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单元检测题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得分:_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事物总是在比较中更能够凸显自身。散文最为本质的属性,和小说相比更容 易看清楚。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是通过描绘并不存在的人和故事,达到对生 活本质的揭示,是“无中生有” ,是虚幻中的真实。相比之下,构成一篇散文的基 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散文是在“有”之上 进行自己的艺术开掘。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居 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 譬如一个年代中不曾
2、存在的人物, 一个人不曾经历的事件, 一桩事件不曾产生的结果,一种结果不曾产生的影响等,这样的“无” ,就不应该 成为散文作品中的“有” 。 但这并不意味着堵塞了散文虚构的管道。散文的真实性,其实有着足够的开 阔空间和弹性,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它会带来对想象力的束缚。譬如写到历史上的 某个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冲突,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基于对人 性、人情和具体的时代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写作者完全可以将自己代入进去,通 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进行一些场景的设置、一些细节的编织。这样的“虚构” ,是 对中断之处的接续,是对空白之处的填补,使其残缺漫漶之处恢复完整清晰,其 本质是一种艺术提炼,当然是
3、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还有一类描写,也超越了 具体的经验世界,如驰骋诗意的想象,抒发强烈的感情,上天入地,夸张变形, 显然也属于虚构的范畴,但对于这样的手法,读者通常也都不会质疑其真伪,只 做穿凿的理解。当然,上述种种做法的前提是,这些情感之所依附、思想之所生 发的事物,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真实性,便是散文虚构的边界,不能逾越。 倘若无视这一点,向前大步迈进,放纵想象,置基本的事实于不顾,作品中关键 性的人物、事件等都是缺乏依据的,那就是明显的越界,进入小说等以虚构为主 的文学样式的领域了。当一篇散文中过度地使用这一类的“虚构”时,便意味着 散文的自我消解。 (摘编自真实是散文最基本的遵循)
4、 材料二 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 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爱书家;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 好的散文应该有“识” 。有“识” ,就是有学识、有见识。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 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很多人写散文很 随意, 所写多是我们习见的生活、 共有的经验、 共同的话题, 超不出我们的想象。 诗人卞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可表达的。 ”没 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
5、 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文体,对此我不敢苟同。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 相当成熟,所以当下散文创作才面临突破自我的困境。传统的力量格外强大,既 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厚遗产,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文的变革创新形成了桎梏。 所以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新的“八股文” ,一些作者习惯 于按照“套路”写,轻车熟路,四平八稳。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 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 写作中过于老实,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自媒体时代,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 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 在诗歌写作中有 “口水诗” , 在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
6、“口水散文” 。 如前所述, 一些作者把散文看得过于随意,没有经过很好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他们的语 言是苍白的、贫乏的。也有一些作者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或怪异,故作高深,佶 屈聱牙,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散文被称作“美文” ,它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的,所以它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美的。同时,散文的语言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能以 平易之文字传达深刻之思想, 营造优美之意境。 简言之, 好的散文是让人乐意读、 读得懂的。我们提倡追求有难度的写作,但是绝不能制造“有难度的阅读” 。 (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散文的突破与重生) 材料三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叙事的转向,我们应注意到散文在写真实(书写个体 经验与
7、经历)的基础上,大踏步地越过了藩篱,与小说一道进入书写现实的频道之 中。一些记者出身的作者,诸多打工生活的记录者,在系列表现乡土沦陷主题的 散文写作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客观型的叙事方法,以进入现实的深处,提炼出 社会学的多种意义。散文的现实书写在实践层面,业已普遍性地生根,更进一步 说,散文在人的命题之下,必然触及人的现实性问题,也回避不了对社会关系总 和的透视,尤其是在系列写作业已解决时间跨度和空间宽度的情况之下,散文书 写现实的合法性理应得到体认。而在书写边界的问题上,散文受限于写真实的通 则,与小说文体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确实无法比拟。此外,散文仅仅是代个 人而立言的, 无法确立一个更
8、自由的维度, 以点带面地俯视和勘察整个人间世相, 在这种情况下,散文书写现实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就需要批评界群策群力,启动 有效的讨论,以明晰内容并确立维度。 (摘编自散文中的真实与现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散文的真实和虚构不矛盾,如果要求散文所有的内容都是真实的,这势必创作 不出好作品。 B.“口水散文”过于随意,平铺直叙,语言苍白贫乏,与故作高深、佶屈聱牙的 散文同样不值得提倡。 C.散文创作要跨越藩篱,关注现实问题,与小说一道书写现实,通过虚构达到更 高层面的真实。 D.散文创作受制于真实性要求,所以无法达到更自由的维度,也不利于全面俯视
9、 和勘察人间世相。 解析 A 项,“这势必创作不出好作品”说法绝对。C 项, “通过虚构达到更高层 面的真实”错,散文创作有书写边界, “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 ,不能像小说那样 “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 。D 项,强加因果,“无法达到更自由的维度,也不 利于全面俯视和勘察人间世相”是因为“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的”。 答案 B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和散文的区别在于小说的本质属性是虚构,散文的本质属性是真实,但二 者都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创作目的。 B.在散文创作中,可以对历史上某个真实人物的相关生活细节进行虚构,但是这 种虚构必须合情合理。 C
10、.一个散文作者如果能广泛阅读和深入观察、思考生活,就有可能创作出学识和 见识都很高的散文作品。 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散文的文体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成熟束缚了作者的想象力, 使散文语言表达缺乏创新。 解析 D 项,“这种成熟束缚了作者的想象力,使散文语言表达缺乏创新”错, 原文说的是“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 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 。 答案 D 3.下列说法中,违背了材料中有关散文真实性说法的一项是( )(3 分) A.某作家创作散文生命的选择时,虚构了岳飞接到金牌后复杂的心理过程。 B.某作家创作散文 西湖遐想 时, 大量叙述了有
11、关西湖的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 C.某作家创作散文永远的苏轼时,把自己想象成苏轼,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 之情。 D.某作家创作散文宽容时,虚构了一个叫“子虚”的人物,借他的话表达自 己的看法。 解析 材料中说的是“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 如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等, 都是客观存在的”, D 项中的人物“子虚”是虚构的, 违背了散文的真实性原则。 答案 D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解析 作答此题,可从两个角度组织答案:一是论证思路,材料二第一句“散文 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是中心论点,后面是具体的论证。二是论 证方法,由“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
12、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 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 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可知,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由卞之琳的话可知,运用了引 用论证;由“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 丰满的躯体”可知,运用了比喻论证。 答案 在论证思路上,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在 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等。 5.优秀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解析 根据材料一中的“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 居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和材料三, 可概括得出答案
13、第点。 根据材料二中的“散 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可概括得出答案第点。根据材料二 中的“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可概 括得出答案第点。根据材料二中的“散文被称作美文营造优美之意 境”,可概括得出答案第点。 答案 遵循真实原则,能够反映现实。有深刻的、独特的思想。在文体拓 展和表达创新上有所突破。语言有美感,且明白晓畅,能以平易的文字传达深 刻的思想,营造优美的意境。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花与诗 王 往 那一年三月,我们市的作协与石湖镇联办了一个笔会,就是冲着千亩桃园美 景去的。 春
14、光大好,吃饱喝足,既可亲近乡土,又可借物咏怀,还可以营造一下和谐 局面,谁不高兴呢?市内的、各县区的大大小小的人物装了一辆大巴车,另有领 导专车和个别自驾者,一路欢歌,奔向了石湖镇。 镇长也是个诗人,特别热心此项活动,在桃园里辟了一块地,搭了舞台。上 午开完会后,下午就是歌咏会:作家们自娱自乐,以唱歌、朗诵为主。与会者都 夸这个策划好,别出心裁。我没报表演节目,就在台下看着,好看的就多看一会 儿,不好看的就随意走动走动。 当我走到舞台前方西北角时,看到一个小媳妇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 舞台边。因为眼前总有人走动,她不时地左右侧着身子。小男孩想挣脱她的手, 被她一用力又拉住了。小男孩说: “
15、妈妈,我看不见。 ”她说: “妈妈抱你。 ”说着, 就去抱孩子。孩子往后一退说: “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 ”她笑笑: “那你自己 玩,别瞎跑啊。 ”孩子笑着跑开了。 她的身材娇小,瓜子脸上有一双漂亮的凤眼。不过,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 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和这桃花朵朵开的春色极不协调。 她看得很投入。有一个诗人朗诵得比较动情,她的眼里就溢出了泪水。 这时候,一个老妇走到她身边,半是抱怨半是心疼地说: “三蝶,你在这儿干 什么?你这身体能出来吗?走,跟我回去,孩子呢?”这个叫三蝶的少妇指着人 群里的孩子说: “在那儿呢!妈,你回去,我看一会儿再走。 ”老妇说: “你怎么不 听话呢?快带孩
16、子回去,别受了凉。 ”少妇有些着急,眉头拧了一下说: “我自己 知道,一点风没有,哪会受凉?” 老妇很无奈地叹着气。 我挪了个地方,又站下了。这时候,老妇走到我身边,嘀咕了一句:“唉, 好话也不听。” 我朝老妇看了一下,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朝小媳妇的方向望了一眼 对我说:“那是我媳妇,她的病不轻呢。” 我说:“哦?” 老妇说:“生的是那种病,治不好了。” 我很吃惊。“那种病”是我们这里人对“癌症”的讳称。 老妇又说: “这孩子命苦,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了,得了这病时才 25 岁,就在 去年。” 我一阵难过,问老妇:“治了多长时间?” 老妇说:“去了几回医院,就没钱了,男人现在还在外头挣钱呢,
17、她在家吃 点中药,拖着。唉,也不晓得能拖多长时间,要是能拖下去就好了有病了, 脾气不好,不听话”老妇说完,擦了一下眼睛。我不忍心看,低下头去。 这时候,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野花上了台,献给了正唱歌的一位作家, 作家显然很感动,接过花后给小女孩鞠了一躬,观众们也很意外,想不到小女孩 会有这么个机灵劲儿。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一位女诗人朗诵完了,那个小媳妇的儿子跑了上去,也献上了一束野花。主 持人煽情地说: “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有原生态气息的花,最美的花。鲜花送 诗人,说明我们石湖镇是个有情有义的地方,说明我们石湖镇的孩子天生具有诗 的品性,让我们为孩子为诗人为这春天的聚会鼓掌! ”主持人一讲
18、话,小男孩倒紧 张了, 又抹鼻涕又挠耳朵, 不知怎么办好, 突然拔腿就跑, 跑到台边时跌了一跤, 马上爬起来,又跑走了。台下笑成一片,再次鼓掌。 我看到小男孩跑到了他母亲身边。他大口喘着气,鼻尖冒着汗,小脸蛋涨得 通红。他一到母亲身边,就紧紧依偎着母亲。他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发,朝他笑 着。她的脸色好像不再那么憔悴了,呈现出淡淡的红晕。 歌咏会结束了,离晚宴还有一段时间,我和几个文友就往桃园深处走去,边 走边聊。 走了一段路, 我看见了那个小媳妇和她的儿子。 小男孩又采了一把野花, 递给他的母亲。 小男孩说: “妈妈,你也会写诗,刚才人家说有花送诗人,我要送你花。 ” 小媳妇纠正儿子说: “是鲜
19、花送诗人,不是有花送诗人,懂不懂?” 小男孩说: “嗯,懂了,是鲜花。 ” 小媳妇接过花说: “好看!宝贝,妈妈以后不写诗了,你送不送妈妈花?” 小男孩说: “你写嘛,写那么长那么长”小男孩伸开胳膊比画着。 小媳妇笑了: “好的,妈妈写,以后,妈妈就在这桃园里写了,天天在这儿, 年年在这儿,想妈妈时,就给妈妈送花,好不好?” 小男孩说: “好! ” 小媳妇又笑了,想要亲儿子时,看见了我们,有些羞,拉起儿子的手说: “宝 贝,走,回家去。 ” 小男孩挣脱小媳妇的手,在前面蹦蹦跳跳,小媳妇加快了步子。 很快,他们就走远了,隐入花海中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20、是( )(3 分) A.小说开头介绍作协和石湖镇联办笔会,诗人们热热闹闹地登台表演,在这种背 景下,主人公小媳妇出场了。 B.小男孩看不到舞台,小媳妇要抱他,他却说“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侧 面说明了小媳妇身体不好。 C.“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表现了她因儿媳重病而有心理压力,同时也暗 示了她们婆媳之间关系紧张。 D.小男孩给诗人献花, 下台时跌了一跤, 回到小媳妇身边时“小脸蛋涨得通红”, 表现出他的紧张和兴奋。 解析 C 项,“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婆媳之间关系紧张”错误,从小说内容来看, 老妇对儿媳有疼爱、关心,也有无钱治病的无可奈何,但并没有内容体现两人关 系紧张。 答案 C 7.下
21、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中较多地描述了人物的对话,不仅使故事情节得以自然推进,而且能够比 较直观地表现人物性格。 B.小说中,小媳妇与到石湖镇参加笔会的诗人形成对比,突出了这些热衷于参加 笔会的人不是真正地喜爱诗歌。 C.“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中对“她”神色、 衣着的描写,为下文作了铺垫。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 性,便于抒发情感,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 B 项,“突出了这些热衷于参加笔会的人不是真正地喜爱诗歌”错误。的 确形成了对比,但突出的是小媳妇这个乡村诗人对诗歌的喜爱
22、及其生命的冷寂。 答案 B 8.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小媳妇的形象特点。(4 分) 解析 题干要求“概括小媳妇的形象特点”,那就要回到原文,找到关于小媳妇 言行的描述,从中概括形象特点。如从“她说:妈妈抱你。说着,就去抱孩 子”“抚摸着他的头发,朝他笑着”中,可以概括出她疼爱儿子;从她生病还来 听诗歌朗诵,可以看出她热爱诗歌;从她婆婆的话语里知道她身患癌症,但她常 面带笑容,由此可以看出她乐观坚强。 答案 疼爱儿子。儿子说看不见舞台,她不顾体弱要抱儿子。热爱诗歌。她 喜欢写诗,看诗人朗诵看得很投入。坚强乐观。身患癌症,脸色憔悴,却总是 面带笑容。娇小漂亮。她身材娇小,瓜子脸,有一双凤眼。 9
2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花与诗”的内涵和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6 分) 解析 题目设置了两个问题,要求考生理解小说标题的内涵,并探究作者借此表 达的思想情感。 首先理解标题, 既要答出表层意思, 又要答出深层意思。 “花”“诗” 在小说中很容易就能找到对应内容, 而深层意思则要结合小说主旨去理解。 “花” 是美丽的,从给诗人献花、小媳妇让儿子以后想自己时就送花给自己等情节可知 花象征着美好的情感。 “诗” 的深层意思则要联系小说的主人公小媳妇的精神世界 来分析。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来分析,小说讲的是 一个身患重病、热爱写诗的小媳妇的故事,展现的是她的苦难和美好,
24、作者想要 表达的是对她的同情和赞美。 答案 花,既指献给诗人和小媳妇的实际的花,也是美好情感的象征。诗,既 指诗人朗诵的诗篇,也指小媳妇创作的诗篇和她的诗一样的生命。作者借此表 达了对小媳妇不幸人生的同情和对其诗一样的生命的礼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董昭,字 公仁。绍逆公孙瓒于界桥,钜鹿太守 李邵及郡冠盖,以瓒兵强,皆 欲属瓒。绍闻之,使昭领钜鹿。问:“御以何术?”对曰:“一人之微不能消众 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时郡右姓 孙伉等数十人专为谋主,惊动吏民。昭
25、至郡,伪作绍檄告郡云:“得贼安平张吉 辞,当攻钜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勿坐。 ”昭 案檄告令,皆即斩之。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事讫白绍,绍称善。 会魏郡太守栗攀为兵所害,绍以昭领魏郡太守。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 来,交易市买。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二日之中,羽檄 三 至。昭弟访,在张邈军中。邈与绍有隙,绍受谗将致罪于昭。昭欲诣汉献帝,至 河内,为张杨所留。时太祖 领兖州,遣使诣杨,欲令假涂西至长安,杨不听,昭 说杨曰:“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 ”杨于是通太祖上事,表荐 太祖。建安元年,太祖定黄巾于许,遣使诣河东。会
26、天子还洛阳,韩暹、杨奉、 董承及杨各违戾不和。昭以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太祖书与奉曰: “将军当为内 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 之。 ”奉得书喜悦,遂共表太祖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三年,昭迁河南尹。 时张杨为其将杨丑所杀, 河内太守缪尚城守待绍救。 太祖令昭单身入城, 告喻洪、 尚等,即日举众降。昭年八十一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三国志 董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 时/未可得言 B.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
27、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 时/未可得言 C.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 时/未可得言 D.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 时/未可得言 解析 解答此题,要对画波浪线句子所处的语境有准确的把握。画波浪线句子是 袁绍问董昭用什么办法治理钜鹿时董昭的回答。结合语境理解画波浪线句子的意 思,可知“欲”的主语应是董昭自己,所以“众谋欲诱致其心”的断句不合 理,据此排除 A、C 两项。“耳”在这里是句末语气词,其前不应断开,据此排 除 B 项。 答案 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28、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字是古代成年男子在本名之外另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称呼别人 的字,一般表示尊敬。 B.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 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掾史。 C.檄是古代用于官方的文书,如果在其上插鸟羽,则表示十分紧急,欲其急行如 飞,称之为“羽书”或“羽檄”。 D.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 多被用来指开国之君, 也有不是帝王而被后人追授的, 文中的曹操就是这种情况。 解析 A 项,字并非古代成年男子特有,古代女子行笄礼,表示成年,不便直呼 其名,也会另取字。 答案 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9、是( )(3 分) A.董昭伪造檄文, 制服钜鹿豪族。 他伪造了一份袁绍的檄文, 称贼人将攻打钜鹿, 孙伉等人给敌人做内应,以此斩杀了孙伉等人。 B.董昭巧使妙计,平定魏郡贼乱。他兼任魏郡太守时,郡中贼人四起,他先是厚 待他们,然后利用他们做间谍,趁机击败了贼人。 C.董昭富有远见,直言劝说主将。在曹操尚势弱时,他就看出曹操是一位英雄, 劝说张杨帮助曹操联系朝廷并让他举荐曹操袭父爵。 D.董昭智勇双全,只身劝降缪尚。张杨被杀后,薛洪、缪尚守城等待救援,董昭 奉曹操之命独身入城,最终成功说服他们率城投降。 解析 解答本题,可采用题文对照的方式,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以 发现不对应的地方。
30、C 项,根据“曹今虽弱当故结之”可知,董昭并未让张 杨举荐曹操袭父爵。 答案 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事讫白绍,绍称善。(4 分) 译文: (2)邈与绍有隙,绍受谗将致罪于昭。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4 分) 译文: 答案 (1)全郡人都恐惧不安,董昭就依次安慰,于是全都平息安定下来。事情结 束后禀告袁绍,袁绍称赞他干得好。 (2)张邈与袁绍有嫌隙,袁绍接受谗言要把董昭治罪。董昭想到汉献帝那里去,到 河内时,被张杨留下。 14.董昭为什么选择杨奉和太祖合作?请简要回答。(3 分) 解析 根据题干表述回到原文可找到
31、对应信息“会天子作太祖书与奉袭 父爵费亭侯” ,从中可以看出,杨奉的兵马最强,且和其他人有嫌隙,孤立无援, 在这种情况下,董昭认为他最有可能和太祖合作。 答案 杨奉和韩暹、董承、张杨等人不合,董昭认为杨奉兵力最强且没有同伙援 助,可以和太祖互通有无。 【参考译文】 董昭,字公仁。袁绍在界桥迎战公孙瓒,钜鹿太守李邵和郡中官员,认为公 孙瓒兵力强盛, 都想归附公孙瓒。 袁绍听说了, 派遣董昭兼任钜鹿太守。 袁绍问: “你用什么办法治理他们?”董昭回答说: “一个人的微弱力量, 不能消除众人的 图谋,我想诱导他们的心,提出和他们共同商议,等到获得了他们的实情,就根 据具体情况来制服他们。计策临到那时
32、才能确定,(现在)不能说出来。 ”当时郡里 的豪门大族孙伉等几十人是专门谋划反叛的主要人物,惊扰了官吏和百姓。董昭 到了郡里,假造袁绍的檄文告谕全郡说: “(我)得到贼人安平人张吉的口供,他们 将攻打钜鹿,贼人原孝廉孙伉等人做内应,檄文传到郡中就逮捕孙伉等人执行军 法,作恶的只是他们本人,妻子儿女不连坐。 ”董昭依照檄文的命令,立即将孙伉 等人都斩首了。全郡人都恐惧不安,董昭就依次安慰,于是全都平息安定下来。 事情结束后禀告袁绍,袁绍称赞他干得好。恰逢魏郡太守栗攀被士兵杀害,袁绍 就让董昭兼任魏郡太守。当时魏郡境内大乱,贼人数以万计,他们派遣使者和董 昭相互往来,买卖交易(货物)。董昭优待使者
33、,利用他们做间谍,趁贼人力量虚 弱时讨伐他们,就将贼人打得大败。两天之中,插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就三次到 来。董昭的弟弟董访,在张邈的军中任职。张邈与袁绍有嫌隙,袁绍接受谗言要 把董昭治罪。董昭想到汉献帝那里去,到河内时,被张杨留下。这时太祖兼任兖 州刺史,派使臣拜访张杨,想向他借路向西到达长安,张杨不答应,董昭劝张杨 说: “曹操现在虽然弱些,但实际上是天下的英雄,您应当有意和他结交。 ”张杨 于是为太祖向朝廷上书奏事开通道路,又上表举荐太祖。建安元年,太祖在许昌 平定了黄巾军,派遣使臣到河东去。恰逢天子返回洛阳,韩暹、杨奉、董承及张 杨相互有矛盾造成不和。董昭认为杨奉兵马最强却缺乏同伙之人的
34、援助,以太祖 名义写信给杨奉说: “将军您应当作为内部的主要力量,我作为外部的援军。现在 我有粮草,将军您有军队,互通有无,完全可以互相接济,同生死,共患难。 ”杨 奉收到信后十分喜悦,于是一同上表举荐太祖为镇东将军,继承他父亲的爵位为 费亭侯。建安三年,董昭调任河南尹。当时张杨被他的部将杨丑杀害,河内太守 缪尚守住城池等待袁绍救援。太祖命令董昭独身进城,晓谕薛洪、缪尚等人,他 们当日率领众人投降。董昭八十一岁时去世,谥号定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516 题。 杂诗七首(其四) 曹 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35、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这首诗明显地 学习屈赋。 B.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佳人图,这“佳人”生于“南国”,艳若桃李之 花,光彩照人。 C.“时俗薄朱颜”二句,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 颜赞美她。 D.这首诗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风格质朴刚健,有一种爽 朗自然之美。 解析 C 项, “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 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错,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意思是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皓
36、齿轻启的 微笑为谁而发呢?此二句是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而不是 “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故选 C。 答案 C 16.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 分) 解析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从屈原的辞赋开 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曹植这首诗,在构思和写法上明 显地学习屈赋。这首诗以佳人自比: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 杰出。“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时俗”二句,意思是当世的风气轻视美 丽的容颜,皓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此二句是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 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
37、不遇。“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转瞬间,岁 月消逝,可是青春的美貌是难以永远存在的。“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逝,佳人 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答案 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 比喻自己杰出的才能, 表达自得之情; “时 俗”二句,说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皓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比喻自 己不被重用,表达怀才不遇之愤;“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逝,佳人的容华难 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两句说明与其 仰望星空耽于空想,
38、不如脚踏实地学习实践。 (2)郑板桥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也用 “_,_”两句写出了他的雅室的清幽。 (3)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用“_,_”进行 了送别环境的交代和感伤氛围的营造。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3)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 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 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
39、 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 的水果。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还是在摊子上,_,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 没蹭掉, 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 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 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 地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 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同时, 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 从清华园, 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 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_,可是还有荷叶,它也能给小船上的男女 身上染上
40、一些清香。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 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 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 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 分) A.比喻、拟人、对比 B.借代、夸张、对比 C.比喻、拟人、排比 D.借代、夸张、排比 解析 逐个分析文段中语句可以发现,“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有 的有的有的有的”“从清华园,从从”运用了排比的 修辞手法,“好像是含着笑告诉”“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
41、,“春花一般”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 C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 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 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将修改后的句子和原句进行对比,寻找不同之处,然后 以“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观点进行分析。对比后可以发现,句子顺序进行了调 整,“有的肩着”改成了“有的肩膀上担着” ,那么就可以从语序和用词的角度去 分析原文的好处。 答案 原文语序更合适,句式更整齐,更有节奏美感;原文“有的肩着”中 的“肩”字名词用作动词, 使用巧妙,
42、既更好地形成了排比, 又给人一种画面感。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充分联系横线前后的句子的意思,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推理。 横线前的句子可以确定主语是“(店里或摊子上的)水果” ,横线后先是对水果状 态的描述,然后是对此的评论, “图案画” “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就是关 键信息,可推出横线处应填“都摆列得那么好看”之类的句子。横线前说青年 学生们去北海划船,横线后说的是划船时所见,这里的转折词“可是”是关键信 息,可是还有荷叶“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 ,说明前文是在惋惜
43、没有 荷花的清香, 联系文段描述的是北平的秋, 可推出横线处应填 “荷花虽久已残败” 之类的句子。 答案 都摆列得那么好看 荷花虽久已残败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 表达准确流畅。(4 分) 一份对象大多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调查问卷显示,碎片化阅读成为最受 年轻人喜欢的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能带给人大量的信息,同时还有快速、及 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但是碎片化阅读并非是没有缺点的,不能代 表未来的阅读趋势。碎片化阅读在便于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读的同时,也挤占 了深度阅读的时间。碎片化阅读还使人造成了一种惰性依赖,习惯于通过搜 索、提问等方式获得
44、知识碎片,不易形成深度的、批判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解析 “大多以为主”句式杂糅;“同时还有”成分残缺;“并 非是”重复赘余,“非”有“不是”的意思;“使人造成了一种惰性依赖”搭 配不当。 答案 (1) 删去“大多” (2) 在“零碎时间”后加“的优点” (3) “并非是”改为“并非”或“并不是” (4) “造成”改为“养成”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 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6月30日,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各建设主体负责的主要工程项目如期顺利竣工。 大兴国际机场工作重心将从工程建设转向投运准备阶段。此外,北京大兴国际机 场高速公路及其北
45、线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未来,从南五环驾车前往大兴国际机场 只需 20 分钟。随着大兴国际机场的启用,中国联合航空将在“一夜之间”完成 60 多架飞机、4 000 多名员工从南苑机场到大兴国际机场的转场,旧的南苑机场 也要随即关闭。 解析 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 法对语段进行压缩, 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提取出来, 然后按“人物(或对象) 事件原因或结果”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要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 大兴国际机场主要工程项目竣工;机场工作重心转向投运准备阶段; 机场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中国联合航空将完成转场。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46、要求写作。(60 分)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 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有了伟大的人物, 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马克思、恩格斯、胡福明、苏格拉底、鲁迅、李文亮等应运而生,发出惊 世骇俗的呐喊,他们是英雄;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院士和各地的医疗队伍等这 些最美“逆行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救死扶伤的内涵,他们是英雄。 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 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 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47、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请将这三则材料联系起来思考,然后写 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 三则材料围绕崇敬英雄、 争做英雄,凡人也能做出英雄的业绩,及中国为英雄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价值 的巨大舞台来设题,引导考生关注英雄的业绩,学习英雄的精神品质,进而思考 如何投身现实,做一番不凡业绩。本题意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写作时 要在兼顾对英雄人物认识和尊敬的基础上,写自己应如何向英雄学习,努力做出 不凡业绩,进而成为英雄的思考。 【参考立意】 融入时代洪流,做平凡的英雄;为有英雄多壮志,平凡 孕育出伟大;在平凡中成就英雄的人生;在英雄辈出的年代,创造不平凡的价 值;崇敬英雄与争做英雄;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共建英雄之大厦;响应 时代的召唤,争做不凡的业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