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69.12KB ,
资源ID:171179      下载积分:1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711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一年级下科学全册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为本站会员(争先)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一年级下科学全册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

1、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备备 课课 参参 考考 第 1 单元石头和泥土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 组成部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 岩石圈的概念。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 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黏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 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 巴的机会, 在玩中观察, 在观

2、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 颜色、 大小、 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 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 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 象表现

3、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这是课程 标准所指明的,在“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的主要概念之一。对儿童 来说,土壤、岩石概念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单元所设计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整个 小学阶段科学课程中对土壤和岩石的第一次接触,意在从感性、具象的层面为学生创设认识 不同颗粒大小的岩石特征的机会,为土壤、土壤圈以及岩石、岩石圈概念的发展打下基础。 低年级也是儿童学习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如形状、颜色、轻重、软硬、表面粗糙程度 等)的关键时期,

4、本单元的学习将给学生一个调动多感官观察物体的机会,引导学生认识石 头、沙子、黏土的特征及其多样性。同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会提出问题、搜集 证据、 处理信息、 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技能, 发展好奇心、 合作分享等科学态度。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了解 它们的用途。第一课石头,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 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会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 征。第二课玩泥巴,通过采集泥土、筛泥土,引导学生发现泥土中含有不同的成分,泥

5、 土有颗粒大小、粗细的不同,细的泥土可以用来做泥塑、烧陶器。第三课沙子与黏土, 指导学生识别沙子和黏土,比较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探究沙子和黏土渗水性的不同。 本单元三课在总体上呈现并列关系,石头、泥土以及泥土中的沙子和黏土都是岩石,只 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 第二课和第三课又构成总分关系, 沙子和黏土都可以从泥土中得到, 先发现它们可以共存一处,再将它们分开,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 四、单元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3) 喜欢玩石头、玩泥巴,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五、单元活动导图五、单

6、元活动导图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石头 1 2 玩泥巴 1 3 沙子与黏土 1 总课时 3 第 2 单元水单元概要分析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水是地球上最为常见也十分重要的物质,构成了地球的一个圈层。引导学生认识水,也 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水的经验, 对于水的重要性也有一定认识,但是大多比较零散,还不太能用科学语言来描述。本单元的 设计,继续定位在“观察与描述”,通过比较等方法,促进细微观察,用实验看到的现象说 明自己的观点, 用科学的词汇与学生头脑中对水的朦胧认识相对接, 用气泡图帮助

7、归纳整理, 最终形成对水的特征较为完整的认识。 本单元是一个整合性的主题,立足于有趣的游戏,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水的 特征及溶解现象。同时又涉及技术与工程领域,即在观察生活中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 作小水轮,尝试探究和解决问题。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 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

8、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 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 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 讲述自己的观点;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 域”的低年段要求。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

9、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如沙和食用油等。 16.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8.3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水是什么样的玩转小水轮盐和糖哪儿去了。第一课和 第三课从科学概念层面入手,着力于帮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知 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从概念建构上看,呈递进关系,帮 助

10、学生对水的认识一步步从具体走向概括,从零散走向完整,从而促进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初 步认识。第二课则从工程技术层面入手,针对第一课习得的科学知识“水可以流动,流动的 水有力量”,让学生通过动手做,体会技术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生活中的科技产品 给人们带来便利、快捷。而本单元有了以工程技术为主旨的第二课的加入,使得单元的主题 性更加明显,而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简单串联。 四、单元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 (2)制作小水轮,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方法。 (3)通过观察把物质放入水里的现象,知道溶解是怎么一回事。 (4)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实验等活动,体验动

11、手做的乐趣。 五、单元活动导图五、单元活动导图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水是什么样的 1 2 玩转小水轮 1 3 盐和糖哪儿去了 1 总课时 3 第 3 单元空气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空气覆盖在地球表面,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也是地球圈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认识空气这种特殊的物质,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内容。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 有气味、透明的气体,学生每时每刻生活在空气的包裹之中而不自知。一年级学生虽然朦胧 地知道空气的存在,但对于空气是一种物质,尤其是空气的基本特征还缺少明确的认识。本 单元的设计,从简

12、单易行又生动有趣的“找空气”出发,带领学生充分感知空气的存在,再 初步认识空气的特征,体会空气的重要性。本单元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的直接经验基础上,初 步建立空气是一种物质的概念。 本单元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 继续强调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如空气的颜色、 状态、 气味等特征。此外还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证明。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 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

13、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 说话的意识;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珍爱生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找空气这里面有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的。本单元对空 气的观察和描述,采用先感知再

14、观察的设计思路层层递进。前两课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感知空 气的存在。第一课,通过把空气装进塑料袋里以及把塑料袋里的空气放出来这一组活动,发 现我们周围的确有空气,同时了解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第二课是第一课的递进和补充, 围绕“空瓶和孔隙中是否有空气”这一话题展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 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清晰地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它就在我们的周围。虽然空 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有很多办法把它找出来。从而为第三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课,首先通过一组活动,发现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以及空气会流动;再运用前两单元认 识石头、泥土、水的方法,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尽可能多

15、地描述空气在颜色、状态、气 味等方面的特点。 四、单元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找出”空气,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2)通过观察与类比,描述空气的特点。 (3)通过憋气活动,意识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4)能够积极参与对空气的研究,乐于交流与分享。 五、单元活动导图五、单元活动导图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找空气 1 2 这里面有空气吗 1 3 空气是什么样的 1 总课时 3 第 4 单元动物和植物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世界是物质的”是设计本册教材的核心思想。在认识了石头与泥土、水、空气之

16、后, 本单元的设计围绕地球环境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圈展开。神奇的大自然中存在着无 数多姿多彩的动物和植物。一年级学生也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动物和植物的感性经验。本单 元的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观察、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形成有关动物、植 物的初步概念,认识到动物、植物也是组成自然界的基本物质。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引导学生对动物、植物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它们进 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是非常重要 的。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

17、知识: 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 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 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 讲述自己的观点;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废弃物,有些垃圾可以回收 利用;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

18、环境的重要性。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7.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7.2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 差异。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7.3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 差异。 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形形色色的动物多姿多彩的植物动物人。动物、植 物和人都是组成生物圈的成员,课文采用由分到总的设计思路。第一

19、课形形色色的动物 在认识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动 物的主要特征。第二课多姿多彩的植物在认识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 法初步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植物的主要特征。第三课动物人先比较人和 动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归纳出共同、本质特征;再比较人和黑猩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 及人和机器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人是最具智慧的动物,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 间存在本质差异。 四、单元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植物以及人都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 (2)初步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动物、植物的基本特征。 (3)能利用观察、比较等

20、方法对动物、植物进行分类。 (4)喜欢动物和植物,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发现。 五、单元活动导图五、单元活动导图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形形色色的动物 1 2 多姿多彩的植物 1 3 动物 人 1 总课时 3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 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意味着科学课程不能只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 认识到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怎么做科学,小孩子怎么学着科学家的样子做科学。 科学的核心在于其方法。科学方法是研究

21、者用以考察自然界的步骤、程序,是科学家群 体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总结而来的。科学方法创造了科学知识,体现着科学的精神与态 度,彰显着科学的本质与价值。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整个小学科学教育中非常 重要的一环。 科学方法的学习当然要渗透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但是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采用 某种系统的、显性化的方法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乃至理解科 学的本质都是必要的,因此本套教材在每一册都设计了“专项学习”,构成专门的能力训练 板块。又鉴于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际上存在科学与工程这两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活动, 本套教材中的“专项学习”分为着眼工程实践能力的“像工程师

22、那样”和针对科学探究能力 的“像科学家那样”两个系列。 本册的科学探究活动主题从动物与植物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拓展而来。以法国科学 家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故事为例, 引导学生学着科学家的样子, 提出一个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寻找证据,搜集和整理信息,并向班级展示自己的发现,和同学分享交流研究 所得。从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本册的活动是起点,抓住了科 学探究的三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和分享交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 究过程。 二、单元目标解读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与概念分析 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了科学探究的总目标 和

23、学段目标。本套教材在课程标准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国际比较研究和调查分析, 构建了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体系,从而为确立各学段的能力培养重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从 8 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以此为主线,我们将科学探究活动 的能力训练要点设计为 8 个,分别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低年段 为寻找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低年段为分享交流)和反思评价。每一个 科学探究“专项学习”都给学生提供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同时凸显若干能 力要素,分低、中、高年段进阶呈现。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科学探究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提出问

24、题: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作出假设: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制订计划: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搜集证据: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 征及现象。 处理信息: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得出结论: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表达交流: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反思评价: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 识。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

25、活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简要说明科 学家开展研究都要做哪些事情。第二部分,以本册教材第 4 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活动 为基础,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像科学家那样,经历提出问题寻找证据 分享交流这样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学做小小科学家。 四、单元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目标 (1)能自己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并且开展研究。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三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 (3)通过阅读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故事以及分享自己的发现,初步激发科学探究的愿望。 五、单元活动导图五、单元活动导图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 2 总课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