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142.20KB ,
资源ID:162179      下载积分:10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621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二)材料阅读)为本站会员(夏****熙)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二)材料阅读

1、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二)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二) 材料阅读材料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转眼就迎来另一个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写作和阅读状况急 剧改变。从未有如此多的人参与涂抹,几千万人从事广义的文学写作, 无数的文学品类蜂拥而至,让人猝不及防,文字的潮汐时刻在涌动,不是目不 暇接,而是直接将人们淹没。无论是网络平台还是纸质媒体,午夜和凌晨都 有新作发表,黎明时分已阅读十万,跟帖八千。人们不得不接受读物泛滥和 选择困难这样的现实,一部作品引起轰动的情形绝无仅有。 有人把网络时代日夜翻涌的语言文字比作一场沙尘暴,透露出十足 的悲观和恐惧;也有人喻为

2、语言文字的瓢泼大雨,比起荒漠里偶落的雨 点,的确像遭遇了一场倾盆大雨,大水漫卷之灾令人惶恐。如果能够再达观 一些,是否还可以有另一种中性的描述,比如想象我们正走进一片语言文字 的热带雨林?这里是一个强旺生长的、繁茂重叠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 动植物,各种各样难料的状况,更不乏巨大危险。 一旦进入这样的热带雨林,那么所有的行进者都要提防了,要有相当 过硬和周备齐整的行头。因为这里有大动物出没,有蜘蛛和蟒蛇,有葛藤和 食人树,还有藏了怪兽的沼泽水汊。当然这里还有美到惊异的花卉和果实, 有惊人的繁殖和生长,有高大的绿植铺天盖地。 每个写作者都是行进者,他如果按照过去的方式毫无准备地踏入丛 林,可能连半

3、途都无法抵达。他将从头设计重新选择,以应对茂密的纵横交 织;扎好营地点起篝火,将利器打磨锋锐;极其谨慎地行动,许多时候以静制动, 在合适的时刻出击。一个心神笃定的写作者不会在这样的时刻放弃。他会 愈加严苛地对待笔下的每一个字,滤掉一切泡沫,压紧每一方寸。不堆积,不 急切,不趋时,不彷徨,更不能困顿,不能在睡思昏沉中流出口水。必须具有坚 硬的本质和锤炼精神,最终形成强大的意志力,固化冷凝,以此抵抗迅猛的狂 潮。一切急速追赶,踉跄狂奔,都将倒在带刺的葛藤下边。把真正的价值放 在时间里,却又不能把时间当成敷衍的说辞。 审美具有差异,它将决定野蛮与文明、完美与粗拙。毁灭情感和自尊的 高科技加物质主义,

4、走到了一个极处且无法遏制。作为文学,尾随就是堕落, 就是一钱不值。我们曾经专注于精神,写人的失败、勇敢和抵抗,写人的尊 严。人受到侵害之后多么痛苦不安,他们退于绝地,日日独思。而今,且起而 做工,着手从未有过的复杂而艰巨的事项吧。文学当然会让一个人或一个 群体具有精神的优越性,让其变得更自信和更有力量。 (摘编自张炜语言的热带雨林) 1).下列对于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接将人们淹没”,形象表现了读者无法选择的困难,他们已经找不到能 引发轰动的心仪作品。 B.相较于“沙尘暴”和“瓢泼大雨”,“热带雨林”更达观、中性,准确揭示了网络 时代的文学状况。 C.“不能把时

5、间当成敷衍的说辞”是指时间一直在流逝,时不我待,因而不能 敷衍塞责,虚度时光。 D.“起而做工,着手从未有过的复杂而艰巨的事项”,是指每个行业都要直面 挑战,认真做好自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注重正反对比,开篇即从反面着笔,对泥沙俱下的文学现象痛下针 砭。 B.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对于文学应该“怎么办”,文章后半部的论述切 中肯綮。 C.文章善用比喻论证,诸多比喻既增添了语言的形象性,也使文章内涵更加 耐人寻味。 D.对于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文章都表现了高度的关注,而其论述更偏重于 后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

6、于商品经济时代,网络使文学变成了“大众的狂欢”,这对文学工作者未 必是幸事。 B.当今的写作者,将面对着更多的诱惑、应对更多的挑战,但仍可以写杰出 的作品。 C.高科技与丰厚的物质生活必定具有其积极的一面,它们将助力于增强人的 精神力量。 D.文学将提升人的审美品格,维护人的尊严,让人们拥有精神的优越性而更 加自信。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知识付费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 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 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他方式获得收益。 从 2016年开始,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让知识付费渐渐

7、成为时尚。2016 年 5月 15日,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随后,罗辑思维创始 人罗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喜马拉雅 FM创办知识付费节123知识 狂欢节,知乎上线知乎 live等等。 进入 2017年,这一趋势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3月 7日,豆瓣网推出了 首款付费产品豆瓣时间;随后腾讯 CEO马化腾表示,微信公众号 正加快上线付费订阅。2019年 12月 30日知识付费系统技术服务商创客 匠人新三板挂牌上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 材料二材料二: 在有关知识付费问题的争论中,人们始终有一个困惑,即知识付费平台提 供的所谓知识,实际上通过其他免费方式也可以获得。例如,中国知网 提供的

8、期刊学术论文,亦可在一般公共图书馆找到。事实上,同样是内容平 台,采用免费提供和自由获得。例如,中国知网提供的期刊学术论文,亦可在 一般公共图书馆找到。事实上,同样是内容平台,采用免费提供和自由获取 知识的形式,是早期互联网平台的主流模式,如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以及各 种各样的网络知识资源共享平台,这类知识自由获取平台,今天仍然有很大 数量。那么,为什么通过现在的这些平台获取同样的知识还需要付费? 知识付费带来了一种更加便捷的知识获取新方式知识付 费平台按市场原则,既为各类知识发现需求者,也为需求者找到其所需要 的知识,并且知识需求者愿意为此付费。平台在向需求者收取服务费用时 也与知识提供者分享

9、收益。知识付费实际上是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 通信技术以及其他信息技术在知识领域的应用。凭借这些新技术,知识付 费运营平台有着其他机构和体系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以个性化方式为需求 者提供知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认可和理解的知识付费就是知识供需双方 的市场交易,应由市场供需关系调节其价格。人们所质疑的是,相比较大学 和科研院所等知识生产专业机构所提供的公共知识,知识付费平台提 供的知识内容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摘编自荣跃明知识付费的运行机制及其争议) 材料三:材料三: 9 月 25日晚,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间提交了 A股 IPO 招股说明书,计划募集资金 10.7亿元,拟发行不超过

10、 1000万股,占发行 后总股本的 25。据此测算,公司估值 41.5亿。 思维造物是罗振宇创办的知识付费公司,拥有得到App、罗辑 思维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思维造物是 2019年 10月开始接受上市辅 导的。2020年 4月决定上市板块由科创板变为创业板,如果进展顺利,可 将竞争对手吴晓波甩在后面,成功夺得知识付费第一股的牌子。 (摘编自知识付费的春天来了吗?,21世纪经济报道2020年 9 月 29日) 1.)下列不属于“知识付费标志性事件”的一项是( ) A.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 B.豆瓣网推出首款付费产品“豆瓣时间”。 C.马化腾表示微信公众号正加快上线付费订阅。 D.知识

11、付费系统技术服务商“创客匠人”新三板挂牌上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知识付费”时代,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可以间接从知识的获得者那里 获取报酬,而不是通过流量或广告等方式获得收益。 B.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网络知识资源采用的是免费提供和自由获取知识 的形式,而从中国知网获取期刊学术论文则需付出费用。 C.对于“知识付费”,人们的质疑体现在付费平台提供的知识是否比大学和科 研院所等知识生产专业机构所提供的知识更值钱。 D.罗振宇创办的知识付费公司思维造物,2020年 4 月决定上市板块由科创 板变为创业板后,就将夺得“知识付费第一股”的牌子。 3).

1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人们愿意通过付费手段从“知识付费”平台获取知识 的原因。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材料一: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 也有现实原因。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几 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 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 尚黄腔。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 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好例子,就是历来很边缘、被誉为古南戏活化 石的梨园戏,因

13、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 飞机去观赏,竟成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 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的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 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 和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 分之理由究竟何在。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 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对戏曲的疏离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 将来在他们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

14、他们喜 新厌旧或喜旧厌新。趣味不能划一,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 都需要。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 基础上的新创造。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如牡丹亭的文 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 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有了古典美,还有现代美,戏曲 的道路才宽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 善,在陶冶情性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有利 于观众的心灵建设。戏曲能做到真善美的有机结合,一定可以征服偏见或 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贏得更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周飞亚

15、、王瑉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人民日报2020年 7月 16日) 材料二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 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 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 观,但它不是内涵和内容。它的内涵和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 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 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同的电脑,但透过屏幕却 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不同的 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

16、面孔、同一个表情、同一副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 灾难。 人类在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方才意识到,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现代化、国 际化,为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资产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正日益失 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2001年的 5月 18日,坐落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提出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方略。美国是致力推进现代化 的急先锋,可就是在美国,人们已经意识到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危 机。于是,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风气当中,就有一种非常自觉的对传统文化 回归的趋向。各民族、各地城在任何时代都不像在 21世纪已经过去的这 19年中,对本土文化予以如此高度的重视。再以舞台艺术

17、为例,2016年在美 国首演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它所使用的音乐元素既非欧美的古典音乐, 也非美国当下的流行音乐,而是古老的非洲乡土音乐,甚至于乡土歌谣。而 恰恰是这种地域的、民间的歌谣和说唱艺术,构成了今天最为时尚的嘻哈 音乐。音乐剧的发展也已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 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素大都是最传统的,而这个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 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 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 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园戏等。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正视人的 内心世界,更加正视不同文化背景的独特传统和独特表达。从某种意义上 看,回归就是创新

18、,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内容的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 标准化、统一化的共同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传统。而传播本身的意义,即 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选择性地传播你所要传承的文化 内容。因而,传播本身就变成了传承。所以,当我们迎接全媒体时代到来之 时,我们恰恰所要喚醒的就是向传统、向内心的回归,更加自觉地在全媒体 的背景下展示出各自的独特,这也是中国戏曲生命力的传承。 (摘编自罗怀臻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光明日报2020年 3月 1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多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是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年轻人更多追求

19、时尚文娱。 B.只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有更多接触, 就能够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 C.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艺术与文学向更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所以要在 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 D.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 也可以呈现出最现代的艺术品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 且当代戏曲艺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 B.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不远千 里去观赏的原因是该剧实现了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C.

20、既不使用欧美古典音乐,又不使用美国当下流行音乐的音乐剧汉密尔 顿取得成功,应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回归。 D.现在有最好剧场和音乐剧演员的百老汇,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 的品质,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河南豫剧院普及全民美育“DOU艺计划”,和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抖 音一起探索短视频戏曲艺术的传播传承。 B.厦门举办“礼赞新中国逐梦新时代”优秀剧目展演季,26 场新创排的地方 戏曲轮番上演,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C.“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世纪剧院三个晚上连演上中下三本,吸引了很 多的年轻人,每晚

21、演出都是座无虚席。 D.1995 年冬,作为“京剧走向青年”的巡演剧目,曹操与杨修在北京海淀 剧院上演并且取得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戏曲拥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粽叶飘香,雄黄酒浓,又是一年端午到。传承千百年,历久而弥 新,这一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今天仍有着浓郁的传统意、文 化味。在湖北秭归,一年一度的端午诗会、龙舟比赛如期开场,吸引了海 内外游客的目光;在安徽合肥,益起读公益活动进入社区,和孩子们 在阅读经典中寻找端午节的意义。这些活动,让人们在吃粽子之外,体会

22、到节日更丰厚的内涵。 近年来,担忧端午节成为粽子节的声音不时出现。的确,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千百年来的民俗传统,但如果把端午节等同于吃粽 子,则可能在除了吃还是吃的单调活动中遗忘了文化内涵,丢掉了精 神价值。饮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却绝非唯一载体。端午承载着我们这个 民族相沿不废的集体记忆,其中的历史传承与文化韵味,比粽子更加芳 香,也更值得品尝。 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 历史河床。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 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 原。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

23、、菖蒲 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 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 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 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 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 执着刚毅,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 一天,正可以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虎符缠臂,佳 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 冠。这些细节,让日常生活

24、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 多雅趣,让人们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 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发展,并在现代社会获得 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 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 养和精神的慰藉。 (摘编自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 材料二材料二 20 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时期,农 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 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

25、化的冲击。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 忧虑。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创造出许 多动人的习俗。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 手中的月饼,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 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 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 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 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 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摘编自冯骥才我们共同的日

26、子) 材料三材料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 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被人们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 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 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 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 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 好的希望与祝福。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 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

27、节日文化内涵 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 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 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 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 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 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等;重阳 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 现。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 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

28、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 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 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 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 似烦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 得到彰显和传承。 (摘编自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1).下列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 关,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B.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

29、托生活体 验来领悟节目的真意。 C.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 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 D.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 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 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B.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 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 C.美好的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 传统的节日仪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 D.挖掘、整理传统节

30、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 载体及仪式,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现在的元宵节吃汤圆,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是现代的人们重 视亲情的体现和家庭观念的回归。 B.现在春节几乎没有人在敬神、祭祖,取而代之的是,春节越来越物质 化,越来越热闹,但越来越没有文化。 C.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具有农耕 生活的色彩,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才能留住乡土情怀。 D.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母亲节的 献花,七夕节的乞巧,等等,都属于中

31、国传统节日的符号或载体。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应重视传统节日的原因。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材料一: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 代,坚持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 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 创新的重要部分是突破核心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获得话语权。只有把 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安全,才能实现持续稳定 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新技术,要靠自己。靠自己, 就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

32、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国家实验室、 重大项目、政府基全等为抓手,把国家主导的科研创新体系与企业主导的 以市场竞争为主的科研创新体系相结合,通过集聚人才和企业家等创新主 体,建立激发各种要素活力的制度机制,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塑造更多依 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摘自百色新闻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新技术,要靠自己) 材料二材料二: 科技力量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硬仗中显示的强大支撑作用,让人印象深 刻。病毒信息及时与全球共享,迅速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筛选一批有效 药物和治疗方案推荐到临床一线,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发全 国范国内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被迅速组织起来,

33、加紧攻关,取得了重 大突破,发挥出巨大作用。实践证明,应对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 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始终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力支撑。放眼未 来,要在激烈的科技创新能力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仍需锚定关 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利用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来完善关 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是其中应有之义。要从体制机制上增强 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补短 板,强弱项,堵漏洞,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 只要坚持全国一盘棋,集聚最广泛智慧,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既着眼 当前急需加大科研攻关力

34、度,又放眼长远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我们一 定能突破更多的技术瓶颈,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和硬 核产品,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摘自人民网以新型举国体制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材料三材料三: 材料四材料四: 王志军指出,目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超过 7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超过四成企业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在专利数量大 幅增长的同时,专利质量也在同步提升,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 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依然突出,还存在研发投入不够、

35、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激励企业创新 的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王志军认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问题, 关键是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王志军表示,今后将聚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 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等为突破口,引导企业加强研发 攻关和应用推广;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相结合,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 向、路线选择及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强化国家战略引 领,引导创新要素更多投向核心技术攻关,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摘自光明日报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1).下列对“关键核心技术”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6、) A.创新就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获得话语权。 B.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有效成果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力支 撑。 C.关键核心技术也是一种科技,它的发展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D.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离 不开创新,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B.突破更多技术瓶颈,掌握更多核心科技和硬核产品,既要加大科研攻关力 度,又要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 C.近年来,我国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相比 2016年,分领域

37、来看,创新环境增长 最多,而创新成效增长则明显滞后。 D.我国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部分企业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无论是专利数量 还是专利质量都有较大突破。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科技力量在这场(新冠)疫情防 控阻击硬仗中显示的强大支撑作用”的观点的一项是( ) A.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能够被迅速组织起来并 加紧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 B.借助现代科技,可以让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发,有望从根本上做 好新冠疫情防控。 C.借助科技手段,可以迅速实现病毒信息及时地与全球共享,为病毒防控提 供参考。 D.利用科技成果,能够迅速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筛选一批

38、有效药物和治 疗方案推荐到临床一线。 4.)根据材料四,请你为如何有效增强我国企业核心科技竞争力提几条有效 的建议。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一谈如何从国家层面抓好关键核心技术工 作。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材料一: 在红色文化问题上,有两种不自信:一种是误以为文化自信只能建立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际上排除了红色文化,也就把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同红色文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另一种是一谈起红色文化就有些不 自信,以为红色文化是革命时期诞生的文化,现在我们成为执政党了,要告别 革命了。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按照这两种观点,文化自信根本建立不 起来。 既然中华历史

39、文化发展,经过中国近代革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两大历史时期,始终没有中断,而且还获得了 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生,既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弘扬、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获得了当代的新生,那 么我们当今所说的文化自信,自然是贯通古今,而绝非专指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自信。也就是说,要做到文化自信,既要有对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历史 形态的自信,也要有对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当代形态的自信,更要有对自己的 优秀文化的未来发展以及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地位、贡献的自信。唯有这 样的文化自信,才能健康地、持久地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40、制度自信。 (摘编自李捷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 材料二材料二: 遵义师范学院坐落在贵州省遵义市一隅,凤凰山麓,湘江河畔。百年的建 校历史成就了学校丰厚的人文积淀,而其中影响学校至今的,便是红军长征 过黔北时留下的深深的红色革命烙印。红色文化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力量 源泉。该校党委书记王大忠坚定的话语中流露出一份自豪,这正是因为 他们能够发挥无数高校所没有的人文资源红色文化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作用。 记者了解到,遵义师范学院一直本着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育 人准则, 同时强调坚持传承红色文化。而这样的育人标准,似乎也正是 继承了长征精神里舍小为大的精神。遵义本地保留至今的红色文化影响的 不仅仅是学生个

41、体,甚至还对引领学校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打好教育这 一胜仗,正需要学生个体和学校组织的共同努力。红色之于教育的影 响可见一斑。 (摘编自徐逍君红色文化能给传统教育带来什么?) 材料三材料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分别指向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创建什 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无数革命先驱上下求索、披肝沥胆,就 是为了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这一伟大宏远的人生 理想始终是红色经典传唱不衰的价值主调。革命志士之所以怀着执着 的信念前赴后继地顽强奋斗,就是为了铲除社会的不合理现象,结束人压迫 人的历史,追求社会的正义公平,这一美好的社会愿景是红色经典全程 展开的价值脉络。来自

42、不同社会背景的革命英雄克制了一己之私情别绪, 投身于民族独立解放的大业,以国为家,以苦为乐,躬行不辍,严于律己, 目的 就是消除差别,与民同乐。这一朴素的人格与操守是红色经典浓墨重 彩的价值主体。因此,红色经典并非一般的历史叙事文本,而是民族独 立解放的历史记忆。红色经典的价值元素也不单纯具有文学的审美意 义,更具有刻画民族表情、塑造民族人格、展现民族精神图景的文化意 义。 (摘编自惠雁冰、胡俊生红色经典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 材料四材料四: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 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 史文化内涵,其根本点

43、在于红色。中国人对红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它流 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华夏民族的祖先炎帝又称赤帝, 是中国的太阳神、火神;而黄帝的黄 与皇字通假,在甲骨文中, 皇字上面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下面是王字,因此,黄帝氏族也是崇拜 太阳神、火神的族群。 红色代表着勤劳、勇敢、创造,代表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 也代表着希望和胜利,是中国人民价值追求和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红色 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学 习、借鉴和运用。正是因为有了红色文化的引领,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 战争后备受欺凌、迷茫委顿的状态中挣脱出来,逐步实现了由落后衰败到 繁荣富强的

44、伟大转折。红色文化彰显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 是中国人民信仰、作风、道德、精神等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科学性、大众性。 革命先烈、英模人物是红色文化的人格化身,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从 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就要广 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宣传,充分利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 先烈的故事,深挖各类红色教育资源,丰富红色教育内容,不断为红色文化教 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年轻一代了解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了 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他们理解红色文化的意义和精髓, 使他们坚定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继承革命意志,在新征程上始

45、终保持艰苦 奋斗、顽强拼搏、力争上游的精神状态。 一个民族在其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一定会受到敌对势力的干扰和 破坏,要想不被敌对势力摧垮,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丧失自己民族的共同 信仰。丧失了信仰, 就没有了凝聚力,就成了一盘散沙,这是我们在新时代斗 争中可能遇到的最大政治和文化风险。因而,我们一定要将红色文化的种 子不断根植于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中,使其成为一代代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重要动力,成为我们伟大事业永葆青春的健康基 因。 (摘编自唐宏用红色文化培养斗争精神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继承

46、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获得新生。 B.遵义师范学院建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其所拥有的独特的红色文化 资源一直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C.对优秀文化的过去、现在、未来能否保持始终如一的自信,取决于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否拥有自信。 D.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 伟大理想,也是“红色经典”一贯的价值追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红色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不仅仅是对红色文 化的不自信,同样也影响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B.遵义师范

47、学院将教书育人与坚持传承红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齐头 并进,相辅相成,彰显了红色文化独特的教育价值。 C.作为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记忆,“红色经典”刻画民族表情、塑造民族人 格、展现民族精神图景的文化意义超越了文学审美意义。 D.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红色文化的深远历史意义和当代实践价值,对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3).根据材料四,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曾说“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 所强调的精神同材料四的主旨是一致的。 B.红色是流动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是想抛弃也抛弃不了的,红色文化 必定能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

48、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C.红色基因鲜活地体现在革命先烈、英模人物身上,只要宣传他们的英勇故 事和革命精神,人们就能艰苦奋斗、力争上游。 D.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受到了敌对势力的干扰和 破坏,所以我们才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4).材料四论述“红色文化”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5).从前三则材料看,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红色文化?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材料一: 比较文学产生于 19世纪,从世界文学的角度着眼,充分揭示各个国家、 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文学所特有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索文学发展的内在 规律乃至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比较文学的

49、任务。 比较文学( 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 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1816)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 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维尔曼(1790- 1870)。他于 1827年在巴黎大学开设了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 洲思想的影响的讲座,并于两年后将讲稿整理,以18世纪法国文学综 览的书名出版。在讲课和著述中,维尔曼多次使用比较文学比较 历史等词语,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比较文学提供了范例。1838年,他在出 版其讲稿的第三卷序言中正式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术语,后人因此尊 他为比较文学之父。 19世纪 70年代后,比较文学在欧美各国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心在法国。 1931年法国保罗梵第根的著作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全面总结了近 百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