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45.77KB ,
资源ID:160498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604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题(含答案)

1、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市浦东新区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学年高三上学期 10 月月考语文题月月考语文题 1按要求填空 (1)金张藉旧业,_。(左思咏史) (2)_,恍惊起而长嗟。(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3)扬州慢中描写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却一片荒凉的句子是“_ ,_” 2卓不凡同学恃才傲物,好友想写一句话劝诫他,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欧阳修左氏辨)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轲孟子) D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移,谷以卑安。(葛洪抱朴子外篇) 3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

2、一项是 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_,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 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 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 ABCD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消费=享受? 周国平 我讨厌形形色色的苦行主义。人活一世,生老病死,苦难够多的了,在能享受时凭什么不享受?享受实 在是人生的天经地义。蒙田甚至把善于享受人生称作至高至圣的美德,据他说,恺撒、亚历山大都是视享受 生活乐趣为自己的正常活动,而把他们叱咤风云的战争生涯看作非正常活动的。 然而,怎样才算真正享受人生呢?对

3、此就不免见仁见智了。依我看,我们时代的迷误之一是把消费当作 享受,而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并不想介入高消费能否促进繁荣的争论,因为那是经济学家的事,和人 生哲学无关。 我也无意反对汽车、别墅、高档家具、四星级饭店、KTV 包房等等,只想指出这一切仅属于消 费范畴,而奢华的消费并非享受的必要条件,更非充分条件。 当然, 消费和享受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 有时两者会发生重合。 但是, 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走马看花式的游览景点只是旅游消费,陶然于山水之间才是大自然的真享受;用电视、报刊、书籍解闷 只是文化消费,启迪心智的读书和艺术欣赏才是文化的真享受。要而言之,真正的享受必是有心

4、灵参与的,其 中必定包含了所谓“灵魂的愉悦和升华”的因素。否则,花钱再多,也只能叫做消费。享受和消费的不同,正 相当于创造和生 产的不同。创造和享受属于精神生活的范畴,就如同生产和消费属于物质生活的范畴一样。 以为消费的数量会和享受的质量成正比, 实在是一种糊涂看法。 苏格拉底看遍雅典街头的货摊, 惊叹道: “这里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呵!”一个稍有悟性的读者读到这个故事,都不禁要会心一笑。塞涅卡说得好: “许多东西,仅当我们没有它们也能对付时,我们才发现它们原来是多么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过去一直使用着 它们,这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它们,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它们。”另一方面呢,正因为我们拥有了太多的花钱

5、买 来的东西,便忽略了不用花钱买的享受。“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可是每天夜晚守在电视机前的我们哪里还 想得起它们?“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在人人忙于赚钱和花钱的今天,这样的闲人 更是到哪里去寻? 那么,难道不存在纯粹肉体的、物质的享受了吗?不错,人有一个肉体,这个肉体也是很喜欢享受,为 了享受也是很需要物质手段的。可是,仔细想一想,我们便会发现,人的肉体需要是有被它的生理构造所决定 的极限的,因而由这种需要的满足而获得的纯粹肉体性质的快感差不多是千古不变的,无非是食色温饱健康之 类。殷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但他自己只有一只普通的胃。秦始皇筑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

6、五 十丈”,但他自己只 有五尺之躯。多么热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颐之快也必须有间歇,否则会消化不良。每一 种生理欲望都是会餍足的,并且严格地遵循着过犹不足的法则。山珍海味,挥金如土,更多的是摆阔气。藏娇 纳妾,美女如云,更多的是图虚荣。万贯家财带来的最大快乐并非直接的物质享受,而是守财奴清点财产时的 那份欣喜,败家子挥霍财产时的那份痛快。凡此种种,都已经超出生理满足的范围了,但称它们为精神享受未 免肉麻,它们至多只是一种心理满足罢了。 我相信人必定是有灵魂的,而灵魂与感觉、思维、情绪、意志之类的心理现象必定属于不同的层次。灵 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所寻求的是真挚的爱和坚实的信仰,关注的是生命意

7、义的实现。幸福只是灵魂 的事,它是爱心的充实,是一种活得有意义的鲜明感受。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奢侈的生活方式给 人带来的至多是一种浅薄的优越感,也谈不上幸福感。当一个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幸运儿仍然为生活的空虚苦 恼时,他听到的正是他的灵魂的叹息。 4第段画线词语“天经地义”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 。 5第段中提到苏格拉底的故事,作者说“一个稍有悟性的读者读到这个故事,都不禁要会心一笑”,请说 出“会心”在何处?并说说这一故事在文中的作用。 6以下关于本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段间接引用蒙田的观点及他转述恺撒和亚历山大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B第段列举旅游消费的例子证明消费和享受不是

8、绝对排斥,有时会发生重合。 C第段用三个事例证明人的物质需要是有限的,获得的快感是基本相似的。 D第段作者认为“幸福感”是属于精神层面的,奢侈的生活方式只会带来快感。 7以下关于“享受”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蒙田认为享受是人生至高至圣的美德。 B享受如同创造属于精神生活范畴。 C文化消费、艺术欣赏等是真正的享受 D享受是心灵参与且与灵魂有关的行为。 8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李娟 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

9、所有的书。白发如霜 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 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 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 清和寂寞。 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横 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他学贯中西,中外 文化信手拈来,

10、融会贯通。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 腾。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 慧和力量。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他在纽约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头上 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 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来美术馆参观的人不多,三三两两,门票只有十五元。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 寂静无言,连月

11、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 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 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有一次,他被 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悄悄节省下来,写满他的 小说和散文。 我低下头静静看着陈列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那穿越半 个世纪的手稿,经过岁月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纸的两面都写满了,不留天地。这些手 稿有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 我站在一张

12、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 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些屈辱苦难的岁月。也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 点点幽微的光亮。 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星空,梵高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 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满天的繁 星,正因如此,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 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他回答:是星辰!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 辰闪亮着,照亮着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我听他轻声吟诵:你终于闪耀着了么?在我旅途

13、的终点。 木心的手杖,黑色的礼帽,读过的书籍,他喜欢的艺术大师的肖像,如今都静静安放在他的故居里。莎 士比亚、尼采、伍尔夫、贝多芬木质雕花的相框里有他们的照片。无论他走到哪里,从乌镇到纽约,他们一 如芳邻,一直陪伴在先生身边。 电视中播放着他的录像,他坐在老屋里,谈笑风生,语声朗朗。他说话时声音不大,但是一出口就有惊世 之语,醍醐灌顶,如大雪天忽然遇见太阳。 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那么干净而热烈,率真而明亮,睿智和风趣。他说:艺术是最好的梦。世上有 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 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耳朵要是听不到快

14、乐, 眼睛可以。 他喜欢画家梵高,木心的诗:“凡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这是一九八三年,美国大都会艺术 博物馆举办特展梵高在阿尔,木心看画展后,写成此诗。第二年,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二零 零一年他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这距离他 19 岁第一次在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木心先生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他说:“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 雪纷飞的人啊!”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无妻无子。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在 一起,和世间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 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

15、它时,醒了。” 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 细雨如丝,思绪如雨。 (选自2016 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9分析第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用意。 10作者在第段和第段两次提及梵高,试适合具体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11分析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12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宋)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 13依据诗意,欧阳秀才游江西的目的不会是( )。 A游学 B交游 C宦游 D游历 14对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6、A从对方着笔 B以落花写离情 C比喻新颖贴切 D以西江梦点题 15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情 感。 阅读下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又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刘岱 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日:“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 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 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昱乃过范,说其令靳允.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 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

17、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兗州 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 “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 屯范。 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 “公 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 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 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愿公无疑!”太

18、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有删选)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太祖临兖州_ (2)举兵背太祖_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 ) A将要 B将军 C带领 D派遣 (2)卒完三城( ) A终结 B完好 C修缮 D 保全 18第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B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C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D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19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

19、语。 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 势 20第段画波浪线句子反映了太祖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感激 B自豪 C庆幸 D欣慰 21第段“两拒刘岱”和第段“两劝杀备“都反映了程昱_和_ 的特点。 (五)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治生说 (清) 汪琬 治生之家,未有急于治田亩者也。劳劳然春而播之,夏而耕之,秋而获之,惟其家有积谷,然后可以贸 易百物。于是金玉锦绣之货,饮食器用之需,旁及于图书、彝鼎、稀有难得之玩,皆可不劳而坐致之,故擅富 名于天下。不幸而有不肖者出,厌其耕获之勤以费也,遂尽斥其田亩以委之于人

20、,虽然有所蓄,已不足以给朝 夕而谋衣食矣,况望其致富哉? 为学亦然。举凡诗书、六艺、诸子百家,吾所资以为文者,亦如富家之有田亩也,故必惫竭神以耕且获 于其中。惟其取之也多,养之也熟,则有渐摩 之益,而无剽贼之疵,有心手相应之能,而无首尾舛互之病; 浩 乎若御风而行,沛乎若决百川四渎而东注。其见于文者如此,则亦庶几乎其可也。彼不能力求乎古人而思欲苟 营而捷得之,于是取之者少,则剽贼之疵见;而养之者疏,则舛互之病生。以此夸耀于人,与不肖子之弃田亩 何以异哉? 记曰“无剿说 。无雷同。”必则古昔,称先王。今之学者,可谓剿说矣,雷同矣! 骤而告之口古 昔、先王,不将骇然而疑,哗然而笑,群以为愚且迂者乎

21、? 嗟乎! 使吾之说而不愚不迁,又何以自异于今之学 者? 故书此以自勉。 注 渐摩: 渐仁摩义,即以仁惠浸润着,以节义砥砺着。 剽贼: 窃取别人的陈言。 剿说: 窃取别人的言论而为己说。 则:效法。 22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以 B乃 C其 D于 23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提出治生不能急于治田亩的观点,列举生活常识,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提出治生不能急于治田亩的观点,从耕种之劳和收获之大两方面来阐述。 C提出治生要以田亩为本的观点,以治田亩者轻松贸易百货的事实来阐述。 D提出治生要以田亩为本的观点,以百货所得都必源于田亩的事实来阐述。 24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2、 ) A为学不能只是学习古人而忽视自己的能力。 B为学如果不随意地经营就能很快地有收获。 C为学要学古人是如何避免“剽贼、舛互”的。 D为学应该多学古人而不可马虎、急于求成。 25分析第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26分析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2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往往会抱怨时间不够,可有时候又想方设法“消磨”时间。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 (2)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七叶珥汉貂 忽魂悸以魄动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分析以及运用能力。 A 项,

23、句子的大意是:君子提高自身修养的方法是:对内,使自己的思想端正;对外,使自己的仪容整洁。客 观地指出了人的修养、品行对于个人价值的重要性。 B 项,句子的大意是: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突出来往的人,都是高雅 的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节操 C 项,句子的大意是: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 就少。指出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D 项,句子的大意是:金属之所以被折断,是因为其太过刚硬了,流水之所以能保全,是因为其柔和;高山之 所以被挖掘,是因为其高大,而山谷之所以能安全无事,是因为其低下。用来比喻做人不可锋芒毕露,应当谦

24、虚谨慎。 根据题目要求可知 D 项最合适。 故选 D。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所给材料,了解大意,找到各句之间的 联系,结合上下文确定答案。本题所给文段说的是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是对中华文化的高 度认同和充分肯定。是“前提”,应放在首位,“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紧随,由此 可确定的顺序;从反面分析,“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承接指出结果,由此可确定的顺 序;“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与后文“对中华文化的”衔接紧密,应放在最后。故此题答案应为 B 项。 4享受人生,享受生活的乐趣是非常之然的合

25、乎天理人性的行为。 5“会心”在读者也有格拉底一样的感受,即生活中的许多东西我们是不需要的,却拥有着他们。作用: 形象生动地表明稍有悟性的读者对格拉底“惊叹”的认可发自内心,更进一步证明“消费的数与享受的质 是不成正比的”。 6B 7C 8先提出人生应该享受的观点。然后指出消费不等于享受。进而细析消费和享受的区别。最后先肯定的确也 存在着“纯肉体的物质享受”等,再进一步指出灵魂才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 【解析】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先要仔细读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的主旨。再根据词语所 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内容体会词语的含义。“天经地义”的意思是“指绝对正

26、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 所当然的事”。文中是后一种意思,联系语境就是“享受人生,享受生活的乐趣是理所当然的”。 5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以及分析事例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词语的含义,先要仔细读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 的主旨。再根据词语所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内容体会词语的含义。本题理解“会心一笑”这一个词语的意思, 注意结合后文“许多东西,仅当我们没有它们也能对付时,我们才发现它们原来是多么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过 去一直使用着它们,这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它们,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它们”语境,通过这句话可知“会心”是 指读者也有苏格拉底一样的感受,即生活中的许多东西我们是不需要的,却拥有着他们。分析作用,一

27、是从词 语本身来分析,“会心”是“发自内心”的意思,说明读者对苏格拉底“惊叹”的认可发自内心;二是从议论 文的特点来分析,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是为了证明“消费的数量与享受的质量是不成正比的”这个观点。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 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 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 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答题时对照选项内容,在文中找出对应的依据。 本题中,B“证明消费和享

28、受不是绝对排斥,有时会发生重合”错,根据原文第 3 段“消费和享受不是绝对互 相排斥的,有时两者会发生重合。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可见证明的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是显而易见的”。 故选 B。 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 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作答时既要清楚文章的观点,又要理解材料本身。 本题中,C 项,“文化消费是真正的享受”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用电视、报刊、书籍解闷只是文化消 费,启迪心智的读书和艺术欣赏才是文化的真享受”可知,文化消费不是享受。 故选 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

29、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 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 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表达时注意用关联词连接每一层的内容。分析可 知,文章的第一段作者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享受实在是 人生的天经地义”;第二段随之指出“我们时代的 迷误之一是把消费当作享受,而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第三、四两段分析消费和享受的区别;第五段肯 定存在“纯肉体的物质享受”;最后一段指出灵魂才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根据上述段落信息,按照 思路题的答题模式概括答案即可。 9画线句具

30、体描绘了木心画作中的寂静、清幽、迷蒙甚至略带苍凉的场景,写出其空灵、纯净、澄澈、缥缈 的特点,是木心饱经沧桑的情感流露,表达了作者对木心画作的深刻(独特)理解与感悟,也有对画家本人的 欣赏(作者对作品的体悟、对画家的情感) 10第段是从作者自己的视角(第一人称的视角)描写由木心的手稿想起了梵高的星空,意在表明木心 先生如同梵高一样,虽然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但他创作的手稿和画作就如点滴繁星,让他始终看 见了未来的希望,指引他不断前行; 第段是从木心先生的视角,引用了木心的诗句“梵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写出了对于木心先生而言,梵 高就是自己一生的追求,他在艺术创作的路上不断追随梵高的高

31、度,却又秉持着自我的初心,用多种艺术形式 坚持信仰、保持纯净,在创作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地执著前行。 11“人们看我的画”是指人们欣赏木心艺术创作的作品,而木心“看人们的眼睛”是指木心先生一生都关注 着人们对世界的态度,然而他的艺术作品大多处于孤寂的境地,“沉睡着”,木心真切地希望能有读懂他的作 品甚至读懂他一生的知音人来唤醒他的画作,他渴望得到世人的理解与目光。 12(1)结构上,首尾呼应,“细雨如丝”呼应了首段“烟雨迷离”,再次展现了乌镇木心美术馆迷蒙、清 幽、静谧的特点 (2)四字相对,给全文增添了文学色彩,读来充满诗意;语言上有顶真意味,给人连绵不尽的遐想。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32、“思绪”比成连绵不绝的“雨丝”,生动形象。 (4)末段以景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情感体会的广阔空间。 (5)尾段以两个短句,独立成段,起到了情感的强调作用 (6)“雨丝”一语双关,既暗示了参观当日乌镇的天气,又暗合“思绪”一词 (7)结尾段是对木心先生精神和灵魂的高度概括,对其虽历经苦难,却终能拨开黑暗、坚定不移地在艺术创 作道路上执着前行的崇敬之情,强调木心先生的精神对后世之人的激励作用,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主旨。 13C 14B 15“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表达了对门人才华出众的赞赏,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 取。“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表达了作为老师对门人的谆

33、谆嘱咐,希望门人去江西后,善自择居,慎于交 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是希望门人不要放弃科举,并祝愿门人他日科 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 【解析】 【分析】 13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内容情感的整体分析理解能力。 A 项,游学旧指到外地求学。 B 项,交游指与朋友的往来。 C 项,宦游是指古代士人为谋取一官半职,离开家乡拜谒权贵、广交朋友的旅游。 D 项,游历指到远地游览。 此诗同送别亲人或朋友的诗不同,是送别门人游江西。这里的“游”兼含游历,游学和交游的意思,它可以长 阅历,增见识,广交游,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及第入仕之前常常要从事的一项活动。欧阳秀才对这次

34、出游满了美 好的向往,诗人送行,则表示热切的希望。 故选 C。 14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分析理解能力。本诗前四句先从对方着笔,写门人欧阳秀才即将启程出游。诗中用了两 个比喻。首句的“客”即指在汴京作客的欧阳秀才。春风一吹,草木都开始萌芽,欧阳秀才心中也像草木发芽 一样,产生了出游的愿望。“忽与春风动”点出时间。“忽”字、“动”字下得特别精当。春天的花草树木, 往往头一天看还光秃秃的,第二天却忽然绽出颗颗新芽来了。“动”字不仅是说萌芽的发生,还指它在春风吹 拂下不断成长;它一经萌芽,不久就要长出枝叶,开出鲜花。出游的念头也是如此,它一经产生,就不断滋长, 变得愈来愈强烈。所以第三句用“又随”二

35、字紧接转入下文。由萌芽而开花,花又被风吹落,飞向天空,欧阳 秀才的心,又随着落花,飞向西江。“西江”指大江(长江)下游西段,也就是题中的“江西”。古典诗词写 落花,常常带着感伤的情调,此诗写其飞举飘扬,却充满生机。 “西江梦”指想象中即将开始的江西游历生活。 梦境是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既可以梦见过去,也可以梦见未来。这里既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包含 着对过去的深长怀念。这四句比喻新颖贴切,把欧阳秀才游江西之事,完全变成生动的形象描绘,可见作者的 才思和艺术创造力。由以上分析可知这里的落花不是写离情,而是写其飞举飘扬,却充满生机。 故选 B。 16(1)到(2)发动 17(1)C(2)D

36、18C 19答案示例:袁绍拥有上十万的军队,自认为所向无敌。如果发现我这里兵少,一定会轻视我军不来攻打。 如果您为我增兵,袁绍?过这里就不能不攻打鄄城,攻打鄄城就定能攻下,这样会白白损耗我们双方的力?。 20B 21 (1)判断力强(2)能识人 能坚持判断 【解析】 【分析】 1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 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 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意义,或者是用代入法将加点 的实词带入句中去理解,或者以

37、字形推断字的词性和意思。把所给句子放回到原文中,可知:“太祖临兖州” 的意思是“太祖曹操到了兖州”, “临”是“到”的意思。“举兵背太祖”的意思是“发动军队背叛了太祖”, “举”是“发动”的意思。 17(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 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文言文中,“将”是一个多义词,可作名词,指带兵的人,可译为“将领”“请求”等;也可作动词,译为“带 领”;可以作介词译为“拿”“用”等;还可作为副词,译为“将要”等。本题中,“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 意思是“说陈

38、宫正要带兵攻取东阿”,“将”是动词,应译为“带领。 故选 C。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 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结合上下文可知,本题中“卒完三城”的意思是“终于保全了三座城池”,“完”是使动用法,使完整, 可译为“保全”。 故选 D。 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 时特别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性。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 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划线

39、句句意为:这时氾嶷已经在县里,靳允于是去见氾嶷,埋伏兵士刺杀了他,回去指挥兵士守城。 画线句子中,“汜嶷”“允”“疑”都是人名,是名词,这几个词语在句中应做主语或宾语;其中“允”是“靳 允”,当时是范县的县令,上文提到“又使氾疑取范”,可知“时汜庭己在县”是说这时氾疑已经在县里,其 后应断开;可排除 AB 两项; 再比较 CD 两项,“伏兵刺杀”“归勒兵守”的主语都应是靳允,据此可知答案应为“C 项”。 故选 C。 19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 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40、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以”,认为;“轻易”,轻视;“益”,增加;“过”,经过;“克”, 攻下;“徒”,白白地;“两损其势”,损耗我们双方的力量。 2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关键语句,结合相关事件,对人物形象 进行分析。 “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意思是“如果不是你的功劳,我就无处可归了”。解答此题要分析清楚太祖说这句 话的背景。由上文可知“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形势危急。程显亲自到范县,劝说靳允固守,又到东 阿查看东阿

41、令枣祗率厉吏民拒城坚守的情形, 还与兖州从事薛悌共同谋划, 保全了鄄城、 范县、 东阿三座城池, 稳固了太祖的后方,所以太祖这句话里包含了感激、庆幸、欣慰之情。 故选 B。 2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关键语句,结合相关事件,对人物形象 进行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两拒刘岱” 文中没有明确揭示程昱的想法, 但从后文交代 “刘岱为黄巾所杀” , 可推断出程昱拒绝刘岱是因为看出刘岱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胆识, 认为刘岱不能成就大事“两劝杀备”是因为 程昱看出刘备有异心,认为刘备被背叛曹操,事实证明也他的判断是正确的。由此可见, “拒刘岱” “劝杀备” 都反映出程昱

42、有超强的判断力,胆识过人; 而“两”则反映出程昱能坚持判断,不轻言放弃等特点。 参考译文: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县人。初平年间,兖州刺史刘岱征召程昱,程昱没有答应。刘岱上表举荐程昱为骑 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推辞。刘岱被黄巾军所杀。太祖曹操到了兖州,征召程昱,他的乡人说:“为什么前后 相反?”程昱笑而不答。 太祖征讨徐州,让程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人投降吕布,各郡县纷纷响应,只有鄄城、范县、东阿没 有变动。吕布军中投降过来的人,说陈宫正要带兵攻取东阿,又让氾嶷攻取范县,官吏百姓都很恐慌。程昱于 是归返,访问范县,劝说县令靳允。这时氾嶷已经在县里,靳允于是去见氾嶷,埋伏兵士刺杀了他,回去指挥 兵

43、士守城。程昱又派骑兵堵住仓亭渡口,陈宫来到,不能渡河。程昱到了东阿,东阿县令枣祗已经率领官吏民 众,拒城坚守。又有兖州从事薛悌与程昱共同谋划,终于保全了三城,等待太祖。太祖回来后,握着程昱的手 说:“如果不是你的功劳,我就无处可归了。”于是上表推荐程昱担任东平相,驻扎在范县。 刘备丢了徐州,前来投奔太祖。程昱劝说太祖杀了刘备,太祖没有听从。后来,太祖又派刘备到徐州半路 截击袁术,程昱和郭嘉劝太祖说:“您前些天没有除掉刘备,我等确实没有您这样的度量。现在借兵给他,他 一定会生叛变之心。”太祖大为后悔,追赶刘备已经来不及了。恰好袁术病死,刘备到了徐州,随即杀了车胄, 发动军队背叛了太祖。不久,程昱

44、升任振威将军。 袁绍镇守黎阳,准备南渡。这时程昱只有七百名士兵守在鄄城,太祖听说这个消息,派人通知程昱,想给 他增兵两千。程昱不肯接受,说:“袁绍拥有士兵十万之众,自以为所向无敌。现在见我兵少,一定轻视不来 进攻。如果增加我的兵力,人多了,袁绍经过时就必来进攻,进攻必然攻破,徒然使我们两处损失力量。希望 您不要担心!”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袁绍听说程昱兵少,果然不去攻城。太祖对贾诩说:“程昱的胆识,比 得过孟贲和夏育。” 22A 23A 24D 25第段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作者以治田亩之道喻为学之 理,论证了为学要耐心学习古人佳作的观点; 又以耐心学习古人佳作的效果与不这么做的后 果作

45、对比,论证了耐心学习古人佳作的重要性。 26第段画线句进一步指出了上文所述不致力于效法古人而只想草率经营、寻求捷径的行为的不当之处, 引出下文对今之学者不重视效法古人的时代学风的批判, 而引用礼记进行论述的做法以实际行动支持了自己的主张: 为学要耐心师法古人。 【解析】 【分析】 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把握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 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第段方框所处的句子说的是“今人”对文学创作的态度,他们“剿说”“雷同”, 窃取别人的议论为己说,而且动不动就把“古昔”“先王”挂在嘴边上,根据文段的意思,方框处应填一个介 词,这个介词可译为“拿”

46、“把”的意思,四个选项所给虚词中只有“以”符合要求。故选 A。 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归纳段落内容要点的能力。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就是“治生之家,未有急于 治田亩者也”,意思是说凡是善于经营的家业的家庭,没有急于经营土地的。然后列举出“急于治田亩者”的 生活状态,指出他们会衣精食足,“擅富名于天下”,但“不幸而有不肖者出”就会朝不保夕,从正反两方面 进行论证。故选 A。 2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把握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本题解答时要先找到画线句子,然后翻译画线句子,明确 画线句子的含义,再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的意图,确定答案。 第段画线句子的意思是一些人不能致力于学习古人,却想通过捷径获得,收获

47、就会很少,这是剽窃别人陈言 的弊端;而缺少必要的学习,就会出现开头和结尾互相矛盾的问题。强调的是做学问要多学习古人,不能走捷 径,急于求成。 故选 D。 2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本文第段所用的论证方法并理解其作用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在备考中注 意积累并掌握常用的各种论证方法,并能结合具体文段加以分析。这类题目组织答案的方法是,首先指出文段 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道理,然后结合文段的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用了什么论据,是如何运用该种 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达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本文第段承接上文,直接说“为学亦然”,“吾所资以为文者,亦如富家之有田亩也”以治田的道理比喻为学 的道理,用

48、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然后分别谈了“惫竭神以耕且获于其中”和“彼不能力求乎古人而思欲苟营 而捷得之”的不同表现和结果,正反对比,指出耐心学习古人和不耐心学习古人的差别,突出了学习古人的重 要性。 2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作用的能力。本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到第段中的画线句子, 然后理解其含义,再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 第段画线句“记曰:无剿说。无雷同。”意思是说“礼记说:不要窃取别人的言论而为己说,不要 随声附和。”这是引用礼记中的话,引用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证明作者的观点。另外,还要考虑到这个 句子出现在第段的开头处,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注意组织答案时要具体答出承接了什么内容,引出了什么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