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67.02KB ,
资源ID:166258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662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知识点复习提纲)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知识点复习提纲

1、北师大版(新)北师大版(新)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第 1 课课 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的争斗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年1918 年)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形成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以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 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主要矛盾:英德矛盾。 第第 2 课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直

2、接原因:大国争霸,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开始):奥匈帝国在 1914 年 7 月 28 日对塞尔维亚宣战 (3)、转折点:1916 年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第一 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4)、 交战双方:同盟国阵营(德、奥匈、保、土 4 国) 协约国阵营(英、法、俄、塞、意、罗马尼亚、日、中、美等 29 国) (5)、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掠夺性的战争。(6) 、影响: 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 战争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 对战后世界

3、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7)感悟: 我们要珍爱生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大国争霸威胁世界和平。 (8)、 评价普林希普的刺杀活动: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采取的是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解决民 族矛盾的正确方式,结果引发了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构 成威胁,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9)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有一定 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战后举行的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10)、新式武器(毒气、坦克、战舰、飞机)与战争:科技运用于战争,使战争更加残酷;战争的 需要也反过来推动了科技

4、的进步。 3、结束:1918 年 11 月 11 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同盟国战败。 4、影响: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战争历时 4 年零 3 个月,参与国家 33 个,15 亿人口卷入,战火燃 遍欧亚非,阵亡人数 840 万,受伤人数 2100 万,支出战费 2084 亿美元) 。 5、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大陆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德、法、俄。 第第 3 课课凡尔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 年 1 月6 月 。 (2)、目的: 召开目的:缔结和约、如何分赃。 (3) 、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4)、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

5、世界的分赃会议。 (5)操纵国家:美、英、法。 (6)结果:1919 年 6 月协约国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后又与其他战败国签订条约。 (7)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 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义务兵役制;莱茵河东岸 50 千米内不得设防。 政治方面: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赔款方面: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对德国殖民地的“委任 统治”最能体现会议的“分赃”实质)。 (8)巴黎和会的影响: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构成了凡尔 赛体系. 二、 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时间:

6、1921-1922 年 (2)操纵国家:美,英,日, (3)目的或会议的中心议题: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美、日在运东和大太平洋地区的矛 盾。 (4)结果: 1922 年签署了关于中国的九国公约 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 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实质: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 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三、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1)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影响(评价

7、):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新 秩序。但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3)瓦解的标志: 1939 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的爆发。 4、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 (1) 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中国爆发五 四爱国运动。 (2)华盛顿会议确认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的原则,使中国又回复到几 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认识: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弱国无外 交) 四、国际联盟 1、成立时间: 1920 年 1 月。 2、地位: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

8、普遍性国际组织 3、任务: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 4、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 5、意义:表明人类开始以建立国际机构的形式来防止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 6、实际操纵国: 英国、 法国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动荡与变革的时代动荡与变革的时代 第第 4 课课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与苏联与苏联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建设 一、一、“二月革命”“二月革命” 19171917 年年 3 3 月(俄历月(俄历 2 2 月)月) 1、背景:一战将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结果:(功绩)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苏代表 维埃)并存的局面。 二、

9、“阿芙乐尔号”的炮声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 年 11 月(俄历 10 月); 地点:彼得格勒(冬宫); 领导人及政党: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 胜利象征: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十月革命功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俄)。1922 年,苏联成立。 2、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3、历史意义: 是世界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为世界上的落后国家发展树立榜样(如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10、均 受到十月革命的鼓舞)。 对 20 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打破了近代世界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 进入到现代史,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4、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区别: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苏俄: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三、三、列宁列宁在建设方面在建设方面的探索的探索: :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年) 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面临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 目的:巩固新政权,打退敌人的进攻。(帮助苏维埃政权度过了难关。) 作用: 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但它不符 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

11、规律。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定形势下实行的非常经济措施。 2、新经济政策(19211925 年) (1)时间:在列宁领导下,苏联在 1921 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内容:实行粮食税;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 (3)影响: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 (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 ) 注:新经济政策: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 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5)、从政策调整中得到的启迪: 政策要

12、符合国情。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 要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的利益。 学习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品质。 四、四、斯大林的探索斯大林的探索: (1)、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衣业集体化。 (2)、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措施:1928-1937 年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特点:优先发 展重工业)。 成就:1937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 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3) 、农业集体化-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4)、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 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5)苏联成立

13、: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四个加盟 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 15 个加盟共和国。 (6)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2)特点:高度集中。 (3)特征: 政治上:党政不分,高度集权 后果:民主与法制匮乏。 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 预经济),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五、五、评价评价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 后来世界反法西

14、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 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 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 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 训呢?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第第 5 课课 印度和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和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 一、一、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根本原因:印度民族资本主

15、义的发展 2、直接原因:(1)英国加强对印度的控制(2)“阿姆利则惨案” 3、领导人:甘地,现代印度的“国父”。 4、概况:甘地 主张用和平与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独立,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 治的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 作。 5、影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 基础。 二、二、 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 : (1)概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凯末尔为首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1919-1923)。 (2)影响:土耳其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 600 多年的封建君

16、主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 和国,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是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 命。 (3)性质: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4)1923 年 10 月,共和国成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社会改革。 (5)评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民主共 和国,使土耳其摆脱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促进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第 6 课课 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与与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大危机: (时间:1929-1933 年) 1、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

17、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范围: 首先从美国爆发, 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 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 4、影响: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 张,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5、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德国 6、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选择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 1、 时间: 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 2、 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 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或 1933 年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

18、3、直接目的: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 根本目的: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4、中心措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新政的核心和基础)。以防止出现盲目 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5、新政的主要内容: (1)整顿金融业(2)恢复工业(3)调整农业(4)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救济。 6、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的根源。 7、特点(手段)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8、评价罗斯福新政(影响或作用) : (1)“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 先河 。 (2)进一步提高了美国资本主

19、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使美国度过了危机,但没有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 9、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10、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1) 都是国家在面临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2) 都是国家干预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3) 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4) 都根据本国国情,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8、启示: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改革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0、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第 7 课课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一、德日一、德日意意建立法西斯专政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特点的特点:(:(对内政策对内政策: :独裁统治独裁统治; ;对外政策对外政策: :侵略扩张侵略扩张) ) 1、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背景: 德国缺乏民主传统; 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获得广泛的支持。 (2)、建立标志: 1933 年初纳粹党头目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法西斯化道路(世界 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3)、对内外

21、独裁统治政策(暴行) 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势力。 残酷迫害犹太暴行(“水晶之夜”), 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屠杀 600 万犹太人) 。 出兵西班牙,干涉西班牙内政. 对外:吞并奥地利;干涉西班牙内政,轰炸格尔尼卡,造成重大伤亡。 二、二、日本法西斯的建立日本法西斯的建立: :(侵华战争侵华战争) 1、 193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 2、形成标志:1936 年日本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931 年“九一八”事变;1937 年“七七”事变。

22、 1937 年,日本进行南京大屠杀(超过 30 万) 。 基地设在哈尔滨的 731 部队进行细菌战、化学战和人体试验。 大扫荡中的“三光政策”等。 一、 意大利法西斯的建立: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1922 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 2、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暴行:1935 年,进攻非洲埃塞俄比亚,对不设防的城市、乡 村和医院进行狂轰滥炸,施放毒气弹等。 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失败的原因: 意大利强大,埃塞俄比亚弱小。 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落后。 英法美绥靖政策的影响。 四、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轴心国集团: 目的:反共。 (1)1937 年,德、意、日三国互相勾结,结成柏林-罗马-东京

23、轴心国集团。称“轴心国 同盟”或“三国轴心”。 (2)影响:对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 五、慕尼黑会议: (慕尼黑阴谋) (1)、时间:1938 年 9 月。 (2) 、内容: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法首脑在慕尼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在 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的情况下,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 10 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 让给德国。 (3)、“绥靖政策”: 主要推行者:英、法、美。 绥靖政策的目的:保住自身安全;祸水东引(将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 受害者:埃塞俄比亚等,还有英法美等国本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4) 、影响: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法等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达到

24、了顶峰,助长了法西斯国 家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第第 8 课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与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与扩大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 (1)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 年-1933 年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激起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 其他原因:英法的绥靖政策。 二、全面爆发标志二、全面爆发标志: : 、时间:、时间:1939 年年 9 月月 1 日日。 、标志: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白色方案) 。 、影响: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三、扩大三、扩大: : 苏德战争爆发(巴巴罗萨计划) 。

25、苏德战争爆发(巴巴罗萨计划) 。 爆发的时间:1941 年 6 月 22 日。 爆发的标志:德军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 。 、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 失败。 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四、太平洋战争爆发( (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 ) 、时间:1941 年 12 月 7 日凌晨。 、标志: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成功代号:虎!虎!虎! ) 。 、影响:美国对日宣战,有 20 多个国家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附:大东亚共荣圈1940 年近卫文麿提出,实质是建立一个日本殖民大帝国。 第第

26、9 课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1942 年 1 月 1 日,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2、目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彻底打败法西斯。 3、时间:1942 年 1 月 参加国:美中苏英等 26 国 地点:华盛顿 4、内容: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 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5、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增强了 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

27、坚实的基础。 二、正义力量走向胜利(重大战役和事件) 1、斯大林格勒会战 :1942 年 7 月1943 年 2 月 苏德战场和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 (霸王计划) 1944 年 6 月 6 日 美英联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开辟欧洲第二战 场,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 3、柏林战役 1945 年 5 月 8 日 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战败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4、日本投降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代表 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字投降,二战结束。 三、 雅尔塔会议: 1、目的: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

28、问题。 2、时间:1945 年 2 月 参加国:(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 地点:苏联的雅 尔塔。 3、内容: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 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 4、影响: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际上也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 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 主要就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的。 四、二战的胜利 1、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影响: 消极影响: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积极影响:二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彻底摧毁了法西 斯势力;沉重打击了殖民体系;

29、鼓舞和社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五、二战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是二战的亚洲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原因); 反法西斯侵略是正义战争; 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启示:和平来之不易,要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打击恐怖 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增强本国综合国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 第第 4 单元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第 10 课课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一、德日意建立法

30、西斯专政的特点:(对内政策:独裁统治;对外政策:侵略扩张) 1、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背景: 德国缺乏民主传统; 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获得广泛的支持。 (2)、建立标志: 1933 年初纳粹党头目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法西斯化道路(世界 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6.冷战政策的表现: 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1955 年建立华沙条约 组织. 7、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北大西洋公

31、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第第 11 课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1) 二战后(20 世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原因: 、战时的资本积累 、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是最主要原因) 、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 (2)、90 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 全球化)。 二、欧洲的联合 (1)欧洲的联合: 简称欧盟(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原因: 维护自己的安全,发展经济(经济衰退,实力

32、下降;美苏的威胁;美国加强对西欧各国 的控制。) 目的: 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国际地位,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维护了自身的安全,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挑战了美国的 经济霸主地位。 (2)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美国的援助; 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积极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3) 欧盟联合的成立过程: 1952 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 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7 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 年, 欧洲联盟。 1958 年成立欧洲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4)欧洲的统一货币:欧元。 (5)欧洲的发展趋势:

33、经济政治一体化。 (6)欧盟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挑战了两极,牵制了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了世界格局 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三、日本的崛起 (1) 经济发展: 二战后至 70 年代中期。 (2)特点:日本经济恢复并持续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 国)。 (3)原因: 、美国的扶持; 、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 、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坚持 “教育先行”战略,大力发展教育,重视培养人才 、实行“贸易立国”战略,注意保持政 策的连续性。 四、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同原因及其对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相同原因:美国的扶持或援助;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

34、策;积极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重视 教育,培养人才。 对中国的借鉴: 1.抓住发展机遇,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加快改革开放,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 4.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5.加强国际合作, 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大胆创新, 努力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等。 第第 12 课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探索 一、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1953 年) 1.目的: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内容: 经济: 以农业为改革的突破口 (削减农业税, 提高农产品价格、 增加农业投资, 规模开垦荒地。 )

35、,辅以工业改革。政治:反对个人崇拜 ,平反冤假错案 。 3、 结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 的政治经济体制。 第第 13 课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新兴力量的崛起 一、非洲: 战后非洲的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埃及)展开,1956 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回。 1960 年,非洲有 17 个国家独立,称“非洲独立年” 。 1990 年 3 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 最终瓦解。 二、 拉丁美洲 1959 年,古巴爆发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1999 年,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36、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冷战冷战”后后的的世界世界 第第 14 课课 苏联解体苏联解体与与东欧剧变东欧剧变 一、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 年.内容: 经济上“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结果 :经济每况愈下;政治上思想混乱,政局失控。 2.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外部原因)等 (1) 加速苏联解体的事件:八一九事件 (2)解体时间: 1991 年底(存在 69 年的时间:1922-1991 年) 解体标志:阿拉木图宣言

37、签订,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影响: 激化了苏联社会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动荡和分裂,导致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结束 (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社会主义运动遇挫。 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从苏联解体中汲取那些经验教训: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领导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社会安定。坚持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 匈牙利改革 (1) 、领导人:卡达尔.时间:1968 年。 (2) 、 .内容: 经济上, 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

38、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政治上,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3) 、效果:经济发展 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成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 (4)、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968 年,被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 2、东欧剧变: (1)时间:从 1989 年下半年至 1991 年。 (2)表现: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两 德统一。) (3)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3、苏东剧变给我们的启示: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改革要

39、维护人民的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正确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 第第 15 课课 “冷战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或苏东剧变) 2、 美苏冷战的启示:霸权主义是对人类和平与安全的威胁,我们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走和 平发展的道路;和平来之不易,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美苏争霸的影响:美苏争霸给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3、德国分裂:冷战期间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德国分裂是美苏争霸的产物) 4、一超多强-冷战(两极争霸格局瓦解)后,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关 系,它比以

40、往任何国际关系都更加复杂。一超-.美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按自己 的意志建立和维持国际秩序。多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 5、.通过美国发展历程的学习,你认为我国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以借鉴美 国的哪些做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 重视科技发展,大力发展高新科技 制度先进,顺应时代潮流.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第 16 课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1、 联合国成立:1945 年 10 月 24 日; 2、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 3、 作用维护世界和平、摆脱殖民统治、促进经济发展与合作以及社会进

41、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4、世界贸易组织: (1)宗旨:推动世界自由贸易发展。 (2)作用:对促进世界贸易增长和交流、解决贸易纠纷,构建公平的世界贸易秩序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 第第 17 课课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一、日新月异的科技一、日新月异的科技 1.开始时间: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2.标志: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术等 3.特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 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表现: 电脑:1945 年底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展迅猛。 网络:最早的网络:出现于

42、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计算机网络雏形: 20 世纪 60 时年代美国建成了全国性航空订票系统,形成计算机网络 的雏形。 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的核心: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突破是:克隆技术。第一只克隆哺 乳动物是克隆羊多利.。 5.对科技革命的认识:(1)科技是一柄双刃剑: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带来环境污染,用于 战争使战争更加残酷。 (2)要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科技用于造福人类,而不是 战争。 6、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导致一战

43、爆发。 第三次科技革命:各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日本和欧共体,对美 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挑战,使世界各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7、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救亡图存的 一系列探索。 (3)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实行改革开放,积 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丰富多彩文学文学 国家 作家 代表作 1、法国 贝克特 2、苏联 静静的顿河

44、 3、印度 泰戈尔 4、 索因卡 雄狮与宝石 5、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 6、中国 莫言 7、中国 平凡的世界 三、灿烂多姿的艺术三、灿烂多姿的艺术 1、美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 可谓 20 世纪艺术中的珍品。西班牙画家达 利被公认为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其代表作是 。 2、 音乐: 流行音乐诞生于世纪的西方世界, 其中起源于美国的、 布鲁斯、 摇滚乐等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形式。 3、电影: 诞生 年。 经历了从无声州有声,由黑白到, 由单 一银 幕到多种银幕的发展。是 美国电影的象征,有“梦幻工厂”的称号。中国电 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出现了批优秀的作品,如 、 秋菊打官司 、 一个都不能少等。

45、 第第 18 课课 机遇与挑战机遇与挑战 一、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1 概述: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 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趋势加强。 3、世界主要力量中心:“一超”即美国;“多强”即中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 4、多极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 5、科索沃战争:(霸权主义的典型事例) 表现:1999 年北约以维护

46、人权,制止“种族清洗”旗号对南联盟进行了 78 天的空袭。 影响:未经安理会授权,显示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俄罗斯、中国的积极作用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6、当前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途径: 抑制霸权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提高多种政治力量的综合实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7、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 1.原因 美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而其建立单极世界 的企业遭到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 多个国家和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出现,欧盟的成立、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

47、的提高。 8、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 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表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是漫长的。 二、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第三次科技革命(命(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主要原因);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主要力量主要力量)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国际资本流动加

48、剧;全球性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 、 区域性经济集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 (最活跃的因素) 。 3.影响(评价评价):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利(机遇机遇)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 自身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 越。 、弊(挑战)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弊(挑战)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游戏规则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它必然存在许多不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它必然存在许多不 公正、不合理的方面。公正、不合理的方面。 (3)、全球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WT0); (4)、区域性经济集团: 欧盟、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 区等。 4、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