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悬崖边的树 曾卓,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2、学习本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人生态度。4、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湖北黄陂(p)人,当代诗人。 14岁开始写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正式发表作品。 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被捕入狱。1957年因病保外就医。1959年下放农村。1979年底平反。出版的诗集有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等。,作者简介,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
2、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曾卓 悬崖边的树,自读,悬 崖,孤 独,寂 寞,倔 强,生字词,xun y,j m,g d,ju jing,曾卓 悬崖边的树,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再读,这首诗歌所描绘的对象是什么? 这棵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强调了什么内容?,解题,大树 悬崖边上 生长环境的险恶,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并从诗中找出表现这棵树生长环境词语和表现这棵树神态
3、的词语。,生长环境:树的神态与动作:,那边 体现遥远 平原的尽头 遥远人迹罕至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环境险恶,倾听 孤独 寂寞 倔强 弯曲 跌进 飞翔,思 考,森林的喧哗,小溪的歌唱,乐观豁达,孤独 寂寞,倔强,恶劣的环境,奇异的风,顽强不屈,弯曲、风的形状,历经磨难,曾卓 悬崖边的树,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品读,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采用
4、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托物言志的诗 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见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象征,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诗作中的悬崖边象征了什么? 诗中倔强挺立的树象征了什么? 作者通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悬崖边象征了作者当时所处的险恶环境。 倔强挺立的大树象征了坚强自信的作者自己。 作者通过对在逆境中傲然挺立的树的赞颂,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
5、思考,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要有毅力和胆量去战胜它,表现了一个生活的强者的信念与追求。,悟诗,写作背景1955年,诗人曾卓被卷入所谓的“胡风反党集团”,此后的二十五年,他一直戴着“胡风分子”的帽子,作为一个囚犯艰难地生活在被排斥、被重压之中。“文化大革命”使本已不见天日的生活雪上加霜,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在这种境遇中,诗人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本诗创作于1970年,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极端动乱的年代。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结尾两句,作者以“倾跌进深谷”“展翅飞翔”展望了树的两种可能结局。你是如何理解者两种结局的?,思考,树,诗人,一代受难的知识分子,托物言志,问题: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自己的主题?,悬崖边 险恶环境倔强挺立 坚强乐观的 的大树 作者自己。,托物 言志,象征,品诗,亲爱的孩子们:,上之所以有树荫,是因为头顶有太阳!,人的一生难免有苦痛,有挣扎,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老师都希望你们能想,起今天我们一起学过这样一首诗,它告诉,我们要坚强,要 乐观,要豁达,要相信地,生命像一棵树,注定要孤独地承受许多风雨,美好的结局往往在惊心动魄的经历之后,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毅力和胆量去奋争,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