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58.74KB ,
资源ID:166961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669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人教版2021年必修第一册教材(考前必记))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人教版2021年必修第一册教材(考前必记)

1、 必修第一册教材(考前必记)必修第一册教材(考前必记) 审校:高一备课组 时间:2020 年 12 月 23 日 第一章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物质及其变化 1.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单质形态)、化合态(化合物形态)。 2.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石墨,氧气和臭氧(O3) ,红磷(P)和 白磷(P4) 3.树状分类法(分类标准唯一)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再分类的分类方法。 4.交叉分类法 (分类角度多样化) 根据不同不同的分类标准, 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分类方法。 5.酸性氧化物:能与碱碱反应生成盐盐和水水的氧化物,如 CO2 ( CO2+2Na

2、OH=Na2CO3+H2O ) 6.碱性氧化物:能与酸酸反应生成盐盐和水水的氧化物,如 CaO( CaO+2HCl=CaCl2+H2O ) 7.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酸反应生成盐盐和水水的氧化物,又能与碱碱反应生成盐盐和水水的氧化物,如 Al2O3(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 2NaAlO2+H2O ) 8.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 氧化物(如 Al2O3、Mn2O7、Na2O2)。 9.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n2O7),非金属氧化物 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CO、NO、NO2)。 10、分散系:把一种或几

3、种一种或几种 物质分散在一种或几种一种或几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混合物 ,叫分散系。分散 质:被分散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能容纳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11.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 1100 nm1100 nm 之间。 (溶液100nmnm) 12、按分散剂的种类不同,胶体可分为:气溶胶(云雾)气溶胶(云雾) 、液溶胶(液溶胶(Fe(OH)Fe(OH)3 3胶体)胶体) 、固溶胶(有固溶胶(有 色玻璃)色玻璃) 13.制备Fe(OH)3胶体方法: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14.胶体性质: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一条光亮 的通路

4、(原因: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 ) 15.胶体、溶液可透过滤纸,浊液不能透过滤纸;溶液可透过 半透膜,胶体、浊液均不行。 16.物质常见转化规律:单质氧化物氧化物酸或碱酸或碱盐(Na、K、 Ba、Ca、C、S、P) 17.物质的制备:综合考虑反应进行的可能性、原料来源、成本高低和设备要求,以选取最适 当的方法。 工业制备 NaOH 的两种方法(旧法、新法) (1)土法制碱 Na2CO3+Ca(OH)2=2NaOH+CaCO3 (CO3 2-+Ca2+ CaCO 3 ) (2)工业制碱 2NaCl + 2H2O 2NaOH + H2+ Cl2 2Cl -+2H 2O2OH -+H 2+Cl2 1

5、8.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属 氧化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以上判断从物质类别入手,不考虑导电性) 19.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性强弱和离子 浓度、离子所带电荷有关。 20.电离方程式书写:左边物质化学式,右边是离子符号,中间用“”连接,书写遵循质量 守恒和电荷守恒:Al2(SO4)3=2Al 3+3SO 4 2- 21.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是写、 拆、 删、 查,关键是拆,强酸(H2SO4、

6、 HNO3、 HCl、 HBr、 HI、 HClO4)、 强碱(NaOH、KOH、Ba(OH)2 )、可溶性盐(钾钠铵硝)要拆成离子形式,单质、气体、氧化物、 难溶(AgCl、BaSO4、CaCO3)和难电离(弱酸、弱碱、水)的物质写化学式。 2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有气体、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能发生反应的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共存要注意溶液酸碱性和无色(Cu 2+蓝、Fe2+浅绿、 Fe 3+黄、MnO 4 -紫)要求) 23.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实质是有电子转移。 24.还原剂失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该物质被氧化,所含元素化合价升

7、高,其反应产物为氧化 产物;氧化剂得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该物质被还原,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其反应产物为还 原产物。 (还原剂升失氧,氧化剂降得还,某剂有某性) 25.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 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 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6.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 标价态:连双线:注得失: 27.单线桥法:标价态,连单线,注数目 注意:A、箭头由失电子元素指向得电子元素 B、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到或失去 电解 电解 28.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的;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 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9.

8、先后规律: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混合,氧化性强的先反应;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 混合,还原性强的先反应。 30.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的步骤: (1)标价态(2)列变化(3)求总数(4)配系数(5)查守 恒 第二章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钠和氯 3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度小,熔点低,密度小(大于煤油、小于水)。 32.钠与 O2常温下反应生成白色 Na2O,加热时反应生成 Na2O2(现象:熔成小球、黄色火焰、生 成淡黄色固体) 。 33.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 2H2O 2NaOH + H2。现象:浮、熔、游、响、红。 34.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9、,主要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钠失火时用沙土扑灭。 35.Na2O2与 CO2和 H2O 反应均可以放出 O2(1molNa2O2反应转移 1mol 电子),故 Na2O2常用作供氧 剂。 36.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 1:2,氧的价态是-1 价,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常用作强氧化剂、漂白剂(足量 Na2O2加入石蕊溶液中,先变蓝色后褪色) 37.Na2CO3和 NaHCO3的溶液均呈碱性,Na2CO3的俗称是纯碱、苏打,NaHCO3的俗称是小苏打。 38.常温下 Na2CO3溶解度比 NaHCO3大;Na2CO3热稳定性较强,受热不易分解,NaHCO3受热分解可生 成 Na2

10、CO3、水和二氧化碳。 39.Na2CO3和 NaHCO3都可以和盐酸反应放出 CO2,且 NaHCO3反应更剧烈。 40.Na2CO3和 NaHCO3可利用 CaCl2、BaCl2区分,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无(不能用 Ca(OH)2) 41.NaHCO3和 NaOH 能反应:NaHCO3 + NaOH Na2CO3 +H2O, 42.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是元素的性质。 焰色: 钠 (黄色) ,钾 (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 43.在通常情况下,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易液化。 44.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如铁与氯气反应生成 F

11、eCl3,而不是 FeCl2 45.氯气在氢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46.燃烧是指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47.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 48.(1)液氯是指 Cl2(2)久置氯水成分:相当于盐酸 (3)新制氯水的成分:三分子四离子Cl2、H2O、HClO、H +、Cl-、ClO-、OH-。 49.次氯酸的化学式为 HClO,其酸性比 H2CO3还弱;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 气) 。 50.Cl2无漂白性,HClO 有漂白性,潮湿的氯气能漂白是因为生成了 HClO;将氯气通入石蕊溶 液中,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51.制漂白液

12、: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有效成分是 NaClO 52. 制漂白粉: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有效成分是 Ca(ClO)2 53.漂白原理 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54.漂白粉变质: Ca(ClO)2+H2O+CO2 = CaCO3+2HClO 2HClO 2HCl+O2 55.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MnO24HCl(浓)= MnCl2Cl22H2O。浓盐酸表现性质:还原性还原性和酸性酸性。 或 2KMnO416HCl(浓)=2

13、KCl2MnCl25Cl28H2O (2)气体发生装置类型:固液 气 (3)发生装置所用仪器: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酒精灯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酒精灯 (4)除杂装置:装置 C 的作用是除去除去 ClCl2 2中少量的中少量的 HClHCl 气体气体。 装置 D 的作用是干燥氯气干燥氯气( (或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或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 (5)收集方法:向上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6)验满方法:观察到 E 中充满黄绿黄绿色气体,则证明已集满。 (7)尾气处理:烧杯 F 中盛放的液体是 NaOHNaOH 溶液溶液。作用是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56.氯离

14、子的检验:取少量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硝酸适量稀硝酸,然后滴入 AgNOAgNO3 3溶液溶液,若产 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则被检测液中含有 Cl ,若无白色沉淀则无 Cl。 57.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单位:摩尔(mol)只适用于微观粒子 58.阿伏加德罗常数用 NA表示,其近似为 6.0210 23mol-1。单位是 mol-1 59.摩尔质量以 gmol -1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切记单位是 gmol-1 60.标准状况下(0 、101 kPa),气体摩尔体积 Vm22.4 Lmol -1。V m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61.阿伏加德罗定

15、律: 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数目的粒子 (三同定一同) 62.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所具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63.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1) 万能恒等式:n= = m= A=cV(溶液)。(2) cB= B ,c=1 000 (:gmL -1),。 (2) c(浓)V(浓)=c(稀)V(稀), m(浓)(浓)=m(稀)(稀)。 64.一定 c 溶液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65.由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主要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药匙、烧杯、量 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66.容量瓶一定要指明规格(50、100、2

16、50、500、1000)和检查是否漏水。 67.误差分析:通过公式 c=n/V=m/MV 探讨,变量是 m 或。俯视(c 偏高) 、仰视(c 偏低) 配制步骤 错误操作 因变量 c m V 称量 用滤纸上称量易潮解的物质 偏小 不变 偏低 药品、砝码左右位置颠倒,且称量中用到砝码 偏小 不变 偏低 砝码生锈 偏大 不变 偏高 称量易潮解的物质时间过长 偏小 不变 偏低 转移 转移液体前容量瓶中有水 不变 不变 不变 转移时液体溅出 偏小 不变 偏低 玻璃棒在刻度线上引流 偏小 不变 偏低 洗涤 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偏小 不变 偏低 定容 未冷至室温就注入定容 不变 偏小 偏高 定容时,

17、仰视刻度线 不变 偏大 偏低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不变 偏小 偏高 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偏小 不变 偏低 摇匀 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 不变 偏大 偏低 定容时,水加多了,只能重做实验;摇匀后,液面下降是正常的。 第三章第三章 铁铁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68.铁与氧气或水蒸气反应均生成 Fe3O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 69.铁与强氧化剂(Cl2、HNO3等)反应生成 Fe 3+,与弱氧化剂(盐酸、硫酸铜等)反应生成 Fe2+ 70.FeO:黑色;Fe2O3:红棕色,俗称铁红,用途:油漆或涂料;Fe3O4:黑色晶体,俗称磁性氧化铁,可 看作 FeOFe2O3。 71.上面三种

18、铁的氧化物均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72.Fe(OH)2:白色;Fe(OH)3:红褐色。在含 Fe 2+的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 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4 Fe(OH)2+ O2 + 2 H2O4 Fe(OH) 3 73.Fe(OH)2可由 FeSO4和 NaOH 反应制得,此实验要求:FeSO4 溶液现用现配(其中加入铁粉 和稀硫酸防氧化) 隔绝空气 配制溶液的蒸馏水通过煮沸排除中溶解的 O2 74.Fe(OH)3可由 FeCl3和 NaOH 反应制得 75.Fe 3+有强氧化性,可和铁、铜反应,生成 Fe2+:Fe2FeCl 3 3FeCl2 2FeCl3

19、+Cu 2FeCl2+CuCl2 76.Fe 2+有强还原性,可和氯气等反应,生成 Fe3+:2FeCl 2Cl22FeCl3 77.Fe 3+(棕黄色)的检验:向含 Fe3+的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78.Fe 2+ (浅绿色) 的检验:先向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79.合金是由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熔点低、硬度大 80.生铁的含碳量高于钢。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合金,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81.Al 既能与酸(如盐酸)反应生成氢气:2Al+6HCl 2AlCl3+3H2,又能与强碱溶液(

20、如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氢气:2Al+2NaOH+2H2O 2NaAlO2+3H2。故铝制餐具不能长时间蒸煮酸性或碱 性食物 82.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83.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只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弱酸弱碱) : Al(OH)3NaOHNaAlO22H2O Al(OH)33HClAlCl33H2O 84.氢氧化铝的制备 AlCl33NH3H2O Al(OH)33NH4Cl (实验制取 Al(OH)3 方法) AlCl33NaOH Al(OH)3 3NaCl(Al(OH)3 可溶于过量 NaOH ,一般不

21、 用此法) 85.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计量系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第四章第四章 物质结构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 86.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1H 除外) 。 87.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可表示为 88.核素:具有一定质子和一定中子的一种原子,如 1H(氕) 、2H(氘) 、3H(氚)均为核素 89.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如 1H(氕) 、2H(氘) 、3H(氚)互为 核素 90.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14C 用于考古。 9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由里往外,K、L、M、N、O、

22、P、Q 逐层排满(能量最低原理) ;最外层 8(层:2) ;次外层18 个;倒数第三层32 个,第 n 层2n 2个。 9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93.七横行七个周期,1、2、3 周期称为短周期,其它称为长周期。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94.18 列,16 族(其中第 8、9、10 三个纵列称为第族):八主(0 族特殊)八副(族特殊) 。 95.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编号:罗马数字(I、II、III、IV、V、VI、VII)+ 96.同一周期自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电子排布相 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97.同一周期自左

23、往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98.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O、F 无最高正价) ;最低价最外层电子数-8 99.金属性(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 H2的能力强弱;最高价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即碱)的碱性强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置换反应等。 100.非金属性(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气态氢化物的稳 定性强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即酸)的酸性强弱;单质的氧化性强弱;置换反应等。 101.碱金属元素(I族)包括锂(Li) 、钠(Na) 、钾(K) 、铷(Rb)

24、 、铯(Cs) 、钫(Fr)最 外层电子数均为 1; 都能与氧气、 水等反应上到下, 与氧气反应得到的产物越来越复杂 (Li2O、 Na2O2、KO2) ,与水反应产物都是碱和氢气 102.碱金属物理性质:银白色(铯:金色) ,质软、密度较小(上到下,逐渐增大,钾反常, 比钠小) 、熔沸点低(上到下,逐渐减小) 、电和热的良导体。 103.卤族元素(VII族)包括氟(F) 、氯(Cl) 、溴(Br) 、碘(I) 、砹(At) 。最外层电子数 均为;最高正价:+7(氟无正价) ,最低负价:-1。单质都能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条件依次 是暗处、加热、点燃、加热到较高温度、不断加热。产物的稳定性逐渐减

25、弱。 10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Cl2能置换出 NaBr、KI 中的 Br2、I2,Br2能置换出 KI 中的 I2,说 明氧化性:Cl2Br2I2 105.卤素单质特殊性: (1)Br2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且易挥发,通常加水液 封(2)I2易升华(3)I2遇淀粉显蓝色 106.化学键:相邻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 107.离子键: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引力和斥力) 。通常由活泼金属元素(I、II)和活 泼非金属元素(VI、VII)间形成(铵盐特殊) 108.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包括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和非极性键(同种 原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26、间形成(AlCl3特殊) 109.(1)离子化合物:有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可能有共价键,如 NaOH) (2)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3)简单区分:有金属元素的一般是离子化合物(AlCl3除外) ,只有非金属元素的一般 是共价化合物(铵盐除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是离子化合物 110.化学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 111.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最外层电子的式子(用或) (1)Na 原子: NaNa Mg 原子: Mg Al 原子: Al Si 原子: Si S 原子: S (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用阳离子的符号表示,例如:Na 、Li、Mg2、Al3等。 (3

27、)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画出最外层电子数,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 以表示其所带的电荷。例如:氯离子、硫离子。 (4)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对称原则) :氧化钙:、硫化钾。 NH4Cl:;NaOH:。 Na2O2:Na + O O 2Na+ 提示 相同离子不合并,分列在另一离子的周围。 (5)共价分子:如 H2:H H;N2: N N ;NH3:。 11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分子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例如: (1)NaCl:。 (2)MgBr2:。 (3)H2:HH HH; (4)NH3:;(5)CO2: 113.结构式:用“”表示 1 对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如 Cl2可表示为“ClCl” ,这种图示叫做结构 式。 H2O HOH CO2 O=C=O CH4 114.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焦在一起的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之 间,只影响物理性质(如熔沸点) 。影响规律: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熔沸点越高(如卤素单质,上到下,熔沸点逐渐升高) 。 115.氢键: (1)是比分子间作用力略大的一种作用力,影响物理性质(如熔沸点) 。注意:氢 键 不是化学键。 (2)作用力大小比较:化学键氢键分子间作用力 (3)存在于 N、O、F 的氢化物中,使相应物质的熔沸点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