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第四章 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 知识网络知识网络 顺序 重点重点 1、能够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情感,梳理文章思路; 2、能够掌握现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3、能够分析记叙文中典型人物的人物形象特点; 4、掌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5、能够分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中句段的作用; 6、理解文章的标题的含义、作用及表达效果; 7、理解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中的句子的含义及赏析; 8、了解记叙文的人称和常见的写作顺序。 难点难点 1、能够掌握现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2、能够分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中句段的作用; 3
2、、理解文章的标题的含义、作用及表达效果; 4、理解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中的句子的含义及赏析。 易错点易错点 1、能筛选文章要点并进行概括。 2、能体验人物情感内心。 3、能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4、能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5、能理解标题的含义及其作用。 6、理解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中的句子的含义及赏析。 高频考点高频考点 1、文本阅读之整体感知 2、修辞、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 4、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5、句段的作用(包含议论文和说明文中段落的删减、调换问题) 6、文章的标题(含义、作用及表达效果,包含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标题) 7、句子的含义及赏析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第一节第
3、一节 文本阅读之整体感知文本阅读之整体感知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1.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 2.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3.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要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4.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 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解读】【解读】 文章的整体感知对于文章理解十分重要。 在中考真题中常常对此考点进行考查, 分值一般在 47分。 老师在讲解时,要关注孩子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文章情感的总体
4、把握,文章总体思路的把握, 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至少两次课。 中考中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四种文体,分别是散文、小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对于文本的整体感知是 我们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也是我们解答其它类型阅读题的第一步。根据不同的文体,南京中考对于现代 文阅读的考察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散文的整体感知 散文因为选材广泛,表达方式多样,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以我们在散文的整体感知中,往 往可以采取“因形析神”,通过散文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分析出作者所希望表达的“情、理、志、 趣”。 (一)写人记事类散文 散文 小说 说明文 议论文 因形析神,由人、 事、景、物析出情、 理、志、趣。 找出三
5、要素, 再提炼出主题。 找出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性质、功能等。 分析文章的论证 思路。 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写人记事散文主要以记叙人物生活中细微事件, 或茁壮刻画人物性格, 或着重掘发所叙述事件的意义, 从而抒发作者情感,阐明一定事理。所以在整体感知写人记事类散文的一般方法如下: 1.首先要抓住文章中与主要人物相关的典型事例; 2.其次抓住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把握人物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3.最后联系现实,联系社会背景;抓住作者的议论评价。 (二)写景状物类散文 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以景物、事物(或物件)描写为主的,作者花费大量的笔墨写景,写物。这类散文的 特点
6、是“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其目的是为了抒情喻理。在整体感知这类散文方法如下: 1.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中所描写的景、物的具体特点; 2.之后合理联想景物中体现出的人的精神品质; 3.最后探析作者想要抒发的具体情感或者希望阐明的具体事理。 二、小说的整体感知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 境是小说三要素。所以在小说文本的整体感知当中,我们主要通过对于小说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环 境分析来感知文章主题思想。 (一)通过情节整体感知主旨 能够梳理小说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经历的主要事件),格式一般为“谁做了什么事”。梳理文章脉络, 其次分析
7、从开端到结局的原因,从而探究小说主旨。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开端 盼于勒 探究:为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艺术地 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发展 赞于勒 高潮 遇于勒 结局 躲于勒 (二)通过人物命运感知主旨 “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物前后性格变化、命运变化的分析,感知 文章主旨。例如故乡一文: 闰土 杨二嫂 我 从一个“活泼、聪明、 能干、淳朴、热情、知识丰 富,是个小英雄形象”变成 一个“憔悴、迟钝、麻木, 有封建传统的等级观念,生 活贫苦的农民形象” 从一
8、个“年轻美丽,人称豆 腐西施 ” , 变成一个 “自私、 放荡、 尖刻、 损人利己市井小 民形象“ 四处辗转、 软弱迷茫的知识分 子形象 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前后变化? “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渴望纯真的人与人 的关系。 (三)通过环境描写感知主旨 环境描写对于主旨表达有暗示作用。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最后的环境描写。 三、说明文的整体感知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 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对于说明文的整体感知主要是找出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性质、 功能等。 (一)说明顺序 1.时
9、间顺序。这是按时间先后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在介绍事物时,即以事物发展先后为顺序,多用 于介绍生物的成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的演变、生产制作过程等,掌握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就可以清 晰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2.空间顺序。指按照事物结构即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由表及里,或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或由整 体到部分等顺序加以说明。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如介绍自然景物、名胜古迹、建筑设计的文章,多采用 空间顺序,说明画面内容的文章,也大多采用这种顺序。通过空间顺序,可以获得对事物的形状、构造等 特征的清楚认识。运用这种顺序,文章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上下左右”等方位词。 3.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指按
10、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 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几种: (1)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 (2)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 (3)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 (4)由浅入深的顺序。 (5)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6)由表及里的顺序。 (7)由此及彼,突出了说明内容的全面性,也使读者意识 (8)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 (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性质、功能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阅读说明文,首先要理解文章说明的对象是 什么。初中阶段接触到的说明文,说明对象主要有事物和事理两类。事物类的说明文,往往介绍的是具体 的事物,
11、重在介绍具体事物的功能、形状、构造等,如中国石拱桥。事理类的说明文,主要介绍的是 事物的原理,重在揭示事理的本质,分析其因果关系,如大自然的语言。有时文章中某一段落就说明 对象来看与整篇文章的说明耐象有一些不同,阅读时要区别对待。其中明确说明对象主要看文章标题、开 头和结尾。提取说明对象的特征、性质、及其功能可以提取每段开头句、过渡句、总结句或者自己概括总 结。例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特点通过提取段首句和段落中总结性的句子得出为历史悠久、结构坚 固、外形美观。 四、议论文的整体感知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 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
12、、论据、论证。对于议论文的整体感知主要是对议论文文章论证思路的分析。明 确文章中心论点、了解文章议论结构(分总、总分总、总分)、熟悉文章论证方法。 (一)感知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 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论点是一句表示判断的陈述句。 1.关注文章标题。有点文章标题直接就是论点;或者指出文章讨论的话题,阅读以论题为文章标题的 议论文,就一定要注意文中对这一论题进行阐述的每一个句子,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文章 表示为一个问句,则直接在文章中找出回答标题的句子即可。 2.关注文章 l-3 段和最后一段。比较规
13、范的议论文,一般应该开宗明义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 行论证,因此,论点般在文章第一、二、三段中出现。如果文章是层层深入论述的,那么论点也可以在 文章的结尾处出现。 3.关注论点的标志性词语。如“启示我们”“告诉我们”“我明白了”“我以为”“由此可见”“看 来”“总之”“综上所述”“所以”“因此”等词语。 4.关注论据。议论文中,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之间的关系, 从论据可以推断文章的论点。 (二)感知论据 议论文论据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其中事实论据主要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道 理(理论)论据主要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
14、理、定律等。 (三)感知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为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论证、 比喻论证。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 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四)感知论证结构 初中阶段,议论文论证结构主要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 (五)整体感知议论文论证思路答题格式 “首先论证了;然后使用 XXX 论证方法论证了 XXX;其次
15、 XXX 论证方法论证了 XXX 最后” 那棵老柿树那棵老柿树 赵宏欣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眼睛不时地望着 窗外。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峦, 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您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 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家乡了吧?”我又问。 经典例题经典例题 例1 他点点
16、头:“三年了。”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 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一片片起伏的黄色 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转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的山峦,甚至是非常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 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座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 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而自豪。 我被他的情绪感
17、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 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 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 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 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 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
18、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 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那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转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我转过头一看,发现他哭了。 “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母亲。” ()请从少尉的角度概括本文的情节。(不超过20字)(2分) 少尉: 【考点】文章情节的整体感知 【解析】对于文章情节的感知,是对人物事件的一个梳理。文章依次讲了“少尉要求与我换座位少尉 看到家乡黄色山峦少尉回忆儿时趣事 (插叙) 少尉看到老柿树少
19、尉看到老柿树下的母亲落泪” 。 之后选取主要情节,整合语言。在做这一题时,要注意让叙述人称,这里有两个人称,一个是“我”,一 个是“少尉”。题目有有明确要求,有的题目不直接点出,但是在出题时有明确指向,尤其是链条式梳理 文章思路的题型。 【答案】(少尉)看到老柿树下盼儿归来的母亲时哭了。 【教学建议】可以让学生一步一步先梳理好文章思路,之后在选取典型事件,最后看题目其他限制。主要 结构“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警句 徐懋庸 许多作者写作喜用警句,许多读者读书喜看警句。有些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赞 赏,结果就连在一篇说明文中,学生们也必硬添入许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其实,作者喜用警
20、句,是由 于才力薄;读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见识浅。才力薄,所以不能创作充实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娱人;见 识浅,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义,徒摘警句以自欺。 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语言说真实的事理, 所以无处不善,没有警句, 也可以说句句都是警句; 那些读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锦上添花,与全文相得益彰。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本来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饮酒诗里与其他诗句浑然一体,并 不独自出色。可有些人钟爱此句,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为可以使文章增色,结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 上 用金线绣花 ,极不相称,且所绣之花,绝不会佳。
21、现在有一类人写作几乎全篇用警句凑成,使人如看万花 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莫测高深,一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玻璃碎片乱凑而成,毫无意义。 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就如 赏花,真能欣赏名花的人,会到园地上,于阳光微风中,欣赏花儿的活泼生机、天然的姿色及其与环境相 掩映之美。在这样境界中的花,无论大小开谢,各有其美。但不懂欣赏的人,只知折取一枝插在瓶中,自 以为已尽得此花之美,却不知这是大煞风景的。 世上的语言,本无所谓奇警与平凡,关键在于运用得当。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 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那些只追求处处须警句的文章,华而不实
22、,实在是不足取的。 (选自文章正宗,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1 年版,有删改) ()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 是( )(3 分) A写说明文,不必硬添入许多奇警的句子。 B好文章无处不善,是不刻意追求警句的。 C写作时,如果多使用警句可使文章增色。 D阅读作品,不应该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 例 3 【考点】议论文论点提取。 【解析】文章结构为“总分总”是结构,开篇陈述现象,提出警句滥用的问题,随后提出分析“真 正的好文章是自然天成的,句句是警句不能拆分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 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最后总结“世上的语言,本无所谓奇警与平凡,关 键在于运用得当。好作品
23、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那些只追求处处须警 句的文章,华而不实,实在是不足取的。最终总结出答案。 【答案】B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带着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之后提取关键句子的方法,就能准确把握文 章论点了。 第二节第二节 修辞、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修辞、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1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2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要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3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 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
24、判断。 【解读】【解读】 修辞、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对于是南京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常规题型。在中考真题中常常对此考点进 行考查,分值一般在 45 分。所以这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高频考点,老师在讲解时,要带领孩子梳理几 种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其具体答题思路。 一、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 对具体的句子而言句子而言的。 (一)比喻 表示两种完全不同种类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比喻一般由 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比喻的作用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比喻的作用是使句子更加
25、生动形象。 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二)拟人 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拟人的作用是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常见拟人的形式: 1.增加人的称呼 例:将“柳枝“加上“柳枝姐姐”。 改写为:柳枝姐姐在微风中摇摆不定。 2.改变名词的说法 例:将“柳枝“变为“柳树的头发”。 改写为:柳树的头发在微风中摇摆不定。 3.用人做的事来代替句中的动词 将“摇摆不定”改为“跳舞”。 改写为:柳枝在微风中跳舞。 (三)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
26、, 对事物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夸张的作用夸张的作用揭示事物本质, 烘托气氛,揭示事物本质, 烘托气氛, 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四)阅读中修辞的赏析方法 1.先找出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本体本体 比喻词比喻词 喻体喻体 例句例句 补充补充 明喻明喻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舞女的裙。(明喻) 暗喻暗喻 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 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 山冈。(暗喻) 借喻借喻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 尽了我们的血肉。 (借喻) 散文中语言经常 通过暗喻,使文 章虚实结合。 类别类别 例句例句 扩扩大夸大夸张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7、缩缩小夸小夸张张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 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 半。 超前夸超前夸张张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 包子的香味来了。 2.具体内容写了什么:结合上下文,阐述出该句所写的具体内容 ; 3.表达效果(感情、性格等)结合文章的中心,体味作者想要表现的感情。 二、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语言表达形式, 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叙述: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例:例: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描写:用生动
28、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人物、环境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例: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 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议论:对人和事物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好坏、是非、价值等所表示的意见。例:例: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 也没有什么关系。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例:例: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 又是多么怕呢! 说明:说明是用简明简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形状、性质、特征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例:例:蝈蝈也存在着同类 相食的现象。 注意:注意: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叙述、描写和抒
29、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 采用说明说明的表达方式。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 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 示例:一朵花示例:一朵花 记叙记叙:悬崖上,夹缝中,有一朵小花。孤零零的,没有一个伴。 说明说明:这是一朵朴实无华的孤独小花。 描写描写:清风吹来,雪白的花瓣、淡黄色的花蕊连着淡绿色的细枝轻轻颤抖,像一位多 愁善感的孤女在偷偷哭泣。 抒情:抒情:小花啊,你为什么哭泣,为什么流泪?可是思念远方的亲人,还是悲叹自己惨 淡的身世? 议论:议论:不要哭泣,不要流泪。你虽没有牡丹
30、的高贵,但你有自己的典雅;你虽没有夜来香浓郁的芳香,但 你也有淡淡的芳香;你虽没有栽插在镶金边的花盆中,生长在温暖德尔花房里,但你扎根大地,吮吸着天 地之精华,分享着万物的灵气;更重要的是,你有着自身宝贵的顽强的生命力。 (一)描写 1.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 不要求写全貌, 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 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 就是对人物的外貌、 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 格特征。 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 朱自清背影 通过对父亲“戴着黑布
31、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外貌和服饰描写,表现出当时家中祖 母过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我又要与父亲分离.所以这个黑色可以反映出父亲内心的沉重.父亲的穿戴是 小帽,布棉袍,而给我的是紫毛大衣,反映出了什么父亲对我真挚的关爱. (2)动作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 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 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
32、影 通过对父亲的典型动作:“探、穿、爬上、攀着、向上缩、倾”的描写。表现出父亲动作的迟缓和艰 难。从而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朴实、真挚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感动和愧疚。 (3)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 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例:例: 片段一片段一 A:双喜问阿发偷谁家的,阿发说偷他家的。 B: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说。且慢,让我来看 看吧。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 这段语言描写,体现了人物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双
33、喜是一个农村少年,偷豆征求阿发意见,可以看 出双喜是一个考虑周全,机智聪明的孩子。 片段二片段二 A:韩麦尔先生因小弗朗士迟到而责怪他。 B:我也不责备你,小弗朗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不过,可怜的 小弗朗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这段语言描写,体现了当时的场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最后一堂法 语课。小说中人物悲伤、痛苦的情感。 片段三片段三 A: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 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
34、脑里面回旋,吐不 出口外去。 B: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 道:老爷。 这段语言描写,辅助动作神态心理描写。闰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 木。生动地写出了闰土被封建等级思想束缚。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 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 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 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
35、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例:内心独白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有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 鸟窝,到了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恼!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 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却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 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最后一课 梦境幻觉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光来。墙上的那块被亮光照着的地方,现在忽然变得透明,像一 片薄纱一样,她可以看到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着精致的盘碗,还
36、有填满了梅子和 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更美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叉,蹒跚地在地上走着,一 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姑娘走来。这时火柴熄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墙又厚又冷的墙。 环境衬托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 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 时时记得的故乡? 故乡 (二)抒情 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 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 精
37、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 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简要来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直白的表 达自己的感情,间接抒情是用事件/物体/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直接抒情 感情袒露、气势奔放 魏巍我的老师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 借物抒情 屋檐游走的光阴 桃花心木 借事抒情 背影台阶回家 三、表现手法 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 现手法。 (一)典型表现手法举隅 托物言志: 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
38、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 象征等。 欲扬先抑: 先表达对某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在一两件小事中,转变了看法。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 地表达出作者感情,使情节多变,造成鲜明对比,使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 铺垫: 用某种具体的形象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对比: 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 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 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文体文体 常用的表现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 (二)不同文体常用表现手法归纳 杰出的建筑
39、师杰出的建筑师 法布尔 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 堪称别墅。一位法国作家在一篇关于蟋蟀的寓言中写到:我的小家庭很舒适,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 就隐居在这里面吧! 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蟋蟀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 蟋蟀的住所有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 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 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那 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宽敞整洁。这里就是它们的聚会平台,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
40、蟋蟀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它们一点儿也不嫉妒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 花蝴蝶。相反倒有些怜惜它们。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欢乐的人,每当讲 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 抒情散文抒情散文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小说小说 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设置悬念 古诗词古诗词 赋比兴、用典、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像 经典例题经典例题 例 1 确实,在建造窠穴方面,蟋蟀可以算是超群出众了。在各种各样的昆虫之中,只有蟋蟀在长大之后, 拥有稳固的家庭住所。即使在一年之中最坏的时节,大多数其他种类的昆虫,都只
41、是在一个临时的隐避所 里暂且躲避身形,躲避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尽管这些昆虫在很多时候,也会制造出一些让人感到惊奇的东 西,以便安置它们自己的家,比如棉花袋子,用各种树叶制作而成的篮子,还有那种水泥制成的塔等等。 经过辛苦劳作造出的家,无论是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春天,还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严冬, 都让蟋蟀无比依赖,不想迁移到任何其他地方去。虽然蟋蟀屋子内部并不奢华,隧道底部就是卧室,但这 里很宽敞,也不潮湿。这样一个居住之所,是为安全舒适而建的,是蟋蟀的别墅。其他动物,或许正过着 孤独流浪的生活,或许正卧在露天里,或许埋伏在枯树叶、石头和老树的树皮底下,它们正为没有一个稳 固的住所而烦恼呢。
42、要想建成一个稳固的住宅,并不那么简单。在我的住地不远的地方,有狐狸和獾猪的洞穴,它们绝 大部分只是由不太整齐的岩石构建而成,而且一看就知道这些洞穴都很少修整。对于这类动物而言,只要 能有个洞,暂且偷生,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也就可以了。相比之下,兔子要比它们聪明一些。如果有些 地方没有天然的洞穴可以供兔子们居住,以便躲避外界的侵袭与烦扰,那么,它们就会到处寻找自己喜欢 的地点进行挖掘。 然而, 蟋蟀则要比它们中的任何一位聪明得多。 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 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 然洞穴,因为这些洞不合适,没
43、有安全保障。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处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 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因此,它拥有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拥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 除去人类, 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要比蟋蟀更加精湛, 它是自然界杰出的建筑大师。 ()下面是辞海中介绍蟋蟀的文字,其语言与选文有何区别?选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辞海: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成虫、 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 新建的洞穴很简单, 只有一个逃避孔。 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 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
44、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 各自分别掘穴。 【考点】表达方式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学性语言和说明表达方式的区别。其中文学性语言生动形象,有画面感,说 明文语言准确、客观、科学严谨。 【答案】本文的语言富有文学性,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又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而辞海 中的文字显得平实准确,趣味性不强。 【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练笔练习,让学生用不同的语言风格进行练习。 蓝蓝 丁立梅 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惊讶极了。蓝,蓝色的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 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 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
45、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 的义工。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 蓝姐。 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每一 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赞。她听了,哈哈 大笑,开心极了。 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 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亲切起来,有说有笑 的。原来,都不是冷漠的人哪。 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
46、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 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得不得了,她却 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 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 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措。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 膝跪下, 泪流满面。 我们都吓了一跳, 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 听到她喃
47、喃地说: 感谢上帝, 我来了。 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 曾是她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曾经 双手紧握着的那一些,都成浮云了,她只要自己能活。 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 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做 是崭新的,是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断定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两年,还 例 2 将活下去。 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选自扬子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