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57MB ,
资源ID:159611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596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第三章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a 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水平运动明显 B.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C.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与 a 层相比,b 层( ) A.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B.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 C.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 D.对流运动旺盛 解析 第 1 题,由图可知,a 层是对流层,该层的特点是:对流运动显著,A 错。气温随高度 的升高而降低,大约为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

2、降 0.6 ,B 错。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因此密度随高度升高而下降, C 错。 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 对。 第 2 题, 由图可知,b 层是平流层,该层的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而使大气增温,因此 A 对、B 错。空 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C 错。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D 错。 答案 1.D 2.A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 34 题。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 B. C. D. 4.图示中能解释昼夜温差大小产生原因的是( ) A. B. C. D. 解析 第 3 题,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

3、主要直接热源,对应箭 头是。第 4 题,为大气的反射,影响着白天气温的高低;为大气逆辐射,影响着夜晚气 温的高低。 答案 3.C 4.D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第 5 题。 5.霜冻多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 A.白天强,夜晚弱 B.白天强,夜晚强 C.白天强,夜晚强 D.白天弱,夜晚弱 解析 白天太阳辐射弱,导致地面获取的热量少;夜间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差,导致 地面散失热量快。从而导致近地面温度低,容易出现霜冻。 答案 D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 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 1 为

4、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图 2 为该民居 的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 67 题。 6.图 2 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7.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 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 C.减小东西向墙面的长度 D.在房屋前后墙上设窗或门洞 解析 第 6 题,由图 2 可知,房屋后是植被(升温慢),前面庭院是石质地面(石头比热容小,升 温快), 这样设计可以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增加房屋前后的温差有利于形成穿堂风, C

5、项正确。 本题易错选 D 项, 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注意图中穿堂风是从屋后吹向庭院, 庭院应该是温度高、 气压低的区域,因此修石质地面的目的并不是降温。第 7 题,利用厨房和卫生间做进风口的设 计不合理,A 项排除;减小墙面的长度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C 项排除;穿堂风主要是屋前屋 后温差大形成的,与房屋的朝向无关,B 项排除;若想利用穿堂风,在房屋前后温差存在的情 况下,必须预留风的通道(可以是窗或门洞)使气流能通过,穿堂风才能形成,D 项正确。 答案 6.C 7.D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 材料回答 89 题。 8.下列地区中,年平均

6、雾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9.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解析 第 8 题,根据图例读出柴达木盆地年平均雾日最少。故选 D。第 9 题,雾的形成主要是 由于近地面空气快速降温导致的水汽凝结,因此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 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大气逆辐射比较弱,气温下降快,水汽易凝结。故选 D。 答案 8.D 9.D 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

7、 回答 1011 题。 10.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或 B.或 C.或 D.或 11.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太阳辐射年总辐射量较小,与大小有关 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大小有关 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大小有关 D.乙地的太阳辐射年总辐射量较甲地大,与大小有关 解析 第 10 题,近地面大气(主要指对流层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离地面越远,获 得的地面辐射越少,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面辐射,对应的箭头是或。第 11 题,甲地大 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乙地强,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小,气温较低;夜晚大气 逆

8、辐射较强,气温降低较慢,故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 答案 10.B 11.C 下图为海陆风示意图。读图完成 1213 题。 12.甲、乙、丙、丁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此图表示的昼夜状况和风向是( ) A.白天,海风 B.夜晚,海风 C.夜晚,陆风 D.白天,陆风 解析 第 12 题,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近地面的甲、乙气压高于高空的 丙、丁。甲处空气收缩下沉,成为高压;乙处空气膨胀上升,成为低压,所以甲处气压最高。 A 正确。第 13 题,由图可知,此时陆地气温低,近地面空气收缩下沉;海洋气温高,近洋面 空气膨胀上升,所以判断是夜晚。此时风

9、由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C 正确。 答案 12.A 13.C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图中两侧为陆地,中间为湖泊。读图,完成 14 15 题。 14.此时( ) A.湖泊气压为低压 B.陆地气压为高压 C.可能为白天 D.湖泊气温高 15.此时甲处的气流运动可能为( ) A.吹湖风 B.吹陆风 C.垂直上升 D.垂直下沉 解析 第 14 题,根据等压面凹凸方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可判断出湖泊气压高、气温低,陆 地气压低、气温高,A、B、D 错;陆地比湖泊比热容小,吸热和散热速度快,此时陆地气温 高,应为白天,C 正确。第 15 题,根据等压面的凹凸方向分析,此时风由湖泊吹向陆地,

10、即 为湖风,A 对。 答案 14.C 15.A 把地面及大气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地气系统。对此系统所计算出来的热量收支差额,称为地气 系统辐射差额,其中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发射到宇宙空间去的 地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下图为非洲地区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单位:卡/(厘米 2 分钟)图。 读图,完成 1617 题。 16.下列关于地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收入主要来自大气逆辐射 B.支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表植被状况 C.云层越厚地面长波辐射越强 D.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 17.造成甲、乙两地年辐射差额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

11、海拔高低 D.沿岸洋流 解析 第 16 题,材料中明确说明“其中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 为发射到宇宙空间去的地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地面温度越高,地面的长波辐射越强。第 17 题,甲地差额为负值,因为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多晴朗天气,地气系统的热量支出大于 收入;乙地差额为正值,因为该地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多阴雨天气,地气系统的热量收入大 于支出。 答案 16.D 17.B 下图为我国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完成第 18 题。 18.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 解析 图示草丛被海风“吹弯了腰”,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由于海洋的热容量大于陆地

12、,白天 升温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 B 正确。 答案 B 读下图,回答 1920 题。 19.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夏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陡崖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C.冬、夏季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 D.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20.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C.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解析 第 19 题,读图可知,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陡崖冬季日温差是 8 左右, 夏季日温差是 10 左右,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冬、夏季山顶气温

13、日变化最小;山顶冬季日 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第 20 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 谷地,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 答案 19.D 20.B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图甲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示意图 图乙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1)从波长的角度来说,图甲中,编号为_辐射。(1 分) (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由于大气削弱作用中的_作用。(1 分) (3)图乙中, B 层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_, 原因是_, 风、 云、 雨、雪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图乙中的_层(填字母)。(4 分) (4)近年来,

14、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结合本章内容谈谈为什么“开发利用 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4 分) 解析 第(1)题,从波长的角度来说,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第(2)题,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是大气散射的结果。第(3)题,平流层因臭氧层吸收大量紫外线升温,气温随高度升高增加; 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第(4)题,开发利用新能源能使大气中的 CO2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 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升高趋势减缓。 答案 (1)短波 (2)散射 (3)随高度升高气温增加 臭氧层吸收大量紫外线升温 A (4)开发利用新能源能使大气中的 CO2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15、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 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升高趋势减缓。 22.济南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 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1)A、B 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请说明理由。(5 分) (2)下图中表示的四种情景,昼夜温差最小的是图_,其原因是什么?(5 分) 解析 第(1)题,晴天时,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比阴天高,夜晚大气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低。 第(2)题,晴天与阴天相比,阴天时昼夜温差小;陆 地与海洋相比,海洋昼夜温差小。 答案 (1)A 理由:晴天时,白天大

16、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时低,昼夜温差大。 (2)乙 原因: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气温低,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 再加上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升温、降温慢,所以昼夜温差最小。 23.下图是“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1)左图中点至点,气压最高的是_,气压最低的是_。(2 分) (2)在右图中用四个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4 分) (3)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A、B 两地受热的是_,气压较高的是 _,A 地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_。(4 分) (4)若此时为夜晚,

17、A、B 两点中表示陆地的是_,吹_(海/陆)风 。(2 分) 解析 第(1)题,考查等压面的判读。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图中点的气压 最大,地气压最小。第(2)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在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压流向 低压;等压面向高处凸出,说明气压较高,等压面向低处凸出,说明气压较低。第(3)题,考 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由于地面冷热的不均,导致气体的垂直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气流从 高压流向低压;气温高的点,气流上升,气温较低的点,气流下沉运动。第(4)题,若此时为 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气流下沉,气压较高;海洋降温较慢,气流上升,气压较低,风从陆地 吹向海洋。 答案 (1) (2

18、)逆时针方向运动图 (3)地面冷热不均 B A 冷却收缩下沉 (4)A 陆 24.阅读相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 分) 古城亚兹德位于伊朗中部、沙漠腹地,其中的多拉塔别花园与风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 界文化遗产。花园内有一座高达 33 米,为当地最高的风塔(如左图)。风塔是应对沙漠炎热气 候而发明的,具有独特空调设备设计的建筑;风塔高于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 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如右图)。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 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1)分别说明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以及室内水池的主要作用。(2 分) (2)试绘制剖面示意图,并说明风塔

19、建筑的通风降温原理。(4 分) (3)试推测风塔的长度对这个通风降温装置的影响。(2 分) 解析 第(1)题,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塔下中央的水池,水的热容量较大, 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 是便于室外空气流入。第(2)题,室外炎热空气从镂空处进入风塔后,气温逐步降低;室内水 池使温度降低,气压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经 过降温后的空气继续流向各房间。如下图所示。 第(3)题,室外炎热空气从镂空处进入风塔后,气温逐步降低;故塔身越长,降温效果越好。 答案 (1)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便于室外空气流入。室内水池用于冷却大气。 (2)如下图所示。 室外炎热空气从镂空处进入风塔后,气温逐步降低;室内水池气温比周围较低,形成冷源,引 导空气下沉;经过降温后的空气继续流向各房间。 (3)热风经过塔身降温,塔身越长,降温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