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梳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梳理 孙权劝学孙权劝学 【课文原文课文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多音字) 拜蒙母,结友而别。 【朗读划分】【朗读划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
2、(y)!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课下注解】【课下注解】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 222 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 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 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
3、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 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乃:于是,就。 16、及:到了的时候。 17、过:到;到达。 18、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9、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0、非复:不再是。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
4、2、但:只,仅。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像。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 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
5、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5、邪(y):通“耶”,语气词。 46、乎:啊。表感叹语气。 47、以:用 48、见事:认清事物 【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说( (你你) )事务繁忙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谁比得上我( (的事务多的事务多) )呢?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不再
6、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 (或:浏览群书或:浏览群书) ),了解历史罢了。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
7、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土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 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 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 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 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通假字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当: 但当 涉猎(助动词,应当)
8、 当 涂掌事(动词:正) 见: 见 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认清) 【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 蒙辞辞 以军中多务 古义:推脱。 今义:美好的词语。 孤孤 岂欲卿治治 经为博士博士 邪 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博士 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 今义:学位名称。 及及 鲁肃过过 寻阳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过 古义:到。 今义:经过。 即更更 刮目相待 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但但 当涉猎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见往事往事 尔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大大 兄何见事之晚乎 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
9、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蒙乃始就就 学 古义:从事 今义:就 二、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 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5.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 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下至五代长达
10、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 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本文成语本文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 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整体把握整体把握】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 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 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 119 字,虽极简略但剪裁
11、精当,不仅保留 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 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 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 “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 “与蒙论议” 两个片断, 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 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 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 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 之大,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
12、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文章道理文章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争议解释争议解释】
13、课本把“当涂掌事”联在一起解释为“掌权管事”,有些人认为不妥,“当涂”与下文的 “寻阳”一样,是个地名,位于安徽省东沿,至于“掌事”,跟我们熟悉的“知县”“知府” “知事”一样,是个官职。 根据: 三国时代的淮南袁术自立为帝的时候, 理由之一就是一句谶语 “代汉者, 当涂高也” 。 这句话有四种解释。 1.是孙坚为了怂恿袁术自立为帝,解释成了公路。“涂假途也,乃路之意!”涂,即 途。途,即路。 这个解释用在这里显然不符。 2.涂高:本来解释是魏。三国志:“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吕 蒙乃东吴官吏显然不会跑到魏国谋职,所以也不符。 3.即是课文中所说的掌权谋事,粗看之下好想像有道
14、理,其实不然。我们研究一下,如果 袁术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字和当涂高有着牵强的联系就称帝,显然过于草率,毕竟他也是一路诸 侯,不至于这么蠢。肯定还有其他原因。当时袁术控制着当涂县,如果是因为此,就说得过去 了。如果解释为掌权管事,显然袁术当时还没有那么高的权利。 结论:因为孙权和袁术都是南方人,而且两人所处时代相同,所以字词用法也应该相同。 所以推断孙权所书的当涂高,可能是指当涂县令的意思。 【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辞学就学就学- -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通过吕蒙
15、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大惊结友结友 (5)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 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 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
16、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 不失人主的身份。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 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 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7)“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 鲁肃,而是
17、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 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 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 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1 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 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 “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
18、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 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 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 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 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 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 “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 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
19、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 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 的。 在本文中, 写鲁肃、 吕蒙对话, 一唱一和, 互相打趣, 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 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 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2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 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 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
20、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小测试】 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 事,指历史。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 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非复不再是。 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 务事务。 更重新。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 看待。刮,擦拭。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 称。 见事知晓事情 木兰诗木兰诗 【课文原文课文原文】 唧(j)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 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21、昨夜见军帖(ti),可汗(k h 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i) 市鞍(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n),南市买辔(pi)头,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n ji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鸣啾啾(ji ji )。 万里赴戎(rng)机, 关山度若飞。 朔 (shu)气传金柝 (tu) ,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qing)。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
22、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ng);阿姊(z)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 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hu hu) 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著(zhu)我旧时裳(chng)。当窗理云鬓(bn),对镜帖(ti)花黄。出门看火 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朗读划分】【朗读划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 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
23、,从此/替爷 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 娘去,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 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
24、 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 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不知怎的)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 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 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木兰我也没想什么,木兰我也没 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 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愿意为此买马和马具,从此 代替父亲出征 到东边集市买骏马, 到西边集市买马鞍和坐垫, 到南边集市买马嚼子和缰绳, 到北边集市买长鞭。早晨
25、告别父母离开,晚上住宿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 儿的声音, 只听见黄河流水的声响。 早晨告别黄河离离开, 晚上到达黑山边, 听 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马的嘶叫声。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来了打 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铠甲。将士们多年来身经百战,有的牺牲了,有的胜 利归来。 回来拜见可汗, 可汗坐在朝堂上, (给木兰) 记最大的功, 赏赐很多的财务, 可汗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 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互相搀扶着出城;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对着门梳洗打扮; 小弟听说姐姐回来,霍霍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东
26、屋的闰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 上。脱掉我作战时的战袍,穿上我往日的衣裙,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照着 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出门去看同伍的士兵, 同伴们都很惊异: 同行作战十几年, (竟)不知木兰是女子。 雄兔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么能分辨 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课下注解】【课下注解】 1. 唧唧(j j):纺织机的声音 2. 当户(dng h):对着门。 3. 机杼(zh)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子。 4. 惟:只。 5. 何:什么。 6. 忆:思念,惦记 7. 军帖(ti):征兵的文书。 8. 可汗(k hn):古代西北
27、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9.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 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10.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1. 愿为市鞍(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2. 鞯(jin):马鞍下的垫子。 13. 辔(p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4. 辞:离开,辞行。 15. 溅溅(jin jin):水流激射的声音。 16. 旦:早晨。 17. 但闻:只听见 18. 胡骑(j):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9. 啾啾(ji ji):马叫的声音。 20.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8、21.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22.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3. 朔(shu)气传金柝: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 北方。 金柝 (tu) , 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4.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5.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6. 策勋十二转(zhu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7. 赏赐百千强(qi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8.
29、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9. 不用:不愿意做。 30.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31.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2. 郭:外城。 33. 扶:扶持。 将:助词,不译。 34. 姊(z):姐姐。 35. 理:梳理。 36. 红妆(zhu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7. 霍霍(hu hu):模拟磨刀的声音。 38. 著(zhu):通假字 通“着”,穿。 39. 云鬓(b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40. 帖(ti)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41.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
30、空时,雄兔两只前 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 眼。 42.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43.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 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 哪个是雌兔呢? 44. 行:读 hng。 45. 傍(b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通假字】【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爷爷 : 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双兔傍地走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但但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只,副词 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出郭
31、郭 相扶将 古义为外城, 今义:仅用作姓氏。 木兰当户户 织 古义:为门 今义:人家、门第。 同行十二十二 年 古义:虚数多 今义:数词,十二。 雌兔眼迷离迷离 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词语活用】【词语活用】 问女何何 所思 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策策 勋十二转 名词作动词,登记。 但闻燕山胡骑骑 鸣啾啾 动词作名词,战马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 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词语活用】【词语活用】 特殊句式 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问一声闺女想的
32、是什么? “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 1不闻机杼声。(机杼声)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
33、壮士多年之后壮士( (得胜得胜) )归来。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木兰木兰) )记最大记最大的功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希望驰骋千里马希望驰骋千里马,( (借助它的脚力借助它的脚力) )送我回故乡。送我回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互相搀扶着到城外( (迎接她迎接她) )。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
34、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文章出处】【文章出处】 乐府诗集是古代管理音乐的机构也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后来 把乐府的诗也叫乐府, 其中的民歌, 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 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 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木兰诗 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故事背景】【故事背景】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 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 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
35、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 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 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 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 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 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 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 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 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整体把握】【整体把握】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
36、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 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 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诗以 “唧唧复唧唧” 的织机声开篇, 展现 “木 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 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 天子征兵, 父亲在被征之列, 父亲既已年老, 家中又无长男, 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 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 愿为父亲分担压力; “旦 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 家越远思亲越切。 这里写木兰从
37、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 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 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 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 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 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 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 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 在夜晚, 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 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 战斗激烈悲壮。 将士们十年征战
38、, 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 有的战死, 有的归来。 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 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 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 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 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 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 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
39、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 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 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 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 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 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
40、效国 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 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全诗以 “木兰是女郎” 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 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 活场景和儿女情态, 富有生活气息。 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 生动细致; 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 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
41、民族勤劳、善良、机智、 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 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 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相关成语】【相关成语】 扑朔
42、迷离: 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 , 雌兔眼迷离 解释: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造句:敌军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 侦探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磨刀霍霍: 解释: 原意用力磨刀,发出霍霍声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 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 动。 出处 乐府诗集 木兰诗 :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 造句:这路敌人磨刀霍霍,马上就要行动了。 卖油翁卖油翁 【课文原文】【课文原文】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 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
43、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 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朗读划分】【朗读划分】 陈/康肃公/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bai(jn)。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n) 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 肃忿(f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
44、/置 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 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 他射箭,很久不离开。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 点头。 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 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 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于是 老翁拿出一
45、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 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于是老翁说:“我也没 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课下注解】【课下注解】 1. 善射:擅长射箭 善:擅长,善于。 2. 以:凭借,用。 3. 自矜(jn):自夸。 4. 尝:曾经。 5. 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6. 释:放下。 7. 立:站立。 8. 睨(n):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9. 去:离开。 10. 其:代词,指代陈尧咨。 11. 发:把箭射出去。 12. 矢(sh):箭。 13. 但:只。 14. 微:微微
46、。 15. 颔(hn):点头 16. 之:凑足音节。 17. 不亦乎:(难道)不也吗? 18. 熟:熟练。 19. 忿然:气愤的样子。 20. 知:懂得。 21. 射:射箭的本领。 22. 精:精湛,奥妙。 23. 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24.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25. 尔:你。 26. 安:怎么。 27. 轻:作动词用,看轻。 28. 酌(zhu):舀 29. 乃:于是,就。 30. 取:拿出。 31. 置:放置。 32. 覆:覆盖。 33. 徐:缓缓地。 34. 杓(sho):同“勺”,勺子。 35. 沥(l)之:向下灌注,沥,滴。 36. 因:这里是“接着”的意思。 3
47、7. 唯:只,不过。 38. 遣:打发 。 39. 遣之:打发。 40. 湿;沾湿 41. 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42. 解牛斫轮:指庖丁解牛与轮扁斫轮。 【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斜着眼看他,很很长时间都不离开。长时间都不离开。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卖油的老头儿卖油的老头儿) )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的老头儿说:卖油的老头儿说:“凭我倒油凭我倒油( (的经验的经验) )知道这个知道这个( (道理道理) )。” 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慢慢地用勺子倒油( (通过铜钱方孔通过铜钱方孔) )滴滴入入( (葫芦葫芦) )。 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我也没有别的我也没有别的( (奥妙奥妙) ),只是手熟罢了。只是手熟罢了。 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 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