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49KB ,
资源ID:162617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626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

1、1 2019 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 解读考试说明解读考试说明 考查要点 议论文阅读 考纲要求 议论文阅读材料以课外阅读为主,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思 路,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理解并解释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和作用,简要评价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结合现实生活或相关资 料针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并发表独到的见解。 命题解读 纵观江苏省语文中考对议论文的考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 色:在选文方面,紧跟社会热点,富于人文气息,以道德修养、行为养 成、社会发展和文化反思等为主,如 2018 年连云港市用文化滋养时 代的心灵等在内容方面,有理解论题,辨清中心论点及其关系,概 括、补写论

2、据并说明论据的作用,分析论证方法并体会其作用,体会 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联系实际谈观点、提建议等,如 2018 年扬州市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等。在题型方面,主要是以简 答题为主,兼有少量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命题预测 1.题型以简答题、填空题为主,选择题逐渐减少 2.在淡化文体特 点的情况下,侧重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 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进一步渗透整体阅读的理念,迁移性、开 放性、综合性试题日趋增多,答案灵活。 梳理知识清单梳理知识清单 一、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沦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件事、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阐明自己的见解 或反驳别人主张的一种文体其

3、主要特点是运用概念、 判断、 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形式来阐明事 物的本质或者作者对事物的理解 二、议论文三要素 1.沦点,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论点, 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有时也会围 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 (l)事实论据: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2)道理论据: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 哲学理论等,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3.论证

4、,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 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 的问题。 (1)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答题模式: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的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 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答题模式:引用了的名言、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具有权 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将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2 答题模式: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

5、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 加鲜明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来证明论点。运用比喻论证,可以将抽象的、深奥 的、比较生疏的、一时难以理解的事物和道理形象地、具体地、深入浅出地加以说明。 答题模式: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 (2)论证结构 基本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 结论(解决问题)。 论证结构的分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叫“横式” 。常见的几种论证结构有: A.并列式: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B.递进式:文章的各部分或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层

6、次之间的关系往 往是由浅入深。与并列式相比,它的各层次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意变动。 C.总分式: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总分式包括三种:总分、 分总、 总 分总。总分式里分述的各项的关系一般都是并列的。辨别这种论证结构,要注意开头段和 结尾段表达的是否是中心论点 D.对比式: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者主张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主张来比 照另一种事物或主张的论证形式。一般这样的文章中,分论点有比较鲜明的对立性 答题模式:作品提出,一的观点为了证明的观点,从方面进行论证(可多层分 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各部分环环相扣,层次井然。 (3)论证方式 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

7、从正面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驳论:针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和主 张。包括三种方式: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三、议论文的语言 1.严密性:通过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理来讲清道理,语言表达准确无误, 没有疏漏。 2.概括性: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容。 3.鲜明性:表达观点毫不含糊,赞成或者反对,要求什么,或者不要求什么都一清二楚。 4.生动性:好的议论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还能以情动人。 阅改议论文,就要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反复琢磨。 突破必备考点突破必备考点 (2018盐城)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习题。 “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宝剑锋从

8、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 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 酷:战斗频繁,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 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 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 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 “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 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 开荒、种地

9、、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 3 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 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 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 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 ,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 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 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 。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咬牙”

10、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 “拼 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 130 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 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 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 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 “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 ,就 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 ,就没有沙海变绿 洲的奇迹; _。 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 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 知难而进、 久

11、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 ,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 路。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 “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 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文章解构 文章标题 “咬牙”是一种修炼 中心论点 “咬牙”是一种修炼 论证思路 开篇引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名言,引出 中心论点,接着列举事例说明咬牙的重要性,并从不同角度分析论 证“咬牙”是一种修炼,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 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 坚持。 第二部分():列举事例,证明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分析论点:“ 咬牙是一

12、种修炼”包含的内 在意义。 第四部分():再次点明观点,指出“咬牙”的重要性。 论证方法 例证法: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 130 多天,一回来 就一头扎进实验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功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 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 了黄大年无海的人生。 1.文章段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能力。实则是考查这几段的中心思想论点。我 们按照题目要求认真阅读文章段, 会发现每段在段首都有总结性的论述, 而这三处论 述就是对应段落的论点。 【答案】“咬牙”体现的是坚韧。“咬牙”彰显的是智慧。“咬牙”蕴含的是担当。 变

13、式提问: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作者想表达怎样的观点?通读全文, 你认为 4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第 X 段至第 X 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 “XX”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第 X 段至第 X 段的分论点。 考点一考点一 提取中心论点及分论点提取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解题技巧】 (1)位置法:题目即中心论点;在开头, 即所谓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在中间, 需仔细阅读 全文,才可发现文章论点;在结尾,即所谓归纳全文,篇未点题。这时,在论点之前往往 有“所以” “总而言之” “总之” “因此” “归根结底”等具有总结性、标志性的词语出现。 (2)表述法: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肯定或表否定的判

14、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表明 态度的句子,它应该正确、鲜明、简洁和明了。从全文看,它必须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 而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 (3)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4)论据反推论点: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据和论点 之间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分析论据,看它证明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就 是论点。 (5)区分两个易混淆点: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有时 可能由几个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 论点服务的。区分论题和论点:论题是文章所议论的问题、话题,指出作者是针对什么问 题而发

15、议论的;而论点是作者针对这个问题所持的看法。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根据文中列 举宋任穷、习近平、新四军伤病员、黄大年等人物的事例来论述“ 咬牙是一种修炼”的 观点,可见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例论证是通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实,增强论述 的力量和说服力。 【答案】举例论证。文章第段列举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艰苦努力的例子, 论证了“ 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变式提问: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其作用。第 X

16、 段列举 XX 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赏析文章画线 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考点二考点二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技巧】 1.举例论证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所以 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 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若使用得当, 会有很强的论证力 是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 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5 3.对比论证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的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论证方法, 通过

17、把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4.比喻论证 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叫论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 容 易被人接受。 【答题模板】 1.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列举(概括事例), 证明了(如果有分论 点,则写出论据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论证了的观点, 从而使论证更概括、 深入。 3.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将和加以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观 点。 4.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 抽象深奥的

18、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3.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回答此类题目,一般注意三个 要点步骤;(1)提出了什么论点;(2)采用什么论证方法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3)得出了什么结 论。仔细阅读第段会发现,作者首先提出分论点:“咬牙”体现的是坚韧。接着运用道理 论证和举例论证列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例子, 论证了这一观点。 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 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答案】首先提出“ 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分论点,然后通过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列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例子, 论证了这一观点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重围、 打开局面的 结论。

19、 变式提问: 请简要概述第 X 段的论述层次。简要分析第 X 段的论证思路。全文 是羔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考点三考点三 准确划分层次准确划分层次 理清论证过程理清论证过程 【解题技巧】 1.议论文墓本思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议论文主要结构形式:(1)总论分论总论,层层深入式;(2)横式总论纵式分论;(3) 分论总论,起承转合式。 3.分析主体部分的主要形式 4.分析论证过程: 第一步:明确该篇文章有无分论点论证要围绕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展开。 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分析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文章有分论点,分析该段的论证过 程应围绕着该段的论点进行。 第二

20、步:理清该段论证的层次步骤。 看看该段是分哪几步来证明论点的划分层次。 第三步: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答题模板】 6 1.文章先,接着,再,最后。 2.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据进行了的分析, 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4.模仿第段画线句的句式,给本段补充一个论据。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论据。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观察画线句子,理清结构形式;其次分析 人与事的关联性。本题画线句子的结构形式是:“没有的咬牙 ,就没有(成就)” 。 本题要求填写的人物与事件关联度高,没有前者,就不会创造后者。最后还应注意论据前后 一致,前面填写的人物都是杰出人物,后面选取的人物

21、也应是杰出人物。 【答案】示例:没有王进喜用身体堵住井喷的“咬牙” ,就没有大庆油田的传奇。 变式提问: 请为第 X 段的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若在选文第 X 段横线处填写 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两个例子哪个最合适?说说你的理由。把第 X 段的 画线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 X 段的观点?请说明 理由。 考点四考点四 补写论据补写论据 【解题技巧】 1.要审清题目,看是要补充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1)补写事实论据,人物(谁)+故事梗概(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2)补写道理论据:一般直接引用即可,最好选择名人名言、众所周知的格言、俗语等。 2.要围绕论点去写。论据补写“三

22、要”: (1)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把握论据本质特征,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要真实,材料虚假或张冠李戴,都不能有效地证明论点。 (3)要简洁,凡是与论点没有关系的情节都是多余的。 【提示】写道理论据时,论据要与论点一致,所写的名言、格言应有一定的权威性。警句、 谚语、诗句等直接引用时要与原文对照,认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 意。 5.(原创)请简要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语句表达效果的赏析。赏析议论文句子的表达效果,首先要判断 句子特点;再从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准确性、 生动性去分析其效果。 本题连用三个 “没有. 有”构成排比,增强了

23、语势和说服力,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答案】画线句子通过排比,形象生动、富有气势地表现“咬牙”的重要性,体现了议论文 语言的生动性。 变式提问: 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请将下列语句分别放到文中最 恰当的位置。如何理解结尾段“XX”这句话? 考点五考点五 快速找准角度快速找准角度 体会语言特点体会语言特点 7 【解题技巧】 赏析议论丈的语言特色: 1.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2.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3.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一下: (1)语言准确表现为: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2

24、)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3)语百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和 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4)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需简明扼要,不用太细致。议论文的目的是 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 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 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一是从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 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 误。 【答题模板】 1.确定、 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

25、(表层)含义;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 比喻或引 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严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2.解释同语的含义;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 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 性。 6.(原创)“咬牙”是一种修炼,更是一份执着与坚持,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在整体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把握作者在文中隐藏的情感, 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观点要明确,阐释要清晰 【答案】坚持是成功的基,没有坚定的意志是难以取得新的突破的,无数成功的事例表明只 有不懈努力,只有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变式提问: 结合生活阅历评价作者的观点,或谈一谈自己

26、的感悟。结合结尾,评 述一下作者的立场。结合文本内容,谈谈当你遇到文中某种情况时,你 会怎么做。 考点六考点六 延伸性思考延伸性思考 【解题技巧】 延伸性思考的题目一般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 1.评析感悟包括文意理解、内容评析、语言品味等,在解答时,除了要整体上理解文本, 把握作者在文中隐藏的情感,还要传递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观点要明确,阐释要清晰。 2.读写结合。这样的题型不仅考查阅读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语言要尽量 做到简明、顺畅、准确,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3.链接探究。这种题型在阅读文章之外,往往结合新闻热点、相关素材或生活积累,在 选文阅读的基础上归纳求同,或同中求异,是对

27、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解答时要注意:答案 尽可能多样化,不要浮在表面,要深入思考、分析。 8 直击中考真题直击中考真题 ( 2018扬州)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 ,5 月 21 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 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 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 “崇尚英雄” 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 搏精神。相信, “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 “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

28、间热切讨论的 话题。 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 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 表决通过,并于 5 月 1 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 “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 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 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 “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 被网友反复点赞: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军人、警察、维和战 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 展壮烈牺牲。 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 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

29、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 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 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 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 雄”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 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 2018 年 5 月 23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题目及答案 考点 易错分析 错误原因 1.文章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 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 【答案】网络媒体共同发起“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 网络互动活动;全国

30、中小学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 忠报国”主题活动;上月底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 护法 议论文 内容理 解概括 表述 不够简洁明 了;概括 分论点不准 确 概 括 能 力 差;论 证思路没 理清楚。 2.第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 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了。 【答案】 这句话点出了在社会稳定的背后, 那些默默 无闻的高风险岗位上的奉献者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引发了人们对这些行业和奉献者的关注。 论证方 法及作 用 作用表 达不准确、 不全面。 对论 证的作用 认识不到 位。 4.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 (80100 字) 材料:5 月 14 日,川航空客 A31 9 在飞经成都上方时 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 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 舱压力、每秒 250 米的直面风、零下 40的低温和 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 机组人员沉着应对, 凭借技 术和经验成功迫降。 机长刘传健被人们称为 “英雄机 延展性 链接探 究 没有说 明 英 雄 实 质,表述空 洞。 没能 结合材料 说明,分 析 不 透 彻。 9 长” 。 【答案】示例:英雄应该是有高度事业心、自尊心、 责任感和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就像机长刘传健那样, 在生死关头, 挽回了巨大的损失。 英雄不单单只是一 些成功的人,也有可能是一些背后为别人无私贡献, 为国家默默奉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