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达州市 2021 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冲刺试卷(二) 全卷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积累 运用(22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我现在不是要为耳熟能详的东西加上一个故事而推波助澜 (l n)、广为传播,而是要拂去那些遮敝人 心的俗见的尘埃,显露 (l u)出良知的本相。 B宋、元、明的楷书不再有唐人的恢宏、坚实、险劲 (j n)等气象。不过,这个时期的书法家都是很重 要的文学家和画家,基于文人情结挥豪,大胆创新,一扫“靡 (m)靡之格”,开辟书法艺术的新途径。 C追本溯 (s )源
2、,似乎汉语中总是钟情于“眼”的表达,如明眸善睐、含情脉脉;“确认过眼神”确 实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心理,“确认过”有种甄 (zhn)别的意味,带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D历代收藏家对古代书画勤勤恳恳、孜 (zh)孜不倦地进行搜集、鉴定、整理和收藏,使之完整有序地 流传下来。其间,印章的贡献是不能泯 (mn)没的,它清淅地述说着书画的历史。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 。 B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沿袭能够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的家族文化。美好家风 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
3、C领导们应该未雨绸缪 ,正确防范问题的出现,而不是出现问题以后亡羊补牢。 D交通网络飞速发展,铁路桥梁鳞次栉比 ,人们出行方便快捷。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B ) A 唱着毕业的骊歌, 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 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据业内专家估算,仅在我国,未来几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 130 万人以上。 D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4下列说法或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 分)( B ) A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
4、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 亨 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 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标点符号使用无误) D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并列关系复句) 5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欣赏明代书法家祝枝山的书法作品(局部),依 据图片回答问题。(2 分) 右边书法作品(局部)图中方框里的句子可用成语“ 寝食不安 ”来表达其含义。 出师表中“ 受 命以来,夙夜
5、忧叹 ”一句与方框中的句子意思相近。 6下列各句表达不得体的是哪一句?为什么?(3 分) 端午节的家宴上,苗苗给爷爷奶奶敬茶,她说:“爷爷奶奶,端午节安康!祝你们心情愉快,生活 幸福!” 这周我们班拿到“流动红旗”,班长兴奋地说:“这都归咎于班主任的英明管理,也是同学们共同 努力的结果,今后我们再接再厉。” 教师节来临,同学给老师的贺卡上写道:“敬爱的老师,三尺讲台播智慧,一支粉笔写春秋。 您辛苦了,学生祝您节日快乐!” 主题班会邀请校长参加,邀请函上这样写:“校长您好,本周五下午 5 时整在初三(1)班举行健康 成长主题班会,特请您莅临指导。” 不得体的是第( )句,因为 “归咎”是归罪的意
6、思,这里用词不当,应该用“归功”一词 。 7古诗文默写。(5 分) (1)按要求填空。(任选其中三句作答,如六句皆答,按前三句判分)(3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三章)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2)仔细观察画面,根据提示,完成诗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四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 分) 图 图 图 图 二、阅读 感
7、悟(58 分) (一)名著阅读(5 分) 8按要求回答。(5 分) (1)在我们读过的名著里,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在 傅雷家书 中,一位苦心孤诣的父 亲通过上百封书信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我”正欢呼雀跃 地准备去看五猖会,父亲却突然要求“我” 背书(或:背鉴略) (填事件),让“我”失去了看戏的兴 致。(2 分) (2)在小说红岩中,有一个名叫宋振中(小萝卜头)的 9 岁小男孩。请结合他的故事,说说这一形象带 给你哪些情感体验。(3 分) 示例:他从小就生活在监狱中,没有自由;大脑袋细脖子,营养不良;9 岁就被杀害了,他的遭 遇让我同情。他把捉到的虫
8、子放飞,希望它们坐飞机回家,他的天真善良让我喜欢。他帮助被关押在 白公馆的革命同志建立起最初的简单联系,他的机智勇敢让我敬佩。他年仅 9 岁就被杀害,他的牺牲激 发了我对反动派的痛恨。他以无瑕的心灵和对敌人的蔑视,感染着囹圄中的人们,也感染着我。(任选两 点作答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9、10 题。(5 分)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 【甲】诗中的“海
9、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2 分) 此句把前面淡淡的离愁一笔荡开。诗人认为只要和好友肝胆相照,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比邻而 坐。既表现了诗人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 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10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D ) A“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 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B本诗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之情。 C本诗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
10、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这首诗为离别而作,充满了离别愁苦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 1115 题。(16 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11、C ) A自 非亭午夜分 自 力更生 自 不待言 自 告奋勇 B沿溯阻绝 悲痛欲绝 哀转久绝 绝 处逢生 C暮 到江陵 朝三暮 四 暮 色苍茫 晨钟暮 鼓 D属 引凄异 前后相属 属 意诗文 属 望山川 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 A春冬之 时 行天下之 大道 B自 三峡七百里中 自 以为大有所益 C其 间千二百里 欲加之罪,其 无辞乎 D则 素湍绿潭 入则 无法家拂士 1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B )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
12、点。 C第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的乐趣。 15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3 分) 【链接材料】 滟滪 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释】滟(y n)滪(y ):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
13、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瞿(q )塘: 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幞(f ):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链接材料中的内容表现瞿塘峡的凶险;选文第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三)现代文阅读(32 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能让生命延续的色素 地球上,生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进化,才形成了现代社会中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生命个体。然 而,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种拥有 11 亿年历史的古色素,你是否会瞠目结舌,不敢相信自 己的耳朵?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领导美国、日本及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人 员在西非国家毛里塔尼亚撒哈拉沙漠托德利盆地的海相页
14、岩层中, 发现了一块距今已有 11 亿年历史的岩块。 敲碎岩块后,研究人员从中提取并分析了古代生物分子,发现了一种古老的色素。这种色素没经过稀释之 前,它的颜色范围在血红到深紫之间,稀释后则会呈现亮粉色。据统计,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完 整色素。 那么,这种古老的亮粉色色素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个亮粉色色素来自于含有叶绿素的分子化石,是由住在古老海洋中的古老光合生物制造,而这片 古海洋早已消失。但是,研究人员在分析这个亮粉色色素分子的结构时,竟然发现了产生这个亮粉色分子 的有机体是微小的蓝绿藻。蓝绿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是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呈颗粒状或网 状,染色体和色素均匀地分布在
15、细胞质中。有些蓝绿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就多呈红色。 但是,产生这种亮粉色色素的蓝绿藻对推进生命起源又有什么作用呢? 研究表明,蓝绿藻处在古海洋食物链最底层,占主导地位,它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原核生物,也是 最基本的生物体。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到了巨大 作用。有不少蓝绿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古海洋中的蓝绿藻是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构成了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但是,随着地球上大型活 跃生物的出现,它无法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能量,这也是大型的复杂生物直到地球历史后期才出 现的原因。 约在 6.5 亿年前,经过地球和
16、海洋生物的进一步演变与进化,古海洋中蓝绿藻的主导地位开始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海洋中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微型藻类。微型藻类虽然很小,却比蓝绿藻大 1 000 倍。这些 较大微粒的藻类可以作为较大生物的食物来源,为复杂生态系统的进化提供所需的能量,让地球上包括人 类在内的大型动物繁衍生息。 (选自知识窗2019 年 04 月刊) 16下列对“蓝绿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蓝绿藻是没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细胞中央有呈颗粒状或网状的核物质。 B蓝绿藻都呈红色,主要是因为含有较多的藻红素,且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 C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它对地球大气环境的变迁起到了巨大作用。
17、 D蓝绿藻是古海洋中的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它们构成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 1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D ) A现代社会能形成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生命体要归功于含古色素的蓝绿藻。 B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研究人员在托德利盆地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色素。 C岩块中的色素稀释前,颜色范围在血红到深紫之间,稀释后则会呈现亮粉色。 D大型复杂生物的出现,导致了食物链中的比蓝绿藻大 1000 倍的微型藻诞生。 1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主要介绍了地球早期生物蓝绿藻,让我们了解它在生命的演变与进化过程 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B文章从科学家
18、发现的古生物分子入手,先后介绍了古老的色素如何形成、蓝绿藻如何推进生命的演 化及微型藻的作用。 C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等;全文逻辑清晰,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展开,条理 分明,结构严谨。 D本文的语言通俗易懂,一方面使用严谨的科学术语,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行文活泼,毫无艰涩之 感,颇引人入胜。 论述类文本阅读(11 分)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 年 10 月 22 日,英国遭受 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 3 名男子竟不 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
19、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 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 那 3 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静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 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 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 后者是智慧
20、。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 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 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 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 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 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 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 只
21、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 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 姝 2000 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 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 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 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
22、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 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 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 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 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 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有删改) 19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3 分) 照片描述了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阅读伟 力”的论述;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阅读能丰盈
23、人的内心”。 20阅读第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国藩们”是怎样的一类人。(3 分) 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的人;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的人;懂得读书“能养人精神”的人。 21第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论证了什么观点?(2 分) 举例论证。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引起外在的改变。 22如何理解文章题目“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3 分) 阅读能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或:阅读可以收获知识与智慧,让我们理解选择 的意义,能够坚定前行的意志;阅读能解放心灵,让人生之路无限广阔;阅读必然指向内心的丰沛,从而 让人有外在的改变。) 文学类文本阅读(12 分) 炸 豆 阿 慧 天上是金黄的
24、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 豆叶都似纯金的。 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 下打了卷、褪了色。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 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 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 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
25、声,叮当又响一声,姐妹 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姐妹俩爱 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夜夜枕边有炸豆的 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小姐 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一条蛇盘成腐 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小妹惊 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
26、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蛇昂起尖脑袋,麻 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 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 小姐妹俩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 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小姐姐把 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 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姐妹俩 回
27、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拾来的豆粒,被小姐妹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 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瓦盆里的豆发了芽,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那天,奶奶 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 血丝消退了。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 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选自人民日报 ,有
28、删改) 【注释】炸豆: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豆棵: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23说说小姐妹拾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3 分) 小妹妹被蛇追赶;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小姐妹被豆棵的斜尖扎破脚板;姐 妹俩用细土抚慰伤痛。 24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4 分) (1)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 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理解加 点词的含义)(2 分) 割掉豆棵的田地闲置、没有生机的状态。 (2)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2 分)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遗失在地里的黄豆”比作“小
29、娃娃”,并赋予黄豆“躺”这一 人的行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豆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表现了小姐妹的喜悦之情。 25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3 分) 小姐妹到田地里拾黄豆来发豆芽, 给患有眼疾的奶奶熬豆芽汤。 浓浓的孝心体现了二人的长大。 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救了危险中的小妹妹。临危不惧的品格表明她的长大。姐妹俩 用细土抚慰被豆棵的斜尖扎破脚板带来的伤痛。丰富的生活经验表明她们的长大。 26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 分)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寄寓了文章的主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表达 交流(40 分) 27题目:别担心,我可以的 温馨提示: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 字以上;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