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 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分,满分 30 分)分) 1 (3 分)2019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 是( ) A秸秆露天焚烧 B废气达标排放 C工地洒水除尘 D禁放烟花爆竹 2 (3 分)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石墨用作电极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D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的光源材料 3 (3 分)下列关于 H2O2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从类别角度看:
2、属于混合物 B从组成角度看:与水的组成元素相同 C从微观角度看: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从变化角度看: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4 (3 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验满氧气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D倾倒液体 5 (3 分)香草醛(C8H8O3)是重要的香料添加剂。下列关于香草醛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分子中有 3 个原子 B相对分子质量为 152g 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12:1:6 6 (3 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原子结构模型 B物质分类模型 C金刚石结构模型 D空气成分模型 7 (3 分)座式酒精喷灯的
3、火焰温度可达 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 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蒸发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8 (3 分)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气和氧气 闻气味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C 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 除去 CO2中少量的 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AA BB CC DD 9
4、(3 分)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6 8 2 4 反应后质量/g 1 X 16 15 A上表中 X 的值是 0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 14:11 10 (3 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 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 和二氧化锰固体 C电解水 D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AA BB CC DD 二、解答题(共二、解答题(共 8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70 分)分) 11 (
5、7 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或名称)填空: 两个银原子: ;FeSO4: ;氧化铝: ; (2)如图为含氮物质的化合价类别关系图。 氮元素化合价为 0 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该物质的类别属于 ( 选填“氢化物” “单质” 或“氧化物” ) ; A 点对应的物质为大气污染物之一,写出其化学式 ; 图中 (选填“B” “C”或“D” )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 NH3。 12 (5 分)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图是锂元素在元素 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图可获取的锂元素的信息: (写一条) 。
6、 (2)A、B、C 三种粒子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选填“A” “B”或“C” ) ,其符号为 ; (3)A、B、C 三种粒子中,与图所示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选填“A” “B”或“C” ) 。 (4)锂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13 (7 分)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较多杂质,净化过程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2)长期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软化硬水的方法有 (写一种) 。 (3)以水为原料,可获得多种产品。 工业上, 把水蒸气通过高温炭层制取水煤气 (CO 和 H2的混合物) ,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 ; 利用 CO 和 H2制取二甲醚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 参加反应的 CO 和 H2的分子个数比是 。 14 (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沼气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在一定条件下,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在沼气池中隔绝空气 经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 (1)沼气属于 (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能源。 (2)沼气略带臭味,臭味可能来自沼气中的 气体。 (3)写出沼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空气中如含有 8.6%20.8%的沼气时,会形 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从安全角度看,若发生沼气泄漏,应采取的措施: (写一条) 。 (4)与燃烧秸秆、杂草相比,将沼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8、 (写一条) 。 (5)厨余垃圾也可作为沼气生产原料。下列生活垃圾应投入“厨余垃圾”桶的是 (填标号) 。 A过期药品、废水银温度计 B易拉罐、快递纸箱 C菜叶、果皮 D陶瓷、建筑渣土 15 (14 分)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I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如图 1: (1)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与“过筛”原理相同的基本实验操作是 。 (3)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同时实现光能转化为所需能量的目的,科学家正在研究二氧化碳新的应 用技术,示意图如图 2: (4)
9、已知反应为分解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已知反应为化合反应,推断化合物甲含 元素。 (6)该体系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16 (6 分)用 H 型试管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探究分子的性质 如图甲所示,将 A、B 管底部分别浸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观察到横管 右侧脱脂棉上的酚酞试液先变红,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个现象: 。 实验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1)如图乙所示,在 A、B 管底部分别放置等量的红磷和白磷,塞紧橡皮塞,将 A、B 管底部同时浸入 盛有 80热水的水槽中,只观察到 B 管发生燃烧现象。原因
10、是 。 (2)利用此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 。在 A、B 管中放置等量的白磷,在将 A、B 管底 部同时浸入盛有 80热水前,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实验三: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如图丙所示,B 管两端开口(试纸是用石蕊溶液染过的紫色滤纸条) ,横管中的除杂剂可依次除去二氧化 碳气体中少量氯化氢气体及水蒸气。将稀盐酸缓慢注入试管中,观察到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均不变色、 下端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1) ; (2) 。 17 (15 分) “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化学兴趣小组 欲混制“富氧空气”并开展相关探究,
11、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混制“富氧空气”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仪器 C 的名称为 ; 组装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 ( 选填标号) 。 (2)混制“富氧空气” 如图 2,用纯氮气及上述实验制取的氧气,混制一瓶(集气瓶容积为 250mL)氧气体积分数为 40%的“富 氧空气” ,气体应从装置中的管 (选“a”或“b” )通入,先通入氮气排出 120mL 水,再通入氧 气排出 mL 水。 实验二: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图 3 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 100 mL,底部残留少量水, 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 。操作如下: i往
12、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V1mL; ii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iii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V2mL。 回答问题: (3)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 (4)操作 ii 中可观察到现象: ; (5)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含 V1V2的式子表示) 。 (6) 若读取 V1时仰视, 读取 V2时俯视, 则测得实验结果 ( 选填 “偏大” “偏小” 或 “无影响” ) 。 实验三:研究“富氧空气”的应用 通过重油、褐煤在氧气含量不同的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得到有关
13、数据如图: (7)结合图 4,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 ; (8)结合图 5,简述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的措施: 。 18 (6 分)某工厂采用烟气脱硫工艺消除 SO2,并将其转化为化工原料 CaSO4,实现“变废为宝” ,反应为 2CaO+2SO2+O22CaSO4 若每天产生的 SO2的质量为 3.2t, 计算理论上每天至少需要 CaO 的质 量。 2019-2020 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分,满分 30
14、 分)分) 1 (3 分)2019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 是( ) A秸秆露天焚烧 B废气达标排放 C工地洒水除尘 D禁放烟花爆竹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 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防止环境 污染的措施有: 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 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植树造林、 合理开发新能源、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不可行,因为会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做法与之相违背,故选 项正确
15、; B、废气达标排放不污染环境,故选项错误; C、工地洒水除尘,可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故选项错误; D、禁放烟花爆竹,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 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2 (3 分)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石墨用作电极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D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的光源材料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
16、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 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的光源材料,属于稀有气体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干冰、石墨、一氧化碳、稀有气体的性 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 (3
17、 分)下列关于 H2O2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从类别角度看:属于混合物 B从组成角度看:与水的组成元素相同 C从微观角度看: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从变化角度看: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分类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H2O2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说法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H2O2和 H2O 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CH2O2是由 H2O2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法错误; D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为水和氧气,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
18、结构以及性质,难度不大。 4 (3 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验满氧气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D倾倒液体 【分析】A、验满氧气时,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 B、火柴点燃酒精灯; C、加热试管液体时,试管倾斜,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得朝向自己或者他人; D、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于桌面上,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壁。 【解答】解:A、验满氧气时,木条不得深入集气瓶内,选项 A 错误; B、不得用点燃的酒精灯引燃酒精灯,避免酒精洒出引发火灾,选项 B 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倾斜,不得朝向他人或者 自
19、己,选项 C 正确;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壁,瓶塞应倒放于桌面上,选项 D 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 使操作规范。 5 (3 分)香草醛(C8H8O3)是重要的香料添加剂。下列关于香草醛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分子中有 3 个原子 B相对分子质量为 152g 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12:1:6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每个香
20、草醛(C8H8O3)中含有 8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3 个氧原子, 共含 19 个原子,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 ,通常省略不写,说法错误; C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128) : (18) : (163)12:1:6,可见其中氢元素的 质量分数最小,说法错误; D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128) : (18) : (163)12:1:6,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6 (3 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21、) A原子结构模型 B物质分类模型 C金刚石结构模型 D空气成分模型 【分析】A、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分析解答; B、根据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分析解答; C、根据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分析解答; D、根据按体积计算空气由 78%N2和 21%O2还有 1%其他成分组成分析解答。 【解答】解: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错误; B、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模型中化合物没包括在纯净物中,故错误; C、图示是石墨的结构模型,不是金刚石的结构模型,故错误; 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 78%N2和 21%O2还有 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正
22、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构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 7 (3 分)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 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 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蒸发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析】A、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进行解答; B、根据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C、根据蒸发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进行解答; D
23、、根据蒸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故 A 正确; B、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 B 正确; C、蒸发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故 C 错误; D、蒸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所以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 学变化,故 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概念、特性等,难度较小。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8 (3 分)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24、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气和氧气 闻气味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C 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 除去 CO2中少量的 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AA BB CC DD 【分析】A、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 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B、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 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 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
25、氢气和氧气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 方案错误。 B、硬水和软水的颜色可能相同,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进行鉴别,故选项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 案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 项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 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 点, 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
26、原理透彻理解, 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 (3 分)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6 8 2 4 反应后质量/g 1 X 16 15 A上表中 X 的值是 0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 14:11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 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
27、:A、X26+8+2+4116158,故 A 错误; B、甲物质减少 25g,丙物质增加 14g,丁物质增加 11g,所以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 B 错误;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 C 错误; D、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 14g:11g14:11,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 (3 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C电解水 D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28、 燃烧 和二氧化锰固体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间的反应结合图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错误;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固体质量减小,故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然后不 变,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错误; D、等质量的块状或粉末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但由于粉末状石灰石与盐酸接 触面积大,所以反应的速率快,正确; 故选:D。 【点评】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 答问题的基础。 二、解答题(共二、解答题(
29、共 8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70 分)分) 11 (7 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或名称)填空: 两个银原子: 2Ag ;FeSO4: 硫酸亚铁 ;氧化铝: Al2O3 ; (2)如图为含氮物质的化合价类别关系图。 氮元素化合价为 0 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N2 ,该物质的类别属于 单质 ( 选填“氢化物” “单质” 或“氧化物” ) ; A 点对应的物质为大气污染物之一,写出其化学式 NO2 ; 图中 D (选填“B” “C”或“D” )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 NH3。 【分析】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 1 个原子,有时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例如 金属
30、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稀有气体; +2 价的铁元素和硫酸根组成的化合物是硫酸亚铁; 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 化铝中铝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2:3;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规定为零,每个氮分子由 2 个氮原子构成; 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是+4; 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 【解答】解: (1)两个银原子可以表示为 2Ag; FeSO4表示硫酸亚铁; 氧化铝可以表示为 Al2O3。 故填:2Ag;硫酸亚铁;Al2O3。 (2)氮元素化合价为 0 的物质是氮气,氮气的化学式为 N2,该物质的类别属
31、于单质。 故填:N2;单质。 A 点对应的物质为大气污染物之一,是二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式是 NO2。 故填:NO2。 图中 D 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 NH3,是因为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 故填: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 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12 (5 分)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图是锂元素在元素 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图可获取的锂元素的信息: 原子序数是 3 (写一条) 。 (2)A、B、
32、C 三种粒子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选填“A” “B”或“C” ) ,其符号为 Li+ ; (3)A、B、C 三种粒子中,与图所示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B (选填“A” “B”或“C” ) 。 (4)锂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Li2O 。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 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一般情况下,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的, 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大于 4 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等于 4 的, 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
33、质相似。 【解答】解: (1)从图可获取的锂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是 3,核内质子数是 3,核外电子数是 3 等。 故填:原子序数是 3。 (2)A、B、C 三种粒子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其符号为 Li+。 故填:A;Li+。 (3)A、B、C 三种粒子中,与图所示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B,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B。 (4)锂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氧化锂,其中锂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其化学式是 Li2O。 故填:Li2O。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3 (7 分)水是重要的自
34、然资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较多杂质,净化过程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 (2)长期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软化硬水的方法有 加热煮沸 (写一种) 。 (3)以水为原料,可获得多种产品。 工业上, 把水蒸气通过高温炭层制取水煤气 (CO 和 H2的混合物) ,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O+C CO+H2 ; 利用 CO 和 H2制取二甲醚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 参加反应的 CO 和 H2的分子个数比是 1:2 。 【分析】 (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分析; (2)根据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以及微观反应示
35、意图的信息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 (2)长期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软化硬水的方法有加热煮沸或蒸馏。故填:加热煮沸; (3) 工业上常用水制取水煤气, 原理为: H2O+CCO+H2, 该反应过程中, 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填:H2O+CCO+H2;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O 和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O+4H2 C2H6O+H2O, 该变化过程中, 参加反应的 CO 和 H2的分子个数比是 2: 41: 2; 故填: 1: 2。 【点评】学会阅读分子的模拟图形的方法,根据分子的原子构成
36、,结合化合物的书写规律写出模型的化 学式,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14 (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沼气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在一定条件下,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在沼气池中隔绝空气 经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 (1)沼气属于 可再生 (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能源。 (2)沼气略带臭味,臭味可能来自沼气中的 H2S 气体。 (3)写出沼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空气中如含有 8.6% 20.8%的沼气时,会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从安全角度看,若发生沼气泄漏,应采取的措施: 及时 的开窗通风 (写一条) 。 (4)与燃烧秸秆、杂草相比,将
37、沼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清洁环保 (写一条) 。 (5)厨余垃圾也可作为沼气生产原料。下列生活垃圾应投入“厨余垃圾”桶的是 C (填标号) 。 A过期药品、废水银温度计 B易拉罐、快递纸箱 C菜叶、果皮 D陶瓷、建筑渣土 【分析】 (1)根据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解答; (2)硫化氢气体有臭鸡蛋气味; (3)根据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天然气泄漏应该及时的开窗通风进行分 析解答; (4)从环保的角度分析; (5)根据垃圾的分类分析解答。 【解答】解: (1)在一定条件下,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在沼气池中隔绝空气经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 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2)沼气中除含有甲
38、烷外,还含有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氮气、硫化氢、水蒸气等,硫化氢气体有臭鸡蛋气 味; (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天然气泄漏应 该及时的开窗通风,使其浓度降到爆炸极限一下; (4)与燃烧秸秆、杂草相比,将沼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清洁环保; (5)A过期药品、废水银温度计,属于有害垃圾; B易拉罐、快递纸箱,属于可回收垃圾; C菜叶、果皮,属于厨余垃圾; D陶瓷、建筑渣土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故答案为: (1)可再生; (2)H2S; (3)CH4+2O2CO2+2H2O;及时的开窗通风; (4)清洁环保; (5)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环境污染日
39、趋严重,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治理污染初见成效,减少化石 燃料的使用,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减缓环境污染。 15 (14 分)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I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如图 1: (1)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2)与“过筛”原理相同的基本实验操作是 过滤 。 (3)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同时实现光能转化为所需能量的目的,科学家正在研究二氧化碳新的应 用技术,示意图如图 2:
40、(4)已知反应为分解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 (5)已知反应为化合反应,推断化合物甲含 C、H、O 元素。 (6)该体系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CO2 。 【分析】I (1)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经过过筛后,乳化池变为了生浆池,进行分析解答。 (3)碳化塔中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条件分析;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6)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解:I (1)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经过过筛后,乳化池变为
41、了生浆池,过筛的目的是拦截大于筛孔直径的颗粒,原理相同的基本实验 操作是过滤。 (3)碳化塔中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 CaCO3+H2O。 (4)已知反应为分解反应,水在光、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 (5)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化合物甲,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6)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可知,该体系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CO2。 故答案为: I (1)CaO+H2OCa(OH)2; (2)过滤; (3)Ca(OH)2+CO2CaCO3+H2O。 (4)2H2O2H
42、2+O2; (5)C、H、O; (6)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 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6 (6 分)用 H 型试管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探究分子的性质 如图甲所示,将 A、B 管底部分别浸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观察到横管 右侧脱脂棉上的酚酞试液先变红,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个现象: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 越快 。 实验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1)如图乙所示,在 A、B 管底部分别放置等量的红磷和白磷,塞紧橡皮塞,将
43、 A、B 管底部同时浸入 盛有 80热水的水槽中,只观察到 B 管发生燃烧现象。原因是 B 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并且白磷 和氧气接触,A 中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 (2)利用此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 。在 A、B 管中放置等量的白磷,在将 A、B 管底 部同时浸入盛有 80热水前,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在 A 或 B 中加入 40以上的水浸没白磷 。 实验三: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如图丙所示,B 管两端开口(试纸是用石蕊溶液染过的紫色滤纸条) ,横管中的除杂剂可依次除去二氧化 碳气体中少量氯化氢气体及水蒸气。将稀盐酸缓慢注入试管中,观察到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均不变色、 下端湿
44、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1) 密度比空气大 ; (2) 能和水 反应生成碳酸 。 【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实验一: 观察到横管右侧脱脂棉上的酚酞试液先变红,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且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实验二: (1)只观察
45、到 B 管发生燃烧现象。原因是 B 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并且白磷和氧气接触, A 中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故填:B 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并且白磷和氧气接触,A 中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在将 A、B 管底部同时浸入盛有 80热水前,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在 A 或 B 中加入 40以上的水 浸没白磷,和氧气隔绝。 故填:在 A 或 B 中加入 40以上的水浸没白磷。 实验三: 将稀盐酸缓慢注入试管中,观察到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均不变色、下端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说 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填: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4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 (15 分) “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化学兴趣小组 欲混制“富氧空气”并开展相关探究,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混制“富氧空气”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仪器 C 的名称为 水槽 ; 组装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 BDFG ( 选填标号) 。 (2)混制“富氧空气” 如图 2,用纯氮气及上述实验制取的氧气,混制一瓶(集气瓶容积为 250mL)氧气体积分数为 40
47、%的“富 氧空气” ,气体应从装置中的管 b (选“a”或“b” )通入,先通入氮气排出 120mL 水,再通入氧气 排出 80 mL 水。 实验二: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图 3 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 100 mL,底部残留少量水, 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 。操作如下: i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V1mL; ii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iii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V2mL。 回答问题: (3)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连接装置
48、,通过集气瓶右边管口向集气瓶中缓缓注入水,如果 气球膨胀,停止注水一段时间后,气球体积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 (4)操作 ii 中可观察到现象: 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 (5)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100% (用含 V1V2的式子表示) 。 (6) 若读取 V1时仰视, 读取 V2时俯视, 则测得实验结果 偏小 ( 选填 “偏大”“偏小” 或 “无影响” ) 。 实验三:研究“富氧空气”的应用 通过重油、褐煤在氧气含量不同的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图: (7)结合图 4,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 一定范围内,氧气含量越大,燃烧产 生的温度越高,氧气含量超过一定范围时,随着氧气含量增大,燃烧产生的温度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