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年上海中考语文考前倒计时必刷卷(年上海中考语文考前倒计时必刷卷(4) 一、文言文(40 分) (一)默写(16 分) 1明月松间照,_。 (王维山居秋暝 ) 2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 (周敦颐爱莲说 ) 4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_! (孟子鱼我所欲也 ) 5申小海是个目标坚定又踏实苦干的上海初中生,为完成科技创新作品常常废寝忘食,还不忘用柳永蝶 恋花中的名句激励自己:_,_。 【答案】清泉石上流 零落成泥碾作尘 濯清涟而不妖 万钟于我何加焉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
2、,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 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碾、濯、涟、焉、消、憔悴”等字词容易 写错。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12 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
3、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 (甲)文选自于儒家经典_ ; (乙)诗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 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人恒过,然后能改 8两篇作品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相似的人生经历:_。 (甲)文借他们揭示_的道理; (乙) 诗借历史人物的典故体现诗人_的情感。 9下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详写“人”如何能够成才,希望君王了解国家应如何培养人才。 B (甲)文从“人”和“国”两方面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C (乙)诗反复强调人生之“难
4、”,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 D (乙)诗中“停、投、拔、顾”一系列动作生动地体现诗人焦虑急迫的心理。 【答案】 6孟子 李白 7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8经历磨难,最终获得了成功 人才是在逆境中造就(逆境能够造就人才) 渴望有所作为,乐观向 上。 9B 【解析】 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 人物。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 。 行路难作者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7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以下重点词语。恒:经常。过:犯错误。改:改正。 8本题考查内容理
5、解。1)甲文作者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 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乙文所引用的典故“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 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也是历经磨难后有所成就。所以,两篇作品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相似的人生经 历:经历磨难,最终获得了成功。 2) 甲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 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 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 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的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 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
6、都曾辅佐帝王建立 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典故,据宋 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诗人用“长风破浪” 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 执着追求。 9A.甲文详写“人”如何能够成才,是要证明逆境出人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乙诗反复强调人生之 “难”,最终要表现李白虽然遭遇了艰难险阻,但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 途乐观豪迈的气概。D.乙诗中“停、投、拔、顾”一系列动作生动地体现诗人迷茫的心理,并非焦虑急迫。
7、故选 B。 (三)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2 分) 先生 自海外还至赣上,寓居 水南,日过郡城,携一药囊,遇有疾者必为发药,并疏方示之。 每至寺观,好事者及僧道之流有欲得公墨妙者,必预探公行游之所,多设佳纸,于纸尾书记名氏,堆 积案间,拱立以俟。公见即笑视,略无所问,纵笔挥染,随纸付人。至日暮笔倦,或案纸尚多,即笑语之 曰:“日暮矣,恐小书不能竟纸,或欲斋名及佛偈,幸见语也。”及归 ,人人厌满,忻跃 而散。 (注释)先生:即苏东坡。海外:海南岛。忻(xn)跃:欢欣鼓舞。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1)寓居 水南(_) (2)及归 (_)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晚了,恐
8、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或者将你们的斋名、佛偈告诉我吧。 B天晚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有人想要写斋名、佛偈的告诉我吧。 C天晚了,恐怕字太小写不满纸张了,有人可以告诉我你的斋名或佛偈。 D天晚了,恐怕字太小写不满纸张了,或者可以直接告诉我斋名及佛偈。 12选文第一段记叙了_一事,体现出苏东坡_的为人特点;第二段详写好事者的一系列行为,从 侧面体现出苏东坡_的才能。 【答案】 10居住 返回 11A 12苏轼随身携带药囊,给生病的百姓发药、开方 乐于助人/热心/善良 书法精妙 【解析】 10.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句意: (苏轼)居住在水南。居,居住。 句意:等到大家回去的时候。归,回去。 1
9、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句中的重要词语有:恐,恐怕;书,写;竟纸,所有纸张;或,或者。正确翻译应 为:天晚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或者将你们的斋名、佛偈告诉我吧。故选 A。 12.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一、二空:结合第一段中“携一药囊,遇有疾者必为发药,并疏方示之”可知,苏轼总要带一个药囊,遇 见有病的人,就给他发药,并开药方给他看。体现了苏东坡为人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三空: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在文中找到苏东坡侧面描写的句子分析。结合第二段“每至寺观, 好事者及僧道之流有欲得公墨妙者,必预探公行游之所,多设佳纸,于纸尾书记名氏,堆积案间,拱立以 俟”“及归,
10、人人厌满,忻跃而散”分析,人们关注苏东坡的行踪,千方百计想要他的字画,得到字画后, 都满足而归。这从侧面表现了苏东坡书法之精妙。 【参考译文】 苏轼从海南岛回来到赣上,住在水南,每次过郡城时,总要带一个药囊,遇见有病的人,就给他发药, 并开药方给他看。 每到寺观这样的地方,好事的人以及僧人道士们,凡是想得到苏轼字画的,定预先就打听好了他的行 程,在他将去的寺观准备下了很多好,并在纸的下面写好了自己名字,堆积在案子上,恭敬地等候。苏轼 见面一笑,也不详细询问,提笔挥酒,将作品按上面的名字送人。到了傍晚,书东坡写得疲倦了,有时案 上(没写完)的纸还很多,就笑着说:“天晚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或
11、者将你们的斋名、佛偈告诉我 吧。”等到大家回去的时候,人人都有收获,高兴地散去。 二、现代文(3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8 分) 抗疫彰显中国制度文化优势 田鹏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历史性大考,中国用一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 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 3 个月左右的时间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在此基础上,开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 抓”“两手硬”,今年各项经济指标全面转“正”。取 得这种令世人瞩目的战绩,原因( )很多, ( )中国制度文化的润泽和支撑不可小觑。正所谓“凡将 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 中央权威得到充
12、分维护。自古以来“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等,一直 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维系国家治理的制度思想文化。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共同抗疫。各级党 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闻令而动,全国农村、社区、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学校、部 队各就各位,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 全和身体健康。 得到充分保障。“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疫情发生 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人的生
13、命是最宝贵的,无可替代,当人民生命安 全受到疫情威胁时,国家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了保护。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这是我国史无前例的管控措 施,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这是中国制度文化中“人命关天”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延续和印证。 家国情怀得到充分展现。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奉行“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我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得益于我国制度文化优势。460 多万个基层党组 织冲锋陷阵,400 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日夜值守,180 多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忘我工作,武警官兵、公安民 警奋战一线, 数百万名快递员冒着疫情奔忙。 300 多支国家医疗队、
14、4 万多名医务人员从各地集结奔赴前线, 逆行而上,深刻诠释了中国制度文化的独特优势。 我将无我得到充分彰显。 后汉书虞诩传有这样一句话:“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老 子曾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 情,实施规模空前的大救援,时间紧、任务重,用 10 多天时间先后建成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改建 了 16 座方舱医院,开辟了 600 多个集中隔离点这全靠那些怀抱“我将无我”信念的人们的牺牲奉献。 疫情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扎实做好“六稳”,全面做好“六保”,展现着制度文化 优势所蕴含的事不避难的奋斗精神和强大的
15、自我修复能力。 得到充分印证。“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疫情不分地域、不分国家、不分民族。中国 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渡难关。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信息,公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 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防控和救治经验。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捐款,向 30 多个国家派出 了医疗队,向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防控物资。第一时间出口数以亿计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检 测试剂盒、 红外测温仪中国用实际行动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的生命, 展现了中国制度文化的时代魅力, 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共识。 恩格斯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中国制度文化优势在抗疫中得到
16、充分彰显。 这是悠久制度文化历史的积淀,更是当下中国制度文化的新篇。 13第段加点的“两手”,一是指_,二是指_。 14选择词语填入第段的( )中,正确 的一项是( ) A因为 所以 B之所以 是因为 C固然 但 D既然 那么 15分别在第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第段_ 第段_ 16第段在论证方法上,都是先_论证,再_论证,结合第段内容可知, 这样论证的作用在于_。 17下列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抗疫彰显中国制度文化优势”,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B开头句中“一个多月”“两个月左右”“3 个月左右”突出了抗疫时间漫长。 C文章第段之间是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D文章结尾重申了论点,
17、并充满自信地指出中国制度文化优势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答案】 13疫情防控 经济社会发展 14C 15段人民至上(人民中心) (以民为本) 段 共同命运(命运共同) 16引用 举例 以引用论证表明中国具有延续至今的制度文化,然后再以举例论证表明制度文化的 润泽和支撑加快了中国抗疫胜利的进程,从而论证了中国制度文化优势在抗疫中得到充分彰显的观点。 17B 【解析】 1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第一段“在此基础上,开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 今年各项经济指标全面转正”可知,第段加点的“两手”,一是指疫情防控,二是指经济社会发展。 14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结合第一段“正所谓凡将立国,制度不
18、可不察也”可知,“原因很多”和“中 国制度文化的润泽和支撑不可小觑”是转折关系, 用前者突出后者的重要。 A 因为所以, 表因果关系; B之所以是因为,表因果关系;C固然但,表转折关系;D既然那么,表因果关系;故选 C。 1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1)第二段首句“中央权威得到充分维护”、第四段首句“家国情怀得到充分展现”、第五段首句“我将 无我得到充分彰显”可知,首句概括本段内容,并且句式相似,第三段和第六段要补充的句子都是四字词 语。 (2) 结合第三段“疫情发生以来,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无可替代,当人民生命安全受到疫情威胁时,国家不惜一切代
19、价进行了保护”等句可知,这一段围绕“人 们”展开,故第三段可以补充词语:人民至上,或人民中心,或以民为本。 (2)结合第六段“中国用实际行动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的生命,展现了中国制度文化的时代魅力,让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共识”可知,这一段围绕“世界”展开,故第六段可补充词语为:共同命运, 或命运共同。 16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结合题干可知,第二段到第六段,每一段的论证思路都相同。 (1)结合第二段“自古以来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等,一直是中国历史长 河中维系国家治理的制度思想文化”、第三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第四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第五段“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图 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第六段“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等句子可知,第二段到第六段的开头都先引用了古语、名言,可判断都先运用了引用论证。 (2)结合第二段“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 之举应对非常之事,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共同抗疫”、第三段“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这 是我国史无前例的管控措施,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第四段“460 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 400 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日夜值守,180 多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忘我工
21、作”、第五段“用 10 多天时间先后 建成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改建了 16 座方舱医院,开辟了 600 多个集中隔离点”、第六段“第一时 间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信息,公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 防控和救治经验”等内容可知,接着第二到第六段开始举出政府、社会各界在疫情期间的行动,可判断都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3)结合第二到第六段开头引用的这些古语、名言“自古以来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海内为郡县、法 令由一统等,一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维系国家治理的制度思想文化”可知,这些古语名言都是对中国传 统制度文化的理解与表达, 人们的行动受到思想的支配, 第二到第
22、六段运用举例论证举出的这些实际行动, 都是在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行动。结合第四段“逆行而上,深刻诠释了中国制度文化的 独特优势”、第五段“展现着制度文化优势所蕴含的事不避难的奋斗精神和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第六 段“中国用实际行动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的生命,展现了中国制度文化的时代魅力”等内容可知,中国抗 击疫情取得了好的成果,是因为有延续至今的制度文化优势,是因为在这些制度文化的指引下采取了正确 的、有效的行动、措施。所以引用论证表明中国具有延续至今的制度文化,然后再以举例论证表明制度文 化的润泽和支撑加快了中国抗疫胜利的进程,从而论证了中国制度文化优势在抗疫中得到充分彰显的观点
23、。 17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第一段“取得这种令世人瞩目的战绩”等内容可知,开头句中“一个多 月”“两个月左右”“3 个月左右”突出了抗疫产生好的效果的速度之快,B 错误,选 B。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20 分) 加个微信吧 蓝 月 她是我的微信好友,每当我更新微信朋友圈,她总会给我点赞。 对此我心怀感激,也心生愉悦。 心生愉悦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她是一位美丽温婉又不失大方的女子。 那天中午,我拿着餐盘找了一张空桌子坐了下来,几乎同时,她也坐了下来。我们相视一笑,互说 了一句“你好”。 她中等身材,肤色白暂,一头齐耳短发,优雅中又稍带几分俏皮。 不可否认,男生对漂亮有气质的女生总是会
24、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一边吃饭,一边没话找话和她闲聊起来。当她听到我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的时候,眼睛亮了起来, 她说,我很喜欢看文学作品,但自己写不好,能不能加一个微信? 好啊!我差点欢呼雀跃,但我还是保持了作为文艺男的良好的修养。 我来加你吧?我拿出了自己的手机。 不不不,我加你。她也拿出手机,打开了微信扫一扫。 “嘀” 静等花开,好诗意的名字。她愉快地说。 你的也不错,出水芙蓉,和你的气质很吻合。我赞美道。 从那一刻起,“出水芙蓉”进入我的手机,成了我的微信好友,当然,我也进入了她的手机,成了 她的微信好友,这感觉,很美妙。 下午的时候,我瞄了一下手机。很多条未读消息,打开一看,全是她点的赞。我
25、不由得心花怒放, 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园。 接下来我发朋友圈的积极性更高了,而她总会第一时间为我点赞,看着她的头像我就忍不住开心, 忍不住点开她的朋友圈,看她的动态,看她甜美的笑容,想象她银铃般的笑声。当然,还有为她点赞。 可惜后来的日子,在饭点一直没有再遇上她。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烦躁而凌乱。一遍遍点开她的微信对话框,琢磨着要不要发一个微信,问 下她中午一般什么时候吃饭。 但我还是放弃了,怕给她带来我是轻浮男的错觉。 我翻回她的朋友圈,看到了她身处异地的相片。我不禁笑了,原来她外出了呀! 少安毋躁,有缘自会相见。我对自己说。 日子在我的期盼和等待中一天天过去,心反而越来越淡然起来。 她一直
26、在我的朋友圈,让我感到最好的朋友时刻和我相伴,现实中见不见面有什么要紧呢?有句话 叫距离产生美。 没事逛她的朋友圈成了我的习惯,静静地欣赏她,为她点赞。 三个月后的一个中午,我终于再一次和她不期而遇,我们相视一笑,互说了一句“你好”。 然而,我从她的眼神中并没有看到重逢的惊喜,她的眼神一如第一次见我。 难道她已经把我忘了?今天早上她还为我点了赞的呀。 我试探着问,你还记得有一位叫“静等花开”的微信好友吗?爱好写作的。 她抬起头,眼神迷茫地想了一会儿,说,好像有这么一位微信好友,怎么,你也是他朋友? 我打着哈哈说,是啊,我经常和他一起,从他的手机上我看到了你,看见你经常给他点赞。 (31)是吗?
27、她调皮地一笑,说,点赞是一种礼貌,应该的。既然你们也是朋友,要不咱们也加个微 信吧。 (32)我好吧,可是,你不会嫌微信朋友太多吗?我问。 (33)呵呵,怎么会?朋友多,关注就会多呀!她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34)她的笑容和她朋友圈晒出的相片一样美,但我今天一点都愉悦不起来,我掏了掏口袋,一脸无 奈地说,不好意思,今天我没带手机,这样吧,我让“静等花开”把你的微信名片推送给我。 (35)好的,那再见了。她微微一笑,站起身优雅地离开了。 (36)我看着她的背影发了一会呆,拿出手机,看着她的微信头像,忽然感觉很虚幻。 18第段“我”和她这种没有约定的偶遇,用后文的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_。 19依次概
28、括“她”的三件事。 (1)_ (2)外出期间,她仍一直在我的微信朋友圈。 (3)_ 20成为她的微信好友后,“我 ”对她的情感 变化是_、欣赏、_。 2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说说第段的作用。 22下列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 A不必对微信好友付出真心真情。 B微信好友间只有虚伪的礼貌。 C沉溺于微信交友只能自食其果。 D虚拟的微友世界也需要真诚。 【答案】 18不期而遇 19用餐偶遇,她主动加我为微信好友(及时为我点赞) 。 重逢时,她早已忘了我是她的微信好友。 20感激 失望 21这是心理描写,表现了她外出期间仍在微信朋友圈与“我”相伴,带给“我”愉悦,与后文她完全不 知道“我”是她的微
29、信好友而让我失望相呼应,揭示了微信交友也应该真诚。 22D 【解析】 18考查根据语境选择适用词语的能力。我和她“几乎同时”坐下来,又对她“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了 微信好友,这是一场符合“我”期待值的相遇,但没有事先约定,即“不期而遇”,期,约定。这个词在 第段“三个月后的一个中午,我终于再一次和她不期而遇”中出现。 19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能力。要通读全文,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相关语段,再结合重要语句进行概括,注 意主语为“她”。第到段,由“我”和她“几乎同时”坐下来用餐,“她说,我很喜欢看文学作品, 但自己写不好,能不能加一个微信?”“全是她点的赞”“而她总会第一时间为我点赞”可归纳为:用餐 偶
30、遇,她主动加我为微信好友,及时为我点赞;第到段,由“看到了她身处异地的相片”“没事逛她 的朋友圈成了我的习惯”可归纳为:外出期间,她仍一直在我的微信朋友圈;第到(36)段,由“她的 眼神中并没有看到重逢的惊喜”“好像有这么一位微信好友,怎么,你也是他朋友?”可归纳出:重逢时, 她早已忘了我是她的微信好友。 20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情感变化过程的梳理。要仔细阅读文章,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 情感的变化,可以用文中词语概括,如果不明显,可以自己概括。成为她的微信好友后,“我 ”对她的情 感 变化可依时间分为三阶段:刚交为好友的“每当我更新微信朋友圈,她总会给我点赞”“对此我心怀感 激,也
31、心生愉悦”的“感激”;到她外出期间,我“静静地欣赏她”的“欣赏”;到三个月后再次相遇发 现她忘了“我”这个微信好友,“看着她的背影发了一会呆,拿出手机,看着她的微信头像,忽然感觉很 虚幻”的失望。 21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是心理描写,要根据上下文情节来判 断它的作用。我的朋友圈里“全是她点的赞”“而她总会第一时间为我点赞”“让我感到最好的朋友时刻 和我相伴”,表现了她外出期间仍在微信朋友圈与“我”相伴,我的心情十分愉悦,把她当作最好的朋友。 与后文“看着她的背影发了一会呆,拿出手机,看着她的微信头像,忽然感觉很虚幻”的失望心情相呼应, 从而揭示了主题:微信交
32、友也应该真诚。 22考查主题理解。要通读全文,梳理情节,感知作者的表达意图。本文中的她说“我很喜欢看文学作品, 但自己写不好,能不能加一个微信”,又主动加微信,“我”的朋友圈里“全是她点的赞”“而她总会第 一时间为我点赞”,看似真诚,但她出差在外,没有告知,三个月后,认不出“我”,对“我”的微信名 也是“好像有这么一位微信好友”,可见她的热情是虚伪的热情,并没有付出真心。本文通过“我”的热 情投入,却由感激到欣赏到失望,呼吁微友之间的真诚以待,揭示了主题:虚拟的微友世界也需要真诚。 故选 D。 三、综合运用(12 分) 承继自强不息传统,完成下面小题 (一)心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33、壮志,是自强者源源不断的动力所在。 (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之困,不会让自强者停下前进的脚步。 (三)人生代代无穷,社会发展不止,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四)春天终将在“雨疏风骤”之后只剩下“绿肥红瘦”,要不负春光,及时行乐。 23要发表以“自强不息”为主旨的演讲,哪则材料的观点不宜 采纳?( )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D材料(四) 24对如何做一个自强者,提出你的两点看法。 (1)_ (2)_ 25自强者,心自强, 水浒传中的林冲靠内心强大才冲破现实走上了梁山。请结合林冲去梁山之前的经 历,发挥你的想象,写出他自勉的心理活动。 【答案
34、】 23D 24 做一个自强者需要树立高远的理想(雄心壮志) 。 做一个自强者必须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自 信) 。做一个自强者,要能面对和克服困难(承受挫折、意志坚定)做一个自强者,要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团结合作的精神、大局观念) 25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不限。联系人生磨难,可以联系具体的经历,也可以概括点到人生不幸。表明对 磨难的正确态度。含有自勉的意味。 【解析】 2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中演讲的主旨是“自强不息”,前面三则材料更多侧重的是 个人及社会层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的自强精神,而材料四更多的是突出要不负春光,及时行乐。 这个内容与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不宜采纳;
35、故选 D。 2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题干要求对“如何成为自强者”提出看法,首先需明确自强的含 义,之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思想和行动上两个方面展开作答,可从树立自己的理想,为理想的实现要 付出的努力等方面去展开。自强意思是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25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拓展想象能力。解题时,明确题干要求,注意结合水浒传原著内容, 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即当时林冲在想什么,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表述均可。 四、写作(60 分) 26题目:假如有可能 (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立意指津】 “假
36、如”,是表示假设。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 间?或者是假如有可能,将来可以假设事情没有发生,也可以假设事情发生。选取震撼心灵的事情, 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人等来写。可以写自己的庆幸、遗憾、高兴等。“假如有可能”所涉及的对象,既可以 写与“假如”有关的人,也可以写与之相关的事或物。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思古之幽情, 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抒发感受。具体写作可写以下内容: (1) 选择与“假如”有关的人,如“假如有可 能再次遇见你”; (2)选择与“假如”有关的事,如“假如有可能,我会选择道歉”; (3)选择与“假如” 有关的物,如“假如有可能再次登上泰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