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全译文 7待漏院记王禹偁(9571001) 【译文】 大自然的规律不说话,而万物顺利生长,一年的农事收获成功,这是为什么呢?掌握四季的官员(上古以四季名官, 有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教育、军事、司法、财政等工作) ,掌管五行的天官们(古代设 置掌管金、木、水、火、土的官职) ,疏通阴阳四时之气。皇帝不说话,而人民和睦相亲,万国安宁,这是为什么呢? 三公(朝廷中最高长官。一般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讨论治国之道,六卿(隋唐后指吏、户、礼、兵、刑、 工六部长官)职责分明,发扬了他们的教化的结果。所以(我们)知道国君在上清闲安逸,臣子在下勤于王事,
2、这 就是取法于天道。古代善于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人,从皋陶、后夔(舜时贤臣)到房玄龄、魏征(唐初贤相) ,屈指 可数。这些人不独有德行,且都勤于职守。早起晚睡,以侍奉皇帝,连卿大夫都是如此,何况宰相呢? 朝廷从建国初,沿袭前朝(唐朝)的制度,在丹凤门(北宋汴京皇城的南门,原名明德门)的右边(即西边)设立 宰相待漏院,这是表示崇尚勤于政务。当宫殿北面的门楼(此指皇帝接见群臣议论政事的宫殿)映着一线曙光,东 方还未大亮时,宰相就动身启行,光明闪耀的朝会时的火炬仪仗。宰相驾到,马车铃声哕哕作响,富有节奏。这时 金马门(此借指宋朝的宫门)尚未打开,漏壶里的水仍在下滴(意指天还没有亮) , (侍从)除去帷
3、盖, (宰相)在此 暂息。 在等候朝见之际,宰相他大概想得很多吧!有的在想,百姓尚未安宁,考虑怎样使百姓安康;四方的少数民族尚未 归顺,考虑怎样使他们得到安抚;战事未息,怎样使它平息;田地荒芜,怎样使人们去开垦;德才兼备之人在民间, 我怎样取用他们;奸滑邪恶之臣在朝,我怎样贬斥他们;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六种自然现象)不和顺, 灾祸接连而来,我愿意辞去相位,祈求上天消除灾祸;各种刑罚未能废除不用,欺诈行为不断发生,我将请求修养 德行以矫正。怀着深深的忧虑,等待天明入宫。宫门(九门:古代天子所居有九门)已经开启,同远闻四方的天子 离得很近。宰相奏明意见,当朝皇帝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朝廷的
4、政治风气清明安定,百姓因此而富裕。如此,宰 相统领百官,享受优厚的俸禄,就不是侥幸,而是理应如此。 有的在想,我有私仇没有报复,考虑怎样斥逐仇敌;有旧恩未能报达,考虑怎样使恩人得到荣耀;考虑美女玉帛, 怎样到手;车马玩物,怎样取得它;奸邪之徒依附于我的权势,我便考虑怎样提拔他们;正直之臣直言谏诤,我便 考虑怎样降职或罢免他们;三时(春、夏、秋,指农忙时节)各地报告灾情,皇上有忧虑的神色,我便考虑怎样编 造花言巧语取悦皇帝;众官舞弊,国君听到怨言,我便考虑怎样奉承献媚求得皇上的欢心。私心纷乱不息,和衣而 睡(指不勤于政事)坐着。宫门已经开了,金殿之上龙目(传说舜与两个瞳仁,古时以为异相)一再顾视
5、,宰相提 出建议,皇帝被他蒙惑。政权由此而毁坏,皇位也因此而动摇。如此,即使宰相被打入死牢,贬谪到荒远之地,也 不是不幸,而是完全应该的。 因此可以懂得,一国之政,万人之命,系于宰相,难道可以不谨慎吗?还有一种宰相,他们没有恶名声,也没有好 名声,随众人进退(指毫无建树) ,窃取高位贪图利禄,滥竽充数而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大理寺(古代中 央审判机关。古时听讼于棘木之下,故称棘寺)小官吏王禹偁撰写此文,恳请能将它记录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劝戒 执政的大臣。 2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译文】 唉!盛衰的原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不是人的作为吗?推究庄宗(李存勖,当时西北少数民族沙陀部族的首
6、 领,灭后梁,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后唐王朝)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庄宗父李克用)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指后梁太祖朱温朱全忠)是我的 仇敌,燕王(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盟约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王,这几 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太庙(帝王的祖庙) ,以后宗庄 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羊猪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背着在 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索捆缚燕王父子(刘仁恭和刘守光)
7、,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指梁末帝朱友贞朱温之子及其部将皇甫麟) 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 ,告诉他大功告成,他的意气之盛,可说是相当激昂啊!等到仇敌已 灭,天下已经安定,贝州军士皇甫晖(发动兵变)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 (李存勖闻变, )匆忙率军从洛 阳向大梁进发, (至于万胜镇,闻李嗣原已占据大梁,引兵折回洛阳, )所率二万余官兵沿途叛逃殆尽,君臣们你看 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李存勖部队返至洛阳城 东的石桥时,十分狼狈悲伤,君臣相顾哭泣,部将元行钦等百余人拔刀断发,向天立誓,表示孝忠) ,多么的衰败啊! 难道取
8、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至祸害, 谦虚能得到益处。”忧思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闲散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李存勖喜爱音律, 常与伶人杂戏与廷,宠信伶人,伶官郭从谦艺名郭门高任从马直皇帝亲军指挥使。郭从谦趁李嗣源反叛之机,率 兵作乱,攻入宫中,李存勖被乱兵射死。李存勖死后,由李嗣源李克用养子继帝位,即唐明宗,国号虽然未变,但 李存勖的血统已断,故说“国灭”) ,而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细微的事物积累而酿成的,才能和英 勇多受困
9、于所沉迷的喜好,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 。 32秋声赋欧阳修 【译文】 我正在夜间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而来,惊惧地侧耳倾听,心想:奇怪啊!初来时淅沥(雨声)十分凄凉,忽 然间奔腾砰湃(形容波涛声) ,犹如波涛在黑夜里翻滚,狂风暴雨突如其来。它碰在物体上,鏦鏦铮铮(形容金属物 相撞击的声音) ,金属都发出声响。又如奔袭敌阵的战士,衔枚(古时行军,令士兵口中横衔一种形似筷子的小棒, 防止讲话、喧哗,以保守行军的秘密)急走,听不见号令,只听见人马行走之声。我对书童说:“这是什么声音啊, 你出去看看吧!”书童回来说:“月亮星星晶莹洁白,银河横挂天边,四周没有人声,声音
10、来自树间。” 我说:“啊呀好悲伤啊!这是秋声,为什么要来呢?要说那秋天所呈现的形状:其色惨淡,烟云飘散聚合;其气象清 明,天空太阳光亮;其气寒冷,刺透人的肌肉骨骼;其意萧索,山河空旷寂寞。因此秋天发出的声音,就是凄凄切 切, 犹如人们在呼叫怒唤。 (下面二句写春天的草木) 繁盛的青草在绿地上争相媲美,美丽的树木青翠茂盛惹人喜爱; 草被秋风一拂,颜色就变,树木遇到秋风,叶子就落。那个摧残零落(树木花草)的力量,只是秋气的一点余威罢 了。秋天,是掌管刑法的官吏,在季节上属阴(古代以阴阳配合四时,春夏属阳,秋冬属阴) ;又是象征用兵的(古 代征伐多在秋天,故秋天象征着刀兵) ,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所
11、谓天地严凝之气,常常以肃杀作为核心。自然对于 万物,是春天萌生,秋天结实。因此秋天在音乐上,商声就是主管西方的音调;而所谓夷则,是七月的音律。商, 就是伤,万物衰老就悲伤;夷,就是戮,万物过盛就杀戮。” “啊,草木无情,有固定的时节凋谢;人作为动物,乃是万物之灵,许多忧愁有感于心,许多事情劳其外形,心中 有所触动,精神上必定受到影响。何况还要思考那些能力不能达到,忧愁那些智力不能办到的(事情)。必然会使 红润的脸色变得如同枯木(喻指衰老),乌黑黑的头发变得花白;为什么要用不是金石的身躯,想同草木争奇斗胜 呢?想想谁是摧残我们的贼人,又何必去怨恨那不相关的秋声?” 书童没有回答,垂下头已经熟睡。
12、只听得四周墙壁上虫声唧唧,好像附和我的叹息。 36六国论苏洵 【译文】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打仗不擅长,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就使国力削弱,灭亡的原因啊。有人说: “六国相互灭亡,全(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是:“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失去了有力的后援, 不能够独自保全自己。因此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 秦国除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小的可以获得小城,大的就得到大城。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的土地,和因战胜而得到 的土地,实际上多百倍;诸侯由于贿赂所失去的土地,跟战败中失去的土地相比,实际上也多百倍。所以秦国很想 得到的,诸侯很担心的,原本就不在于作战啊。回忆六国的先辈,冒着霜露,
13、披荆斩棘,才得到很少的土地。(其) 子孙却对待土地不很爱惜,拿来给别人,如同抛弃小草(比喻轻贱的东西)。今日割让五座城池,明天割让十座城 池,然后得到一夜的安稳睡眠(比喻短暂的时间)。起来看看四周的边境,而秦国兵马又到了。这样下去诸侯的土 地是有限的,贪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奉送(秦国)越多,(秦国)侵犯他们就越厉害。所以不须作战,强弱 胜败已经分明了。终究灭亡,理应如此。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如同抱柴禾去救火,柴禾不用完,火就不熄 灭。”这话说对了。 齐人未曾贿赂秦国,最后跟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结交秦国却不帮助五国啊。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不能幸免 了。燕、赵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
14、,能够守卫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是个小国却能 后灭亡,这是用兵抗敌的功效啊。等到燕太子丹用荆轲(行刺)作为策略,才招致了灾祸的来临。赵国曾五次对秦 作战,二败而三胜。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杀,邯郸才成为(秦 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使用武力却不能坚持到最后啊。况且燕赵是处在秦(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侯,可以 说是智谋和力量(变得)势孤力弱、处境危急,战败而亡国,实在是不得已的。当初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 他们的土地,齐人不归附秦国,刺客不到秦去,优秀将领(李牧)仍健在,那么胜负的定数,存亡的道理,应当能 够与秦国互相较量,(
15、结局)或许还不容易预料。 唉!(如果)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对付秦,那么我恐怕 秦人会害怕得连饭也吃不下去啊。可悲呀!有像这样(强大)的国势,却被秦国久负的威势挟制,天天削减月月割 让,因而趋于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可不要使(自己)被积蓄的威势所挟制啊!说起来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 势力比秦弱小,却仍有可以不用贿赂(的方法)来战胜秦的可能性。假如以(现今)偌大的天下,屈尊而重蹈六国 灭亡的旧事,这就又列于六国的下等了。 46墨池记曾巩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临近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深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
16、 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便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 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的确如此吗? 当王羲之无法(接受别人)勉强他做官,从而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使自己的心意快乐于山光水色之中。 或许当他安闲自得、放纵任情的时候,又曾经在这里停留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看来他的才能, 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难道是他们在学习上下的功夫 不如王羲之吗?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缺少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造就很高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学舍。教授(官名)王君深怕关于墨池
17、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 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举以标示,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 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 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有道德学问的人留传下 来的典范德行,影响到后世人又该怎么样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55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译文】 安石敬白:昨日承蒙赐教,我私下以为跟君实您同游共处、彼此相好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可是议论事情常常看法不 一致,这是因为我们彼此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
18、不同的缘故,即使想强作解释,最终也一定不会被您所谅解,所以只 简略地写了封回信,不再替自己辩解。又考虑到承蒙您看重和厚待,应当书信往来而不应当草率从事,所以今天我 详尽地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也许能谅解我。 大凡读书人所争论的,最主要在于名义与实际(是否相符)。名义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以后,则天下的是非之理便获 得了。如今您所用来教导我的,认为(我)侵夺官吏职权、无端惹事生非、与民争夺争利、拒绝别人劝告,因此招 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我却认为, 接受皇上的命令, 议订法令制度而在朝廷上讨论修正, 交给主管官吏 (去实施) , 不能算是侵夺原来管吏的职权;推行前代贤君的英明政治,用来兴办
19、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生事扰民;替国家整 理财政,这不是搜括钱财;排除错误的言论,反驳花言巧语的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至于怨恨和指责如此众多,则本来早就知道它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生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士 大夫们多以不关心国家大事,附和流俗,讨众人的欢心为好。皇上却想要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不去考虑反对的 人有多少,想出力协助皇上来对抗他们,那众多的反对者怎会不对我大吵大闹的样子呢?商王盘庚(盘庚是商代中 兴的君主,迁都时,一些贵族煽动民众反对)迁都时,百姓相与怨恨,不仅仅是朝廷里的士大夫而已;盘庚并不因 为有人怨恨的缘故而改变计划,考虑到这样做合理,然后采取行动,认定做得对,
20、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假 如您责备我占据高位已久,没有能协助皇上大有作为,以施恩惠给这些百姓,那么我承认过错;如果说如今应当什 么事情也别做,墨守前人(祖宗)的陈规旧法就行了,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见面,不胜衷心(区区:拳拳,这里是衷心的意思)仰慕到了极点。 71方山子传苏轼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民间的侠义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 长,就改变过去的志节,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最终无此境遇。以后于是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 岐亭(今湖北麻城西南)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
21、徒步来往 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呈)方形的帽顶并且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方山冠(汉朝祭 祀宗庙时乐师所戴)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 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视着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招呼我 住到他家去,他家里四壁萧条,空无所有,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借酒使性,喜好舞剑,挥霍钱财如粪土。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 骑马随从,身挟两箭,在西
22、山游猎。前方一鹊飞起,他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激怒所骑马使其快驰, 独自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今天回想起来仿 佛只隔几天,精强勇猛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又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要说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本应有官做,如果做官的话,如今(想必)已声名卓著了。他又有家在洛阳,园 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 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独自来到荒僻的山里,难道不是因为他会心之处才会如此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故
23、意弄得肮脏不洁,表示不愿意为人所知,无法见到他们, 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吗? 74前赤壁赋苏轼 【译文】 壬戌年(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 1082)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乘船从流飘荡,在赤壁的下面游览。清凉的 风缓缓吹来,水面上不起波浪。举杯劝客人饮酒,吟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一诗,高唱“窈窕”的篇章。一 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南斗)和牛宿之间逗留不前。白濛濛的水气笼罩江面,江水的泛光和天空连成 一片。听任小船所往,越过宽广江面浩荡渺茫。浩浩荡荡如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道它要在哪儿落脚;飘飘然如 超脱尘世,无牵无挂,飞升而成为神仙。 于是酒喝得十分欢畅,我敲击船边(打节拍)歌唱。歌词
24、说:“桂木做的船桨啊兰木做的桨,划开为月光照耀的清 澈、空灵透明的江水,迎着水面上随波浮动的月光。我的思念悠远,遥望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 位吹洞箫的,随着歌声伴奏。那洞箫声呜呜地响,象哀怨、象爱慕,象抽泣、象倾诉,余音细弱悠长,象细丝延绵 不断。使潜藏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船上的寡妇哭泣。 我忧愁变容,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声音)这样(悲凉)呢?”客人说:“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古城名,在今湖北武汉),向东望是武昌(今湖北鄂城),山 水盘绕,繁茂苍翠,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占领荆州,攻下江陵(今属湖北),顺着长
25、江东进的 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长江饮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一代英雄,如今在何处呢?何况我和 您捕鱼打柴在江边沙洲,与鱼虾作伴侣,与麋鹿作朋友,驾着一片叶子似的小船,拿着酒器互相劝酒;就象蜉蝣一 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希 望)拉着神仙飞升遨游,和明月一起永世长存。明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只好把感慨寄托在箫声之中, 在秋风中吹奏出来。” 我说:“您了解那江水和月亮吗?流去的江水就像这样(不断地流去),但去并未流失。月亮虽然有圆有缺,而最 终却没有增减。从它那变化的一面去看它,那么天地万物的
26、变化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曾停止过;从那不变的一面看, 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不会消亡。那又有什么可以羡慕的呢?再说,天地之间,事物都各自有其主宰,如果不是我所 有的东西,虽然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它就 成为颜色,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不会竭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您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洗了酒杯,重新饮酒。菜肴和果品都吃完了,杯盘凌乱不堪。我和客人们一起睡觉在船中, 不知不觉东方天亮了。 80 页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宋) 【译文】 太尉执事(执事:旧时信函中对对方的敬称,意谓不敢直陈,故对其左右执事之人言之
27、):辙生生性喜好写作,对 此思考很深。文章是作者品格、思想、气质等精神状态的综合表现。气为文先,有其气方有其文,如专学为文,写 不出好文章,气质却可以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盛大刚正的气质、精神。”现在看来, 他的文章宽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间,与他的浩然之气相称。太史公走遍天下,博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 (司马迁结交的田仁、董仲舒、徐乐,均出自燕、赵地区。燕、赵,此泛之北方)的豪士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 疏畅跌宕(即洒脱不受拘束之意),颇有奇伟的气概。这两位夫子,难道是常常拿着笔学习写作这样的文章就成功 的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浩气充满在他们的内心,从而流露到他们的形貌之
28、外,发于言,从而表现为文章,但自己并 不曾觉察到。 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中时,所交游的不过是乡间邻里的人,所见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事物,没有高 山旷野可供攀登观览以开阔自己的胸襟。诸子百家的著作,虽然无所不读,然而都是古人的陈迹,不能激发我的志 气。我担心因此而埋没了自己,所以毅然离开故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了解天地的广大。我路过了秦都咸 阳,西汉都长安,东汉都洛阳,尽情观赏了终南山、华山、嵩山的高峻,北望黄河的奔腾流泻,深有感触地想起了 古代的豪士俊杰。到了京都汴京,瞻仰了天子宫殿的雄伟,以及国家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和巨大,这才 知道天下的宏伟和壮丽。我见到了翰林学士
29、欧阳公(欧阳修曾任翰林学士,是作者中进士时的主考官),聆听了他 的宏大而雄辩的议论,看见了他秀美而俊伟的容貌,同他的门生贤士大夫交往,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聚集在这里。 太尉的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天下士民依仗您而平安无忧,四方各族惧怕您而不敢发难(韩琦和范仲淹曾经略陕西, 阻止西夏军的侵犯)。您在朝廷之内如同周公、召公辅佐君王,您在边域就如同方叔、召虎那样御侮安边(意谓韩 琦出将入相,文武兼备)。然而我还未曾见到您啊。 况且,一个人从事学习,如果不有志于远大的方面,即使学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昔日的到来,关于山,看见了终 南、嵩山、华山的崇高;关于水,看见了黄河的深广;关于人,看见了欧阳公;但是,仍
30、然因为没有拜见太尉而感 到遗憾。所以希望能够亲睹贤人的风采,即使只听到一句话也足以使自己志气壮大,这样就可算是尽览了天下的壮 观,而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我还年轻,尚未通晓当官的事务。昔日来京都应试,并非为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也不是我所喜好的。然而 有幸得到恩赐回家,等待朝廷的选用,使我能悠闲自得几年,将进一步钻研作文之道,并且学习从政的业务。太尉 如果认为我还可以指教,而承蒙(您)教诲我,就更(使我)感到荣幸了。 185指南后序录文天祥(宋) 【译文】 德祐二年(公元 1276 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宋代设左、右丞相总管国事)兼枢密使(宋代最高武官,主 管全国军事),统率全国各路
31、兵马。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均不及实施。(满朝)大小 官员聚集在左丞相吴坚(后降元)家里,都不知该怎么办。正逢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当政的人前去相 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是可以用言词打动 的。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暗中观察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于 是,辞去右丞相职位,次日,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出使。 刚到元营时,据理抗争,言词激昂慷慨,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可不幸的是,吕师孟 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
32、就不可收拾了。我自料不能脱身,就径直 上前责骂元军统帅(丞相伯颜)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的叛国罪行,只要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元军虽 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万户忙古歹和招讨使唆都)名义上是陪伴宾客的人员,夜晚就派兵包 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表率投降的使者)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强迫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单。我 理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前去。古人所说:“将要有所作为啊!”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全把元 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举大事。复兴宋朝的机会,也许就在此一举了。留住了两 天,驻守维扬的统帅(扬
33、州的主帅,即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下了逐客令。不得已,只能改换姓名(改叫刘洙),隐 蔽行踪,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或伏或行与淮河一带。困窘无所依靠,元军追捕悬赏捉拿又 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为元军占据的)长江中的沙洲,逃出长江口以北的海面, 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今上海市附近的海面),辗转在四明(今浙江宁波)、天台(今属浙江)等地, 最后到达永嘉(今浙江温州)。 唉!我到了死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斥责元军统帅该当死;辱骂叛国贼该当死;与元军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论 是非曲直,多次该当死;离开京口,怀藏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自己用刀割脖子;经过元军
34、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 里,被巡逻船只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几乎彷徨而死;往扬州,路过瓜洲扬子桥, 假使遇上元军哨兵,不会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自主,几乎同送死一样;坐在桂公塘(扬州城外小丘名)只剩 下土围的民房中,元军数千骑兵从门前经过,几乎落到敌人手中而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逻兵凌辱迫害死;夜晚奔 向高邮,迷失道路,几乎陷入沼泽而死;天刚亮,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逻的骑兵有好几十,几乎无处逃避而死; 到了高邮,制置使官署的通缉令下达,几乎被捕囚禁而死;经过城子河,在乱尸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敌方哨船一前 一后行进,几乎不期而遇被杀死;到海陵(泰州),往高沙(高邮),常担心无
35、罪而死;经过海安、如皋,总计三 百里,元兵与盗贼往来其间,没有一天不无可能死;到通州,几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条小船渡过大海,实 在无可奈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处境险恶, 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是多么悲痛啊! 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手抄录:现在将出使 元营,被扣留在临安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发,经过吴门(今江苏苏州)、毘陵(今江苏常州),渡过 瓜洲,回到京口的,作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
36、、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 到三山(今福建福州)的,作为一卷。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 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所求的是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 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 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 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宋王室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祖庙的耻辱,恢复开国 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曲身(恭
37、敬)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 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葬身在荒野里,我虽光明正大没有惭愧,但也不 能自我掩饰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样说我呢?实在没有料到,我逃回来重又穿上故国的服装 (指做宋朝的臣子),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也能归葬故土,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 憾呢! 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号为景炎,庐陵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作序,诗集名指南录。 194登西台恸哭记谢翱(宋、元) 【译文】 早先,我的老朋友文天祥(唐宰相鲁公,即颜真卿),在南方建立府署,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军(在他麾下)。 第二年,诀别先生在漳江
38、边。又过了一年,先生被俘北行途中曾经过睢阳(唐朝张巡死守睢阳,城陷被杀)和常山 (唐朝颜杲卿曾驻军,兵败不屈而死),文天祥北行时凭吊古迹,作诗抒愤,终于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追随(诸 先烈)游于黄泉。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可以考证。 我疚恨自己死后(由于)对国事没有贡献而去见先生,幸而还偏偏记得分别时的言语,每次想到这些情景,就会在 梦中重温。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云雾草木,与我们分别的地方,其情状恰巧相像,就令我徘徊留连仔细眷 顾,悲痛而不敢哭泣。又过了三年,我经过江苏吴县。吴县,是先生早年办公的府邸,旧的治所所在,对着姑苏台 (传为春秋时夫差所建),第一次为先生痛哭。又过了四年,我哭于
39、越台(即禹陵)。又过了五年,到今天,哭于 西台(严光,字子陵)。 昨日,我与友人甲、乙及丙相约,次日聚集。中午,雨还没停,我们在江边雇了条船。上岸后瞻拜严子陵的祠堂, 在祠堂旁僧房内休息。(但见)破墙枯井,好似进了墓地。回到船中,与船夫一同置办了祭祀用具。一会儿,雨停 了,登上西台,将牌位放在荒亭的角落,然后下拜,跪下行礼,祝诵完毕后,悲痛地哭喊三遍(古代祭祀死者的大 礼),然后再下拜,起立。想起自己二十岁时,经过这里一定要瞻拜祠堂,起初来的时候,跟随着先父。如今我也 快老了,(面对)山河大地、风云人物,依恋不舍,如有所失。于是又对着东方。哭拜不止。(这时)有云从西南 飘来,云气蒸腾,气雾笼罩
40、住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气氛。我用竹如意敲着石块,编制楚歌来招他的灵魂说:“魂 灵往来,要到哪儿去?晚上归来时,关塞一片昏黑。你化为朱鸟,(虽然)有了鸟嘴,却能吃到什么?”歌毕,竹 如意与石块俱已碎裂,于是大家就相对感叹。又登上东台,抚摸青石,回到船中休息。船夫起初惊讶我哭泣,说: “刚才有元军巡逻船在此经过,我们何不移舟别处之乎?”因此就移船到河心,举杯相互劝酒,各自作诗来寄托自 己的哀思。傍晚,雪飞风寒,舟中不可久留。上岸住到乙家。夜里又写诗怀古。次日,风雪更大了,便与甲在江边 告别,我和丙两人单独归去。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方才到家。这以后,甲寄来书信及赋别的诗歌,信中说:“当 日风急浪
41、高, 船夫拼命摇橹, 耽搁了很久才渡过富春江。 过河后, 疑心有神灵在暗中相助, 以显示这次聚游的伟观。 ” 我说:“唉!阮籍(曾任晋步兵校尉)死后,空山中没有哭声将近千余年了!是否有神灵相助,当然不能确知;但 这次聚游诚然是壮举,我们仅能赋诗作文来表达情怀,实在是很可悲的。” 我曾经想模仿司马迁,作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月表(史记某篇)的体例那样。现在(也许)没有人 能了解我的用心,但后代人一定会有了解我用心的人。在此我应该记录下来,所以记载了它,以附在季汉内容 之后。今天,是先父登西台后的第二十六年。先父名某(古人避直称尊长之名,叫“讳”),字某。他登台这年是 乙丑年。 153送郭拱辰序朱熹
42、 【译文】(未改) 人世间画人物画的画工,在作画时能够稍微获取到形态的相似,就已经应该把他叫好画师了。现在的郭拱辰(字叔 瞻)先生作画,竟然可以连同人物的精神意境与相似的形态都显现出来,这也真的是很奇特的了。 我很快速地见到过我的友人林泽之和游诚之,他们都称赞郭拱辰的为人,但是叫他的时候他却不能到来。今年他从 邵武随顺地到来时,我这里中有好多个士人大夫,想看一下他的才能如何,于是(作画时)他就有的一气呵成的画 出来,有的画则稍微修改一下,到最后没有一幅画不像本人的,而画中人的风度、神态、气质和神韵,他都能巧妙 地取得它特有的志趣,他的画很值得赞扬。他为我画了大小两幅画像,其中的我好像有麋鹿的动
43、作姿态,山林野外 的性情。我拿着画给别人看,那些大概虽然听说过我但不认识我的人,也都由此画知道画中人就是我。 但是我准备向东去游雁荡山,观看大小龙湫瀑布,登上云晓峰以眺望蓬莱山;向西游历麻源,经过玉笥山,站在祝 融峰的最高点,去俯视感受洞庭湖的风波与浪涛的壮美;向北穿越九江,登上庐山,来到虎溪水旁,去访问陶渊明 先生遗留的痕迹,在这些之后回家去考虑自己的休息。那里应该有一些隐士高人吧,人世间的人大都见不到他们, 但我将有幸见到他们,所以想把他们的容貌画下来带回去,但郭拱辰先生因为今年时间太晚了而思念亲人,所以不 能长时间的跟随我出游,我因此在这里存有遗憾。因为他来辞行,我就写下这篇序赠送给他。
44、 朱熹写于淳熙元年(公元 1174 年)农历九月三日。 240吏道邓牧(元) 【译文】 与人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之内(即中央政权机构)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州一级的长官)、县 令,其次为佐(州县长官的辅佐)、史(掌管文书的官吏)、胥徒(胥是承办书牍的僚属,徒是官署中的差役)。 像这样的人,级别不同,但都属于官员。 古代君民之间相安无事,所以不紧缺官吏,人员不多。陶唐氏(远古部落名,其首领为尧)、虞氏(远古部落,其 首领为舜)设置官制,这是可以考查的,这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贴近百姓的需要)。选择有才学并且高尚 的人,但贤士又不愿意做官。上古之世的志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
45、国君求访他们,诚恳相待恐怕他们不肯 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因迫不得已(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 后世以危害人民的人治理人民,因为惧怕(百姓)作乱,严密的防范不得不周备,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 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发不堪了。 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的虽无采邑的奉养,却也依靠(在衙门里的差事)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 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贤之人和游手好闲之人混入官吏的行列。让虎狼来放牧猪羊,而希望它们繁衍 滋生,怎么能够得到呢?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忧惧安乐而
46、渴望危难啊?(这样一来) 好像应该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夺取他们的食物,不得不使之发怒;耗尽他们的气力, 不能不使之怨恨。人民的作乱,是由于夺取了他们的食物;人民的危难,是由于耗尽他们的气力。而号称治理百姓 的人,耗尽人民的气力而使他们危难,夺取他们的食物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 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 上天诞生了这些民众,所从事的职业不同,皆能够自食其力。如今治理百姓的人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人民的 财物,搜刮而得到它们,不也同盗贼之心吗?盗贼危害百姓,一有盗贼就予以消灭(刚站起来就倒下),(因此盗 贼)没有达到很厉害的地步,是存有害怕顾忌的
47、缘故。官吏没有害怕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百姓敢怨而不 敢言,敢怒而不敢杀。难道是上天不仁义,鼓励、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豹蛇虺(一种毒蛇)一起危害百 姓吗? 然而拿它怎么办呢?说:得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启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 下人自己治理混乱安危,不是还要好一些吗? 306秦士录宋濂(元末明初) 【译文】 邓弼,字伯翊,秦(今陕西一带,春秋战国时为秦国疆域)地一带的人。身长七尺,双目锐利有神,开合闪闪如有 电。能够以力量称雄于人,邻家的牛正在交斗不可分开,(他)以拳打击牛的脊椎,牛背脊折断,跌倒于地;市场 前门有石鼓,十人共抬,不能举起,(他)两手
48、持着行走。然而喜欢酒后使性,怒视旁人,人们见了就回避,说: “狂徒不可接近,接近则必受奇耻大辱。” 一日,他独自饮酒在青楼,萧、冯两书声经过楼下,他急忙牵扯对方入内共饮。两书生向来瞧不起此人,竭力拒绝 他。邓弼发怒说:“你们不接受我的邀请(从:听从),必定杀死你们,(而后)逃命于荒山僻野,不忍心你们困 苦!”两书生不得已,听从了他。邓弼占据筵席正中的座位,指着左右,作揖邀请两书生就坐。大声吆喝着要酒喝, 高歌撮口发出声音。酒喝得畅快了,解开衣服,两腿岔开,形似畚箕,席地而坐(是粗慢无礼的举动),拔刀放在 桌面上,铿然(象声词,形容刀鸣之声响亮有力)作响。两书生向来听说他酒后发狂,想起身离开,邓
49、弼制止他们 说:“不要走!我也稍微了解诗书,你们何至于把我看得低贱?今日并非(意在)请你们喝酒,(而)想略吐胸中 不平之气罢了。经、史、子、集四部的书籍任凭你们询问,如果不能回答,就让这把刀沾上鲜血。”两书生说:“竟 有这样的事?”迅即摘取七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七种儒家经 典)数十义问他,邓弼列举古书中注释经文的文字和解释传文的文字,不漏一句。(两书生)又询问历代史事,上 下三千年谈吐流畅,滔滔不绝不绝(如成串的珠子那样接连不断)。邓弼笑着说:“你们服呢还是不服?”两书生 相顾沮丧失色,不敢再有问题。邓弼取酒,披头散发跳着说:“我今天压倒老书生了!古者学在养气,如今的人穿 着读书人穿的衣服,反毫无生气,只想卖弄学问,把世上豪杰当小孩子抚养(喻轻视),这怎么可以呢?你们算了 吧(蔑语)。”两书生向来自负博学多才,听到邓弼的话大感惭愧,下楼去了,走路都不正常。回去问与邓弼交往 的朋友,也没有看见他拿着书本低声吟咏过。 泰定(元泰定帝也孙铁木而的年号)末年,德王任职西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