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肥市合肥市 2021 届中考届中考全真模拟化学试题全真模拟化学试题 满分 4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本大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分,共分,共 12 分。每小题的分。每小题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中只有 1 个符合题意。个符合题意。) 1.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在修渠过程中的下列做法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炸药爆破 B.烧制石灰 C.锤凿岩石 D.烧火做饭 2.下列做法与建设“美丽中国”不相符的是( ) A.研制开发清洁能源 B.工业废气任意排放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D.积极践行绿
2、色出行 3.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煤矿矿井等场所均需要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4.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摄入越多越好 B.油脂和维生素不属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C.误食重金属盐,可喝些牛奶或蛋清应急解毒 D.食物纤维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毫无意义 5.奥司他韦( 162824 C HN O)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下列对奥司他 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分类角度看:属于无机物 B.从量的角度看: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7 C.从组成角度看: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D.从结构角度看:分
3、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 8:14:1:2 6.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7.科学家在深海海底发现了大量未来太阳能发电必需的元素碲。 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 所示,下列有关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是 Te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52 D.相对原子质量为 127.6g 8.1800 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 积比略大于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常温常压时,1L
4、水可溶解 0.031L 2 O、0.57L 3 O。 A.水在通电时发生化合反应 B.实验时若加入少量 NaOH 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 2 H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2 O的小 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 3 O,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的气体体积比略大于 2:1 9.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 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 ”和“ ”两种分子均为同种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的物质是混合物 10.下列依
5、据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证据 结论 A 1 滴水约含 21 1.67 10个水分子 水分子体积很小 B Cu 与 AgNO3溶液反应生成 Ag 和 3 2 Cu NO Cu 的金属活动性比 Ag 的强 C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 该固体一定是 23 Na CO D 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 氧气能支持白磷燃烧 A.A B.B C.C D.D 11.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3g B.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6、量筒等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选 项 A B C D 实 验 方 案 目 的 探究呼出气体 与吸入气体中 2 CO含量 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本大题包括 5 小题,共小题,共 28 分。分。) 13. (6分)化学改变世界,科技改变生活。请回答: (1)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领跑世界,其制造材料有铝合金等,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 因是_。 (2) 我国对石墨烯技术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 石墨烯性能优良, 用途独特, 比如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 这主要是利用了它的_性。 (3)我国自主设计
7、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它使用了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 支座,其中橡胶属于_(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有机高分子材料 c.复合材料 (4)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了第四代以氢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氢气作为理想能源前 景广阔,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氢能源的优点是_(答出一点即可)。 14. (6 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及相关实验研究, 请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 问题。 (1)仪器的名称是_。 (2)为了研究氧气的性质,小明欲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他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 (填序号)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
8、置 F 中,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时,为充分利用集气瓶中的氧气,使实验现象更加 明显,具体的操作为_。 (4) 同学们在制取二氧化碳时, 发现收集到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其原因可能是_ (写出一种即可)。 15. (5 分)氧化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矿石由 MgO、 23 Fe O、CuO 和 2 SiO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 程示意图如下。 资料: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 pH 见下表。 沉淀物 3 Fe(OH) 2 Cu(OH) 2 Mg(OH) 开始沉淀 1.9 4.2 9.1 完全沉淀 3.2 6.7 11.1 (1)图中操作和的名称是_。
9、 (2)溶液 A 中的阳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 (3)在溶液 A 中加入熟石灰后控制 pH 为 79 的目的是_。 (4)溶液 B 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16. (6 分)老师在实验室将浸泡了硫酸铜溶液的蓝色滤纸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滤纸变白色,由湿润 变干燥后燃烧起来;在燃烧后的灰烬中有少量红色固体。同学们很好奇,对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下列探 究。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硫酸铜晶体或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温度达到 200时, 4 CuSO 开始分解生成 CuO和另一种氧化物,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温度超过 1 000时,
10、CuO 分解生成红色的 2 Cu O; 2 Cu O难溶于水, 但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生成 2 Cu 和 Cu。 【猜想与假设】猜想 1:红色固体是 Cu; 猜想 2:红色固体是 2 Cu O; 猜想 3:红色固体是_; 猜想 4:红色固体是 23 Fe O。 【进行实验】将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猜想_成立。 【交流讨论】(1)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4 不成立,理由是_。 (2)加热时,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刚开始不燃烧,原因是_。 (3)实验中, 4 CuSO受热分解生成 CuO 和_(填化学式)。 (4)滤纸的组成元素是 C、H、O,实验中产生铜的原因可能是滤
11、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氧 化铜发生了反应;同时该实验还说明滤纸的着火点低于 1 000,理由是_。 17. (5 分)为了测定某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兰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向盛有 10g 样品的烧 杯中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 90g,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95.6g。(杂 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 (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g。 (2)求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锤凿岩石的过程中只涉及岩石颗粒大小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炸药爆破、烧 火做饭涉及燃烧
12、,烧制石灰涉及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均包含化学变化。 2.答案:B 3.答案:C 解析: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煤矿矿井等场所的空气中存在具有可燃性的粉尘或气体,为防止发生爆炸, 应禁止烟火。A 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B 是腐蚀品标志,C 是禁止烟火标志,D 是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 回收标志。 4.答案:C 解析:要合理摄入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而不是越多越好,故 A 错误;人类需要的六大营养素为蛋白质、 油脂、维生素、糖类、水和无机盐,故 B 错误;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牛奶、蛋清中含有蛋白质, 当人误食重金属盐时,可以喝大量牛奶、蛋清应急解毒,故 C 正确;纤维素在肠道中发挥着“清道工”
13、的作 用,故 D 错误。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D 解析:碲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A 正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则碲元 素的符号是 Te,B 正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 子数,则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52,C 正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 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一”,符号为“1”,常省略不写,故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7.6,D 错误。 8.答案:A 解析:水在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分解反应,A 错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导电性会增强, B 正确; 左、
14、 右两侧试管内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 2:1, 说明水中溶解的氢气比氧气少, 即相同条件下, 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气的小,C 正确;若右侧试管中产生少量的臭氧,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则右侧试管中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会减少,导致产生气体的体积减小,同时常温常压下臭氧的溶解度比氧气 的溶解度大,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略大于 2:1,D 正确。 9.答案:C 解析:A、“”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故“ ”和“ ”两种分子均由同种原子构成,选 项正确;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选项正 确; C、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 参加化
15、学反应的是两种物质, 反应后只生成了一种新物质, 故反应为化合反应, 选项错误;D、反应后存在两种分子,代表两种物质,故反应后的物质是混合物,选项正确。故本题选 C。 10.答案:C 11.答案:C 解析: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50g 6%=3g,A 正确;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B 正确;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液体体 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C 错误;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 滴管等,D 正确。 12.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
16、浊的情况可以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 气的 2 CO含量多,故 A 正确; B、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烧杯放入倒扣的大烧杯中时,会看到酚酞试液变红的现象,从而能够说明氨气的分 子从氨水的烧杯进入到盛有酚酞试液的烧杯,能够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故 B 正确; C、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 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 C 正确; D、硫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 D 错误。 故选 D。 13.答案:(1)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2)导电 (3)b (4
17、) 222 2HO2H O 点燃 ;热值高(或无污染)(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 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 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 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3)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4)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 2HO2H O 点燃 ;氢气作为理想燃料优点是热值高,产物 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14.答案:(1)铁架台 (2)A、D; 42422 2KMnOK MnOMnOO (3)将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瓶中 (4)所用盐酸为浓盐酸(或澄清石灰水已变质等,合理即可) 解析:(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固体加
18、热型发生装置,应选择装置 A 作为发生装置,且制取较 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法收集,即应选择装置 D 作为收集装置。 (4)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 HCl 气体遇澄清石灰水中的水形成盐酸,氢氧化钙被盐酸消耗,故不会 出现浑浊;澄清石灰水完全变质后遇 2 CO不会生成沉淀。 15.答案:(1)过滤 (2) 232 MgFeCuH 、 (3)使 32 FeCu 、形成 3 Fe(OH)、 2 Cu(OH)沉淀而除去,而 2 Mg 不形成 2 Mg(OH)沉淀,使产品的纯度和 产率更高 (4) 2222 MgClCa(OH)M=g(OH)CaCl 16.答案:Cu、 2 Cu O;1;反应物中没有
19、铁元素,不能生成氧化铁;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 SO; 如果滤纸燃烧时温度超过 1000,则最终固体中会有 2 Cu O; 解析: 【猜想与假设】 猜想 1:红色固体是 Cu; 猜想 2:红色固体是 2 Cu O; 猜想 3:红色固体是 Cu、 2 Cu O; 猜想 4:红色固体是 23 Fe O。 故填:Cu、 2 Cu O。 【进行实验】 将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猜想 1 成立,这是因为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 酸铜,溶液变蓝色,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变黄色。 故填:1。 【交流讨论】 (1)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4 不成立,理由是
20、反应物中没有铁元素,不能生成氧化铁。 故填:反应物中没有铁元素,不能生成氧化铁。 (2)加热时,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刚开始不燃烧,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填: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实验中, 4 CuSO受热分解生成 CuO 和 3 SO,这是因为硫酸铜中硫元素化合价是+6,三氧化硫中硫元 素化合价也是+6。 故填: 3 SO。 (4)滤纸的组成元素是 C、H、O,实验中产生铜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氧 化铜发生了反应;同时该实验还说明滤纸的着火点低于 1000,理由是如果滤纸燃烧时温度超过 1000, 则最终固体中会有 2 Cu O。 故填:
21、如果滤纸燃烧时温度超过 1000,则最终固体中会有 2 Cu O。 17.答案:(1)4.4 (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x。 3242422 2NaHCOH SONa SO2H O2CO 16888 4.4g 168 884.4g 8.4g x x x 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8.4g 100%84% 10g 答: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84%。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0g+90g95.6g=4.4g。 (2)根据反应中碳酸氢钠、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以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 氢钠的质量,因为“恰好完全反应”,则该质量为 10g 样品中所含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样品中碳酸 氢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