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2.73MB ,
资源ID:167274      下载积分:6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672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册重点知识点)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册重点知识点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第一章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 第 1 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测量工具是 ;时间的基本单位 是 ,符号是 ,通常用 来测量。 2、基本换算:1m= dm= cm= mm= m= nm; 1h= min= s。 3、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1)“看”:使用前要认清刻度尺的 、 和 ; (2)“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 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 ,放正; (3) “读”:读数时,视线要 刻度线,除读出刻度值外, 还要估读到 ; (4)“记”:记录物体的长度包括 和 。 4、误差

2、:误差是 和 之间的差异。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 具和改进测量方法,通常采用 的方法减小误差。 5 5、特殊长度的记忆:大拇指甲的宽度约为、特殊长度的记忆:大拇指甲的宽度约为 1 1 ,1 1 粒米的宽度约为粒米的宽度约为 1 1 ,中学生的,中学生的 身高约为身高约为 160160 ,课桌的高度约为,课桌的高度约为 7575 ,拳头的宽度约为,拳头的宽度约为 1 1 。 课外延伸:课外延伸:1 1、单位换算步骤、单位换算步骤 步骤 :数值不变,乘原单位与目标单 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 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单位之间的换算,不仅仅是数值 参与运算,

3、单位也同时参与运算; (2)换算过程中,只写目标单位,多 写单位、不写单位都是错误的; (3)明确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 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2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第第 2 节节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 改变(关键抓住“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为 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一般 , 可见运动和静止是 的。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1 1)参照物被选取后,只要研究物体的位置相对于

4、参照物发生了变化,我们)参照物被选取后,只要研究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我们 就说它是就说它是 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 的。的。 (2 2)两个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这两个物体必须运动快慢)两个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这两个物体必须运动快慢 ,方向,方向 。即(。即(同同 速同向速同向)。)。 (3 3)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描述,解答这类问题,首先必须弄清)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描述,解答这类问题,首先必须弄清 诗词的含义,再依据所选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诗词的含义,再依据所选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第

5、3 节节 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相同的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越 的物体运动得快;(2)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通过相同路程用的 时间越 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把 和 之比叫做速 度, 速度的数值等于运动物体在 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是 。 在国际单位制中, 速度的基本单位是 ,交通运输上速度的单位常用 表示。 单位换算:1m/s = km/h, 1m/s 1km/h。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 ; 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 。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表

6、示运动的快 慢,公式是 。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1 1)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速度与时间路程变 化无关。(化无关。(2 2)计算平均速度时,中间休息、停顿的时间一般计算在内。)计算平均速度时,中间休息、停顿的时间一般计算在内。 第第 4 节节 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用公式表示); 2、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 、 、金属片等; 3、实验方法:利用 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 s,利用 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 所用的时间 t,再利用公式 求出平均速度。 4、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时

7、,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 的坡度,这样做 的目的是使小车下滑的速度较慢,便于计时。使小车下滑的速度较慢,便于计时。 5 5、重点突破:(、重点突破:(1 1)测平均速度时,一定要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测平均速度时,一定要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2 2)斜面的坡度一定要小,测量过程中)斜面的坡度一定要小,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3)3)小车从斜面顶端由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静止释放,要注意一松手时变要开始计时,小车一碰到金属片就释放,要注意一松手时变要开始计时,小车一碰到金属片就 停止计时,停止计时,其目的是保证计时准确其目的是保证

8、计时准确; s v t (4 4)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不可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不可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 尾,即测量时,要注意小车自身的长度。尾,即测量时,要注意小车自身的长度。 课外延伸:用图象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课外延伸:用图象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图象是一种形象、直观的物理语言,在物理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它能表达物理规律,能描 述物理过程,能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使复杂问题变迁简单明了。在运动学中主要有两种 图象:路程路程时间图象时间图象和速度速度时间图象时间图象。 1、解答图象题的方法步骤: (1)识图:弄清图象的

9、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并根据图象的形状确定这两个 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析图:分析图象的起点、交点、拐点和终点的含义,收集和概括相关信息; (3)用图:由问题入手,从图象中寻找相关信息解题。 s-t 图象 v-t 图象 2、运动问题的计算和应用: 运动问题的计算简单而基础,利用公式 和变形公式 s=vt、t=s/v 解题时,要注 意以下问题: (1)公式中的 s、v、t 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对于同一物体的同一运动过程而言(同一个题 中不同物体、不同运动过程要用下标区别,以免混淆),且应统一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与它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不是速度的

10、 特点: (1)图像若为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 (2)倾斜程度越大,表示物体 (3)若图像水平,表示物体 特点: (1)图像若为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 (2)倾斜程度越大,表示物体 (3)若图像水平,表示物体 平均值,这里运动的路程要和时间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3)交通标志牌、列车(汽车)时刻表、车速计、车票是行程问题提供解题条件的常见 手段,解题时要看得懂,找到对解题有用的信息。 隐藏单位:km/h 第二章第二章 声现象声现象 第第 1 节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 动的物体叫 。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

11、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 来传 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 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 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 。 (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传播时,v固 v液 v气 ; (2)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熟记熟记);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和 有关。 5、 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 比原声晚 0.1s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

12、听起来响亮, 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不足 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 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则发声点距物体 s=vt/2s=vt/2。 在建筑方面,音乐厅常用回声的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 回声的防治:剧院的墙上用蜂窝状的燕子泥等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课外延伸: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外延伸: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

13、小骨及其他 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 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 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 双耳效应。 第第 2 节节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 1、音调:指声音的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 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 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 1s 振动的 叫频率,物体振动越 频率越高。频率

14、单位:次/秒,又记 作 。 2、响度:指声音的 或 。响度是由 决定的,物体的 越大,声 音的响度就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 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是指声音的 ,由物体本身决定,不同发声体的 和 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人们根据 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高声大叫指响度; 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5、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Hz 到 Hz;频率超过 20000Hz 的声音 叫 ,低于 20Hz 的声音叫 。 6 6、重点突破:(、重点突破

15、:(1 1)声音的响度大,音调不一定高,声音的音调高,响度也不一定大,)声音的响度大,音调不一定高,声音的音调高,响度也不一定大, 响度和音调没有必然的联系;响度和音调没有必然的联系; (2 2)日常用语中,“高”“低”不一定是指音调,如“不敢高声语”“低声细语”中的)日常用语中,“高”“低”不一定是指音调,如“不敢高声语”“低声细语”中的 “高”“低”指的是响度。“高”“低”指的是响度。 (3 3)音调与响度的区别)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音调 响度 定义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强弱 表现 声音的粗细变化、乐曲的高低起伏 声音的大小 决定 因素 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 调越高 振幅的大小。

16、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发声体的远近。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听觉 感受 清脆、尖细、低沉、浑厚 震耳欲聋、低声细语、洪亮、大 示例 男“高”音歌唱家 引吭“高”歌、“高”声喧哗 第第 3 节节 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 1、声与信息: (1)利用声波可以传递 ; (2)应用: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 ,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 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 ,可以确定目标的 。 声呐探测: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 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可以利用它探知海洋的 , 绘出水下的地形图,并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诊断病情:如用 、听诊器等获得人体内部的信息。 2、声与能量: (1)利用声波可以传递 ; (2)

17、应用:超声波可以用来 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 的 除去体内的结石。 重点突破:判断声音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的方法:在于看通过声音的传播是获取发声重点突破:判断声音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的方法:在于看通过声音的传播是获取发声 体、障碍物的类别、特征、远近等信息,还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引起另一种物体振动达到清洗、体、障碍物的类别、特征、远近等信息,还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引起另一种物体振动达到清洗、 破损等作用,前者就是利用声音传播信息,后者就是利用声音传播能量。破损等作用,前者就是利用声音传播信息,后者就是利用声音传播能量。 第第 4 节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

18、度来说,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噪声是指 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 们要听的声音起 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 (dB )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 噪声不超过 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 超过 dB。 4、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 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 声音- 鼓膜 引起听觉; 5、减弱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 处减弱,阻断它的传播,即在 中减弱,防止它进入人耳,即在 处减弱。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1 1、不要误认为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一定就是乐音;

19、、不要误认为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一定就是乐音; 2 2、噪声在任何情况下不可能成为乐音,但乐音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能成为噪声;、噪声在任何情况下不可能成为乐音,但乐音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能成为噪声; 3 3、噪声鉴别装置,俗称为分贝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等级的一种仪器,该装置只能监、噪声鉴别装置,俗称为分贝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等级的一种仪器,该装置只能监 测噪声的强弱等级,测的是当时环境下声音的响度,并不能减弱噪声。测噪声的强弱等级,测的是当时环境下声音的响度,并不能减弱噪声。 课外延伸:几种特殊实验方法课外延伸:几种特殊实验方法 物理学研究的方法有许多,声现象的研究应用了转换法、类比法、归纳法和控制

20、变量法等 基本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将渗透在今后的物理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中。 在研究问题时, 可通过转换法转换法把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 (或放大) 为容易直接观察的现象, 使现象更明显,如音叉振动不易观察,我们可转换为乒乓球的跳动或用它激起水花等。 学习声波时,我们看不见声波,但大家都见过水中扔一块石头从而引起水波,像这样类比 水波学习声波的方法叫类比法类比法。 在研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时, 由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 不可能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 因此只能通过声音的逐渐变小,推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实验推理实验推理 法法。 通过几个实验演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得出

2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这就是 研究物理问题时常用到的归纳法归纳法。 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可能同时受几个因素的影响,如果这几个因素同时变化,物理量与各 因素之间的具体关系就很难判断。 此时我们往往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 最后再综合分析, 找出每个变量与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 (习题详见课堂点睛第 23 页专题三。) 第三章第三章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第第 1 节节 温度温度 1、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用符号 表 示。 2、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它是利用 的原理进行工作。 3、摄氏温度的规定:将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定为 0, 的温度定为 10

22、0,把 0和 100之间等分为 100 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 4、常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它的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 的 ,以便准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温度 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 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5、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人体 的仪器,其量程为 ,分度值为 。体温计 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设计了一段很细的细管(俗称缩口),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所 以可以离开人体计数。使用前要消毒,还要用力向下甩几下。 重点突破:

23、温度计的读数时应注意正确判断玻璃管内液柱的液重点突破:温度计的读数时应注意正确判断玻璃管内液柱的液 面位置,确定温度的正负。若图中显示了面位置,确定温度的正负。若图中显示了 0 0刻度的位置,刻度的位置,液柱的液柱的 液面在液面在 0 0刻度的上方时,显示的温度为正值,即零上温度,液柱刻度的上方时,显示的温度为正值,即零上温度,液柱 的液面在的液面在 0 0刻度的下方时,显示的温度为负值,即零下温度。若刻度的下方时,显示的温度为负值,即零下温度。若 图中没有显示图中没有显示 0 0刻度的位置,则要观察刻度大小的变化方向来判刻度的位置,则要观察刻度大小的变化方向来判 断温度的正负值。规律:液柱上

24、表面从下往上数值变大则为零上温断温度的正负值。规律:液柱上表面从下往上数值变大则为零上温 度,从下往上数值变小则为零下温度。如右图甲为零上温度,乙为度,从下往上数值变小则为零下温度。如右图甲为零上温度,乙为 零下温度。零下温度。 注意:仰读偏小俯偏大。注意:仰读偏小俯偏大。 第第 2 节节 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 变成 的过 程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为 和 两大类。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液体 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 。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的,不同的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 3、晶体熔化的条件:(1)晶体温度要达到 ;(2)晶体

25、要不断地 热量。 4、熔化吸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 ,但要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程才能完 成,所以晶体的熔化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非晶体熔化也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5、凝固 热,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所以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6、应用:利用冰冷却食品保鲜应用了熔化吸热;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菜不致 冻坏应用了水凝固放热。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1 1、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 (1 1)从有无熔点来判断,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无熔点;)从有无熔点来判断,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无熔点; (2 2)从熔化过程中的现象来判断,晶体熔化过程:固态)从熔化过程中的现象来判断

26、,晶体熔化过程:固态- 固液共存态固液共存态- 液态;非晶体液态;非晶体 熔化过程:固态熔化过程:固态- 软、稀软、稀- 液态;液态; (3 3)从熔化图象来判断,关键是观察图象中是否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有则为)从熔化图象来判断,关键是观察图象中是否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有则为 晶体,没有则为非晶体。晶体,没有则为非晶体。 2 2、物体熔化时间是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完的时间,不是加热的时间。、物体熔化时间是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完的时间,不是加热的时间。 3 3、“熔化”不能写成“溶化”和“融化”。、“熔化”不能写成“溶化”和“融化”。 4 4、晶体在熔点时所处的状态有三种可能:固

27、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晶体在熔点时所处的状态有三种可能: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5 5、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区别:、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区别: 熔化: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的条件:

28、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第第 3 节节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 热,包括 和 两种方式。 2、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 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致冷作用,能够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 度 。 3、沸腾:液体在一定温度( )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 现象叫沸腾。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的液体沸点 。且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降低,气

29、压增大时升高。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 。 (2)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沸腾的规律:液体沸腾前,产生少量的气泡,由下而上,气泡由 变 ; 液体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 并不断上升, 由 变 , 到液面破裂, 放出大量的水蒸气。 如右下图:A 为沸腾前,B 为沸腾时的气泡现象。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1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赽,液体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赽,液体蒸发越快。 2 2、沸腾和蒸发的比较、沸腾和

30、蒸发的比较 项目 蒸发 沸腾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液体的表面 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液温变化 不加热时液温降低(不需加热) 不变(需加热)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关系 沸腾的过程中,一定同时伴有蒸发发生,而蒸发进行的同时 却不一定有沸腾现象发生 4、液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 热。 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 降低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压 缩体积只能使部分气体液化。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烧开水时的“白气”;夏天,自来水管“出汗”;把冰饮料倒进杯子里杯子“出汗”;冬 天嘴里呼出

31、的“白气”;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冒“白气”;自然界中雾、露的形成;冬天玻璃上 的小水珠;冬天从室外进入到室内眼镜上的“白雾”;烧菜时锅盖内面的水珠。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1 1、凡是具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液化现象:雾、露、“白气”“冒、凡是具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液化现象:雾、露、“白气”“冒 汗”或“出汗”“冒气”等,上述现象通常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汗”或“出汗”“冒气”等,上述现象通常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 2 2、不同的“白气”: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和夏天打开冰箱门人们看到的“白气”、不同的“白气”: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和夏天打开冰箱门人们看到

32、的“白气” 都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同的是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都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同的是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由体内的水蒸气液化而“白气”是由体内的水蒸气液化而 成的,而冰箱周围的“白气”是由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成的,而冰箱周围的“白气”是由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 3、不要误以为液体过程中产生的“白气”是“水蒸气”!“白气”实质是小水珠、小、不要误以为液体过程中产生的“白气”是“水蒸气”!“白气”实质是小水珠、小 液滴,而“水蒸气”是无色的。液滴,而“水蒸气”是无色的。 4 4、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

33、后,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 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 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第第 4 节节 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 变成气态的过程,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 樟脑、钨。 2、凝华:物质从气态 变成固态的过程, 热。 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其基本过程是:地面上的水通过

34、 形成水蒸气升入空中,遇冷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形成云,再在不同条件下形 成雨、雪、冰雹、雾、霜等天气,又落回地面。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1 1、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即要抓住物质的、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即要抓住物质的 初态、末态和关键词“直接”来理解和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初态、末态和关键词“直接”来理解和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2 2、常见的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常见的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而凝华则要该物质的蒸气达到一而凝华则要该物质的蒸气达到一 定浓度以及温度要降到凝固点以下时才能发生。凡是有

35、下面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凝华现定浓度以及温度要降到凝固点以下时才能发生。凡是有下面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凝华现 象:霜、冰晶、松花、雾凇、冰挂等。象:霜、冰晶、松花、雾凇、冰挂等。 3 3、雾凇不是雾,雾是半空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雾凇则是水蒸气在树枝上凝、雾凇不是雾,雾是半空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雾凇则是水蒸气在树枝上凝 华形成的小冰晶。华形成的小冰晶。 4 4、解释“霜前冷、雪后寒”?、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当气温低于霜前冷: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当气温低于 0 0时,水蒸气才会凝华,所以下霜前气温时,水蒸气才会凝华,所以下霜前气温 低,

36、即“霜前冷”。下雪后,化雪是熔化或升华过程,会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所以“雪后低,即“霜前冷”。下雪后,化雪是熔化或升华过程,会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所以“雪后 寒”。寒”。 第四章第四章 光现象光现象 第第 1 节节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 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 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光在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应用: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激光准直、学生站纵队。 3、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 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它是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 传播

37、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4、光速: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用字母“c”表示,c=310 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310 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 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 速度的 2/3,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是 的。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1 1、我们把光在一年时间内所走的路称为光年,它是、我们把光在一年时间内所走的路称为光年,它是 单位,不是时间单单位,不是时间单 位。位。 判断物态变化的关键:判断物态变化的关键: 就是判断变化前后的物质状 态,最后根据左边的六种物态变 化过程对号入座确定是哪种物态 变化。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状态如 下:露、雾是液

38、态,“白气”是 液态,霜、雪、冰晶是固态等。 2 2、光与光线是有区别的,光是真实存在的,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一种模型。、光与光线是有区别的,光是真实存在的,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一种模型。 3 3、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无关,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离小孔的,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离小孔的距离距离有关,所成的像总是有关,所成的像总是 倒立倒立的。的。 第第 2 节节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1、我们能够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本身就是光源,能自行发光进入人的眼睛;我 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 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2、法线:是指通过 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它是为了研究

39、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时引入的一条辅助线,实际不存在,所以作图时要画成 。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 。 3、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 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 反射。 4、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基本要素:一点一面二角三线)(基本要素:一点一面二角三线) (1)三线同面三线同面: 与 、 在同一平面上; (2)法线居中法线居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 的两侧; (3)两角相等两角相等:反射角 入射角; (4)光路可逆光路可逆: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的。 特殊情况:特殊情况: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到反射面时,反射光线也垂直射出,即三线合一三线合一,此

40、时:反射角=入射角= (角度归(角度归 0 0)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5、分类: 镜面反射:平行光束照射在平滑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后仍然是 的;条件:反射 面 。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r=i 漫反射: 平行光束照射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 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时会发生漫反射,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 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如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 向能看到它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1 1、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41、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 1)纸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纸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 2)改变光束的方向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出普遍结论,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改变光束的方向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出普遍结论,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3 3)把纸板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的情况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把纸板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的情况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 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 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入射光线

42、与镜面的夹角。 3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对比、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对比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定义 一束平行光照射在镜面上后会被 平行反射 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 光束向着四面八方反射 光路图 举例 黑板反光、平面镜成像 我们能看见书 不 同 点 反射光线 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仍平行 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不平行 产生原因 入射光线平行,反射面是平面, 每条入射光线的入射角相等,因 此每条反射光线的反射角也相 等。 入射光线平行,由于反射面是凹 凸不平的,每条入射光线的入射 角不

43、同,因此每条反射光线的反 射角也不同。 发生现象 只能在某一个方向看见反射光 在各个方向都能看见反射光 相同点 都属于光的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第 3 节节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像、物大小 ; 像、物到镜面的 相等; 像、物的连线与镜面 ;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像。 成像原理:光的 定理; 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2、球面镜: (1)凹面镜: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

44、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 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2):凸面镜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道路拐弯处的反光镜 反射光线都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1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1 1)本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像才能更清晰;)本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像才能更清晰; (2 2)我们常用平板玻璃而不能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的透光性能,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我们常用平板玻璃而不能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的透光性能,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 (3 3)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

45、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4 4)玻璃板要竖立放置,是为了使蜡烛移动过程中,蜡烛与像重合;)玻璃板要竖立放置,是为了使蜡烛移动过程中,蜡烛与像重合; (5 5)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普遍结论,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普遍结论,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2 2、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不随距离而改变。我们在观察平面镜所成的像时会有近大(靠近平、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不随距离而改变。我们在观察平面镜所成的像时会有近大(靠近平 面镜像大)、远小(远离平面镜像小)的感觉,是由于面镜像大)、远小(远离平面镜像小)的感觉,是由于

46、人的“视角”造成的错觉。人的“视角”造成的错觉。 第第 4 节节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 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三线同面三线同面: 、 和 在同一平面内。 法线居中法线居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两侧。 气中角大气中角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路可逆光路可逆:光的折射过程中光路是 的。 光从空气垂直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 = 入射角 = 度。 (简记:角度归角度归 0 0,三线合一,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