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42.34KB ,
资源ID:170955      下载积分:8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709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必背知识点)为本站会员(争先)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必背知识点

1、 1 第一课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 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 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4.20 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方案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

2、阶级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结果: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方案 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 结果: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 国无法实现。 2 第三种方案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结果: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中 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

3、心和使命。从此,中国人 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 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6.中国共产党能够确立执政地位的原因 (1)指导思想: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 (2)阶级与社会基础:1919 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工人阶级能够成为革命力量的原因: 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 量。 他们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之下,富有斗争

4、精神,具有革命性。 3 同时,他们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 性。中国产业工人成为一支日趋重要的社会力量。 (3)其他阶级、阶层斗争中的弱点: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 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4)中国共产党有自身优势: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中国共产 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结论:没有共产

5、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 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主要经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2)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生产 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 步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 步奠定制度

6、基础。 4 2.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1)改革开放的目的: 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振兴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 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 会发展活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 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

7、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 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3.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 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 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 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 5 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结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中国

8、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踏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第二课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 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根本立场:人民立场 (4)根本使命:为人民谋幸福 (5)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6)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9、“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 (1)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决定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 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 6 (2)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3.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1)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2)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 (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 4.如何践行党的执政理念? (1)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2)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

10、(3)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2.2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 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始终 走在时代前列、水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3)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 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7 2.新时代给共产党员提出什么样的新要求?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

11、内容。 进入新时代, 要求共产党员在新征程上更加珍惜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的光荣称号,承担起自 己的责任和使命,做学习的模范,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 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模范,做服从组织、严守纪律的模范,做维护党的团 结和统一的模范,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模范,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做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第三课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3.1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 1.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

12、会主义制 度的最大优势。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 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2.党的领导方式主要有哪些? (1)政治领导。 含义: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 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要求: 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最重要的是, 必须增强 “四 8 个意识” ,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 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2)思想领导。 含义:党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 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党的指导思想武 装全党、巩固共同思

13、想基础。 要求:要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 (3)组织领导。 含义:党在组织体系和组织工作的领导。 体现: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 和主张而奋斗。 要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得到贯彻执行,坚持党管干 部原则,培养高素质干部,集聚优秀人才,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坚 强组织保证。 3.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要求:就是要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 各方的作用,不断完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国家机关发挥作用;还体

14、现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2)意义: 9 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全人 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 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 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 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3.2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怎样加强党的建设? (1)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以党的政治建设

15、为统领, 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人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核 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10 (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执政方式。 2.党的执政方式有哪些? (1)科学执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 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 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2

16、)民主执政: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 (3)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保 证执法、 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 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理政。 (4)关系:是有机统一的,其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 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目的在于 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 位和执政地位。 3.怎样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客观规

17、律执好政、掌好权;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民主的方式,巩固和扩大党长 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3)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 理政。 11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课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1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1.我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2.我国国体的意义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1)明确规定

18、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2)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 切积极因素。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4.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1)最广泛: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2)最真实:表现在从政治保证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在 12 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建立了 一系列切实体现和保护人民民主的制度;制定了从多方面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的法律。从实现

19、方式上看,不仅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的组织等方面实 行民主选举;还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民主协商。 (3)最管用:表现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能 够有效防止出现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 4.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因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充 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2)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 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20、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保持蓬勃的生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2.实行专政的原因 (1) 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 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2)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 (历史 任务) 3.国家职能的表现 (1)对内职能: 13 维护国家稳定。依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活动,打击危害 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 端活动,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活动(3 个打击) 促进社会发展。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和生态建设(5 个

21、建设) (2)对外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坚定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 家的尊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4 个维护) 4.国家职能的作用 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 供可靠保障。 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 家权力, 决定一切重大事务; 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 (一府一委两院) 代表人民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2、。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由 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4 (3)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4)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最高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 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行使立法权、 决定权、 任免权、 监督权等其他职权。 全国人大设立专门委员会, 在闭会期间,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领导。 (5)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3.人大代表 (1)产生:民主选举。 (县级、乡级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

23、投票选举产生 即直接选举产生。 全国、 省级、 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是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 即间接选举产生。 ) (2)法律地位:权力机关组成人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 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 关的组成人员。 ) (3)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4)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定

24、期选出自己的代表组 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 他国家机关,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的政权组织形式。 15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决定因素(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 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律程序 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2) 另一方

25、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国家的其他制度,包括行政制度、监察制度、司法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 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的,都要受其统领和制约。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哪些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突出的制度优势。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 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

26、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 断完善。我们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第六课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1)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4)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5)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人民政协 (1)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7、, 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 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2)主题: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3.为什么坚持我国政党制度? 17 (1)宪法保障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 (2)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 (3)意义: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

28、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 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的国情之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民族共同体。 (2)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行政区域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 辖。 18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民族平等

29、、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 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有机结合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民族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6.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必要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重要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

30、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 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 疆的光荣职责。 7.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 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 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 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 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 流交融,促进各

31、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 展。 8.如何理解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 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 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 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 (1)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 20 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32、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 告工作。 (2)主要职能:办理本村(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政府部门反映村(居)民的意见建议。 3.基层民主实践的形式 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地位、意义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将其作为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第七课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产生:)产生

33、: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作用:)作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 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3)历程:)历程: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 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我国 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 21 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 家的法治模式移植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 的努

34、力最终归于失败。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1)观点:)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 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 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 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类型:)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3)意义:)意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法是维持社会 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反映并调整

35、一定的社会关系,并规定 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 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4)基本形式:)基本形式:法是由国家制度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 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5)本质:)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度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 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6)职能:)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的政 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 22 共事务的作用

36、。 (7)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 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 例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 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全面依法治

37、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原因:)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原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建设。 (2)总目标:)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 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

38、 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 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 23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要求:)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 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 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 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2.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坚 持 中坚 持 中 国 共 产国 共 产 党 的 领党 的 领 导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 本的保证。必须坚

39、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 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 政。 坚 持 人坚 持 人 民 主 体民 主 体 地位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 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 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 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坚 持 法坚 持 法 律 面 前律 面 前 人 人 平人 人 平 等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

40、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 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 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 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凭借形式以言代法、以权正法、徇私枉 法。 24 坚 持 依坚 持 依 法 治 国法 治 国 和 以 德和 以 德 治 国 相治 国 相 结合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 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 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 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

41、法治体现道德理 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 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 治相得益彰。 坚 持 从坚 持 从 中 国 实中 国 实 际出发。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 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 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 国提供理论指导。 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框题法治国家第一框题法治国

42、家 1.法治国家的内涵 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2.法治国家基本特征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表现: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 25 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原因: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 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2)坚持良法之治。 表现: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 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 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另一方面, 良法应体系完备、 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

43、个方面。 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 律的效力。 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 才有法治国家。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原因: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要求: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 司法加以保障 (4)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原因: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要求: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 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 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26 3.怎样建设法治国家? 建设法治

44、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1)推进宪法实施 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举措: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 作;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 文件。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举措: 在宪法之下, 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 形成一个部门齐全、 层次分明、 结构协调、 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

45、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 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4.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 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 27 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第二框第二框 法治政府法治政府 1.法治政府的内涵 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 法诚信的政府。 (1)职能科学 要求。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也必须科学合理。 政府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 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 (2)权责法定 原

46、因。 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 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 缺位和越位等现象。 做法。需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 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3)执法严明 要求。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 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28 意义。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 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4)公开公正 要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 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意义。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 民群众的知

47、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5)廉洁高效 要求:政府必须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政府必须高 效运行,通过优化流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 (6)守法诚信 要求: 政府要带头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做到诚实守信,不能朝令 夕改、言而无信。要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准确记录并客观评价各级人民政 府和公务员对职权范围内行政事项以及行政服务质量承诺、期限承诺和保障承 诺的履行情况。 2.为什么要建设法治政府? (1)必要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

48、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 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更好地促 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29 3.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1)总体要求 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 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 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2)建设法治政府的具体措施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行行政决策科学、民 主、法治化,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 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第三框第三框 法治社会法治社会 1.法治社会的内涵。 (1)内涵: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 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2)具体表现: (信法)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