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94.62KB ,
资源ID:169299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692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2021届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2021届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1、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北京市海淀区 2020-2021 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二)阅读记韦君宜 ,完成 17-19 题。(共 9 分) 记韦君宜 韦君宜, 人称“韦老太”, 作家, 原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 社长。 她那时还不算“老”, 也没有什么“太” 相,为什么会享有这样的称谓,我至今也没怎么弄明白。我跟着人家叫她老太太 【注】 ,习惯使然。后来我愿 意这么叫她,却是因为她的走相:不抬头,上身前倾,腋下夹个纸袋或不得法地挎个不讲究的包;臀部略 略撅起,步幅大,脚下无声却落地有力,总是一副风风火火地去忙什么要紧事情的样子。在楼梯上,在楼 道里,在职工食堂夹着饭碗

2、排队打饭,走到麦克风前去讲话老太太都是这种走相。 我笫一次见她时,并不清楚她是谁。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小说编辑室的组长李景峰来天津召开我 和李定兴书稿义和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与他同行的是一个身材很矮的女同志,他说她是“社领导”。当李 景峰对我说出她的姓名时,那神气似乎等待我的一番惊喜,但我却只是陌生又迟疑地朝她点头。后来我才 知道她在文坛上的名气,并恨自己的无知。座谈会上我有些紧张,倒不是因为她是社领导,而是她几乎一 言不发。我不知该怎么跟她说话。 会后,我请他们去一家小店吃饭。店小人多凳子少,我便请韦君宜和李景峰守住小半张空桌子,我 去排队买饭。待我端着烧饼和牛肉回来,却见一位中年妇女正朝着韦

3、君宜大喊大叫。原来韦君宜没留意坐 了她占的凳子。中年妇女很凶地龇着长牙盛怒不息,韦君宜躲在一边也不解释,睁着圆圆一双小眼睛瞧着 她,样子有点窝囊。我们赶紧換个地方,就这样站着把东西吃完。临回北京,韦君宜对我吞吞吐吐地说:“还 叫你花了钱。”这话虽短,却含着一种很恳切的谢意。她分明是那种羞于表达、不善言谈的人!这就使我更 加尴尬不安:让她远远跑来,站着吃一顿饭,无端受了那女人的训斥和恶气,还反过来对我诚恳地道谢。 不久我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借去修改这部书稿,住在北京朝内大街 166 号那幢灰色而陈旧的办公大楼 的顶层。韦君宜是我的终审,我却很少见到她。可是一次,她忽然把我叫去。她坐在那堆满书籍和稿件

4、的 书桌前她天天肯定是从这些书稿中“挖”出一块桌面来工作的。这次她反常态,滔滔不绝。她与我谈起对 聂士成和马玉昆的看法,再谈我们这部小说人物的结局,人物的相互关系,史料的应用与虚构,还有我的 一些语病。她令我惊讶不已,原来她对我们这部五十五万字的书稿每个细节都了然于胸。然后,她从满桌 书稿中间的盆地似的空间里仰起脸来对我说:“除去那些语病必改,其余凡是你认为对的,都可以不改。” 这时我第一次看见了她的笑容,一种温和的、满意的、欣赏的笑容。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笑容。 随后,她把书桌上一个白瓷笔筒底儿朝天地翻过来,笔筒里的东西”哗”地全翻在桌上,有铅笔头、圆 珠笔芯、图钉、曲别针、牙签、发卡、

5、眼药水等等。她从这乱七八糟的东西间找到一个铁夹子她大概 从来都是这样找东西。她把几页附加的纸夹在书稿上,叫我把书稿抱回去看。我回到五楼一看便惊呆了。 这书稿上密密麻麻竟然写满她修改的字迹,有的地方用蓝色圆珠笔改,再用红色圆珠笔改,然后用黑圆珠 笔又改一遍。想想,谁能为你的稿子付出母亲般的心血? 我那时工资很低,又要用钱贴补家用,就只能在出版社食堂里买五分钱一碗的炒菠菜。有天,李景 峰跑来对我说:“从今天起出版社给你一个月十五块钱的饭费补助。这是老太太特批的,怕饿垮了你这大个 子!”我不止一次听到出版社的编辑们说,老太太在全社大会上说我是个“人才”,要“重视和攴持”。然而, 我遇到她,她却依然若

6、无其事,对我点点头,嘴里自言自语似的嗫嚅着,依然步幅很大,风风火火地与我 擦肩而过。可是我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没有交流的接触方式。今天想起来,我却认真地认为,我那时没被 那几十万字累垮,就因为有了老太太的帮助与爱护。 在我的神灯前传出版时,我请她为我写一篇序。我做好了被回绝的准备。谁知她一听,眼睛明 显地一亮,点头应了,嘴巴又嚅动几下,不知说些什么。书出版后,第一页便是她的序言祝红灯 。序中 依然是她惯常的方式,朴素得近于平淡, 没有着意的褒奖与过分的赞誉,更没有现在流行的广告式的语言, 最多只是“用功很勤”“运用史料的能力和历史的观点都前进了”,还有文尾处那句“我祝愿他多方面的才能都 能得到发

7、挥”。寻常话语,每每再读,总有昨日那种默默又深深的感动此后,我与她很少见面,联系方 式也只是新年时寄一张贺卡,每有新书便寄一册,看上去更像学生对老师的一种含着谢意的汇报。她也不 回信,我只是能够一本本收到她所有的新作。然而我非但不会觉得这种交流过于疏淡,反而很喜欢这种绵 长与含蓄的方式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人间的情感无须营造,存在的方式各不相同。灼热的激发未必能 够持久,疏淡的方式往往使醇厚的内涵更加意味无穷。 尽管老太太走了,这些情景却仍然一并永远地真切切保存在我心里。人的一生中,能如此珍藏在心 里的故人故事能有多少?于是我忽然发现,回忆不是痛苦的,而是寂寥人间一种暖意的安慰。 (取材于冯骥才的

8、同名散文,第段文字摘自苏福忠作品韦老太,你慢走) 注:老太太是重孙对太奶奶的称呼,也是对老年妇女的一种尊称,还可用来尊称别人或自己的母亲。 17.作者选取了与韦君宜交往的几件往事来构思组材:有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修改书稿时与她很少见面,她 却认真细致帮我修改书稿;有她在我经济困难时, (1) ;有她答应为我作序,在序中却没有着 意的褒奖与过分的赞誉;有 (2) 。这一件件往事,让人真切体会到文中“疏淡的方式往往使醇 厚的内涵更加意味无穷”这句话的点睛之妙。(2 分) 答: 18.韦君宜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时,“不算老,也没什么太相”,作者为什么还称她为“老太太”?(4 分) 答: 19.文章描

9、写 细致真切,议论抒情 凝练精当,使得人物形象生动感人。请以第段或第段为例加以分析。 (3 分) 答: (二) (共 9 分) 17答案示例: (1)她给我特批饭费补助,背后夸赞我,见面却依然若无其事 (2)后来我与她很少见面,给她寄贺卡她也不回,只是给我一本本寄她所有的新作 (2 分。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要点: 她走路的样子像老太太;她是作家,原社长,老太太是大家对她的一种尊称;韦君宜给“我” 文学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帮助,像母亲一样呵护“我”成长; “老太太”的称呼表达了作者对韦君 宜的尊重、感激、爱戴、怀念。 (4 分。每点 1 分) 19答案示例 1: 第段中写韦君宜谈论

10、历史人物聂士成和马玉昆、谈我的小说时的“滔滔不绝” ,甚至还注意 到我小说中的语病等描写,以及“除去那些语病必改,其余凡是你认为对的,都可以不改”的语 言写出了韦君宜学养丰富、工作认真严谨、为人宽厚豁达的特点。 “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笑 容”的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对韦君宜深切的感激与缅怀之情。这样,使得人物生动感人。 答案示例 1: 第段“底儿朝天地翻过来”等动作描写写出了韦君宜在生活上的随意和不拘小节; “密密麻 麻”的修改字迹,蓝色、红色、黑色圆珠笔的反复修改等细节描写,又表现出她对待工作的严谨 认真和对晚辈的悉心培养。 “谁能为你的稿子付出母亲般的心血”的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对韦君宜 深

11、深的敬意与感谢。描写与抒情议论的运用,使得人物生动感人。 (3 分。描写分析 2 分;议论抒情分析 1 分) 北京市西城区 2020-2021 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阅读母亲的心愿,完成 21-23 题。(共 8 分) 母亲的心愿 “麻警官, 您母亲又闹着要出小区, 倒是没在小区里翻垃圾箱捡垃圾了。 这都第四次了, 我们劝不住, 疫情的严重性您是知道的,怎么说她就是不听。知道您忙,可我们实在没办法,只能找您了。” “我早晨过去又说了说,怎么还闹呢?吃喝都给她准备得很充足,口罩也买了。”麻利锋刚上卡点, 母亲居住的社区张主任就打来电话。昨天张主任就为麻利锋母亲要出去给他打了半个小时

12、的电话,最后还 是麻利锋亲自回去,才把母亲拦住了。 母亲越来越不听劝了。麻利锋最初担心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带她到市医院彻底检查,结果显示 所有数据正常。大夫说人上了岁数,性格发生变化也不奇怪。 父亲在世时, 母亲买菜做饭收拾屋子, 还要伺候腿脚不便的父亲, 每天不得闲, 几乎不用麻利锋操心。 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似乎就变了,主要表现是话少了,还总爱在小区的垃圾箱里翻捡废品。纸箱、矿泉 水瓶、废报纸、泡沫板只要是废品回收站要的,母亲一样也不会漏掉。起初,听小区门房的梁姨说过 几次,好似母亲抢了人家的生意,话说得客气但不好听。麻利锋似信非信,家里见不到任何废品的影子呀。 他忙得顾不上,就让老婆

13、去盯了两次,果然看到身形瘦小的母亲踮着脚,半截身子插在几个垃圾箱之间, 像个土拨鼠似地往外捡废品。 母亲被抓了现行后,更加无所顾忌了。梁姨被进出的车辆登记拖住了手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目标落 入母亲的手中,碍于麻利锋的面子,再生气也不好明目张胆地夺回自己的地盘。 母亲是市五小退休教师,每月工资五千多。 麻利锋问她:“缺钱吗?” “不缺。 ” “为啥捡垃圾?” “那不是垃圾,是能回收利用的废品。 ” 麻利锋劝说多次无效,也不能整天看着她老人家。 “老妈,无论如何都不能出门呀!”麻利锋下卡点后急急忙忙赶回家,母亲趴在客厅的窗台上看着外 面,他进门也没搭理。麻利锋从母亲的视线角度看去,小区门口有几个社

14、区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疫情还 没有结束,您的身体又那么弱。” “我没糊涂,电视里天天在播。你也要小心点,天天早出晚归的。妈知道你们辛苦,要不我才不在家 闲坐着,没感染上病毒还坐出毛病来了呢。中间那个垃圾箱里扔进去两个牛奶箱,还有” “哎呀妈,看在我苦口婆心饿着肚子说了半天的份上,就算是人家把金条扔进垃圾箱,您也不能下去 捡,太危险了。”麻利锋把母亲架到了沙发上,有些急赤白脸,母亲却笑了。 “赶快回去吃你的饭, 我又不是小孩子, 你真啰嗦! 不放心的话, 你干脆把我绑起来, 让我等死算了! ” 母亲的脸沉了下来。 麻利锋登时泄了气,怏怏地走了。再强硬下去把母亲惹毛了,还真不好收场。安葬了父亲后,

15、他就建 议母亲搬过去跟他一起住,母亲说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动员了好几次也不听。 “老太太已经出小区了,我和门口的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劝都不听,你赶快回来吧。”麻利锋昨天没说 通母亲,早上出门前就叮嘱老婆一定要过去盯着, 果然时间不长老婆就打来电话抱怨, “非要去超市不可, 买啥我替她去买还不行么。” 麻利锋头疼了:“唉,就让她出去一次吧,五六天没” “你以为你是警察就可以让家里人随意进出?老太太真要出了事你负得起责吗?”麻利锋话没说完, 老婆开火了。 麻利锋刚赶到小区大门口,就见母亲戴着口罩从不远处走来,身后跟着两个超市的工作人员,推着装 满牛奶、方便面的小推车。母亲冲他欢乐地挥着手,麻利锋憋着一

16、肚子气,大声冲母亲嚷嚷:“不让您出 门就是不听,尽给人找麻烦!” “他们几个整天守在小区门口很辛苦,我就是想给他们买点吃的喝的。”母亲轻声细语地说。社区人 员愕然,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其中一位年轻的没忍住,眼圈红了。 “老妈, 您做得对! ”回到家, 麻利锋帮母亲脱大衣, 在右边的衣兜里发现了一张工商银行的回执单, 是母亲给武汉捐助了四万元的凭证, 时间正是今天, 超市旁边就有工商银行的营业点。麻利锋悄悄塞回去, 转身给母亲竖起了大拇指。 母亲笑得像正午的阳光那般灿烂。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 年第 5 期,有删改) 21本文写了母亲不听劝给大家带来各种困扰 的行为,根据故事情节,补全下图。

17、(2 分) 麻警官接到社区 张主任电话请他 劝阻母亲。 母亲不听儿子劝告, 也 不肯搬来同住。 麻警官得知母亲此次出门 是为了捐款和想为社区人 员买慰问品。 回 顾 22下面改写的语句与文中的画线句相比较,虽然句意变化不大,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请作简要赏析。 (3 分) 改文:社区人员惊愕得无话可说,其中一位年轻人忍不住都快哭出来了。 原文:社区人员愕然,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其中一位年轻的没忍住,眼圈红了。 赏析: 23校文学社要出一期抗疫专刊,设有“人间大爱” “众志成城”两个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 结合全文内容说明理由。 (3 分) 我向“ ”栏目推荐本文。理由是: (二)(共

18、8 分) 21答案示例:母亲最近总爱在小区捡能回收的废品。麻警官妻子打来电话抱怨母亲执意要出小区。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示例:原句用逗号多次停顿,用短句,表现了社区人员得知母亲的心愿后感到吃惊、无法用语 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并难以控制感动之情的渐变心理过程;运用“愕然” “眼圈红了”等神态描写,更 能细腻描写出人物的心理波动;侧面突出母亲行为的高尚,更能感动读者。 评分标准:共 3 分。句式特点 1 分,描写手法 1 分 ,点明表达效果 1 分。 23.答案示例一:我向“人间大爱”栏目推荐本文。理由是小说用较多笔墨写母亲在小区捡废品,疫情期间 执意要出门等

19、令人困扰的行为。在小说结尾终于揭示悬念:母亲这样做是想为武汉捐款并感谢社区人员。 母亲这样一位普通退休老人能有这样的爱心,体现了我们社会可贵的大爱精神。小说还写到社区工作人员 对母亲的关切,这些也体现了人与人互相关爱的可贵精神。 答案示例二:我向“众志成城”栏目推荐本文。理由是小说塑造了一群辛苦坚守岗位,工作认真负责 的社区工作人员;还塑造了工作繁忙又关心母亲,恪尽职守的麻警官;并重点刻画了千方百计想为社区工 作人员做点事情,并向武汉捐款的普通老人麻警官的母亲。大家都在疫情中尽己所能, 一起面对困难, 团结一致,体现了众志成城的可贵精神。 评分标准:共 3 分。梳理全文情节或人物 1 分,分析

20、并点明本文主题 2 分。 北京市东城区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二)阅读书院与乡愁,完成 16-18 题(共 11 分) 书院与乡愁 这是我见到的藏书最丰的个人书院,位于川西德阳市旌阳区,名叫高槐书院,高槐是书院所在村 子的名字。村子是有着高大的槐树吗?槐树是有的,却不高大,在村子之外和房前屋后,谦卑地站立于 深秋的微雨里。因此显眼的不是槐树,而是高槐木刻、染云山房、民谣小院,还有高槐书院。木刻与染 房,都是非遗项目,做民谣的是几个从丽江过来的年轻人,自创自唱。在村庄入口处,下一段小小的斜 坡,就到了书院的院坝,站在院坝里,就见屋内书架林立。进门,抬眼就看到伦茨

21、的德语课 ,那是我 喜欢的小说,也是我一直没读完的小说;不急着读完,正因为喜欢。在陌生的环境里,遇见自己喜爱之 物,喜爱就化为喜悦了。然后是我们熟知的世界名著、中国古典和现当代名著,在层间很高的两层木楼, 包括楼梯两侧,满满当当排列着,足有二十多万册。 一个壮实的年轻人守在那里,说自己刚大学毕业,回来是帮助父亲的。这个书院,这些书,都是 他父亲的。德阳我不可谓不熟悉,跟这里的作家和学者多有来往,但从没听说谁有这么多藏书,于是问 他父亲的名字。 “他叫舒銮兵。 ”年轻人说。想了想,竟不认识。 “他是个厨师。 ”年轻人又说。 这让我暗暗吃了一惊,同时平添了几分敬意。厨师爱书,当然并不稀奇,难得的是

22、拥有如此巨大 数量的图书,且品质高雅,种类繁多,除文学、历史、哲学,还有音乐、医学、农科二楼的一间屋 子里,放了八千多册创刊号。据悉,全国私人收藏的创刊号,唯上海一藏书家比舒銮兵丰富,那人有上 万册。名著可不断翻印,创刊号却是唯一的,是一个时代文化风尚的见证。我小心翼翼翻开一本,打头 是茅盾先生的文章,发黄的纸页,留下时间走过的足迹,也留下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茅盾的那篇文章, 无非是简述办刊的缘起,文字平顺,却字字句句给我仓廪殷实的感觉,这是旧书赋予的感觉。很长时间 以来,我都只读电子书了,但是电子书不会给予我那样的感觉。于是我想,物质和精神,就像身体和灵 魂,是不能轻易分开的。许多时候,物质

23、本身就构成精神,如同身体记载着灵魂,否则就不会说“面孔 是灵魂的镜子”了。 正跟年轻人说着话,年轻人轻喊一声: “我爸来了。 ” 门口站着个比年轻人矮了不少的阴影因门口太亮,使那人反而成了阴影。走过去招呼,才把 他看清。平头,圆脸,五十岁左右年纪,夹克衫小了一号,又扣得太严实,使他的上半身圆滚滚的。 本以为,舒銮兵只是爱藏书,结果他爱藏书是因为爱读书。 “从十多岁起,我就喜欢上读书,养成 了读书的习惯。书是很奇怪的,不看的时候好像啥都懂,看得越多,越觉得不懂,就只能看得更多,也 买得更多。 ”但他只读过一年高中,为什么没能读下去,未作深谈;似乎是没时间谈自己,他想谈的,是 古今中外的大师和他们

24、的作品。他显然熟知那些作品,包括首发在什么刊物,若是外国作品,又是在哪 个年份、通过什么渠道译介到了中国来。 我问他买书花了多少钱,他说: “不知道,没算过。别人挣了钱是买房子,我挣了钱是买书。 ”口 气淡然,却也难掩超越自足的骄傲。为买到它们,他跑遍了大江南北。有段时间不少图书馆倒闭,贩子 称斤论两买来,倒手卖给他,平均十块钱一本,这样的书他买了五万多本。还有些藏书家去世了,儿孙 辈不爱书了,就卖,他从中也收了不少。 好在他自己的儿子爱惜书,也爱读书。儿子大学读的是心理学专业,对犯罪心理学特别感兴趣, 恰好在他的藏书当中,从最早译林介绍过来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 ,到而今东野 圭吾

25、等人的小说,很齐全,加起来有二千余册,够他读。 “现在爱看手机了, ”舒銮兵转脸批评儿子, “那 种碎片化阅读,不行,你好像看了很多,结果互相掩盖,到头来啥都没记住,记住了多数也不值得。 ”儿 子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 “手机上是你需要啥就给你推送啥, ”舒銮兵接着说, “可是人不能将就自己的 需要,读书就是不将就,读一本让你长一本的见识。 ” 他似乎也不赞同学以致用的说法,他读过的书, 对他做厨师大多帮不上忙,但让他活在一个很大的世界里,精神的世界里。 他又说,过去某些受人敬重的乡绅,到夜间就吩咐仆人去给穷人家孩子的灯盏里添油,鼓励他们 用功, “加油”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而今灯有了,书也

26、有了,更应该好好读书了。 他还说,他书的总量,不是二十多万册,很多分散在朋友那里,归在一起,达五十多万册。书院 在有正式身份之前,就是开放的,不管谁来,都可以随便看,既可坐在屋里看,也可坐到院坝里去看。 看书一律免费,当然你愿意要上一杯十来块钱的清茶也成。若是孩子过来看书,不仅不收钱,还发苹果 给他们。不远处他开了个鱼庄,亲自做厨,用鱼庄来养书院。 “书是让人分享的, ”他说, “分享才有意思, 也才有价值。 ” 现在,书院有了正式的身份了。外墙右上角还钉了块牌子,上面写着“旌阳区图书馆高槐书院分 馆” 。来读书的人更多了,特别是周末,德阳市区的也过来。有的书,他不止一册,有多册,因为他想搞

27、个读书会,志趣相投的一起读,读了共同讨论。他说: “如果你读红楼梦 ,我读白鹿原 ,就对不上 号,不好讨论,收获也不会很大。 ”我对他由衷地敬佩起来。 书院是启蒙地,也是一种乡愁,最馨香的乡愁。舒銮兵是这样看的。他希望,家乡的孩子们考上 大学了,去外地读书和工作了,甚至漂洋过海了,能忆起自己的老家有个书院,那是读书的种子,有种 子就会发芽,就会开花结果。 (取材于罗伟章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16.文章先写了书院的地理位置、藏书情况和主人身份、外貌,然后依次写了书院主人 、 、谈论读书意义、 四个方面的内容,最后写了书院主人的期望。 (每空不超过 6 个字) (3 分) 17.结合上下文,从内容

28、和结构两个方面,简要分析第段中人物描写的作用。 (4 分) 答: 18.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对第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4 分) 答: (二) (共 11 分) 16.答案示例:喜爱阅读图书 不惜财力买书 与人分享图书 (共 3 分。共 3 空, 每空 1 分) 17.答案示例: 第段先写舒銮兵个头“矮”且 “成了阴影” ,又写他“平头”“圆脸”“夹克衫 小了一号”“上半身圆滚滚”等,生动地描绘出他长相平平与穿着的不合体。照应了上文他身份的普通, 又与后文他高贵的精神追求形成反差, 突出了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 (共 4 分。 内容, 2 分; 结构, 2 分) 18.答案示例: 舒銮兵认为

29、 “书院是启蒙地”,表明他开办书院是为了让家乡的孩子们更好地读书, 长见识, 丰富精神世界。又认为“书院”是“乡愁” ,而且是“最馨香”的,表明他期待孩子们离开家乡 后,把书院当作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寄托,珍藏书院带来的美好、愉悦的读书体验,发挥出读书的 价值。 (共 4 分。 “启蒙地” ,2 分; “乡愁” ,2 分) 北京市朝阳区 2020-2021 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二)阅读远村有芳邻 ,完成 19-22 题。 (共 10 分) 远村有芳邻 仲夏时节,五点钟的样子,天就露出了鱼肚色。 七十岁的常惠生,从枕头下摸出钥匙,准备到德山家去看看。 德山被他儿子接到城里治病去了,临走前把

30、钥匙交给了惠生,让他帮忙给照看老屋。 常惠生小心地掂了掂,这一串钥匙可以打开尹家的大门、卧室门、仓库门不是亲如一家人,不 会对他这么信任。他走出卧室,穿过堂屋,再打开自家的大门,站在台阶上,便望见了几百米开外的尹家 老屋。当然,只能望见那栋老屋上部的风火墙、晒楼、青瓦屋脊,高高低低的杉树、南竹、马尾松、槐树 密密匝匝,如绿纬翠幛。再看看自家的房前屋后,也是林涛起伏。到处是嘹亮的鸟鸣声和飞掠而过的翅影, 不经意间震落了树枝树叶上的露珠,发出沙沙的碎响。 常惠生突然觉得眼睛有些润湿,喃喃地说: “德山呀,我在这里等你回来。 ” 他走下台阶,沿着一条被林荫遮蔽的小路,朝尹家老屋走去。 这个村有三四十

31、户人家,住得很分散,到处是半裸半掩的土石山丘和坡地,稀稀拉拉地只长矮小的 杂树、荆棘和野草。常家和尹家住的这一面坡地,原叫秃毛坡,但现在却有了成片的树林,还有了许多自 开自谢的野花。常惠生以前当村长时,曾动员村民在自家屋前屋后栽树,像尹德山一样,既可保住水土, 又可以变钱,但没几个人相信他的话。 常惠生的儿子常凯是个农民企业家,早几年他回村成立起生态农业科技园,闹得红红火火。科技园 就在坡下的小河边,常凯不喜欢秃毛坡这个名字,遂改名为锦绣坡,单位则称之为“湘楚锦绣坡生态农业 科技园” 。 常惠生曾问儿子: “这面坡是我家和尹家共有的宅基地和自留山,你改名问过他吗?” 儿子说: “问他做什么?他

32、肯定会同意的。这几十年,你们二老对尹家施惠多多,他报过什么恩?” 11“混账东西!有你这样说话的吗?就算我们帮过人家一点小忙,老想着人家怎么回报,那么原本的 动机就歪了。 ” 12儿子赶忙说: “爹骂得对,我再不乱说了。 ” 13常惠生和尹德山同年,两家人的上一辈就是邻居。童年时他们感情就很好,后来,他们都成家了, 又都有了孩子。他家的日子过得稍稍舒坦,而尹德山个子瘦小,还有哮喘病,从土里刨食都不是个好把式。 老天又对他格外不公,儿子尹忠三岁时,妻子患急病突然辞世,常惠生拿钱买棺木,帮着他把丧事办完。 尹忠十岁时得急性阑尾炎,又是常惠生催促尹德山连夜轮流背着尹忠赶往几十里路外的镇医院,并代交了

33、 医药费,这才保住了尹家的这条根。尹忠读初中、高中、大学时,常惠生不时地资助学费 14老实巴交的尹德山木讷少言,多说几句感谢话都不会,只知道年年月月做完田里的活计,就在秃毛 坡栽树、护树。 15常惠生从不认为邻里之间相互帮个忙,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为什么一定要人家念念不忘?当尹忠大 学毕业后当了中学教师,每次回家探亲,必登门叩谢送上一份礼物,常惠生执意不收。当尹忠当上中学校 长,经济宽裕了,一定要归还历年来的欠款时,常惠生说: “你爹记的帐,我不认,是他记错了。 ”但这满 坡的绿意和清凉,悦目清心,常惠生却不能拒绝。常凯曾问他这树将来属于谁,他说当然属于种树人,常 凯冷冷一笑: “种在我家地界上

34、的,自有法律去公断。 ”在这一刻,常惠生恨不得给儿子一个耳光! 16终于到了尹家老屋前,常惠生在高门槛上坐下来,点着一支烟,慢慢地抽。他和尹德山平日里相互 走动时,就喜欢坐在门槛上抽烟、聊天。 17尹德山去城里治病,一眨眼就十天了,是他打手机让儿子尹忠开车接去的。临别时,他对常惠生说: “我的心脏病有日子了,怕耽误儿子的工作,又舍不得你常大哥,一直没言语,现在看来是拖不下去了。 这串钥匙就交给你了,我会回来的” 18风吹满坡树叶,沙啦啦地响,仿佛他们高高低低的说话声。 19抽完了烟,常惠生起身进了屋,打开朝南的窗户,屋里顿时明亮起来。床、柜、桌子、板凳,老旧 得很。墙上挂着几个大镜框,里面嵌着

35、用毛笔字写的红纸。他走过去一看,分明记着常家资助过尹家的一 项项钱款。字很漂亮,应是尹忠的手笔。他叹了一口气,说: “德山啊,你老记着这些干什么。 ” 20走出卧室,他又去打开仓库门、杂物间门、厨房门,再回到大门前,坐在门槛上。风从大门灌进去, 又去拜访一个个的房间,去触摸家具、农具、厨具,细润无声。 21 22谁也没想到,夏至后,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骤然而来,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山洪暴发,各处山体滑 坡,不少人家的房子被夷为平地,还死了人。只有秃毛坡因树木多而密且扎根深,居然巍然不动,常家和 尹家的房子毫发无伤。坡下的科技园,也安然度过这一劫。 23常惠生对全家人说: “你们不是说尹家没有回报我

36、们吗?德山几十年栽树、护树,不言不语地护佑我 们!德山是咱们家的恩人,是我们村的功臣! ” 24常凯低下了头。 25常惠生马上打手机给尹德山,没有回应。再打给尹忠,手机里传来了哭声。这才知道,在最后一个 风雨之夜,尹德山在医院溘然而逝。临死前,他交代儿子:不买棺木,就把骨灰埋在自家屋后樟树下;老 屋用来安置失去住所的乡亲;满坡的树都归属于常家。 26常惠生忍不住老泪纵横,然后说: “ 而且,这个坡应该叫德山坡! ” (取材于聂鑫森的同名小说) 19.文章标题“远村有芳邻”中, “芳邻”指的是“好邻居”。请阅读小说,梳理故事情节,简要概括这 对芳邻是如何相处的。 (3 分) 答: 20.请结合小

37、说相关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常惠生这个人物形象的。 (3 分) 答: 21.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往往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请你任选一处环境描写,简要分析其对情节发 展所起的作用。 (2 分) 答: 22. 请你补全文末常惠生与尹忠的对话,作为这篇小说的的结尾。 (2 分) 答: 19答案要点: 和睦相处,互相守护 无偿相助,不求回报 彼此信任,不负所托(共 3 分。每个要点 1 分) 20答案示例: 作者记叙了常惠生帮助尹德山的一系列行为,运用“德山啊,你老记着这些干什么”等语言 描写, “恨不得给儿子一个耳光”等心理描写,写出了常惠生的善良、真诚;并用其子常凯的言行 反衬常惠生不求回报

38、的高尚人格。 (共 3 分。相关内容 1 分,人物形象 2 分) 21答案示例: 文章第段“高高低低的杉树、南竹、马尾松、槐树密密匝匝,如绿纬翠幛”,与村里其他 地方环境形成对比,为后文暴雨中科技园安然无恙做了铺垫。 (共 2 分。句子,1 分;作用,1 分) 22答案示例: 这满坡的树,都捐给村里,我不能要。(2 分) 北京市丰台区 2020-2021 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二)阅读角儿 ,完成 14-16 题。 (共 10 分) 角儿 郭孟收 论排场,于天贵算得上十足的“角儿”。“角儿”吃肉,跟包的喝汤,打下旗儿的活遭殃。说起于天 贵,戏班里的人只有这无奈的感叹。 梨园行的人都知道,

39、梆子戏讲究高门大嗓的天赋,要祖师爷“赏饭”才能入行。因此,唱梆子想成 “角儿”着实不易。而成为“银达子”那样蜚声梨园界的梆子戏“名角儿”,更是多少人一辈子的梦想。 于天贵梆子唱得好。其嗓音高亢嘹亮,一板一眼模仿起“银达子”来惟妙惟肖。俗话说,腔好唱,味 儿难磨。拖腔、夯音、喷口,“银达子”独创的“达子腔”的味儿,于天贵学得还真有几分样子。他自己 也将“银达子”视为了平生至高的追求, 连做梦都想着有朝一日能一睹大师的风采。 后来就干脆打出了“小 达子”的艺名。兵荒马乱的年月,戏班子大多生意惨淡,但只要“小达子”的水牌一挂出来,那绝对是座 无虚席。 有了这块金字招牌,于天贵上到班主、下到龙套杂役没

40、一个放在眼里的,还隔三岔五喝多了酒耽误上 台。就为这,班主不知道里里外外赔了多少好话。没办法,谁让人家是“角儿”呢。 眼看到了年根底下。这天,外边突然来了一位自称叫王老三的人,只说是出门行李丢了,要在戏班帮 两天工,凑个回家的盘缠。 “你都会干什么呀?”班主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清瘦的汉子。 “检场、打帘子、拉大幕、打下旗儿都干过。”王老三一张嘴竟然一口的梨园腔。 “嗬,行家呀!照你这么说,还是个全活啦!”班主惊异道,“正好今晚艳阳楼还缺个龙套,你 来得了。” 王老三点头笑了笑,算是答应了。 “全活能混成他这德行?又是个骗吃骗喝的主儿吧!”于天贵一手拎着酒壶,歪斜着坐在一只木箱子 上接过了话茬。

41、“那大衣箱装的可是咱吃饭的行头,是供奉祖师爷牌位的地方,你怎么能坐在上面!”王老三顿时收 敛了脸上的笑容。 “臭要饭的,也轮得着你来说三道四!告诉你,小子,啥时候混成了角儿,你也爱坐哪儿就坐哪 儿。”于天贵红着眼珠子,满嘴喷着酒气。 王老三只摇了摇头,没再说话。 艳阳楼 ,于天贵饰演高登。起霸、云手、山膀【A】台上一招一式干净利索,不时赢得台底下 一两声喝彩。 于天贵演的高登跟王老三有一场对手戏。高登一抬脚,这边就地一个滚翻,这一折就算过了。可等王 老三到了跟前,于天贵却悄悄将脚向前挪了半步。一出腿,这脚可就奔着王老三的面门去了。这一脚要是 踢上,鼻青脸肿不说,那戏就算演砸了。可没想到王老三反

42、应非常迅捷,顺势一个后翻,脚尖擦着鼻子就 过去了。 【B】台底下观众看得真切,拼命叫好。大家都知道,那“好”是给王老三喊的。可于天贵脸上挂 不住,越想就越来气。下台后,又独自喝起了闷酒。 第二天,戏班开演封箱大戏辕门斩子 。可于天贵却是烂醉如泥,任大家怎么喊也不醒。挑大梁的不 上,这戏可怎么唱啊,一年到头,可就指望着这一回露脸呢!班主搓手跺脚,急得团团转。 “要不我来试试!”一个声音从旁搭了腔。 居然是王老三。 “你你能唱?这可不是打下旗儿跑龙套!”班主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 “救场如救火,我试试吧。”王老三说完就自顾化妆去了。 也只能如此了!大家这才回过神来,纷纷各自忙活起来。 开场锣鼓一响,

43、装扮齐整的王老三“出将”登台。“杨延景怒冲冠,不孝奴才听父言”一句方才 唱罢声振寰宇。“达子腔!”台上台下众人不禁同时惊呼道。这声音仿佛银铃碎玉从天倾泻而下。 【C】人 们只管愣愣地听着,全然忘记了鼓掌和叫好。打鼓师傅把鼓槌举在了头顶,半天都没放下来 戏演完了,于天贵酒也醒了。 他望着眼前这位神形儒雅俊逸的长者似有所觉。 “您莫非就是银银” 王老三摆了摆手说道:“本想找个有天分的人,把我这点吃饭的本事传给他。 ” “唱戏,台下做好人,台上才能做好角儿。”王老三言罢,转身而去。 (有改动) 14.请从银达子寻找“达子腔”继承人的角度,梳理全文的情节。 (3 分) 化名“王老三”进戏班帮工,初见于

44、天贵即被质疑嘲笑; ,反遭其无礼斥骂和白眼; 在台上与于天贵表演对手戏, ; ,对其告诫之后转身离去。 15.文中【A】 【B】 【C】三个画线的句子写的是台下观众的表现。请分别说说这三处描写有何作用。 (3 分) 答: 16.银达子“转身而去”之后,于天贵会有怎样的表现?请依据前文进行合理想象,续写一 个结尾。 (不超过 100 字) (4 分) 答: (二) (共(二) (共 1010 分)分) 14.(3 分)答案示例:正告于天贵不能坐大衣箱 险被其暗地里踢伤坏戏 替烂醉如泥的于天贵登 台 评分说明: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5.(3 分)答案示例: 【A】句写于天贵表演时观众发出“

45、一两声喝彩” ,侧面写出他虽演得不错,但终究还 欠些火候; 【B】句写观众“拼命叫好”是因为“王老三”巧妙迅捷地化解了于天贵的阴损坏招, 侧面表现了他舞台经验丰富,反应机敏; 【C】句写“王老三”一开腔就让观众都“忘记了鼓掌 和叫好” ,衬托了银达子唱腔精妙,技艺已达炉火纯青。 评分说明: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6.(4 分)答案略。 评分说明:情节合理(2 分) ,符合人物特点和小说主题(1 分) ,表达顺畅(1 分) 。 北京市昌平区 2021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一) 阅读清塘荷韵 ,完成 19-21 题。 (共 9 分) 清塘荷韵 季羡林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

46、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 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再也不见 什么荷花了。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 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 花。 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 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 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

47、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 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 “小荷才 露尖尖角” ,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 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 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 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

48、个圆圆的 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只 长出了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 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 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 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 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 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 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 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 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