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小题,20 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 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我们获得这些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的第一 手资料,需要依靠( ) A远古传说 B考古发掘 C专家推断 D史书记载 210000 多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2、此后,先民们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 逐渐产生和发展。但同时期的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粮食种植、家畜饲养、房屋样式等方面有许多差 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 B民族性格和宗教不同 C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 D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 3 山海经记载,蚩尤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在与黄帝的战争中,风雨之神(风伯、雨师)都来帮蚩尤。 后来,黄帝请来了一个叫魃的天女才止住了雨,战胜了蚩尤。这段内容描述的战争是( )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4 史记中记载: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 礼记中也记载: “大
3、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这些内容都体现了( ) A炎黄结盟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5 三字经中说: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反映了 夏商周的兴亡更替。夏、商亡国的共同原因是( ) A天灾频繁 B屡次迁都 C外族入侵 D暴君暴政 6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 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这表明商朝时青铜器( ) A制作工艺高超 B地域分布广泛 C功能逐渐丰富 D使用完全普及 7中国考古学家夏谢先生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中提出,青铜器、文字、城堡是文明
4、产生的三个标志 和要素, 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目前所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是 (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周朝 8 春秋时期, 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下列文物中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的是 ( )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骨耜 C司母戊鼎 D铁制农具 9公元前 606 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在洛都陈兵示威。周天子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 王竞问“鼎之大小轻重” ,意欲移鼎于楚。 “楚王问鼎”的典故说明了春秋时期( ) A思想并蓄,文化繁荣 B诸侯争霸,民族交融 C王室衰微,诸侯势大 D经济发展,边疆开发 10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
5、,晋军最多不超过 2 万,楚军也不超过 4 万。而至战国,魏国在马陵之战中 动用“十万之军” ,长平之战中秦国坑杀赵军俘虏 40 多万。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人口迅猛增长 B战争规模很大 C武器更加先进 D天子权威下降 11它始建于战国时期,是一个灌溉为主兼具防洪、运输功效的综合水利工程,不仅解除了岷江泛滥之灾, 而且方便了航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它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黄河 D长江 1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段材料体现了哪家学派的观点 ( ) A墨家 B法家 C兵家 D道家 13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农耕的出现,促
6、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战国时期, 战火连绵,干戈不息变法改革,此起彼伏;各种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这些共同体现 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民族大交融 B国家大一统 C文化大繁荣 D社会大变革 14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框架。与如图空格中史实相关的是( ) A武王伐纣,创立分封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变革时代,百家争鸣 D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15如图图片反映的史实的共同作用是( ) A禁锢人民思想 B进行经济管理 C加强中央集权 D巩固国家统一 16据史记载: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这说明( ) A秦朝法律影
7、响后世 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D法律助推秦灭六国 17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他们的号召下,大家热烈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斩木为兵,揭 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了。 “他们”是指( ) A商汤、伊尹 B周武王、吕尚 C陈胜、吴广 D项羽、刘邦 18汉文帝时贾谊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 。文帝采纳了 他们的建议。这主要说明“文景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减免徭役 B以德化民 C以农为本 D严刑峻法 19西汉初年,币制混乱,私人铸币没有禁绝。吴王刘濞采铜铸币,富甲天下。后来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 中央,统
8、一铸造五铢钱。汉武帝此举是为了( ) A加强盐铁官营 B控制国家经济 C削减封国封地 D推行重农抑商 20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目的都是( ) A加强民族交融 B加强思想控制 C促进经济发展 D提倡儒家思想 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小题,30 分)分) 21 (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 5300 年左右,彩陶文 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流城和辽河流城。这是中原地区的史前文化第一次向周围地区施 加强烈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
9、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有哪些特点。并指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是哪一个。 (2)仔细观察材料二中两个出土的陶器,从中可提取哪些信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原文化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22 (9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 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 霸主。 材料二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日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 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10、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材料三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 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赢政即位后,招募各国 的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公元前 230 年,秦国发动强大攻势,开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公元 前 221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1)根据材料一,概括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推行改革坚持了哪些原则?并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秦国能统一六国的原因。 (4)综上所述,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 23
1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 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余 各以次受封。 材料二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 国,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每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 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偃说上日: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 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
12、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 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 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1)材料一中内容反映的是西周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材料判断受封的有哪些人。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这两种政治制度之间的差异。 (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即位之初在政治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从其计”的 具体做法是什么。 24 (7 分)黄河文化呈现的绵延赓续、历久弥新,是彰显中华文化旺盛生机的源头。请根据下列材料探究 古老的黄河文明。 【农耕文明】 河南省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13、、刻符龟甲和骨笛: (1)如图是距今约 8000 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文物。请列举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其他原始农耕文明遗址。 【商周文明】 众多的文化遗产,闪烁着黄河儿女智慧和勤劳的光芒。2006 年安阳殷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 (2)请你列举两个事例来说明殷墟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先秦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有许多是我们河南历史文化名人。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 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3)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学派 人物 历史时期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道家 战国时期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
14、家 韩非 战国末期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 央集权专制统治 (4)你能为黄河文化的传承做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2020-2021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小题,20 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 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1 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我们获得这些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
15、 的第一手资料,需要依靠( ) A远古传说 B考古发掘 C专家推断 D史书记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获得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的方法的相关史实。历史的史料来 源大致有考古发掘、神话传说、学者推断、史书记载等 【解答】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 料,应依据考古发掘。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甚至连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那时的历史只能靠科学家 根据遗址发掘出来的化石、使用过的工具以及遗留物等进行科学研究来得知远古传说、专家推断和史 书记载都不属于第一手资料,不能真实反映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 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
16、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们获得早期人类生产生活 状况的第一手资料的方法的相关史实。 2 (1 分)10000 多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先民们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农业、畜牧业和 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但同时期的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粮食种植、家畜饲养、房屋样式等方面有 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 B民族性格和宗教不同 C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 D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掌握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因为南北方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所以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
17、在粮食培育、住 房结构方面存在差异。河姆渡居民种植的是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种植的是粟,住半地穴式房 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半坡和河姆渡的有关史实。 3 (1 分) 山海经记载,蚩尤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在与黄帝的战争中,风雨之神(风伯、雨师)都来帮 蚩尤。后来,黄帝请来了一个叫魃的天女才止住了雨,战胜了蚩尤。这段内容描述的战争是( )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涿鹿之战。炎帝和黄帝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 【解答】依据材料“蚩尤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在与黄帝的战争中,风雨之神(风伯、雨师)都来帮蚩尤
18、。 后来,黄帝请来了一个叫魃的天女才止住了雨,战胜了蚩尤”可知,这是反映的传说中炎帝部落和黄帝 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的故事。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 日后的华夏族。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涿鹿之战。 故选:B。 【点评】掌握涿鹿之战的过程和影响。 4 (1 分) 史记中记载: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 礼记中也 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这些内容都体现了( ) A炎黄结盟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分析】本题以史记记载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禅让制。 【解答】据材料可知是禅让制,根据所学可知
19、,原始社会时期,采取民主的办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史 称禅让,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项民主制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禅让制的相关知识点。 5 (1 分) 三字经中说: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 反映了夏商周的兴亡更替。夏、商亡国的共同原因是( ) A天灾频繁 B屡次迁都 C外族入侵 D暴君暴政 【分析】本题考查夏朝和商朝的灭亡,知道夏、商亡国的共同原因是暴君暴政。 【解答】夏桀和商纣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们亡国的共同原因是实行暴政,失去民心。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和商朝的灭亡,考查学生的
20、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 (1 分)商朝以后, 青铜器的数量增多, 主要用于饮食、 祭祀、 军事等方面, 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这表明商朝时青铜器( ) A制作工艺高超 B地域分布广泛 C功能逐渐丰富 D使用完全普及 【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识记青铜器的作用。 【解答】据课本所学,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 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 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故 C 符合题意。 故选:C。 【点
21、评】注意识记青铜器功能的演变及代表性的青铜器作品。 7 (1 分)中国考古学家夏谢先生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中提出,青铜器、文字、城堡是文明产生的三 个标志和要素,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大多数学者的认可。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是 (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周朝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 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解答】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 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 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
22、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 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8 (1 分)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下列文物中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的是 ( )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骨耜 C司母戊鼎 D铁制农具 【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 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D 符合题意。
23、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 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的相关知识点。 9 (1 分) 公元前 606 年, 楚庄王伐陆浑之戎, 一直打到洛水边, 在洛都陈兵示威。 周天子派王孙满去慰劳, 楚庄王竞问“鼎之大小轻重” ,意欲移鼎于楚。 “楚王问鼎”的典故说明了春秋时期( ) A思想并蓄,文化繁荣 B诸侯争霸,民族交融 C王室衰微,诸侯势大 D经济发展,边疆开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题干材料是“楚王问鼎”的典故, “鼎”在西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该典故主要反映
24、了王室衰 微,分封制遭到破坏,故 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都不能反映题干材料的主旨。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0 (1 分)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最多不超过 2 万,楚军也不超过 4 万。而至战国,魏国在马陵 之战中动用“十万之军” ,长平之战中秦国坑杀赵军俘虏 40 多万。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人口迅猛增长 B战争规模很大 C武器更加先进 D天子权威下降 【分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解答】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比春秋时期战争规模更大,更加血腥惨烈;题干中描述的马
25、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争充分证明了战国时期战争的这一特点。B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该题以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11 (1 分)它始建于战国时期,是一个灌溉为主兼具防洪、运输功效的综合水利工程,不仅解除了岷江泛 滥之灾,而且方便了航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它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黄河 D长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因 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
26、都平 原变得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因而获得了 “天府之国” 的美称,两千多年来, 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选项 A 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2 (1 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段材料体现了哪家学派 的观点( ) A墨家 B法家 C兵家 D道家 【分析】本题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为切入点,考查了 道家学派相关史实。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晚期楚国人。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27、老子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他主张无为而治,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考查了道家学派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 (1 分)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农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战 国时期,战火连绵,干戈不息变法改革,此起彼伏;各种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这些 共同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民族大交融 B国家大一统 C文化大繁荣 D社会大变革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解答
28、】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 “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战国 时期,战火连绵,干戈不息变法改革,此起彼伏”共同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主要特征。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1 分) 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框架。 与如图空格中史实相关的是 ( ) A武王伐纣,创立分封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变革时代,百家争鸣 D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统一六国,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解答】根据示意图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
29、,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所以春秋战国以后是秦结束分裂, 完成统一, D 符合题意。 A、B、C 均与题意不符。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灭六国的识记情况,需要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 15 (1 分)如图图片反映的史实的共同作用是( ) A禁锢人民思想 B进行经济管理 C加强中央集权 D巩固国家统一 【分析】本题以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 措施。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均秦 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故选:D。
3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 实。 16 (1 分)据史记载: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这说明( ) A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D法律助推秦灭六国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统治。秦朝建立后实行法制,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解答】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说明从秦始皇开始制定法律,并影响后世。春秋战国时期就 有法治思想,早于秦朝,B 错误。材料不能反映秦朝实行严刑峻法,C 错误;助推秦灭六国的是商鞅变 法,故 D 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31、和影响。 17 (1 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他们的号召下,大家热烈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斩木 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了。 “他们”是指( ) A商汤、伊尹 B周武王、吕尚 C陈胜、吴广 D项羽、刘邦 【分析】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 【解答】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
32、万劳动人民 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C 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 18 (1 分)汉文帝时贾谊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 。文帝 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这主要说明“文景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减免徭役 B以德化民 C以农为本 D严刑峻法 【分析】本题结合材料考查“文景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由材料贾谊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以及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可以 看出,他们都主张以农为本。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概括能力
33、。理解材料是解题关键。 19 (1 分)西汉初年,币制混乱,私人铸币没有禁绝。吴王刘濞采铜铸币,富甲天下。后来汉武帝将铸币 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汉武帝此举是为了( ) A加强盐铁官营 B控制国家经济 C削减封国封地 D推行重农抑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键信息是“后来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 一铸造五铢钱” 。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 调配物资,平抑物价。AB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
34、要考查的是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汉武帝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做法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20 (1 分)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目的都是( ) A加强民族交融 B加强思想控制 C促进经济发展 D提倡儒家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采取的思想措施,注意全面分析相关史实。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秦、 西汉时期思想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秦朝建立后,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实行了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 固西汉封建统治,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B 符合题意。
35、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秦、西汉时期思想文化措施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根本目的理解。 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小题,30 分)分) 21 (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 5300 年左右,彩陶文 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流城和辽河流城。这是中原地区的史前文化第一次向周围地区施 加强烈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有哪些特点。并指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是哪一个。 (2)仔细观察材料二中两个出土的陶器,从中可提取哪些信息?
36、(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原文化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分析】本题以历史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特点、元谋人、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 【解答】 (1)观察材料一地图信息可知,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特点有遗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 阔,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等。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前的元谋人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观察材料二两幅图片可知,陶器已经是日常用品,人们除了农耕还捕鱼和饲养家畜,原始的艺术已 经诞生等。 (3)由材料三“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
37、到距今 5300 年左右, 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流城和辽河流城”可知,中原文化由中原黄河流域逐渐向 周边扩大。 故答案为: (1)遗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阔,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等;元谋人。 (2)陶器已经是日常用品,人们除了农耕还捕鱼和饲养家畜,原始的艺术已经诞生等。 (3)由中原黄河流域逐渐向周边扩大。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特点、元谋人、河姆渡原始居民 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 22 (9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 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
38、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 霸主。 材料二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日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 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材料三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 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赢政即位后,招募各国 的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公元前 230 年,秦国发动强大攻势,开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公元 前 221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1)
39、根据材料一,概括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推行改革坚持了哪些原则?并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秦国能统一六国的原因。 (4)综上所述,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 【分析】 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 主要考查了齐桓公称霸以及原因、 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影响、 秦国能统一六国的原因等知识,明确改革是强国之路;人才是强国之本等。 【解答】 (1)根据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 为春秋
40、时期第一个霸主”可知,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是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 国国富兵强;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政治上占据优势。 (2)根据材料二“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日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 惧”可知,商鞅推行改革坚持了公正无私,不畏强权等原则。商鞅变法的影响是商鞅变法大大增强了秦 国的国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 根据材料三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 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各诸侯国
41、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赢政即位后, 招募各国的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公元前 230 年,秦国发动强大攻势,开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 争。公元前 221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可知,秦国能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人民渴望安定,统 符合人民的愿望;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奠定了统一的基础;秦王贏政招徕人才做好了统一的准备。 (4)综上所述可知,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是改革是强国之路;人才是强国之本等。 故答案为: (1)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政治上占据优势。 (2)公正
42、无私;不畏强权等。商鞅变法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一跃成为 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人民渴望安定,统符合人民的愿望;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奠定了统一的基础;秦王贏政招徕人 才做好了统一的准备。 (4)改革是强国之路;人才是强国之本等。 (任答一点,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齐桓公称霸以及原因、商鞅变法的 措施以及影响、秦国能统一六国的原因等知识。 23 (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 后于杞。于是封
43、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余 各以次受封。 材料二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 国,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每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 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偃说上日: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 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 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 而稍弱矣。 ”于
44、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1)材料一中内容反映的是西周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材料判断受封的有哪些人。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这两种政治制度之间的差异。 (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即位之初在政治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从其计”的 具体做法是什么。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 础知识。 【解答】 (1)材料一中内容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结合材料“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 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 封。封尚父于营丘,
45、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余各以次受封”可知,受封的有宗亲、功臣 和先代帝王的后裔等。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两种政治制度之间的差异是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 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分封的诸侯拥有很强的地方 独立性,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制的推行, 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即位之初在政治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诸侯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 “上从其计”的具体做
46、法是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故答案为: (1)分封制;宗亲、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裔等。 (2)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分封的 诸侯王位世袭, 并拥有封地,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 官位不世袭, 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分封的诸侯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的推行,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加强 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3)诸侯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西周的分封
47、制、秦朝的郡县制、汉 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24 (7 分)黄河文化呈现的绵延赓续、历久弥新,是彰显中华文化旺盛生机的源头。请根据下列材料探究 古老的黄河文明。 【农耕文明】 河南省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 (1)如图是距今约 8000 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文物。请列举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其他原始农耕文明遗址。 【商周文明】 众多的文化遗产,闪烁着黄河儿女智慧和勤劳的光芒。2006 年安阳殷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 (2)请你列举两个事例来说明殷墟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先秦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有许多是我们河南历史文
48、化名人。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 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3)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学派 人物 历史时期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仁,反对苛政 道家 庄子 战国时期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战国末期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 央集权专制统治 (4)你能为黄河文化的传承做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分析】本题以黄河文化呈现的绵延赓续、历久弥新,是彰显中华文化旺盛生机的源头为主线,考查半 坡原始农耕文明、河姆渡原始农耕文明、甲骨文、青铜器、孔子的思想和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解答】 (1)据所学知,距今 6000 年前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住半地穴 式房屋,已经饲养家畜,制作彩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 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 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2)据所学知,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司母 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象征着商周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3)据所学知,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