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68.62KB ,
资源ID:168576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685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卷:课内古诗文(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卷:课内古诗文(含答案)

1、课内古诗文复习课内古诗文复习 诫子书诫子书 (一)课文与注释(一)课文与注释 诫子书诫子书 解题: “诫” ,告诫,劝勉; “子” ,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 ,书信。 “诫子书” ,即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以此为题,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夫夫 君子之行, 静静 以以修身,俭以养德。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补充:补充: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淡泊 无以无以 明志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致远。 内心恬

2、淡,不慕名利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达到远大目标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补充:补充: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广才,非志无以成成学。 增长才干 达成,成就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淫慢淫慢则不能 励精励精, 险躁险躁则不能 冶性冶性。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与“宁静”相对 修养性情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枯落,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

3、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凋落,衰残 补充:补充:与,跟随。 日:时间。去:消逝,逝去。遂:于是,就。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穷庐, 将复何及何及!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补充:补充: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二)作品及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二)作品及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1.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 年234 年) ,字

4、孔明,号卧龙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 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政治家、军事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 、 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 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 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 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 者的代表人物者的代表人物。 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 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

5、 ,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 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 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 54 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 不配器物” ,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 800 株,薄田 15 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 “善政嘉事” , “美 声溢誉” ,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2.2.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 234 年) ,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 8 岁儿子诸葛瞻的一

6、封家书。 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 不了大器” 。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 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三)课堂提问(三)课堂提问 1诸葛亮要求儿子应如何修身? 明确:要从淡泊和宁静狠下功夫。 2诸葛亮认为应该怎样求学? 明确:要宁静,要有志向。 3诸葛亮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的后果? 明确:淫慢不能振奋精神,险躁不能陶冶性情,

7、将随年岁的流逝,造成精神日益萎靡,从而无用于世,悲守穷庐。 4.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明确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 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5.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层次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弄清本文的逻辑层次。 明确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 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

8、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 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 三者中,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 “宁静” , 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 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 “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 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6.“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几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 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明

9、确 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 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7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四)练习(四)练习 诫子书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淫慢 则不能励精

10、( ) (2)险 躁则不能治性( ) 3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5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答案】 1 (1)增长才干。 (2)又怎么来得及。 【解析】认真回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不难理解这两个词句的意思。 2 (1)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2)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重点古今异义词加以区分“慢”在这里若解释为速度上的 慢,则句意不通。 “险”在这里是轻薄的意思,学生

11、应重点理解和识记。 3. ()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第一句中要注意“远”的词类活用现象,即形容词用作名词,目标远大。 第二句中要注意“慢” “险”的古今异义区别。 4淡泊、立志、惜时。 【解析】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等重点句子,不难总结出成才成学的三个主要条件,即淡泊、立志、惜时。 5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解析】由课文标题可以

12、看出诸葛亮是要告诫儿子。由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看出诸葛亮要告诫儿子的是要勤学励志, 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狼狼 (一)课文与注释(一)课文与注释 狼狼 一 屠屠 晚 归归,担 中 肉 尽,止止 有 剩 骨。途 中 两 狼,缀行甚远缀行甚远。/ 屠户 回家 通“只” ,翻译为仅,止 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 惧惧,投 以以 骨。一 狼 得 骨 止,一 狼 仍 从从。 害怕 把,以骨投 跟从,跟随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复

13、复 投 之,后 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驱如故。/ 又,再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故,旧、原来 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的狼停住了,前面的狼又到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 大 窘窘, 恐恐 前后受其敌受其敌。 顾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积薪其中,苫苫蔽成丘。 处境困迫,为难 恐怕,担心 遭受它的攻击 看,视 堆积柴草 覆盖,遮盖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 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 乃乃 奔倚其下,弛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眈眈相向。/ 于是,就 解除,卸下

14、瞪眼朝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少时少时,一 狼 径去径去,其 一 犬犬 坐 于 前。 久之久之, 目似瞑瞑, 意暇甚意暇甚。 一会儿 径直离开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时间长了 闭上眼睛 神情很悠闲 一会儿, 一只狼径直走开了, 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 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 神情悠闲得很。 屠 暴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毙之。 突然 杀死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 洞其中洞其中,意 将 隧隧 入 以攻其后也。 在其

15、中打洞。洞。这里作动词。 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 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身已半入,止露尻尻尾。屠自后断其股股,亦毙之。 屁股 大腿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 乃 悟 前 狼 假寐假寐, 盖盖以诱敌。/ 假装睡觉 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亦亦 黠黠矣,而顷刻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几何哉?止止增笑耳。/ 也 狡猾 一会儿 多少 只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

16、罢了。 (二)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二)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1.1.作品概述作品概述 狼节选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 ,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 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聊斋志异 ,简称聊斋 ,俗名鬼狐传 ,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 (聊斋:书斋名;志:记 录;异:奇怪的故事)书共有短篇小说 491 篇。 2.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 年1715 年) ,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现山东省淄博市 人。世称聊斋先生。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

17、直到 72 岁赴青州补为贡考。郭沫 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 笑骂成文章” 。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 狼一共三则。 (三)内容分析(三)内容分析 1.1.内容分析内容分析 本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镇定和狼的狡猾贪婪,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一狼径去” ,另有图谋; “犬 坐于前” ,牵制屠户,更见出狼的狡诈。 “目似瞑,意暇甚” ,演得逼真,气氛似有所缓和。 “暴起” 、 “刀劈” 、 “毙之” , 屠户不为假象迷惑,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敢于斗争,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到这儿并未让人松口气。 “转视积薪

18、后” 说明屠户已深刻认识到狼的本性,变得警觉。 “一狼洞其中”终将狼的本性暴露无遗,再点狼的狡诈阴险, “乃悟” 说明斗争使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认识。 2 2思想分析思想分析 关于狼的启示: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 关于屠夫的启示: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课堂提问(四)课堂提问 1.阅读第一二段,回答问题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明确:凶狠。 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四要素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二狼; 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屠夫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19、? 明确:投以骨(对狼抱有幻想)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明确:狡猾。 “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明确:贪婪。 2.学习第三段,看课文思考: 请找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明确: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明确: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的表现呢? 明确:眈眈相向。 3.学习第四段,请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两狼的计谋?明确: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目的:前后夹击屠夫) 前狼假寐的姿势?明确:犬坐于前。 前狼假寐的神态?明确:目似瞑,意暇甚。 前狼假寐的目的?明确:诱敌。 后狼径去的目的?明确: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20、。 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明确:阴险狡诈,愚蠢。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明确: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勇敢且果断)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明确: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勇敢机智且细心) 4.朗读最后一段,思考: 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明确: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明确: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 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

21、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五)练习(五)练习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 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 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是 (人名) (2 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

22、句子,注意加点词含义。 (3 分) 一狼径去,其一犬 坐于前。 _ 3.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体现出狼贪婪的本性。 B “目似瞑,意暇甚”传神地刻画出狼狡猾的形象。 C屠夫发现了狼的诡计,于是化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 D本文结局说明了像狼这样狡猾的恶人终将失败的道理。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 分)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敌。 _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两狼之并驱如故”生动地刻画了狼的贪婪本质。 B “目似瞑,意暇甚”通过动作描写揭示狼的狡诈。 C “暴起” 、 “断其股”生动地刻画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D

2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间接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参考答案】1. 聊斋志异 蒲松龄 2. 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像狗似的坐在前面。 (3 分,采分点:径,犬,之) 3. ( 3 分)C 4 (3 分)屠户(感到)非常为难(困窘急迫) ,担心(怕)前后(一起,都)受到狼(它们)的夹攻(攻击) 。 (其: 它们,指狼) 5 (3 分)B(应为神态或肖像描写) 寓言四则之中国古代寓言寓言四则之中国古代寓言 (一)课文与注释(一)课文与注释 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 宋宋之丁氏, 家无井而出 溉溉 i 汲汲 j,常一人居外。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打水浇田

24、,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汲,从井里取水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 及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 待,等到待,等到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 “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 “丁氏挖井挖 到了一个人。 ” 国人国人 道道之, 闻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讲述讲述 知道、听说,这里指“使知道”知道、听说,这里指“使知道”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25、 丁氏对对曰: “得一人之使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应答,回答应答,回答 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丁氏答道: “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杞人忧天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崩坠, 身亡亡所寄寄,废寝食者。 崩塌,坠落崩塌,坠落 无,没有无,没有 依附,依托依附,依托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忧彼之之所忧忧者, 因往晓晓之,曰: “天,积气积气耳, 的的 忧愁、担心忧愁、担心 告知,开导告知,开导 聚集

26、的气体聚集的气体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 亡处亡气。若若 屈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行止, 奈何奈何忧崩坠乎?” 你你 身体四肢的活动身体四肢的活动 行动和停留行动和停留 为何,为什么为何,为什么 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其人曰: “天果果积气,日月星宿星宿,不当坠邪?” 如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星宿,泛指星辰。 那个人说: “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中 zhn伤。 ” 纵使,即使纵

27、使,即使 伤害伤害 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其人曰: “奈地坏何?” 那个人又说: “那地坏(陷下去)了(又)怎么办呢?” 晓者曰: “地积块积块耳,充塞四虚四虚,亡处亡块。若 躇躇 ch步 步 跐跐 c蹈 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聚集的土块聚集的土块 四方四方 躇,立;步,行;跐,踩;蹈,跳。都是踩踏的意思躇,立;步,行;跐,踩;蹈,跳。都是踩踏的意思 开导他的人说: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 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舍然大

28、喜。 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二)作品及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二)作品及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1.1.作品概述作品概述 吕氏春秋是公元前 239 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道家著作,又称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 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同时,融合 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 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

29、方略。 吕氏春秋中也有好多寓言故事、成语 故事广为人知。 列子又称冲虚经 冲虚真经 ,道家重要典籍,由郑人列御寇所著,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 黄帝 周 穆王 仲尼 汤问 力命 杨朱 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都带有足以警世的教训, 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吕不韦吕不韦(前 292 年前 235 年) ,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 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 249 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 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 30

30、00 人,家僮万人。 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 ,权倾天下。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 (又名吕览 ) ,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 20 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 “兼 儒墨,合名法” ,故史称“杂家” 。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 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列列子子(公元前 450 年公元前 375 年之间,享年不明) ,本名列御寇( “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

31、称) ,华夏族, 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 ,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 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 。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三)课堂提问(三)课堂提问 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 1.丁氏说: “吾穿井得一人”本意是什么? 明确:我家因为打井从而节省了一个劳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传成什么意思? 明确:丁氏打井挖出来一个大活人。 3.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

32、理?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 对待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要验证,去伪存真。 杞人忧天杞人忧天 1杞人担忧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 2杞人担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 “废寝食” 。 3试着朗读这一段,读出杞人的焦虑、害怕。 4晓之者用了哪些话消除杞人的顾虑?他的答案科学吗?你怎么评价? 明确: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他的解释并不科学,只能代表当时的认知水平,但他关心他

33、人,积极地开导他人,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 的。 5 “晓之者”的话应该怎么读? 明确:淡然、从容。适合用平静的语气来读。 6身处同一个时代,他为什么一点都不担忧? 明确:他知识丰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看事物比较透彻。看来拥有丰富的知识就不会因无知而忧虑了。 7 “杞人忧天”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讽刺毫无根据、没有必要的忧虑 (四)练习(四)练习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 “日月 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34、,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晓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词语意思:崩坠( ) 果( ) 只使( )四虚( )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_”这句成语。 (3)翻译下列语句。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_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_。 【答案】 (1)倒塌,坠落。 果然,果真。即使。四方。 (2)杞人忧天 (3)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4)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穿井

35、得一人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 ,家无井,出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 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注释】 : 氏:姓。汲:音 j,从井里打水。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 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练习题 1】 1、解释加点

36、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及 其家穿井( 等到) (2)国人道 之(谈论 ) (3)对 曰(回答 ) (4)若 此(像 ) 2、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 _ 答:宋君听说丁氏家打水井打出一个人,而丁氏的意思是说因为打出水井后省出一个劳动力。 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 _ 答: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 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一)狼(一)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

37、之,后 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 屠乃奔倚其 下,弛担持刀。 _ 2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传神地刻画了狼的形象。 B“

38、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句描写了狼的贪婪。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一句描写了狼的狡猾。 D文章结尾的议论句充满了对狼的蔑视和讽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的语法现象相同的是( )(3 分) A皆若空 游无所依 B一狼洞 其中 C其岸势犬 牙差互 4选文中屠夫的机智具体表现为 。(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 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关键字:倚,其,弛) 2C (3 分) 3.C(3 分)4.以“投骨”拖延时间,身靠“积薪”避免了狼的前后夹攻(识破了狼的阴谋后、果断行事) (3 分) (二)杞人忧天

39、(二)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题组题组 1 1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奈何忧崩坠坠 乎( ) 天果果 积气( ) 其人舍舍 然大喜( ) (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

40、忧其坏? _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掉下 果真 通“释” ,解除,消除。 (2)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 题组题组 2 2 1.请写一个与“杞人忧天”近义的成语: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身亡亡 所寄 亡_ (2)天,积气耳耳 耳_ (3)其其 人曰 其_ (4)奈地坏何何 何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_ (2)天果积气,日月星辰,不当坠邪? _ 4.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_ 5.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作什么样的评价? _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示例:庸人自扰

41、2.(1)通“无” ,没有; (2)罢了; (3)那; (4)怎么办。 3.(1)另有一个为这杞国人的忧虑而担忧的人。 (2)如果天真是一股积聚的气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来了吗? 4.怕天会塌下来。嘲笑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 5.这个故事,表现了他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优患意识。 (三)穿井得一人(三)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 ,家无井,出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 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42、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注释】 : 氏:姓。汲:音 j,从井里打水。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 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1.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不若不若 无闻也( ) 2、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3、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 4、 “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的危害。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不如 2、 (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3、 (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4、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