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66.72KB ,
资源ID:170992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709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市金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为本站会员(争先)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市金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1、 1 20212021 年上海金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年上海金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积累应用(积累应用(1010 分)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故木受绳则直,_。(荀子劝学) (2)过春风十里,_。(姜夔_) (3)王夫之评价采薇中的两句诗“昔我往矣,_;今我来思,_。” 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答案】1.(5 分) (1)金就砺则利 (2)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 (3)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说明:每空一分,错字别字漏字多字都不得分)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 型。答题时注意不要

2、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即可。 2.按要求选择。(5 分) (1)下列诗句与传统文化里所描绘的古人活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花气蒸浓古鼎烟,水沉春透露华鲜 苍爪初惊鹰脱韝,得汤已见玉花浮。 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横见六朝。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A.品茗 赏雪 下棋 焚香 B.焚香 赏雪 下棋 品茗 C.焚香 品茗 下棋 赏雪 D.品茗 焚香 下棋 赏雪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_,_;_。_。匠人虽比 诗人身分低,但亦绝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

3、略这一点。 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 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 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 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 A. B. C. D. 【答案】 (1)(2 分)C (2)(3 分)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中活动场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 要求下列诗句对应的活动场景;然后浏览选项,逐一阅读诗句,并结合所学诗词知识,进行鉴赏分析和比 2 对。选项 A 中由“花气、古鼎烟”等知为焚香,选项 B 出自宋代诗人陆游试茶,原诗为“苍爪初惊鹰 脱韝,得汤已见玉花浮。睡魔何止避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日

4、铸焙香怀旧隐,谷帘试水忆西游。银缾铜 碾俱官样,恨欠纤纤为捧瓯。”选项 C 选自清代钱谦益的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在棋的残局中 寄寓了诗人的故国之思。选项 D 的意思是:我不知道今天庭院里下了雪花,还以为是昨夜院中树枝上开的 话。由此得出答案为 C。 (2)此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 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 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空格前在陈述艺术家的特性,由此直接承接的 应是更贴近的句,由此排除答案 AB,再谈论“固不能有创作”,而是

5、在基础上谈论“创作亦难尽 善尽美”,所以应该由再,由此得出答案为选项 C。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阅读(阅读(7070 分)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一、阅读下文,完成 3 3- -7 7 题。(题。(1616 分)分) 也说“童趣” 简平 一位儿童文学杂志的编辑告诉我,说是有位读者写信来,认为他们杂志上推荐的一位“儿童诗人” 及其作品让人很是疑惑:第一,一个儿童写首诗动辄被封为“儿童诗人”,犹如炮制“小天才”,实属捧 杀;第二,“儿童诗人”写出来的童诗完全不符合他的年龄,聱牙佶屈,故弄玄虛,毫无童趣,他和他的 孩子都不喜欢。尽管这位读者对“儿童诗人”有认知误区,但这样的“歧义”其实隐藏着一个童诗创

6、作应 当正视的问题至少读者表达了对童诗创作的不满,而且直指“毫无童趣”。 不管承认不承认,我们在评判一首童诗时,总是把“童趣”作为一个十分靠前、不可或缺的考量的, 就像褒奖童诗的评论文章里,比比皆是“充满童趣”。既然童趣如此重要,那问题就来了,童趣是什么? 童趣在童诗里如何表现?成人作家与“儿童诗人”谁最有可能接近童趣的考量指数? 与其在辞海里找标准答案,还不如通过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里的童趣篇来认识 人们普遍认可的“童趣”:即儿童对大千世界满是好奇的想象的妙趣、儿童在观察事物时产生的为之激动 的奇趣、儿童在生活中发现的意想不到而又十分愉悦的乐趣、儿童时期所特有的天真烂漫的童真情趣 可以看

7、到,所有这些趣味都是冠之以“儿童”的,是有设限的,至少要有儿童的意味。关键的是,这种带 有儿童特质、特性的童趣,必须具有儿童的感觉、感受和感知。我觉得,这是对“童趣”很好的定义。延 伸到童诗创作,自然也要呈现这样的童趣。说到底,不是冠以“儿童”两个字,就可称之为童诗的,如同 以儿童视角切入甚至以儿童为主人公的小说和电影,不是因此就等同于“儿童小说”“儿童电影”的。所 以,诗歌写作者不应明明表现、表达的是成人的感觉、感受和感知,可出于某种考虑,故意借用“儿童” 作为敲门砖而达到进入诗歌圈的目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同意刘崇善先生在儿童诗随想一文中认为被选入给孩子的诗中的一首诗 并不适合儿童阅读的意

8、见。的确,虽然这首诗其实有不错的意象和哲思,比如“在路上/我们用头行走/我 们用脚思想”,但这不是童诗,原因很简单,若以评判童诗的重要标准“童趣”来做度量衡,说这诗句 “充满童趣”,恐怕连作者本人都不相信,何况这个选本并没有告示所选的均有童诗的标签。我读过一首 作者自己标识为童诗的诗:“头朝上/站在地球上/也可以是/头朝下/站在宇宙里/头朝上/坐在板凳上/也 可以是/头朝下/坐在狐狸的洞里/头朝上/一起发发呆/也可以是/头朝下/望望东西南北”(童子头朝下, 站在宇宙里)。虽说还可以写得更加活泼恣意一点,但我认同作者的自我主张,这是一首童诗,因为称 得上“充满童趣”里面有儿童的感觉、感受和感知。

9、如果一首诗的根本动机源自成人作家观照世界的 表达,只不过有意制造一些儿童因素,由此贴上儿童的标签,没有我们真正看重的“儿童的感觉、感受和 感知”,那就真的不是童诗,说得尖锐些,就是“伪童诗”。其实,谁都知道,孩子与成人看世界是不一 样的,正是这样的不一样,才有了作为诗歌分支的童诗,不然都归成一类好了。归根结底,童诗就是呈现 这种“不一样”的,硬要混为一团,也就没有童诗了。 当然,童趣不是评判童诗的惟一标尺,但是,没有童趣,绝对不是一首好的童诗。不要以为童趣是 一种浅薄的东西,事实上,在童诗以量产岀笼但却得不到读者普遍的认可和喜欢,因而造成创作尴尬的局 面下,我们已经或正在赋予“童趣”更为丰厚丰

10、满的内质。童趣,不是云里雾里虛幻的东西,而是实实在 在可以触摸到的不要自以为是地以为今天读童诗的少儿读者对童诗没有辨别能力,没有基于广阔视野的接 受能力,恰恰相反,今天的少儿读者通过新科技带来的各种新的阅读手段和阅读方式,接触到了比我们想 象的更多的古今中外的诗歌,我们总是号称童诗是为儿童写的,那么,由儿童来评判是不是童诗倒是顺理 成章的,由不得我们太多的自说自话。 3 我和几位童诗界的同侪策划过几次童诗创作大赛,我们将我们选出的作品让童诗的接受端少儿 读者来作评判,令我们惊讶的是,他们以自己的直觉给童诗作出了极为苛刻的定义,在他们那里不可能像 我们这样,给予童诗以几无边界的容忍,他们对童诗有

11、严格的限制和限定,而我认为,这种限制和限定是 对童诗乃至其他文学样式的尊重和推进,没有限制就没有难度,没有难度的写作是不可靠的,也是不会实 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突破的。有位儿童诗诗人说,不应停留在某种僵化的程式里,不要总是那些直白的、 浅显的、薄弱的诗,童诗不是简单的识字读物,需要有文学因子。这话听上去没有错误,但落实到童诗本 身,却很容易为自己写的语言朦胧、语意模糊、语境混乱的诗歌贴上“童诗”的标签,以此为自己的诗歌 找到“弯道超车”的机会,却与少儿读者根本无关。这是值得警惕的。 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让少儿读者对童诗设一个评判标准,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童趣”;我们继 续让他们对“童趣”做出阐

12、释,他们的释解竟然与沈复的不约而同:妙趣、奇趣、乐趣、情趣而且还 加上了优美的语言,温暖的情感,明亮的景象,动人的力量;当然,还必须要在整体上呈现儿童的感觉、 感受和感知。这是让人欣慰的,因为我们毕竟有着很高素养的既认可守正也认可开创的童诗读者。有意思 的是,我们匿名将成人作家和少年儿童自己写的童诗放在一起,请成人评委和少儿评委进行评选,结果, 脱颖而出的大多是少年儿童的作品。这让我不由得联想到,还是暂且先读读由小小年龄的“儿童诗人”所 写的“童诗”吧,相比较成人作家,也许他们更加自然,更加贴合,更加纯粹。 (选自 2020 年 10 月 14 日文艺报) 3.第段中的“歧义”具体是指_。(2

13、 分) 4.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 分) A.儿童与成人看世界的方式不同,写的诗歌完全不同于成人。 B.即使成人作家具有童趣,也不一定能够写出很好的童诗来。 C.目前儿童诗创作出现尴尬局面,主要因为缺少媒体的宣传。 D.成人作家比“儿童诗人”的阅历丰富,对童诗评判更精准。 5.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不一致 的一项是( )。(2 分) A.诗歌要有童趣,就必须有儿童的感觉、感受和感知。 B.评判一首诗是否童诗,就必须看它有没有“童趣”。 C.只要诗歌中出现“儿童”两个字,就可被称为童诗。 D.童趣,不是浅薄而虚幻的东西,是可以感受触摸的。 6.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 分) _ _

14、 _ 7.小明同学读完本文,在网上看到了一首小诗蘑菇,对它是不是儿童诗有点困惑。请你根据本文作者 的观点,为小明解惑。(4 分) 蘑菇:“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 _ _ _ 【答案】 3.(2 分)对“儿童诗人”的概念和对“儿童诗人”应写什么样的诗都有不同理解。(评分说明:回答 “对儿童诗人有认知误区”不给分。) 4 4.(3 分)B 5.(2 分)C 6.(5 分)答案示例 1:文章从读者来信表达对童诗“毫无童趣”不满的现象入手,论述“童趣”是评判 童诗中的重要依据;(1 分)接着借助沈复强调儿童特质、特性的观点对“童趣”进行界定,(1

15、分)并 对借用“儿童”作为敲门砖而进入诗歌圈的做法提出批评;(1 分)然后强调儿童对“童趣”拥有理所当 然的评判权;(1 分)最后通过一个实验,强调“儿童诗人”是展现童趣的最佳创作者。(1 分)(1 点 1 分,表述要有层次,意思接近即可) 答案示例 2:文章从读者来信引岀论题“童趣”,指岀童趣是评判童诗的重要标志;(1 分)接着借助沈 复的观点,指出了“童趣”的具体内涵;(1 分)然后围绕“如何用童趣这把标尺去衡量童诗?”以及 “成人作家和儿童诗人谁更能用好童趣这把标尺?”展开具体的论述。(2 分)最后通过实验而得出结 论。(1 分) 7.(4 分)答案示例:小诗蘑菇是一首儿童诗。(1 分)

16、本诗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调动儿童的视觉感 官,充满想象力,把小蘑菇想象成小亭子。(1 分)“寂寞”和“冷冷清清”是儿童对小亭子因为没有青 蛙来避雨的感知,是儿童产生的真实的心理感受,富有文学味道。(1 分)它从整体上来说有儿童的感觉、 感受和感知,充满童趣。(1 分)(判断 1 分,分析理由 3 分)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由 “一个儿童写首 诗动辄被封为儿童诗人,犹如炮制“小天才”,实属捧杀;第二,儿童诗人写出来的童诗完全不 符合他的年龄,聱牙佶屈,故弄玄虚,毫无童趣”等句子可知,此处的“歧义”是指对“儿童诗人”的概 念和对“儿童诗

17、人”应写什么样的诗都有不同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和推断文意的能力。A.“写的诗歌完全不同于成人”过于武断,于文无据, 原文是“孩子与成人看世界是不一样的,正是这样的不一样,才有了作为诗歌分支的童诗,不然都归成一 类好了”。错误。C.“主要因为缺少媒体的宣传”错误,原文是“不要以为童趣是一种浅薄的东西,事实 上,在童诗以量产出笼但却得不到读者普遍的认可和喜欢,因而造成创作尴尬的局面下,我们已经或正在 赋予童趣更为丰厚丰满的内质”,不能说明“主要因为缺少媒体的宣传”。D.“对童诗评判更精准” 错误,原文是“不要自以为是地以为今天读童诗的少儿读者对童诗没有辨别能力,没有基于广阔视野的接

18、受能力,恰恰相反,今天的少儿读者通过新科技带来的各种新的阅读手段和阅读方式,接触到了比我们想 象的更多的古今中外的诗歌,我们总是号称童诗是为儿童写的,那么,由儿童来评判是不是童诗倒是顺理 成章的,由不得我们太多的自说自话”。故选 B。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C.“只要诗歌中出现儿童两个字,就可被称为童诗”错误, 由“归根结底,童诗就是呈现这种不一样的,硬要混为一团,也就没有童诗了”“当然,童趣不是评 判童诗的惟一标尺,但是,没有童趣,绝对不是一首好的童诗”可知,作者认为是不是“童诗”的一个重 要标准是有没有“童趣”。故选 C。 6本题考查梳理文本行文思路的能力。本文、段是第一层,提

19、出问题,本文第段由一位儿童文学 杂志的编辑讲述的事件引出了“童趣”,第二段提出童趣是评判童诗的重要标志。第段引用清代文学家 沈复在浮生六记里的童趣篇阐释“童趣”的概念,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第 4-6 段具体分析, “童趣”作为评判标准的原因,“如何用童趣这把标尺去衡量童诗?”以及“成人作家和儿童诗人谁 更能用好童趣这把标尺?”展开具体的论述。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论点,得出结论还是暂且先 读读由小小年龄的“儿童诗人”所写的“童诗”吧,相比较成人作家,也许他们更加自然,更加贴合,更 加纯粹。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作者认为评判一首诗是不是“儿童诗”最重要直接 的标准是

20、不是具有“童趣”,而童趣就是“即儿童对大千世界满是好奇的想象的妙趣、儿童在观察事物时 产生的为之激动的奇趣、儿童在生活中发现的意想不到而又十分愉悦的乐趣、儿童时期所特有的天真烂漫 的童真情趣”。然后再分析这首诗有没有“童趣”。“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运用比喻的修辞,充分 调动了作者个想象力,将其想像为“小亭子”。“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 清清”是儿童细致观察的结果,“寂寞”和“冷冷清清”写出了儿童对于青蛙在不在小亭子里避雨的直观 感受。充满了童真童趣。 二、阅读下文,完成二、阅读下文,完成 8 8- -1111 题。(题。(1616 分)分) 风车转了起来 袁省梅 5

21、老汉跳门槛出去时,扭头说:“今个你生日哩,我给你买个蛋糕去。生日蛋糕嘛,人家城里都兴个 这,你也赶个时髦吧。” 穿过南门前的小巷子,过了池泊,就是戏台子。戏台子小,旧,好多年了没有演过戏,台子上就总 是冷冷清清的,鸟雀的小脚印和不知道什么虫子的爪子,印在灰黑的浮尘上,一片连一片。台子下,倒是 热闹,天天日日的,那几个老汉在台子下闲坐,栽盘,耍扑克。耍到交关热闹时,你一声他一声的,谁也 不弱谁。他也爱耍扑克,放羊回来有个空闲了,总要到台子下耍两把。手里抓一把牌,一张张摔下去,压 过对手,或者被对手压倒,吵吵嚷嚷一顿,赚个热闹,就开心了。 快到台子时,老牛喊他脚步子焦火点,三缺一。他喊老牛不耍了,

22、今个有事哩。扭身去了台子边的 小卖部,买了一包盐两袋子醋,还有三块蛋糕,回去了。老牛在背后骂:“你个老不死的急哩是屋里有七 仙女哩。” 院子静静的,柴草上立着一只野雀子,唧唧叫。 把手里的袋子放到门对面的柜桌上,把蛋糕拾到碗里,放在柜桌上,说:“本来想买五个哩,没有 了。就剩三个,够你吃了。”柜桌后墙上的一张相片,老婆子笑盈盈地看着他。他也笑盈盈地看着她,说, “你走了,我还记着你的生日还能给你献个蛋糕;等我死了,娃娃女子都忙得,怕是想不起你我了。好了, 不说了,我得编些风车子,眼瞅着年跟前了。” 从屋外的柴棚子下抓来几根秫秸秆,扑通扔在地上,拄着柜桌,慢慢地坐在杌子上,拾起一根秫秸 秆,扯了

23、枯干的叶子,黑糙的手也不怕扎,攥住秆子,把剩下的碎叶子捋干净。手上忙着,嘴也不停了。 再过几天就都回来了,屋里就热闹了,腊月二十三,灶锅爷点人头。我得多做几个,不要又跟年个 一样,娃娃争的吵的都嫌少。” “啥?娃娃们不稀罕我这?” “呵,你才说错了,娃娃可稀罕哩,别说咱那几个捣蛋鬼,就是巷里的娃娃,回来了就要来咱屋里 要,这个爷那个伯地嘁,像是进来一屋的野雀仔,噪噪噪,噪噪噪,给上个风车子,可高兴。” “回来的娃娃是越发少了,跟着爸妈在外头,远嘛,路上不要花钱啊,人挣俩钱不容易。我想今年 会回来得多,听说今年村里要闹故事。闹故事,光几个婆婆老汉哪能行,得叫人家年轻人闹,才有个看 头。” “怕叫

24、不回来?不怕,大全说给打电话,一个一个挨着打。我想请大全打电话,他们不敢不回来。 大全是羊凹岭的皇上哩。” 抓了剪刀从骨节处裁成一截一截,又劈皮。捡起一截,眯了眼,小心地捏住头上的一点皮,噌地劈 下一根,又劈下一根,跟先前的那根一比,宽了一点,叹息着眼睛不行了,捏起来,嘴抿得紧紧的,也不 唠叨了,好像是一说话,条子就劈不细溜了。把宽的那缕劈掉,比比,差不多宽窄,眉眼间才松展开来, 又叨叨开了。说来说去,也无非就是大孙子小孙女,哪个打电话了,哪个十来天了没有打过一个电话。 一会儿,小桌上堆了一堆黄亮的皮子和米白的瓤段。捏一根条子,捏一截瓤,串上,又捏一截瓤, 串上。数数,一跟条子上串了五个瓤段,

25、又捏了一个瓤段,把皮子的一头插在瓤段上,弯成个圈,另一头 插在瓤段的另一边。做好风车身子,还要做芯子,还要安装把手,还要糊红纸绿纸。眼睛不好了,手也没 有以前灵泛了,做起来就慢,一天能做一个两个,就不错了。 大年三十时,小屋里插满了风车。 正在和馅包饺子,听见外头有娃娃声,嚷了声,回来了。摔下手里的面团,举了个风车出去。门口 却是空空的,巷子里也静静的,没有一个人。他把手里的风车插到门上,回去,把屋里的风车都拿了出来, 插到门上。柳条编的门上插满了,又给门边的土墙上插。 有一点风,风车就呼噜噜转开了。糊了红纸绿纸的风车一转开,就划开了红圈绿圈。一圈红一圈绿, 又一圈红又一圈绿。而且呢,一个风车

26、子转,所有的风车子都跟着转,好像一群娃娃,一个干啥,都跟着 干啥,很可爱,很热闹。 他站在门口看看风车,看看巷头,大孙子小孙女回来,就是从这条巷子回来。他想,他们回来了, 要是能远远地就看见风车,肯定会跑得飞快。 (选自 2019 年第 3 期金山) 8.分析第段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4 分) _ _ 6 _ _9.第- 段的对话非常有特色,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 分) _ _ _ _10.第 两段细致描写了老汉用秫秸秆制作风车的过程,其 用意是什么?请分析。(4 分) _ _ _ _11.评价这篇小说的思想意义。(4 分) _ _ _ _ 【答案】 8.(4 分)答案示例:第段环

27、境描写,既写出了戏台的小、旧和冷清,(1 分)又通过戏台子下的老人 们闲坐、栽盘、耍扑克的热闹场景,写岀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状态,娱乐生活单一,(1 分)写岀了他们 孤独寂寞,渴望子孙团圆的心理状态,(1 分)同时为下文写老汉与老婆的遗像对话做铺垫。(1 分) (评分说明: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指出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及对推动情节 的作用) 9.(4 分)答案示例 1:对话采用虚拟形式、一问一答(或自言自语、内心独白)(1 分),如老婆认为娃 娃不稀罕老汉做的风车,而老汉却认为稀罕,执意要为娃娃多做几个让她们高兴,揭示出老汉内心的孤独、 坚信做风车的传统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欢乐

28、(或对娃娃的思念与疼爱,渴望他们回来过年)。(2 分)对话 平实质朴,情感动人。(1 分)(特色 1 分,概述内容 2 分,效果 1 分。) 答案示例 2:对话中运用了方言、口语,(1 分)诸如“人挣俩钱不容易闹故事有个看头”等,体现了老 汉渴望儿孙们和村里年轻人带孩子回来,也对儿孙们和年轻人在外生活挣钱不易的理解,(2 分)语言充 满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感人至深。(1 分) 10.(4 分)答案示例:写出了老汉做风车时的用心、耐心及艰难(或年老力衰)(1 分),与下文他把风 车插到门上的情节相呼应,同时照应文章的题目(1 分),揭示(凸显)了老汉对儿孙们的思念与疼爱以 及渴望他们回来过

29、年的心理(1 分),表达出作者对老汉处境的同情(担忧)(1 分)。 11.(4 分)答案示例:小说叙述了老汉在已逝老婆的生日拒绝牌友邀请,而买了蛋糕回家进行祭奠,并做 风车思念渴盼儿孙回来过年的故事(1 分),体现了作者对农村老人孤独和寂寞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 希望外出打工子女“常回家看看”,给老人以心灵上的抚慰(1 分)。本文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打工 族日益增多、空巢老人和空巢农村现象日益普遍的今天,我们要对空巢老人这个群体进行生活和心理的帮 助。(2 分)(内容概括 1 分,主题思想 1 分,意义评析 2 分) 【解析】 8.分析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需要先了解其具体作用有哪些,再结合文

30、本内容。分别有:交代社会背景, 为情节发展奠定基础;暗示、烘托角色心情;揭示人物性格;反衬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 展;深化小说的主题等。先分析文中中戏台的特点:小,旧,冷清,可以看出他们生活环境的现状。同时 老汉只能通过遗像进行对话,可以看出他们内容的孤独寂寞和渴望与子孙团圆的心情。 7 9.文中“老汉与他老婆子笑盈盈的对话”应是老汉的内心独白,“柜桌后墙上的一张相片,老婆子笑盈盈 地看着他”“等我死了”表明老婆子已经去世了,因此文中的对话都属于虚拟对话;老汉对眼前的生活有 遗憾,一是老婆子已经去世;是孩子们都没有回来,自己十分想念他们,心里很苦寂。再加上表达效果即 可。 10.分

31、析时从三方面入手:小说内容:充实了小说的情节内容,让读者对做风车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也 与前文“不说了,我得编些风车子,眼瞅着年跟前了”这些话语相映照。人物形象:丰富了老汉这个人 物形象,通过细致刻画老汉编风车的举动,突出了老汉年老体衰,“宽了一点,叹息着眼睛不行了”、做 事详尽,“把宽的那缕劈掉,比比,差不多宽窄,眉眼间才松展开来”的形象。情节作用:推动了情节 的发展,文章后面写门上、门口都是风车,正是老汉不停做风车的结果,从文中“大年三十时,小厔里插 满了风车”可分析得出结论。 11.评析思想感情意义需要结合我们当今社会现实,我们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之后从原文中去筛选关键 词“很可爱,很热闹

32、”;从文中“听见外头有娃娃声,嚷了声,回来了。放下手里的面团,举了个风车出 去”,表明老汉对于孩子们回家的期待,体现了老汉的孤寂。从文中“远远地就看见风车,肯定会跑得飞 快”表明了老汉的期望,也可分析风车象征了老汉这类农村“空巢老人”。由此得出结论。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2- -1414 题。(题。(8 8 分)分) _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 ,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 ,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李梦阳(1473-1530 年),字献吉,号空同子。弘治间进士,任户部主事,迁郎中。

33、明代“前七 子”的领袖。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诗人前线犒军,有感而发。野马:尘埃。 弢:装箭的袋子。飞挽:是“飞刍挽粟”的省说,指急速运送粮草的船只。郭汾阳:唐代名将郭子 仪,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12.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1 分) A.征人怨 B.古渡吟 C.秋望 D.望月 13.对本诗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3 分) A.本诗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共有五个字押韵,读上去朗朗上口,显得很有气势。 B.首联以黄河、长城、秋风、飞雁构成西北边境特有景象,意境开阔而略带萧瑟。 C.颔联描写诗人骑着战马,快速跨过壕沟,显示一副踌躇满志、勇敢威武

34、的形象。 D 颈联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对比,突出了战争来临之前的肃杀氛围, 14.尾联以问句作结,意味深长。请联系背景,加以赏析。(4 分) _ _ _ 【答案】 12.(1 分)C 13.(3 分)C 14.(4 分)答案示例:诗人前线犒军,曾听人说起北方多有英勇善战而又富于谋略的将军,而看到眼前渡 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想到边境鞑靼屡扰,常有战事,不由感叹当时统兵的将军中再也没有像郭子仪 那样的人物。(2 分)“闻道”词表达诗人对统兵的将军中有郭子仪那样的人物的期盼,(1 分)而 “只今”一词和一个问号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英雄不再的痛苦,进而表现出对战争前途的担忧。(1 分) 【

35、解析】 8 12.本题考查分析和判断诗题的能力。可以根据诗的内容和意象来判断诗歌的题目。选项 A,颔联,战士过 壕越沟,纵马驰骋,奇快若风,如追尘埃。将军则全副戎装,弯弓搭箭,满引待发。其英雄霸气,跃然纸上。该 诗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抒发了对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并没有抒发征人戌边的哀怨之情,所以 “征人怨”这个题目不合适。选项 B,诗中“黄尘古渡迷飞挽”中的古渡指古老的渡口,颈联描写黄河渡口 的景象,但是诗人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进行对比,是为了突出了战争即将来临前的肃杀景象。 所以“古渡吟”这个题目不恰当。选项 C,首联黄河水绕汉宫墙点明了环境,“河上秋风雁几行”点明了时 令

36、是秋天。首联写黄河之水,奔腾东去;秋风瑟瑟,大雁南飞。“望”中所见,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且用“秋望”做标题,结构上又做到首联点题,故选“秋望”为题好。选项 D,“白月横空冷战场”描写冷 月当空的阒无人声的古战场上凄清的景象。“望月”这个题目有思乡怀人的意思,可是诗中的“冷月”渲 染凄清之境,抒发诗人心上的寒意。所以用“望月”这个题目不合适,故选 C。 13.本题考查鉴堂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选项 C 颔联写备战中的士卒与将军。“客子”指 远离家乡戍守边地的士卒,并不是指诗人。故选 C。 14.本题考查鉴堂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尾联“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37、的意思 是听说北方多有英勇善战而又富于谋略的将军,只是如今再也没有郭子仪那样的人物。“闻道”一词表达 诗人对统兵的将军中有郭子仪那样的人物的期盼,而”只今“一词和一个问号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英雄不 再的痛苦,进而表现出对战争前途的担忧。该诗以问句作结,意味绵长,从中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表现了 对国事的深深忧虑。诗人前线犒军,曾听人说起北方多有英勇善战而又富于谋略的将军,而看到眼前渡口的 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边境鞑靼屡扰,常有战事。想起经常听人说起的北方多有英勇善战而又富于谋略的将 军,被封为汾阳王的郭子仪便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个诗人深知,战斗的成败,主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诗 人感慨当时统兵的

38、将军中再也没有郭子仪那样的人物,不禁为战争的前途充满了忧虑和担心。从全诗看,我 们不仅看到了明代边地动乱的影子,而且还具体感受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四、阅读下文,完成四、阅读下文,完成 1515- -2020 题。(题。(1818 分)分)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 贞慧善 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 调皎爽不群 。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 偿之

39、。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 忠贤论城旦 ,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 生为 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 问,将军乃 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 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 贱妾耶?”侯生大 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 。中郎学 不补行 ,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40、。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 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 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 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 往。 【注】论城旦,被定罪判刑。一种服苦役的刑罚。中郎,指东汉蔡邕,曾官中郎。学不补行:学问 虽好,但也不能弥补其品行上的不足。开府,官名,用称督抚。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尤与阳羡陈贞慧善 也( ) (2)姬固却 之( ) 9 16.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2 分) (1)少,风

41、调皎爽不群 ( ) A.不合群 B.不平凡 C.不孤僻 D.不结党 (2)公子才名文藻,雅 不减中郎( ) A.平时 B.交往 C.美好 D.正规 1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而自歌以 偿之 夫夷以 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B.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 解之 而身死国灭,为 天下笑(伶官传序) C.侯生三问,将军乃 屏人述大铖意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D.所见岂后于 贱妾耶 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劝学) 18.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B.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C.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D.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19.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卒不往。 _ _ 20.第段说李姬“亦侠而慧”,请根据两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 分)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