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年浙江杭州市中考化学猜题试卷年浙江杭州市中考化学猜题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2018 年 5 月 21 日我国成功发射“鹊桥”号中继卫星,卫星的星载天线金属网是用镀金铝丝编制的。钼、 金元素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和钼都属于金属元素 B金原子的质子数为 79 C金、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5.96 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表示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表示 20时,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C表示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表示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
2、氧化钠溶液 3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D碳在氧气中燃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D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 5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反应关于该 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2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
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 H2O2溶液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7A、B、C、E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C 为金属单质,E 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 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C 的化学式为 ; (2)写出物质 B 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 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白色沉淀的
4、化学式 。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 9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把蜡烛放在电子秤上,记录数据后将其点燃(如图一) ,几分钟后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变小 了。 (2)实验二:将图二所示的装置罩在蜡烛上方,记录数据后再点燃蜡烛(图三) ,与实验一燃烧相同的 时间,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变大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两个实验可知,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通常应在 容器内进行。 (2)请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选择其中的一个实验进行解释: 。 10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类材料。已知某金属粉末中除含
5、有 Al 外还含有一定量 的 Fe 和 Cu, 为证明 Fe 和 Cu 的存在并测定其中 Al 的质量分数,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了如下的实 验探究。小金查阅资料得 Al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H2O+2NaOH2NaAlO2+3H2) ,Fe 和 Cu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完成证明金属粉末中存在 Fe 和 Cu 的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I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填 试剂名称) 。 有气泡产生 仅除去铝 II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证明含有铁 III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
6、,加水,多次洗涤剩余 固体 剩余固体呈紫红色 证明含有铜 (2)为探究该金属粉末中 Al 的质量分数,取 20g 该金属粉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剩余固体质量 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金属粉末中 Al 的质量分数为 。 四、解答题四、解答题 11为测定某纯碱(Na2CO3)样品中(含有少量的 NaCl 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 6g 试样放在烧 杯中并滴入稀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当稀盐酸滴加至 36.5g 时(烧杯内不再产生气 体为止) ,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 40.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试计算: (1)该反应产生气体的质
7、量为 ; (2)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 0.1%) ; (3)B 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2018 年 5 月 21 日我国成功发射“鹊桥”号中继卫星,卫星的星载天线金属网是用镀金铝丝编制的。钼、 金元素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和钼都属于金属元素 B金原子的质子数为 79 C金、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5.96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一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 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最小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据
8、此解答。 【解答】解:A、金和钼都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B、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周期表中金元素的信息可知:金原子的质子 数为 79;故正确; C、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金原子、钼原子的质子数分别为 79、42,核外电 子数不相同,故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信息可知: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5.96;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进行。 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表示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表示 20时,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C表示向等质量、等
9、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表示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解答本题可首先分析图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其次分析图象的起点和终点是否正确,最 后分析图象的变化趋势是否合题意即可 【解答】解: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不断加水,酸性减弱,pH 增大,但不会大于 7,故错误;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很快就会达到饱和,不再溶解 硝酸钾晶体,图象应为开始增加,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故错误; C、横坐标表示的不是反应时间,而是金属的质量,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锌的质量比铁多,故应 该是硫酸与铁的反应先结束,从
10、另一方面看,消耗等量的金属,Fe 产生的氢气比 Zn 产生的氢气多,故 错误; D、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等到盐酸反应完毕后, 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等到盐酸反应完后有沉淀生成,氯 化铜反应完后沉淀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涉及知识面广,与图象结合理解题意,增加思维空间,题的难度较大,因而能考查学生的 知识面掌握程度 3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D碳在氧气中燃烧 【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
11、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据此进行 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项错误。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项正确。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 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 “一变多” ) 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
12、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D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 【分析】所谓溶液的浓和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认识溶液的性质要想弄清 浓溶液和稀溶液跟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它们各自含义或概念等其中,溶液的浓 稀是指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 多的则浓, 少的则稀; 而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指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溶剂里能否再溶解某种溶质,能溶的为其不饱和溶液,不能溶的为其饱和溶液,可以据此解答该 题 【解答】解:A、溶液的浓与稀和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
13、的联系,故 A 错误; B、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多种,若是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则 不一定改变,故 B 错误; C、不同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故 C 错误; D、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当饱和溶液中溶质析出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减 小,但是如果是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而析出了溶质,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变,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了解二者的定义和转化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5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反应关于 该反应的说法不
14、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分析】依据该反应的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22H2O,据此对选项中的问题进行分 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22H2O; A、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物质水,所以该反 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都是氢氧两种,所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由图示也可看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D、反应前的分子是氢气和氧气分子两种,反应后的
15、分子只有水分子一种,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 生了改变;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掌握了图中的信息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2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 H2O2溶液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的形成来分析; B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过程来分析; C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的过程来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解:A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会溶解,慢慢溶液达
16、到饱和状态,溶质就 不能再继续溶解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就不再增大,故 A 正确; B等质量的铁和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是镁产生的多,且镁的活动性大于铁,镁的 斜率较大,故 B 错误;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 故 C 错误; D 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不断增大, 故 D 错误。 故选:A。 【点评】根据曲线的纵横坐标轴的说明,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此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7A、B、C、E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C 为金属单质,E
17、 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 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C 的化学式为 Fe ; (2)写出物质 B 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 。 【分析】根据 A 为紫红色金属,所以 A 为铜,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所以 B 为氧化铜,B 与过量 的硫酸反应生成的 X 溶液为硫酸和硫酸铜溶液,X 溶液和 C 反应生成了浅绿色溶液,铜和无色气体 E, 所以 C 为铁单质,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所以 D 为硫酸亚铁,无色气体 E 为氢气,然后结合题中 的转化关系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 (1)A 为紫红色金属,所以 A 为铜,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所以
18、 B 为氧化铜,B 与 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的 X 溶液为硫酸和硫酸铜溶液,X 溶液和 C 反应生成了浅绿色溶液,铜和无色气体 E, 所以 C 为铁单质, 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 所以 D 为硫酸亚铁, 无色气体 E 为氢气, 经过验证, 推导正确,所以 C 的化学式为 Fe; (2)物质 B 和硫酸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 CuSO4+H2O。 故答案为: (1)Fe; (2)CuO+H2SO4CuSO4+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 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
19、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8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 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2)白色沉淀的化学式 BaCO3 。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钾 。 【分析】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钾和氯化钡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 于酸,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会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等知识进行 分析 【解答】解:碳酸钙难溶于水,会与酸
20、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钾和氯化钡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 于酸,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会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 取样品加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滤液通入二氧化碳会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全部溶于盐 酸,所以原样品中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钾、氯化钡,不含硫酸钠 (1)白色沉淀与稀盐酸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通过推导可知,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BaCO3;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钾 故答案为: (1)CaCO3+2HClCaCl2+H2O+C
21、O2; (2)BaCO3; (3)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钾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 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 9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把蜡烛放在电子秤上,记录数据后将其点燃(如图一) ,几分钟后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变小 了。 (2)实验二:将图二所示的装置罩在蜡烛上方,记录数据后再点燃蜡烛(图三) ,与实验一燃烧相同的 时间,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变大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两个实验可知,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通常应在 密闭 容器内
22、进行。 (2)请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选择其中的一个实验进行解释: 实验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蜡烛与 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蜡烛和氧气的质量等于剩余的蜡烛和二氧化 碳和水的总质量;因此蜡烛的质量大于剩余蜡烛的质量,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 电子秤的示数变小。 。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其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本题中的实验探究也应符合这一规律,如果用的药品相互反应生成的是沉淀和水, 可以用烧杯等敞口容器;如果用的药品生成的是气体、或有气体加入或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就必 须用密闭的容器
23、。 【解答】解: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就必须用密闭的 容器。故答案为:密闭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蜡烛 和氧气的质量等于剩余的蜡烛和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因此蜡烛的质量大于剩余蜡烛的质量,生成的 二氧化碳和水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电子秤的示数变小。故答案为:实验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 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蜡烛和氧气的质量等于剩余的蜡烛和 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 因此蜡烛的质量大于剩余蜡烛的质量,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所以电子秤
24、的示数变小。 (解释实验二也可以) 【点评】本考点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抓住 要点:五个一定不变,一个一定变。还要注意药品的选择和装置的选择,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 空题和实验题中。 10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类材料。已知某金属粉末中除含有 Al 外还含有一定量 的 Fe 和 Cu, 为证明 Fe 和 Cu 的存在并测定其中 Al 的质量分数,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了如下的实 验探究。小金查阅资料得 Al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H2O+2NaOH2NaAlO2+3
25、H2) ,Fe 和 Cu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完成证明金属粉末中存在 Fe 和 Cu 的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I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氢氧化钠 溶液 (填试剂名称) 。 有气泡产生 仅除去铝 II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产生气泡 证明含有铁 III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水,多次洗涤剩余 固体 剩余固体呈紫红色 证明含有铜 (2)为探究该金属粉末中 Al 的质量分数,取 20g 该金属粉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剩余固体质量 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金属粉末中 Al 的质量分数为 70% 。 【分析】铝与氢氧
26、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 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能和铜反应。 【解答】解: (1)I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气泡,是因为铝和氢 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气; II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是因为铁和 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III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水,多次洗涤剩余固体,剩余固体呈紫红色,是铜,实验过程如下 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I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 液。 有气泡产生 仅除去铝 II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产生气泡
27、, 溶液由无色变 成浅绿色 证明含有铁 III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水,多次洗涤剩余 固体 剩余固体呈紫红色 证明含有铜 (2)粉末中 Al 的质量分数为:100%70%。 故填:7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解答题四、解答题 11为测定某纯碱(Na2CO3)样品中(含有少量的 NaCl 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 6g 试样放在烧 杯中并滴入稀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当稀盐酸滴加至 36.5g 时(烧杯内不再产生气 体为止) ,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
28、40.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试计算: (1)该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2.2g ; (2)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 0.1%) ; (3)B 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分析】 (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题中数据分析; (2)依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结合题中数据分析; (3)依据图像分析。 【解答】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6g+36.5g40.3g2.2g,故填:2.2g; (2)设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x5.3g 则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8.3%; (3)分析图像可知,B 点时,盐酸已过量,则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HCl、CaCl2; 答: (2)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88.3%;B 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HCl、CaCl2。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图像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 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