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58.10KB ,
资源ID:171184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711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单元水 单元教案(共3节))为本站会员(争先)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单元水 单元教案(共3节)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水水 4.4.水是什么样的 【课标落实】【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 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 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 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 讲述自己的观点;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

2、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人类对产品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 的低年段要求。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如沙和食用油等。 16.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8.3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用的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

3、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水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一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 验, 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单元学习主题, 激发学生的欲望。 第二个活动是找一找哪一杯是水, 找到水并不难,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 正确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 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第三个 活动是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感知水没有固定的形状。第四

4、个活动是用手接水,在 手背上滴水,形象认识水的流动。后两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上册第 2 单元感官总动员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物 质的基本特征,了解了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存在形式及颜色、状态、气味等。本课教学中要重 点通过活动让学生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并不难,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 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 味道,透明),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 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学生具备初步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

5、引导学生在 明确关键点后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 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 很强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 说出水是无色、 无气味、 无味道、 透明的等特征。 2观察、描述水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1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和辨认哪一杯是水; 2观察不同形状瓶中水的形状,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3用手接一接水,在手背上滴水,感知水具有流动性。 4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科学

6、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 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 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了解人类对产品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 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

7、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四种不同形状的瓶子、 滴管、装有水的烧杯、红色水彩笔。 【教学【教学时间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一、导入 1 谈话: 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个看图猜谜的游戏, 谜底只有一个字, 你们猜是什么了? (出 示图片:小河、海洋、雨水、小溪) 2提问:那你在生活中哪里地方用到过水。 3小结:水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那你了解水吗?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水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感知水本环节意在调用学生已有

8、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感知水 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二、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1在观察水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看你们会不会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2首先我们可以一眼排除哪一杯肯定不是水?(学生观察并说出理由,从而认识到水看 起来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 3排除 4 号杯,接下来该如何判断? (引导学生依次通过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的方法,排除掉白醋和糖水,并认识到水闻起 来没有气味,尝起来没有味道。在学生进行尝和闻之前,教师应先教会学生如何科学的去闻 和科学的去尝。) 4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

9、的特点找出来了,水有什 么特点呢?和学生一起齐读水的基本特征。 5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选择牛奶、盐水、白醋、水四种液体,利于学生用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选择牛奶、盐水、白醋、水四种液体,利于学生用看颜色、闻气味、尝味 道的方法,调用多种感官进行排除与辨认。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道的方法,调用多种感官进行排除与辨认。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 泡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水的基本特征。泡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水的基本特征。 三、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三、将同样

10、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 1水还有哪些特征了,我们可以把它们倒进瓶子来研究,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的瓶子, 谁来说说看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2让水更漂亮,老师把它染成了红色。如果老师把它倒进五角星的瓶子里,又倒入其它 瓶子中,会有什么变化了?先来猜一猜。 3把水倒进五角星瓶中,现在水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把它的形状画出来吗?再倒进三角 形瓶子里, 现在又是什么形状的, 也画在你的记录单上。 再倒进其它形状的瓶子, 并画出来。 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4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 5老师带来一个球,老师把它放到瓶子里,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6 带领

11、学生完善气泡图并得出结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抽象,通过玩一玩、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抽象,通过玩一玩、 画一画的活动,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就呈现瓶子的形状,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画一画的活动,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就呈现瓶子的形状,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 状。状。 四、握一握水,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感知水的流动性特点四、握一握水,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感知水的流动性特点 1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把水倒来倒去,现在我们如果把水龙头打开,水会怎么样了? (水会流得到处都是。)那你能抓住水吗?谁来试一试,尽

12、你所能抓住水。(学生描述自己 的感受:水抓不住,从边缘流下来了。) 2小结:水会流动。 3自然界中的水又是怎样流动的呢?我们用手背来模拟一下,把手背倾斜一些,我们在 手背顶端滴一滴水,水会怎么流动呢?我们先来猜测一下。 4学生利用滴管滴水,观察水的流动。(通过视频了解滴管的使用。)教师再次示范滴 管的使用。 5学生汇报。 6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会从高处往低处流动。(欣赏自然界中水的流动。) 7谁能根据气泡图来说说水的特征了?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手握水”和“在手背上滴水”活动,细致感知水具有流动性,从高通过“手握水”和“在手背上滴水”活动,细致感知水具有流动性,从高 处往低处流,完善对

13、水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处往低处流,完善对水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4水是什么样的 5.5.玩转小水轮 【课标落实】【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 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 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 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 讲述自己的观点; 能按要求进

14、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人类对产品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 的低年段要求。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如沙和食用油等。 16.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8.3

15、工程设计需要考虑用的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玩转小水轮 是苏教 2017 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水 的教学单元中的第二课的内容, 属于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的范畴。本课从工程技术层面入手,在学习了第一课认识水会 流动的特点的基础上,教材通过“制作小水轮”,“让小水轮转起来”“流水能帮我们做什 么”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动手制作小水轮,并用实验的方法探究、 认识流水的力量,进而关心和思考水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16、【学情分析】 本课着力点在技术领域,从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一个小水轮,到研究用水的力量让小 水轮转得更快,在探究的过程中感知流动的水有力量。在玩儿的基础上尝试探究让小水轮转 得更快的办法,渗透对比实验的条件,在探究中发现,通过课堂中图片、视频的引入,让学 生了解人类对水利资源的利用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 很强的求知欲。但一年级同学刚接触科学不久,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还比较薄弱。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流水有力量,水位越高,水量越大,小水轮转得越快。 科学探究: 1能对小水轮如何转得快做出猜测并

17、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 科学态度: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 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知道流水的力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危害。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流水有力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尝试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及相关视频。 学生材料:小水轮玩具,铁架台,盛满水的水槽、空水槽、一次性杯子、烧杯、抹布。 【教学【教学时间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一、复习导入复习导入 1谈话:上学期的时候我们

18、学习了轮子的故事,同学们还记得吗?轮是什么样的? 2如果把外面的一圈去掉,它还是一个轮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本环节意在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回忆什么是轮,为下一环节进行知识回忆什么是轮,为下一环节进行知识 铺垫。铺垫。二、二、认识轮认识轮 1(出示小水轮),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小玩具,它是不是一个轮?仔细观察一下它是 由几部分组成的? 2小组活动:观察轮 3小组探究轮的构造。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小玩具对于他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股吸引力能让他们的注意力快速地小玩具对于他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股吸引力能让他们的注意力快速地 集中到课堂中来。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

19、观察小水轮的结构,逐步养成学会观察的良好科学集中到课堂中来。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小水轮的结构,逐步养成学会观察的良好科学 品质品质三、三、让小水轮动起来让小水轮动起来 1让轮动起来 (1)讨论:让轮动起来的方法。 (2)交流: 让轮动起来的方法:用嘴吹、用手拨、用沙子、用水等。(板书:吹、拨、冲水) (3)学生领取轮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尝试用吹、用手拨动让轮转起来。 (4)提问:为什么手用力碰一下,用力吹一口气,轮就会转动? (手有力量,用力吹 的气有力量,所以能使轮转动。) 2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1)活动:出示水槽,利用水让轮转动起来。 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盆水,把轮放在空水槽上,你能

20、不能利用水让你们的轮动起 来呢?利用水的力量让轮转动起来时,它就是一个小水轮,我们今天就来玩一玩这个小水轮(揭 示课题) 那你准备怎样用水让小水轮转起来呢? (2)你发现了什么?提问:为什么倒下去的水也能使小水轮转动起来?(倒下去的水是 流动的水,流水具有力量,所以能让小水轮转动起来) (3) 为什么有的小水轮转的快?有的小水轮转的慢呢?你认为小水轮转动的快慢跟什么 有关系? (4)生讨论后交流:水提的高一些水倒多一点,小水轮也会转得更快。 (5)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扶好水杯,对准叶片,仔细观察,最后要把水擦干净, 整理好实验桌。 (6)学生分组实验:同样的杯子水提的高一些,小水轮转得更快

21、。 (7)交流小水轮在什么情况下转得更快:把水从高处倒下来,倒在叶片上,小水轮会转 得更快。 (8)提问:为什么水高一点小水轮要转得快一些? (9)学生分组实验:小孔大的杯子,水流的更多,小水轮转得更快 (10)为什么水流多一些小水轮转得快一些? (11)小结:流水是有力量的,水越高力量也就越大,水越多力量也就越大。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此环此环节在学生已经知道流水具有力量能使小水轮动起来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节在学生已经知道流水具有力量能使小水轮动起来的基础上增加难度。 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水位越高,水量越大流水的力量越大,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假设、实验探究、得出

22、结论:水位越高,水量越大流水的力量越大, 小水轮转得越快。 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小水轮转得越快。 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四、课后拓展课后拓展 1延伸:找一找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运用了流水有力量的原理。 2出示图片:(1)水磨坊(2)三峡发电站。 小结:人们利用流水推动前进,用流水发电来节约能源。 3除了用水,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物体使小水轮转动起来吗?师演示用沙、豆子、米使小 水轮转动。 4作业:利用胡萝卜、塑料片、铁丝做一个小水轮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流水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

23、形象地认识到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流水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 水力资源带来的方便,加深学生对流水有力量的理解。课后尝试制作小水轮,激发学生的动水力资源带来的方便,加深学生对流水有力量的理解。课后尝试制作小水轮,激发学生的动 手制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手制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5玩转小水轮 6.6. 盐和糖哪儿去了 【课标落实】【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

24、用 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 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 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 讲述自己的观点;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人类对产品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 的低年段要求。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 有些物

25、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如沙和食用油等。 16.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8.3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用的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的糖或者盐放入水里,会慢慢化掉,类 似这样的情景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但学生并不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

26、也不能准确判断 物质是否溶解在水里了。本课从观察盐、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 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中去,逐步发展对溶解、不溶解特征的认识,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 激发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第一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初 步认识溶解现象及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第二 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认识到面粉在水里很难溶解。面粉放入水中是 否能溶解是学生前概念中矛盾冲突最大的之一,通过静置、过滤等方法细致观察与比较,建 立对“面粉很难溶解在水里”的认识,并对判断溶解现象的特征更加明晰。第三个活动,了 解生活中的

27、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本课从观察盐、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中 去,逐步发展对溶解、不溶解特征的认识,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相关 内容的兴趣。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但一年级同学刚接触科学不久,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还比较薄弱。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科学探究: 1能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科学态度: 1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

28、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 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分组材料一:盐、红糖各 1 份,水 2 杯,搅拌棒 2 根,布一块;分组材料二: 面粉 1 份,水 1 杯,玻璃棒 1 根;分组材料三:过滤装置 2 套。 【教学【教学时间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小

29、动画:播放毛驴过河的动画片段。故事:勤劳的 驴子背着几袋沉甸甸的盐,累的呼呼直喘气,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驴子走到河边喝了 两口水,一不小心,“扑通”一声摔到了小河里,驴子赶紧站了起来,奇怪,它觉得背上的 重量轻了不少,驴子高兴极了,“看来,这河水是有魔力”。河水真的有魔力吗?你能帮驴 子找到答案吗? 2 提问: 在这个故事里, 我们发现小毛驴背的糖和盐变轻了, 那么糖和盐去哪里了? (学 生讨论) 3引导学生聚焦“溶解”话题。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导学生聚焦“溶解”的话题,揭示学生的前概念。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导学生聚焦“溶解”的话题,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二、观察比较盐、红

30、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二、观察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1(出示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今天给你们准备了盐、红糖、沙子,如果把这三种 物质放入水里,会怎么样?到底你们说的对不对呢,我们用实验来检验。哪位同学记得刚刚 老师是怎么操作的? 学生汇报 2 (你观察的真仔细, 有当科学家的潜力。 ) 回顾演示实验过程, 让学生清楚操作方法。 3如果想要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还需要你们的耐心把加了这三种物质的水静置 3 分钟(PPT 出现“静置”二字),哪位同学知道静置的意思?(搅拌一会儿后,放在那儿 不动它),这 3 分钟里,请你仔细观察烧杯里的变化,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写在活动手册的第 6 页。 4

31、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盐和糖不见了,沙子在杯底) 6盐和糖都不见了,它们还在水里吗?你怎么证明?(看颜色,尝味道) 7提示: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盐和糖是可以食用的,实验器材也是消毒了的,所以可 以尝,但平时不了解的物品不能随便尝? 8轻轻的用小棒蘸一点来尝吧。什么味道? 9小结:像盐和糖这样放在水里不见了,而水变咸了或变甜了,这种现象叫溶解。盐和 糖能溶解于水,而沙子不能溶解于水。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颜色和平时尝味道的方法,发现盐和糖还在水中。将盐、红糖通过观察颜色和平时尝味道的方法,发现盐和糖还在水中。将盐、红糖、 沙子沙子分别放

32、入水中,观察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变化,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变化,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 三、观察并比较绿豆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三、观察并比较绿豆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1小马驮着绿豆和面粉要过河,那绿豆和面粉会不会也被水溶解呢?(学生根据生活经 验预测绿豆不会溶解,面粉会溶解在水中。) 2演示绿豆加入水里,并搅拌,让学生体验绿豆不能溶解在水中。 3指导学生把面粉放入水中,搅拌,静置,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 学生汇报。你能不 能看到面粉小颗粒? 4指导学生将盐水和加了面粉的水分别倒在纱布上,进行过滤,并观察,同时思考:面 粉有没有溶解在水中? 5学生汇报实验发现:加了面粉

33、的水倒在布上,布上留下了少量面粉,而将盐水倒在布 上,没有留下盐颗粒。因此,面粉很难溶于水中。 6老师还给大家一杯水,观察一下静置后的加了面粉的水,你有什么发现? 7学生汇报实验发现:杯底有一些白色沉淀,说明面粉很难溶于水中。 8引导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静置后观察、过滤后比较等方法,认识到面粉不能在水中溶引导学生通过静置后观察、过滤后比较等方法,认识到面粉不能在水中溶 解。知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能溶解。解。知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能溶解。 四、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四、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1生活中还有很多物质,那么它们能融入水中吗?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油、洗衣粉 等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 2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实验验证,研究生活中更多的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质 不能溶不能溶解。解。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6盐和糖哪儿去了 盐+水盐水 (咸) 溶解 糖+水糖水 (甜) 沙+水沙+水 不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