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的各种新变化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了解冷战及其 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的含义:指 20 世纪 40 年代中后期至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 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 (1)制度差异:美国和苏联是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 (2)同盟关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3)根本原因: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
2、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3.拉开序幕:拉开序幕:1946 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开始标志:开始标志:1947 年 3 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 演说。 4.主要表现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 对立的营垒, 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 主义的国家 具有明显的反苏、反共色彩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 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 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经济 实施马歇尔计划, 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 义制度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 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地理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
3、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军事 1949 年 4 月,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 1955 年,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简称“华约” 标志两极格局的形成 5.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 (2)冷战的冷战的特点:各领域全面对抗;双方都有避免战争的自我控制机制;两极格局不对称或不完全;世界多特点:各领域全面对抗;双方都有避免战争的自我控制机制;两极格局不对称或不完全;世界多 极化趋势不断发展。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4、 (3)表现: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 西方阵营 逐渐分化 (1)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2)日本:经济“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社会主义阵营 开始瓦解 (1)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2)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 中国崛起 (1)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 正式访华等。(2)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第三世界 的兴起 (1)万隆会议:1955 年,29 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 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
5、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 (2)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重要标志。 3.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关系 时期 特征 苏联 美国 70 年代 日趋紧张 苏联入侵阿富汗 加强对苏联的遏制, 大搞军备竞赛, 实施“战 略防御计划” 1985 年 以后 走向缓和 对话: 美苏首脑多次会晤, 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裁军: 1987 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1991 年两国 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 战略收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 德统一;苏联与中
6、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1990 年两德实现统一 2.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标志:苏联解体。 (3)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1)1929 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3.主要措施 (
7、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 4.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5.调整 (1)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 严重。 (2)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6.国际协调 (1)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 域的国际协调。(2)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 序。 二、科学技
8、术的新发展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1)科学理论的突破 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2.主要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 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3.意义: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是一场信息 控制技术革命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新变化 (1)就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
9、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1)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 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来源:社会福利由国家财政负担。 (3)影响: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4)调整: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 年 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
10、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 之间寻求新平衡。 2.社会运动的兴起 (1)原因: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 有制。 (2)主要表现 主要代表 原因 结果 美国黑人 民权运动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 广泛存在。 如实行种族隔离制度, 剥夺黑人 的选举权等 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 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 法 妇女运动 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 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 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 为争取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等 方面的权利 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 举权和被选
11、举权,一些国家 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其他运动 20 世纪 6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 发起了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3.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局限性 实质: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第第 2020 课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一)苏联的发展 1、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 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2、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
12、局面没有改观。 (二)苏联改革与解体 措施内容 结果评价 赫鲁晓 夫改革 (1953 1964) 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 改革干部制度 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农产品收购 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1956 年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关 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一定 成效;1957 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 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 例仍严重失调 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 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措施内容 结果评价 勃列 日涅夫 改革 (19641982) 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 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 权 利用奖金
13、等经济杠杆促进 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只是对传统体制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 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 盾丛生,发展缓慢 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 戈尔 巴乔夫 改革 (19851991) 经济:承认市场调节在社 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政治: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 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 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意识形态:抛弃马克思主 义的指导,实行多元化 经济改革成效甚微 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兴起,苏 联解体(1991 年 12 月 26 日)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一)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4、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二)社会主义改革 1、原因 (1)东欧国家大多采用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调。 (2)一些东欧国家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2、南斯拉夫改革 措施 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权力下放。 影响 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 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3、东欧其他改革取得成效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 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的国家分裂埋下了隐患。 (三)东欧剧变 1、原因 (1)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
15、缚。 (2)20 世纪 80 年代,东欧国家经济陷入困境,政局动荡。 (3)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4)东欧迷失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2、含义:19891992 年,东欧纷纷实行政治多元化,共产党失去了执政地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急剧变化。 (四)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 1、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 2、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 3、201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第 21 课
16、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亚洲的民族独立 1、背景: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2、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 (1)领导: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 (2)独立: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 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 世 纪 50 年代,两国均成为共和国。 (3)亚洲殖民体系瓦解: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 解。 (二)非洲的民族独立 1、埃及独立 (1)1952 年,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第二年成立
17、共和国。 (2)1956 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2、阿尔及利亚独立 (1)1954 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反法斗争。 (2)法国戴高乐政府调整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政策,1962 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3、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诸国也为国家独立而斗争。 (1)1960 年有 17 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 (2)20 世纪 60 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已达 41 个,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 1、古巴革命 (1)1959 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力量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2)1961 年,卡斯特罗宣
18、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2、巴拿马斗争:1999 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四)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1945-1991 年,全世界有 90 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世界殖民体系被摧毁。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一)概念: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 国家。 (二)亚洲国家发展 1、新加坡、韩国 (1)原因 20 世纪 6080 年代,抓住西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 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成就: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2、沙特
19、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三)非洲发展 1、经济一度发展较快; 2、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3、经过调整,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经济开始增长 (四)拉丁美洲发展 1、原因: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2、成就 (1)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2)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亚洲国家的问题及应对: (1)问题: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2)应对:1997 年金融危机后,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20、。 2拉丁美洲的问题与应对: (1)问题: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发展。 (2)应对:经过改革,20 世纪 90 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3非洲国家的问题与应对: (1)问题: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 21 世纪初,近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应对: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4面临共同的挑战: (根本出路在于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 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 (2)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矛盾,造成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3)发展中国家自身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注意点】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二战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 二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觉醒,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鼓舞、支持民族解放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