量多。 B. 为了让曹军看清楚东吴军队的阵势之大,以产生畏惧之心。 C. 掉头可以让船的两面都受箭,以增加箭的数量,利于保持船的平稳,也为借箭成功后离开节约了时间。 19. 请简要概括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 _ 【答案】
16、15. (1). M (2). 氵 (3). 16. C 17. (1). 比喻 (2). 曹军射出的箭数量多 18. AC 19. 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解析】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 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 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漫,读音为 mn,部首是“氵”或者三点水;意思是水向四面八方流淌。大雾漫天,漫:满、遍。意思是 形容能见度低的大雾天气。也可以形容局势难以辨识。
17、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 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可知,“笑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 会贸然出兵,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章的句子。这里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 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 下雨一样。”把“放出的箭”比作“下雨”,运用了比喻,这样写的好处是形象地说明箭很多,密密麻麻。 暗示诸葛亮能借到十万支箭。 【18 题详解】
18、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短文。诸葛亮这样做,一方面想让船受力均匀,增加受箭面积,确保能够得到更 多的箭;另一方面想省去调头的麻烦,便于快速撤离。故答案选 A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此题,学生需要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与人物有关的情节作简要概括即可。诸 葛亮通过推算得出大雾天气,虚张声势让敌方射箭,自己则用草船受箭,其作用是既写出了诸葛亮“算” 得准,熟知天文,体现了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由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敢于前去“借箭”可知他 是一个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人。 阅读理解。 牧场之国(节选)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
19、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 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貴妇人,仪态端庄。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 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 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 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 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
20、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 就是真正的荷兰。 20. 第一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 _ 21. 选文第二段的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 22.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选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赞叹_,第二次是赞叹 _,第三次是赞叹_。 23. 读了选文后,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 【答案】20.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1.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草原”比作“丝绒”,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绿草生长密集、柔软的特点。 22. (1). 牧场牛群活动的壮观场面 (2). 草原上成群的骏马 (3). 动物们的自由和悠闲 23. 荷兰的牧场广阔无际,生活在牧场
21、上的动物无忧无虑,让我感受到了牧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 【解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整段文字的内容,都是围绕荷兰的“水”“花”“牧场”来 写,所以第一段文字的作用是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和特点,从原文语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 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可以得出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草原”比作“丝绒”,作用 是更加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草的密集和柔软。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 白两色的花牛。这就
22、是真正的荷兰。”可以得出第一次是在赞叹牧场牛群活动的壮观场面。结合原文内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可以得出第 二次是在赞叹草原上成群的骏马。结合原文内容“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 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可以得出第三次是在赞叹 动物们的自由和悠闲。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 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 的绿草地上,安
23、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写出牧场之国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文段中关于荷 兰的动物和牧场等的描写,可以感受到荷兰的牧场广阔无际,生活在牧场上的动物无忧无虑,以及感受到 了牧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跳水(节选)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 这一天风平浪静, 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 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 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 上,摘下
24、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 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 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24. 这三段写的是水手们逗猴子,猴子_孩子,孩子_猴子。 25. 文段中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是“笑”。 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是_。 我至少还能写出两个关于“笑”的四字词语:_、_。 26. 圈出第 3 段中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 27. 我也能用一连串的动词写一小段话。 (至少用五个动词) _ 【答案】24. (1). 逗 (2
25、). 追 25. (1). 推动情节的发展 (2). 眉开眼笑 (3). 笑逐颜开 26. 脱 爬 追 攀 伸 夺 27. 他早上起床,先穿衣服,接着刷牙,洗脸,吃早饭。 【解析】 【分析】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根据第三段的内容“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 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可以得出,猴子们在逗孩子,孩子在追猴子。 【25 题详解】 文章中关于笑的描写,首先是第一自然段“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 笑。”写出这只猴子逗人的
26、开心,接着是在第二自然段“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还 是写出小孩子看到猴子的开心,最后是在第三自然段“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写出 水手们逗猴子的开心的笑。所以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是推动情节的发展。关于“笑”的四 字词语例如有捧腹大笑、开怀大笑、笑逐颜开、前仰后合、抚掌大笑。 【2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找出文段中的动词,仔细分析关于人物的动作描写,在动作描写中圈出动词即可。例如第三 段中的动作描写有“他脱了上衣, 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 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动词有脱、爬、追、攀。 【
27、2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按照题干的要求运用相应的动作描写和动词即可。注意语句的连贯,不要有错别 字,动词运用要合情合理即可。 短文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 (lu l)出无 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 (xin xin)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 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 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 (wi wi)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 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
28、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28. 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9.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伤( ) 依恋( ) 30.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由自主:_ (2)若有所思:_ 31. 把句子“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改成陈述句。 _ 32. 读读短文画橫线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照样子运用动作描写写一写“久别重逢”这种情景。 _ 【答案】28. l xin wi 29. (1). 悲痛 (2). 眷恋 30. (1).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2).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31. 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 32. 我们的战友,多年未
29、见,见面了一定会互相拥抱,然后紧紧握着对方的手,非常的激动。也有的战友见 面了,会照着对方的胸口打一拳。 【解析】 【分析】 2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 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流露,读音 li l,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朝鲜,读音 cho xin,东亚国家。在朝鲜半岛北半部,北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为界。 因为,读音 yn wi,表示原因。 【2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 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悲伤:伤心难过。文中的近义词是:悲
30、痛。 依恋:意思是留恋;舍不得离开。文中的近义词是:眷恋。 【30 题详解】 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 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不由自主:意思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若有所思:意思是好像在思考着什 么。 【31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 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即: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 【3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细读本段可知, 这段文字写了主席得知爱子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悲痛心情。 示
31、例:对我来说和老朋友重逢是一个惊喜,彼此碰面一定会很激动,高兴地说着彼此之间这些年来发生的 点点滴滴。会互相留个电话号码,空闲时可以约出来谈心,逛街,或者有困难可以求助。 课内阅读。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 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 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 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
32、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 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 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33. 在“”填上合适的标点。 34. “挺”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再查音节_。用部首
33、查字法应查_部, 再查_画,第 7 笔是_。 35. 读文章答题。 (1)病人拒绝麻醉原因是_。 (2)“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中的“一刀刀”是为了突出 _。 (3)“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中的“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_。 36. 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病人手术中动作和神态句子;用“”画出沃克文中用医生手术中神 态和语言的句子。这两处描写烘托了 。 37. 选文画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把_比喻成_。 38. 为什么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 _ 【答案】33. ,?, ! 34. (1). T (2). ting (3). 扌 (4). 6
34、(5). 一 35. (1). 眼睛离脑子太近, 病人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他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2). 手术刘伯承将要承受的痛苦是极其巨大的 (3). 沃克医生的紧张 36.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 单居然被抓破了。 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 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无麻醉的情况下手术的疼痛难忍及病人顽强的毅力。 37. (1). 病人 (2). 会说话的钢板 38. 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拒绝使用麻醉剂,并坚持到手术完成。
35、【解析】 【分析】 【33 题详解】 考查标点符号。用法口诀有:句号是个小圆圈,表示句字意思完;问号须加有疑处,不看“谁”“哪”“为 什么”;分句之间表间隔,句内用它意未尽;冒号形式两圆点,提起下文与总结等。 【34 题详解】 考查查字典。查字典的方法有三种: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部首查字法:先查( ) 部,再查( )画。数笔画查字法:不知道读音,部首又不明显的字。其中,前两种方法是我们平时经常 用到并应熟练掌握的方法。 【35 题详解】 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 (1)通过文章第二段病人的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 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36、!”可知不麻醉是想保持清醒的头脑。 (2)“一刀刀”表示割的数量多,突出了手术中刘伯承将要承受的痛苦是极其巨大的。 (3)“一次又一次”形容汗水很多,写出了沃克医生流的汗很多,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手术,这样的手术, 在医生看来,病人是无法忍受的。所以沃克医生非常的紧张。 【36 题详解】 考查寻找关键句子和理解句子意思。第六自然段的“抓住、使劲、抓破等”是对病人的动作描写,“一声 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是病人的神态描写,第五自然段是沃克医生的神态描写,表现了沃克医生的 紧张,反衬出刘伯承的坚强。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当时经历的事情,病人正在不 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接受手术,从这里可以概括出病人意志坚强的特点。 【37 题详解】 考查比喻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把病人比作钢板。 【38 题详解】 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因为刘伯承坚持不用麻药开刀做手术,怕伤及了大脑。他忍受着痛,连崭新的被子 都被他抓破了,而且他还数着刀数。从中可以看出刘伯承具有超出常人的、钢铁般的意志!“军神”是沃 克医生对病人在做手术时表现出来的精神的高度评价和赞扬。病人在手术中能忍受一切痛苦,具有不怕一 切的大无畏的精神,他所表现出来的意志跟跟钢板一样坚强,自我克制的毅力是超人的,他的这种表现也 不是一般军人能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