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 学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学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 1 (2 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鲜妍 (yn) 诓 骗(kung) 栈 桥( zhn) 自吹自擂 (li) B恪 守(k) 拮据 (j) 筵 席(yn) 前仆 后继( p) C矗 立(ch) 恣 睢(su) 掺 杂(cn) 孜 孜不倦(z) D撩 逗(lio) 妖娆 (ro) 豢 养(hun) 根深蒂 固(d) 2 (2 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鄙夷 孺养 间不容发 不言而喻 B摇曳 杜
2、绝 李代桃僵 歇斯底里 C旁骛 嘶哑 扭捏作态 骄揉造作 D惊骇 漫游 相得益章 神色张皇 3 (4 分)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有的家长和孩子之间有 (间隔 隔阂 隔离) ,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没有 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2) 习总书记针对秦岭违建别墅作出了 “扭住不放清顽疾, 亲力亲为治乱象, 一抓到底正风纪” 的批示, 一些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官员接到文件后 (如坐针毡 如履薄冰 如出一辙) 。 4 (6 分)经典诗文默写。 (1)寂寂江山摇落处,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 (2)欲渡黄河冰塞川, 。 (李白行路难其一 )
3、 (3)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4) ,在洞庭一湖。 (范仲淹岳阳楼记 ) (5)云横秦岭家何在,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6)长大后/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 5 (3 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一颗星星是渺小的,但满天繁星是闪亮的,亿万人民的点点星光,必然汇聚成中华民族的璀璨星河。 我 们 需 要 明 白 , 国 是 千 万 家 , 而 每 一 个 个 体 都 是 家 庭 的 一 分 子 , 只 有 我 们 做 到 , ,才能凝聚起深厚炽烈的爱国情感。爱国,从来不是喊口 号, 需要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 (1)请提取第句画线处的主语
4、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2)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句的横线上: , (只填序号) 。 A.爱家庭 B.爱自己 (3)请在第句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 二、综合性学习二、综合性学习 6 (2 分) 【做采访】班级要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小说阅读现状。请你帮忙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 1: 问题 2: 7 (2 分) 【写对联】请依据上联,结合名著阅读积累,书写出下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 8 (3 分)名著阅读 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往林冲脑袋上便 劈下去。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听松树背后雷
5、鸣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 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喝道: “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生的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高八尺,腰阔十围。穿一领皂 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上面文字出自名著 ,选段中的“胖大和尚”是 。 选文选自书中的哪一情节? 。 三、阅读与理解三、阅读与理解 9 (12 分)议论文阅读,完成下面以下问题。 信仰信念信心 盛玉雷 年过七旬的老人响应改革潮流,承包六亩地,种下上百棵树,因为“不想当懒汉” ;年轻的创业者回 望成功足迹,感恩时代际遇,立志“做改革的同行人”一封封为人民日报评论版“生逢改
6、革时” 征文写来的读者来信,讲述了大时代的人生故事,荡气回肠的理想抉择、筚路蓝缕的创业传奇、奋斗圆 梦的幸福时刻,令人由衷感佩信仰的光芒、感怀信念的热度、感奋信心的力量。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离开物质力量我们会失之贫弱,离开精神力量我们则会意 志萎靡,物质力量也无从发挥。砥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厚植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必将所向披靡。 信仰是精神的支柱。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共产主义的理想, 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标识。 回望百年来历史,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7、,多少人牺牲就是为 了实现这个理想。 ”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战争年代,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改革岁月,再到“将 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时代宣言,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有崇高信仰,有为 崇高信仰不懈奋斗的崇高追求,更多壮丽前景将在我们手中筑就。 信念是奋斗的航标。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选择。汪国真曾说: “永远打不断的是脊梁,永远撕不碎的是信念。 ”扶 贫干部夙夜在公践行“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生态建设攻坚克难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广大农民群众腓手胝足只为实现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中
8、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宽阔大道上,处处都 有奔跑着的追梦人。风雨无阻,砥砺前行,只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人间一切美好的东 西都能创造出来。 信心是力量的源泉。实现民族复兴,凝结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已展现出光明前景。当此时势交汇之际,我们面临难得机遇,具备坚实基础,拥有无比信心。 “星光 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树起乘势而上的坚强决心,激发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亿万人民共 同奋斗的强大力量,一定能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实现民族复兴,不只是一场物质文明的积淀过程,更是一次精神意志的艰苦的攀登跋涉。 “穷时要有 穷志气,富时没有富毛病。 “
9、这句标语一直悬挂在深圳市龙岗区南岭村致富思源展览馆中,激励全村百姓 无论任何时候都不忘艰苦奋斗。 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正需要我们踔厉风发、 抖擞精神, 焕发信仰、信念、信心的力量,书写精彩人生,成就时代伟业,直抵伟大梦想。 (节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选文第段,下面这段文字作为论据放在其中哪一段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强调,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 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
10、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 垮。 10 (18 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问题。 一碗手擀面 洛阳出差已经一周了。下午忙完,我决定回趟老家。 夕阳的余晖游走在城市楼房的轮廓中,呆板的大街上车来人往。我不喜欢城里的热闹,会吓跑夕阳。 老家的这个时候倦岛归巢,炊烟袅袅,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 大巴车只到镇上离老家还有十里路。一下车就听到有人喊我,是父亲。他一手接过我的行李,一手对 着手机大声说: “接到了!接到了!我们这就回来!”说罢把电话递给我。母亲在那端问我晚饭想吃什么, 我脱口而出: “妈,我想吃你做的手擀面。 ” 门前的小土坡在夕阳的映下显得有些陌生而拘谨,似乎把我当成
11、了客人。而远处,母亲瘦小的身影在 夕阳中摇摇晃晃 ,那是她踮起脚在向我归来的方向张望。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长到像一幅 剪影嵌进远山,长到拖拽出我更长的难过与辛酸。 “快跟我回家,坐车很难受吧?累坏了吧?”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一把握住我的 手。一进家门,她便忙着让我坐下。 “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 ”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对我说: “我给你端水,你别 起来。 ”不等我回话,就转身到院子里了。 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手擀面。记得初中时候一 天上午放学,由于母亲忙农活做饭晚了,我一生气准备不吃午饭就上学去。母亲也是
12、这样让我坐着,转 身小跑到厨房为我擀面条。 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面条,但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条的样子。想到这里,我轻轻来到院子里,厨房门 开着,我站在离厨房几米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 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炽灯,夜色包围下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炽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 不从心。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擀面杖很粗大,她似乎要用尽全身的力气。面团在前后滚动 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 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 唯一变化的是她的双手, 曾经也是白嫩光滑, 如今粗糙布满老茧。 母亲突然
13、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得受不住了。 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手擀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 “你别动,碗很烫。 ”我便又坐 下来。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的,任由 她唠叨。今日我却赶忙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别那么大口,小心烫着!”我点点头。 “对对,还要放点醋,那样才更好吃,我去拿。 ”她转身去厨房 拿来醋,往我碗里倒。 “怎么样,淡不淡,再放点盐?”我摇摇头。 “吃肉啊,那是我
14、专门放面里的,快 吃!” “哎呀呀,你别吃这么快,小心烫!” 我没有劝她去吃饭,任母亲站在身旁看我吃面。因为我知道,我没吃完,她不肯走开。 我悄悄地打量着母亲满头的白发和不再光滑的双手,又想起自己已经久未归家一碗面吃完,汗水 顺着脸颊淌下。这手擀面的味道,一半在嘴里,口口香醇;一半在心里,满是酸楚。 那些汗水流进嘴里,涩涩的,咸咸的。难道它们真的只是汗水吗? (1)通读全文,母亲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具体的细节之中?(请答出两处) (2)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加点词语“摇摇晃晃”的表达效果。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 (5)
15、选文第段“我”觉得手擀面的味道“香醇”和“酸楚”的原因是什么? (6)选文以“一碗手擀面”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1 (12 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16、 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 ,自为记,以见其名 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 ,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 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 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 公之作乐, 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 吾民给足而尤憾于下。 公乐也, 一山之隅, 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醉心亭记
17、) 【注释】涯:岸边。 欧阳公:即欧阳修。 构:搭建。 直:当,临。 洒然:洒脱的样子, 形容毫无拘束。 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曾巩(10191083) :北宋 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伛偻 提携 泉香而酒洌 杂然 而前陈者 则必即 丰乐以饮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临溪而 渔 则必即醒心而 望 B.行者休于 树 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 C.以见夫群山之 相环 无丝竹之 乱耳 D.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着,琅琊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
18、也。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 (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12 (4 分)阅读月夜忆舍弟 ,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 况乃:何况,况且。 (1)下面诗句中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的是第 句。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9、 (曹操观沧海 )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 (2)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写出诗歌的深层情感。 四、作文四、作文 13 (50 分) “舞台”的定义是在剧院中为演员表演提供的空间。请结合你对“舞台”的独特见解和思考意 义,以“我的舞台”为题,用真情实感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不得少于 650 字; (2)不得透露真实信息; (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 1A.有误, “自吹自擂”的“擂”应读作“li” ; B.有误, “拮据”的“据”应读作“j” ; C.有误, “掺杂”的“掺”
20、应读作“chn” ; D.正确。 故选:D。 2A.有误, “孺养”的正确写法是“濡养” 。 B.正确。 C.有误, “骄揉造作”的正确写法是“矫揉造作” 。 D.有误, “相得益章”的正确写法是“相得益彰” 。 故选:B。 3 (1)间隔:指两个类似的事物之间的空间或时间的距离。 隔阂:情意不相通,彼此思想有距离。 隔离:指断绝接触,断绝往来。 根据“家长和孩子之间” “父母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的提示选“隔阂”恰当; (2)如坐针毡: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 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如出一辙: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
21、相似。 根据“一些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官员接到文件后”的提示,选“如坐针毡”恰当。 答案: (1)隔阂 (2)如坐针毡 4 (1)怜君何事到天涯 (2)将登太行雪满山 (3)人迹板桥霜 (重点字:迹) (4)予观夫巴陵胜状(重点字:陵) (5)雪拥蓝关马不前(重点字:蓝) (6)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5答案: (1)亿万人民的点点星光 (2)B A (3)而是 二、综合性学习二、综合性学习 6答案: 问题 1:你最喜欢阅读哪些小说? 问题 2:你一年阅读多少本小说? 7上联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写出来的,下联可以根据西游记里孙悟空勇斗妖魔来作答。 答案示例: 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8根据“野猪林
22、” 、 “董超、薛霸” 、 “林冲”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 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陆虞侯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薛霸、董超 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薛、董将林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侯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 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鲁智深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后被鲁智深所救。 答案:水浒传 鲁智深 大闹野猪林 三、阅读与理解三、阅读与理解 9 (1)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心论点的概括。首先要明确中心论点的特征,其次,掌握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 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结合文章标题,可知本文论述了信仰、信
23、念、信心三方面 的内容,结合第二段“砥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厚植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我们必将所向披靡。 ” 及全文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砥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厚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必将所向披靡。 (2)本题考查的是开头段的作用。首先熟记开头段的作用,其次要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进行回答。开头列 举念过七旬的老人、年轻的创业者等一封封为人民日报评论版“生逢改革时”征文写来的读者来信,信 中的这些都是有信仰、信心和信念的人,由此引出了下文关于信仰、信念、信
24、心的论点,故是引出了论 点,事例本身可以充当事实论据,事实论据能有力地证明论点。而且以故事作为开头,还能激发读者的 阅读兴趣。把开头段的作用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分析,整合即可。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文章段画线句引用“邓小平同志的话” ,运用了道理(引用)论证方 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信仰是精神的支柱” ,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 (4)本题考查观点与材料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 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 能证明论点。论据“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
25、家,只要有信仰、信 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 “突出强调了“信仰、信念、信心”对于“一个.人、集体,一个 政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与第段“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的论点是一致 的,所以放在段最恰当。 答案: (1)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厚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必将所向披靡。 (2) 列举七旬老人响应改革潮流、 年轻的创业者做改革的同行人等事例, 作为事实论据, 证明中心论点, 提出本文的论题“信仰、信念、信心” ,进而引出中心论点。 (3)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信仰是精神的支柱”的观点。 (4
26、)第段,因为该论据阐述的是拥有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性,与第段论证的观点“信仰、信 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相一致。 10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由第断中“而远处,母亲瘦小的身影在夕阳中摇摇晃晃,那是她踮 起脚在向我归来的方向张望”可知,母亲踮起脚向“我”归来的方向张望,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 由第段中 “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 一把握住我的手。 一进家门, 她便忙着让我坐下” 可知,母亲见到“我”很兴奋,一把握住“我”的手,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由第段中“我给你 端水,你别起来”可知,母亲为“我”端水洗手,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第段写母亲为“我”擀 面条对“
27、我”的爱。第段写在“我”吃面时为母亲“我”倒醋,叮嘱“我”吃肉,站在“我”身边看 “我”吃面。这些都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2)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第段画线句运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家乡黄昏优美、宁静、恬适的自然风光,这是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家乡自然景致的 热爱与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 “摇摇晃晃”这个词写出了母亲在夕阳中站立不稳的样子,表明她等了 很久,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期盼,也表明她的瘦小与单薄。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这句话先把被母亲擀薄的面皮比喻成纸,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面团逐渐
28、变平变大的过程,母亲为我做面条的过程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同时, 又把平整的面皮比喻成“我”走过的路,真实地写出了母亲为了“我”的顺利成长所付出的艰辛。 (5)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理解能力。从上文可知,作者说“妈,我想吃你擀的捞面条” ,现在已经吃到 了。因此可知, “一半在嘴里,香而纯”是因为吃到了期盼已久的妈妈亲手做的捞面条而欣喜、激动;根 据前文“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可知,母亲为“我”做捞面的双手苍老,自己不能经 常陪伴母亲,作者心生愧疚。因此, “另一半在心里,有点酸楚”是因为看到对“我”怜爱有加的母亲日 渐衰老, “我”却没能常伴左右而自责难作用。需联系文本内容和主旨具体
29、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题目的作用的能力。需联系文本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联系文本内容可知,本文 围绕着母亲给自己做面条来组织事件, 所以题目充当了文章的线索。 联系主旨可知, 本文通过一碗面条, 表现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题目还有点明主旨的作用。以普普通通的“一碗面条”为题目,也激发了读 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1)母亲踮起脚向“我”归来的方向张望;母亲见到“我”很兴奋,一把握住“我”的手;为“我” 端水洗手;为“我”擀面条;在“我”吃面时为“我”倒醋,叮嘱“我”吃肉;站在“我”身边看“我” 吃面。 (2)自然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家傍晚时的景色,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气氛。 (3) “摇
30、摇晃晃”写出母亲站立不稳的样子,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期盼,也表明她的瘦小与单薄。 (4)比喻,把被母亲挨薄的面皮比喻成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挨出的面皮的光滑和细腻。又把平整 的面皮比喻成“我”走过的路,真实地写出了母亲为了“我”的顺利成长所付出的艰辛。 (5)香醇:手挨面的味道香醇,饱含了母亲对“我”的爱;酸楚:母亲的衰老让“我”心疼,对自己久 未归家的自责。 (6)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一碗手挨面”承载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突出了文章的中 心。 11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 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句意为:老
31、老少少。伛偻:驼背,指老年人。 句意为: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洌:清。 句意为:杂乱地在前面摆着。杂然:错乱的样子。 句意为: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即:靠近,到。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 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而:表示修饰关系/而:表示修饰关系; B于:在/于:比; C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也:表判断/也:表判断。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
32、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苍颜,脸色苍老。颓然,醉醺醺地样子。句意为: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 中间,太守喝醉了。 重点词:其,大概。谓,称得上。善,善于。于,在。句意为: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 寻找快乐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 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中可知, “太守之乐”是 指与民同乐,乐民之乐。结合【乙】文内容,从“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中可知, “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答案: (1
33、)驼背,指老年人;清;错乱的样子;靠近,到。 (2)B (3)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 “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12 (1)本题考查意象内涵。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ABD.相同; C.有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月”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与“月是故乡明”中 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概括。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
34、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 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从而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厌恶战争、忧国忧民的深 层情感。这样的结尾含蓄蕴藉,具有无限深情。 答案: (1)C (2)全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厌恶战争、忧国忧民的深层情感。 译文: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 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 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 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四、作文四、作文 13 我的舞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大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 题记 我的心中,拥有一个大舞
35、台,有帷幕、有灯光、有喷雾、有音效,当然还有我这个女主角,要问 我如何搭起的这个舞台,我会告诉你:它们来源于生活。 帷幕自信 我是个不自信的女孩,在舞台上的我最害怕帷幕揭开的那一刹,它让我本来漾有微波的心,顿时 波涛汹涌,无法平息。可是人终究会面对帷幕里面那些形形色色,风云骤变的大千世界,你也必须走进 它,融进它。 于是,我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克服心理障碍,慢慢地我学会了自信地面对帷幕的拉开。 灯光谦逊 当拥有自信的我在舞台上与灯光为伴时,我曾经虚荣过。因为我觉得,自己就是社会的聚焦点, 可一次次的掌声过后,换来却是哗然之声。 如今,灯光依旧照亮,可台上的我,已学会了谦逊。 喷雾坚强 当我已
36、变得自信与谦逊时,以为我完全可以胜任舞台上的角色。然而,当随着帷幕的揭开,灯光 的照射,舞台上的世界还不够丰富,于是喷雾也加入了进来。当白色的烟雾弥漫双眼时,我恐惧了,它 阻碍了我的视线,让我不能自如表演。可表演不能停止,舞台上的成长不能停止。坚持,是心中的唯一 信念。 当一切过去,回头看时,如果没有了喷雾的衬托,我的表演是单调的;没有它们或许我不能赢得 更多的喝彩。在此之中,我变得坚强。 音效充满活力 如果一场表演是无声的,那它只会带给人视觉的效果,是枯燥的。如果在表演的同时伴上音效, 那效果当然会截然不同。在音效的配合下,我的表演更是炫目,充满活力,更显张扬。 我的心中有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变得自信、谦逊、坚强、充满活力。在舞台丰富的同时,我 也在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