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3 ,大小:1.10MB ,
资源ID:158426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584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上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上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

1、 实验名称:制作脊椎模型,研究脊椎的作用。 实验目的: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器材:线轴 6 个、圆纸片 5 张、棉线、胶带、剪刀。 实验步骤: 1感知脊椎,提出问题。 “脊椎位于动物体内,我们身体里也有脊椎” ,两人一小组,相互摸脊椎,感知脊 椎是一节一节的,并思考这样的脊椎有什么作用。 2出示线轴和脊椎图,“一个一个的线轴与一节一节的脊椎很相似,把这些线轴连起来,就可以一副完整 的脊椎模型” 3了解建构脊椎模型的步骤: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 轴和圆纸片穿起来。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 4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

2、。 5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指导学生发现模型还是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6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脊椎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整根,那我们的身体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从而 发现脊椎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注意事项: 1被摸脊椎的同学身体要向前弯曲。摸脊椎的同学要注意手不能停留在脊椎的某一点上,而是从上向下摸, 感受脊椎是一节一节的柱状结构。 2打孔时,注意安全。 3制作脊椎模型时,注意拉直棉线,固定住线头,保证线轴和圆纸片能够紧凑地连接在一起。 实验名称:探究鱼的腮和鳍的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鱼的游动和呼吸,认识鱼的鳍和鳃的作用 实验器材:鱼、水槽、滴管、红

3、色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 1通过图片认识鱼的鳃和鳍,猜想它们的作用。 2把鲫鱼放进一个比较大的水槽里,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 3再次观察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么动的?前进时哪些鳍在动?拐弯时哪些鳍在动? 4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鱼游动时,它的各种鳍是配合运动的。尾鳍不断摆动,在鱼前进时起主要作用;胸 鳍和尾鳍配合划动,在鱼拐弯时起主要作用。他们是各有分工,且相互协作。 5“那么鱼的鳃有什么作用呢?”把鲫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6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7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滴到鱼嘴前方。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四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4、动物大家族动物大家族 8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此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红色液体从鱼嘴中进入,从鳃盖后 流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这一现象与鳃有没有关系”。 注意事项: 1有些鱼游动速度快,观察鳍的状态比较困难,所以要选择游动速度慢的鱼进行观察。 2观察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时,鱼停在水中不动时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所以最好将鱼放在狭小的容器里。 使用深红色液体,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实验名称:研究鸽子的羽毛 实验目的:研究鸽子的羽毛,认识羽毛的结构与功能。 实验器材:鸽子的正羽、绒羽,剪刀,水,滴管 实验步骤: 1出示鸽子的羽毛,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发现鸽子身

5、上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 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绒羽紧贴鸟的身体,细小而柔软。 2再使用放大镜观察鸽子的正羽,你有什么发现?正羽上有羽片和一根长长的“管子”。羽片上有一根根 排列整齐的“细线”。轻摸羽毛,发现羽片比较顺滑。 3指导学生剪正羽管,观察正羽管剪开后的样子,正羽管中间是空的。 4在正羽上滴一滴水,水会被吸收吗?在正羽的羽片上滴一滴水,水滴会从正羽上滑下,不会被吸收。 5用放大镜观察,绒羽是什么样的?放大镜下的绒羽像棉花一样蓬松。 6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羽毛的这些特点与鸟类飞行有什么关系。 注意事项: 1根据构造和功能,羽毛可以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另外

6、,正羽和绒羽之间还存在一系列过渡类型。本 课的教学中,只研究最典型的正羽和绒羽。 2在正羽上滴水时,要提醒学生滴一滴就可以了,不要一次性滴很多水。 实验名称:探究脂肪的作用。 实验目的:认识脂肪有保持体温的作用。 实验器材:脂肪,冰水,胶带,烧杯,胶套。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北极熊是怎样保持体温的呢? 2科学家发现北极熊身上除了有厚厚的皮毛,还有厚厚的脂肪。你能大胆的猜测吗? 3这是猪身上的板油,可以模拟北极熊体内的脂肪。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步骤。 4将猪板油用胶带裹在手指上。 5将裹有猪板油的手指和正常的手指同时放入盛有冰水的烧杯中。 6两根手指要在冰水中停留 12 分钟,对比手指感觉到的温

7、度。 7通过视频资料了解北极熊是如何保持体温的。 注意事项: 1要用冰水,这样实验效果比较明显。哺乳动物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复杂而系统的生命现象。脂肪 具有保持体温的作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四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 不同的运动 实验名称:选择合适的物品做出不同形式的运动。 实验目的:了解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 实验器材:线轴、干电池、钩码、长尾夹、打孔橡皮塞、橡皮筋、叶轮等。 实验步骤: 1讨论如何让不同物品做同一种运行形式。 2讨论如何让同一物品做不同的运动形式。 3分组实验:可以在线的一端系上重物(如钩码、长尾夹、打孔橡皮塞

8、),使重物摆动。可以使线轴、干 电池在桌面上滚动。可以向叶轮吹气,使叶轮旋转。还可以使橡皮筋振动,用线系着橡皮塞,使其绕圈。 4除了教材指定的摆动、滚动、旋转这三种运动形式,你还能增加其他一些运动形式吗?培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和创新能力。 注意事项:在用重物做出摆动、绕圈时,注意自身与周边人的安全。 7 实验名称:测量走路速度。 实验目的:理解速度的意义并能够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实验器材:秒表、卷尺。 实验步骤: 1引导学生如何比较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测量:一种是固定路程,测量走 5 米花了多少时间; 一种是固定时间,测 量 5 秒内走了多远。最后用路程除以时间计算速度。 2学习使用

9、计时工具,秒表。 3在操场的跑道上,教师先和学生合作示范操作。 4分组实验最少三次以上,收集数据。通过分析数据,讨论交流:每个人走路的速度一样吗?我们四年级 学生走路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注意事项: 1测量走路速度用的单位是米/秒,给运动速度排序用的单位是千米/时,这里的单位不同,小学阶段不要 求换算。 2为了确保数据的严谨性,测量次数最少三次,取平均值。 8 实验名称: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实验目的: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实验器材:小车、棉线、钩码或垫圈、秒表、滑轮支架、记号标签。 实验步骤: 1出示一辆小车,提问:怎样让小车运动起来?在棉线一端系小车,另一端挂钩码或垫

10、圈后提问:怎样让 小车沿着拉力的方向前进?提示学生用定滑轮将棉线位置固定好。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四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常见的力常见的力 2引导学生参照教材图示安装实验装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 3提出研究问题后让学生作出假设:拉力的大小与小车前进的快慢的关系。 4小组讨论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需要改变,需要在记录表上记下什么等。 5小组合作时,建议对成员的分工作出明确说明,如一人负责确定起点,一人负责改变拉力的大小,一人 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等。 6在小车起步的地方标出起点,邻近滑轮的地方标出终点,让钩码或垫圈自由下落,从而使小车获得动力, 记下小车从起点到

11、终点所用的时间,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再增加一个钩码或垫圈,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1不要挂过重的物体,那样会造成小车的速度过快,学生来不及计时。 2小车在桌面行进的路程与桌面的高度要进行一定的控制, 行进路程最好不超过桌面高度 3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8 实验名称:研究磁力对钢珠运动方向的影响 实验目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钢珠、斜坡轨道、8 开白纸、磁力较强的磁铁、记录笔。 实验步骤: 1 在桌面铺一张 8 开白纸,这样可以将钢珠行进的路径和终点记录下来,便于比较得出结论。为了不让钢珠 滚落地面,可以在白纸周围加框以限制钢珠的滚动范围。 2让钢珠从斜面顶端滚下

12、,记录钢珠的运动路径。 3在路径的一侧放一块磁铁。 4再次让钢珠从斜面顶端滚下,观察并记录钢珠的运动路径。 5进行多次实验,观察是否都会造成相同的结果。 6可以尝试在钢珠直线运动路径的不同距离处放置磁铁,观察钢珠运动路径的区别。 7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钢珠为什么会改变运动方向,从而认 识到是磁力在起作用。 注意事项: 1教学时注意调控磁铁与钢珠直线运动路径的距离,以免钢珠被磁铁直接吸引过去。 2本实验所用磁铁最好是强磁,如钕铁硼磁铁。 9 实验名称: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实验目的:认识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实验器材:橡皮筋、钢尺、海绵、压簧、握力器、拉力器。 实验步骤: 1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什么方法

13、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或形状与体积同时发生改变。 2分组实验,通过按、压、拉橡皮筋、钢尺、弹簧、海绵,撤去力后观察物体的变化。 3归纳有什么发现时,建议不仅仅让学生说出这些物体有弹性,而且帮学生建立弹性的概念:这些物体在 外力作用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去掉外力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物体具有的这样的性质叫弹性。 4使用握力器、拉力器让学生体验弹力的存在。 5讨论交流:弹力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反的概念。 注意事项:使用一些金属器材,如钢尺、弹簧、拉力器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戳到或划伤手。 9 实验名称: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知道在一定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拉伸越长。 实验器材:拉

14、簧、钩码,直尺。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猜测:拉力越大,弹簧拉伸越长 。 3教师先演示在弹簧上挂 1 个钩码,用弹簧最后的长度减去原先的长度就是弹簧的拉伸长度。 4学生接着在第二、第三根弹簧上分别挂 2 个、3 个钩码,测量并记录弹簧的拉伸长度。 5先让学生根据取得的数据预测挂 4 个、5 个钩码时弹簧的拉伸长度,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最后将数据在坐 标图中描点连线,从而发现规律。 6引导学生根据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继续外推挂 6 个、7 个钩码时的情况,以及如果无限制地挂 下去会如何。认识到弹簧的弹性是有限度的,超过一定限度弹簧便不能恢复原状了

15、。 注意事项:该项实验对弹簧的要求比较高,应选择同一规格、同一批次、同一长度的弹簧,减小不必要的误 差,准确测量弹簧拉伸长度。 9 实验名称: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目的:正确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文具、鞋、水杯。 实验步骤: 1借助大的弹簧测力计模型介绍其构造,了解其运用原理,演示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学习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除了知道量程,还需要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知道每一大格、每一小格各表 示多少牛。 3学会正确读数。 4学习使用测力计进行测力练习,可以利用学生身边易得的物品,如文具袋、带环扣的杯子、衣物、书包 等,且要预估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量程。 测力时,

16、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 一条直线上,且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 注意事项:弹簧测力计有不同的规格,也就有不同的最大刻度值,同时最小刻度值也不一样,刚开始学习使 用时最好选用最小刻度值是 0.1 N 的测力计,这样便于学生读数。 10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砂纸、桌面。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固体间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作出假设: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或者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制订计划: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改变的因素和不变的

17、因素。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有关,因此物体本身的质量(或压力的大小)以及接触面的面积不可以改变。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 物体的质量有关,因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接触面的面积不可以改变。 4分组分别同时开展实验,不要求全班统一步调探究同一影响因素。实验时,牵引的力要均匀,物体应匀 速运动,在测力计指针相对平稳的情况下读数。 5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注意事项: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注意条件的控制,保证实验时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余条件完全相 同。 10 实验名称:研究如何减小液体阻力。 实验目的:认识到流线型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运动时阻力较小。 实验器材:塑料瓶、洗洁精、橡皮

18、泥、棉线。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从鲸或海豚的体形引出问题,“如何使物体在水中减小阻力?” 2作出猜测:流线型物体在液体中阻力最小。 3制定计划:讨论实验中改变的因素和不变的因素。 4在一个塑料瓶里装大半瓶洗洁精。 5用等重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的模型。 6将这些模型同时放入塑料瓶,比较它们下沉的速度。 注意事项: 1在探究各种形状物体在液体中下沉速度的对比实验中,要求塑料瓶尽量大一些、高一些,还要强调橡皮 泥的质量要相同,且要同时放入塑料瓶。 2做该实验时由于耗材比较多,可以采用教师或学生演示的方法,不必要求每个小组都完成。 3在做探究各种形状的橡皮泥在洗洁精中下沉速度的对比实验时,多备两组

19、橡皮泥,因为橡皮泥是一次性 耗材,一次演示完由于上面粘有洗洁精,重复使用会影响实验精准度。 实验名称: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实验目的:知道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作浮力。 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苹果块、塑料尺、羽毛、铁夹、石块。 实验步骤: 1出示实验器材,预测:“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下去?”用箭头表示沉浮状态。 2分别把实验材料轻放到水槽中,观察材料的沉浮现象,并及时记录。 3蜡烛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4讨论交流:说说哪些和预测的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当时为什么会这么想。 5最后提问:物体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呢?让学生用手指按压

20、浮在水面的泡沫,能够感觉到向上的力,那就 是浮力,从而揭示浮力概念。 注意事项:放入水中的物体不要改变形状,原先是什么样的就原样直接放入水中。 实验名称: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实验目的:知道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器材:水槽、小石块、弹簧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2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3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 4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浸没在水里的石块不受浮力,测力计的读数是什么样的?如果浸没在水里的石块受 到浮力,测力计的读数会发生变化吗? 5再测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 6做完石块的实验,可以再用其他下沉的物体试一试,更有利于得出

21、普遍性结论。 注意事项:石块的选择很重要,在空气中测拉力时不能超出测力计的量程,且在水中测出的拉力与在空气中 测出的拉力要明显不同。可选择重力小于 5 N 且体积尽可能大的石块。 实验名称: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实验目的:能够根据结构性的材料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状态的影响。 实验器材:空心塑料球、橡皮泥、天平、一盆水。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哪些? 2作出假设:通过结构性的材料,选择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以及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对 比发现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从而猜测:物体的沉浮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时注

22、意改变的因素和不变的因素。 4小组实验,分别探究这两个问题。 5探究问题一: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一样吗? 实验设计: 给三个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 1、2、3。1 号球内装满橡皮泥,2 号球内装一半 橡皮泥,3 号球内装少许橡皮泥。预测这三个小球的沉浮状态,然后把三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 浮状态。 6探究问题二: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一样吗? 实验设计:给三个大小不一的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 1、2、3。在空心塑料球中装入橡皮泥,用天平称量,确 保装入橡皮泥后三个塑料球的质量相同。预测这三个小球的沉浮状态,把三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 沉浮状态。 7

23、最后总结交流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 注意事项:天平的使用在小学不作要求,这里并不是要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而是为了两两比较,控制物体 的质量相同,学生可以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上操作。 实验名称:简单电路的连接。 实验目的:了解简单电路的构成。 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小灯泡。 实验步骤: 1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提出问题:点亮小灯泡,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灯丝的两端接在哪里;并在交流过程 中,知道电池有正负两极;再让每一位学生亲手画一画简单电路图,这一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 进行纠正。 2也可以做一些拓展活动,在学生学会“点”亮一个小灯泡的基础上发给学生更多的材料,让学生“点” 亮更多的灯泡

24、。最后归纳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注意事项:注意提醒学生实验时只能使用干电池作为电源,不能使用其它电源。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四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简单电路简单电路 实验名称:制作一个简单开关 。 实验目的:知道开关可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实验器材:木片,图钉、回形针。 实验步骤: 1提问:怎样可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呢?引出“在电路中增加一个开关”的操作活动。 2先出示一个实验室用的电路开关,接入电路,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让学生观察开关的基本结构,说说 它的工作原理。这里可以引入电池座、灯座等器材。 3让学生讨论:怎样使用导线、木板、回形针和图钉制作一个简易开关?让

25、学生利用已有材料制作一个开 关,并尝试接入简单电路。 注意事项: 1使用图钉时要注意安全,以免手被钉尖刺破。 2提醒学生在做电路实验时,只能使用电池,不能从插座接电,渗透安全用电教育。 实验名称:观察手电筒的内部结构。 实验目的:强化本课的电路知识。 实验器材:手电筒、组装工具。 实验步骤: 1复习简单电路的要素。 2“手电筒里的电路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提供多个外形不同的手电筒,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拆解,说 一说各部件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 3开关的结构比较隐蔽,只需要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描述即可。 4组装一个手电筒,加深对简单电路实际应用的理解。 注意事项:在组织这一操作活动时,要和本课一开始学生

26、的猜测活动形成呼应,让学生说说两次结果的异同。 实验名称:导体与绝缘体的检验。 实验目的:知道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掌握一种实验室检验物体导电性能的方法。 实验器材:电池、开关、小电珠、导线、常见材料(铜钥匙、回形针、铝片、塑料片、橡胶塞、木块、剪刀、 石子等) 。 实验步骤: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2课前让学生带些物品到课堂上。先让学生进行预测:这些物体的导电性能如何,然后再动手测试:利用 小灯泡、电线和电池,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填写活动记录中 的表格,让学生在相应的格子里打“” ,记录下自己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检测的结果

27、。 3引导学生将检测的结果与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交流哪些预测是与实验结果相符的,哪些是与结果不一样 的。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这些不容易导 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注意事项:重复检查两到三次,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 实验名称:检验不同的液体(自来水、盐水、纯净水)和人体的导电性。 实验目的:知道人体、大地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实验器材:简单电路装置、自来水、盐水、纯净水、验电球、验电笔等。 实验步骤: 1激发学生检验水和人体是不是导体的兴趣。利用简单电路做自来水、盐水、纯净水是不是导体,在检验 水的导电性能这个实验的时候,一般的水在一节

28、电池的情况下,是不能点亮小灯泡的,需要增加几节电池(4 节以上为宜) ,同时导线的一端需要连接在铜片上,或者将灯泡换成二极管。在检验盐水的导电性能时往水 中加盐,目的是增加水中的电解质,突显现象。也可以用验电器检测水的导电性能。当把验电球的两端触点 接上导线,把两根导线放入水中时,验电球亮了,这证明自来水、盐水都是导体,纯净水则是绝缘体。 2借助验电球检验人体是导体,可以从一个人开始,增加到两个人、一组人、全班人,让学生明确人体也 是导体。 3结合自然界中的水、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电安全。 4演示介绍生活中测量电的工具:测电笔,指导学生任何辨别是否有电。 注意事项:要强化学生对

29、人体能够导电的意识,注意用电安全。 实验名称:判断握在手心里的导线是否完好 。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简单电路装置,导线。 实验步骤: 1猜测教师手心里握的导线是连着的还是断开的,说出猜测的依据,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2提问:怎样确定握在手心里的导线的真实情况?然后指名两个学生上讲台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现场进行 示范检测,教师适时进行操作指导。 3根据看到的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最后摊开手加以验证。 4揭示什么是暗箱,以及可以借助工具在不打开暗箱的情况下解暗箱。 注意事项:检测之前要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方法或结论。特别是要指导学生在检测前先 对装置进行自检,保证电路本身无问题,为

30、下面的检测活动做好示范。不论是手中的导线,还是检测电路中 的导线,连接处都应当剥去外侧绝缘层 实验名称:在简单电路中添加一节电池或一个小灯泡。 实验目的:在简单电路中接入不同的元件,观察外显的现象,为下面的解电路暗箱做必要的铺垫,降低解暗 箱的难度。 实验器材:电池,灯泡,导线。 实验步骤: 1通过将电池、小灯泡和导线连成一个简单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画出在电路中添加一节电池或一个小 灯泡的电路图,并猜测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2连接电路。 3然后比较各种不同的连接方法,以此让学生知道闭合电路的共同特点,即需要形成一个能让电流通过小 灯泡的闭合回路。 注意事项: 1应当使用实验室配备的盒式器材让

31、学生组装简单电路,这样也便于后面检测活动的开展。 2电池电量应充足。 实验名称:设计电路暗箱,让同伴进行检测判断。 实验目的:利用设计制作电路暗箱,解电路暗箱,强化电路知识。 实验器材:导线,灯泡,电池,触点的电路暗箱盒,检测记录表。 实验步骤: 1分组设计电路图。 2设计电路暗箱。 然后将这一暗箱交给其他小组进行有序检测, 3根据整个记录表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4打开暗箱,观察暗箱的实际情况,比较:哪些解释正确,哪些不正确?引导学生对检测结果进行反思: 为什么有的解释会不合理?是我们检测的时候出了问题,还是解释的时候出了问题? 注意事项:在检测过程中绝对不能打开暗箱,可以事先准备透明胶带将暗

32、箱封起来,以免学生急于求成,浅 尝辄止,要着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实验名称:制作水果电池。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水果电池的活动,强化电路知识。 实验器材:学生分组材料:制作水果电池的套材(导线、LED 灯、铜片、锌片)、 橙子。 实验步骤: 1向学生介绍世界上最早的电池伏打电池是如何产生的,问学生想不想自己来制造一个电池,活跃课 堂气氛。 2讲解橙子电池的制作方法,提醒学生要先用手揉搓橙子以产生汁液。如果橙子数量充足,也不必像教材 中那样切开外皮,可以直接将金属片插入果肉中。 3先让学生分组制作,尝试点亮 LED 灯。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将多个水果电池串联在一起再次进行尝试。 4在学生了解制作方

33、法的前提下,让学生探究:哪些果蔬容易“发电”?哪种水果可以让 LED 灯发出更强 的光? 注意事项: 1水果电池的电量很低,建议使用 LED 灯作为用电器,以检验水果电池是否产生电。 2LED 灯属于单向导电的器件,连接时注意正负极方向。 3一般用单个水果做成的电池不能点亮 LED 灯,需要多个水果电池串联。 实验名称:观察四种常见岩石标本。 实验目的:掌握科学观察岩石特征的基本方法,比较并描述每种岩石不同的表面特征。 实验器材: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标本,放大镜、滴管和玻璃片等工具。 实验步骤: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四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岩石与矿物岩石与矿物

34、1出示岩石标本,你对他们有那些了解?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观察与描述岩石的 非本质特征。 2“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观察岩石呢?”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观察岩石的方法。 3使用工具观察与描述四种岩石的断面颜色、颗粒大小、敲击声音、吸水性、划痕颜色、结构松紧等与岩 石成因、成分相关的关键特征。 注意事项: 1对于学具箱配套的岩石或者教师挑选的标本,教师要提前研究一遍,不同的标本所含成分和比例不同, 常会产生不太一样的观察结果,教师要做到心里有数,不能简单下定论。 2学生不能只是随意看看、玩玩,应细致观察,学会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这样活动才深入,学生的发现 才多。 实验名称:采集并制

35、作岩石标本。 实验目的: 巩固应用所学方法辨识常见岩石。 实验器材:地质锤、标本盒、毛刷等。 实验步骤: 1收集,为了保证孩子采集到的岩石比较好,要多给孩子几天时间,最好跨个周末。这样孩子能在家长的 陪同下,到合适的地方慢慢挑选,注意安全。 2清理,这是为鉴定做准备。先用软毛刷清除松散的泥土或杂质,有的岩石还需要用自来水浸泡、清洗后 再晾干。 3判断,尝试应用所学方法辨识常见岩石,借助一些书籍或图鉴来判断陌生的岩石种类。 4装盒,大块的尽量轻砸成约 3 cm6 cm9 cm 大小,以能装入标本盒为宜。 5贴标签,在标本盒醒目位置贴上标签,需要标注的信息至少有:岩石的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采

36、 集人。也可以在盒内附一页纸介绍该岩石的特征。 6填写活动手册上“岩石自述”。 7组织一场精品岩石展览,展示个人采集的岩石标本,引导学生精心布展,评比出优秀参与者。 注意事项: 1户外采集,安全第一,要有成人陪同。 2地点可以选择山上的陡坡、河流两侧、附近的矿山等地方,带上地质锤、护目镜等工具。 3岩石挑选有新鲜断面的。 实验名称:观察、描述矿物性质。 实验目的:运用不同工具深入观察,从划痕颜色、晶体形状、光泽、透明度、硬度五个方面描述矿物的典型 特征。 实验器材:石墨、云母、赤铁矿、石膏 、石英、萤石、方铅矿、水晶、方解石、褐铁矿、铜钥匙、铁钉、 白砂纸。 实验步骤: 1将矿物在白砂纸上划一

37、划,观察粉末的颜色。 2用放大镜观察矿物晶体的形状。 3观察矿物断口处的光泽。 4用手电筒照射矿物,辨别矿物的透明度。 5用不同的硬物刻、划矿物,辨别矿物的硬度。 注意事项: 1教学时提供的矿物标本最好有新切开的断口。如果使用学具箱配套的矿物标本,要提前研究一遍,做到 心里有数。 2观察矿物晶体形状的活动,一定要选择容易分辨的矿物,学生应观察描述矿物晶体形状,而不是整个矿 物的外形。 3观察矿物光泽的活动,要选择新切开的断口,否则会产生歧义。观察矿物透明度的活动,也要选择区分 度大的材料,最好是一个透明,一个半透明,一个不透明。 4探究矿物硬度时注意安全,不要划破手。 实验名称:利用石膏固定手

38、指。 实验目的: 体验石膏具有固定作用 。 实验器材:石膏粉、水 、搅拌棒、抹布、塑料杯。 实验步骤: 1介绍石膏,让学生知道石膏无毒安全可靠。 2组织学生分享已知的石膏用途,再引入体验石膏作用的活动。通过观看实验视频,让学生弄清操作步骤 和操作要领。 3将石膏粉加水调成糊状。石膏糊一般按照石膏粉与水的质量比约 10045 均匀调制。 4把一根手指插入石膏,再取出。过一会儿,然后将同一根手插入石膏。反复三次,增加石膏的厚度。 5将手指暴露在空气中保持不动,吹气能加速石膏糊凝固,细心观察初凝过程中石膏糊的变化,以及手指 皮肤、关节感觉的变化。活动时教师应让学生 充分观察与表达石膏糊凝固前后的变化

39、。 6弯一弯手指,体验石膏的作用。 7体验之后再通过视频或讲解认识石膏的其他用途,还可以让学生分享更多矿物的用途。 注意事项: 1选购石膏粉时要选初凝时间在 6 分钟以上的,千万不能选快干型,以免初凝时间过短来不及完成实验。 2桌面最好有保护装置,铺上一次性台布或废报纸。 3注意石膏凝固特点和配方。譬如模具石膏粉初凝约需 6 分钟,终凝约需 30 分钟,通常按照石膏粉与水的 质量比约 10045 调制均匀的石膏糊,1 分钟左右就要完成塑形。 实验名称:设计并制作一个 LED 发光手环。 实验目的: 通过经历工程实践活动的过程,重点领会前期研究、制作模型和展示交流三个环节的基本方法。 实验器材:

40、设计图纸、LED、纽扣电池、铜箔胶带、彩色纸、绝缘胶带、剪刀等。 实验步骤: 1创设一个情境,提出工程任务。例如,学校举办文艺晚会,有一个女生佩戴了 LED 发光手环,大家都很 喜欢,怎样才能自制一个 LED 手环呢? 2讨论得出这个工程任务的基本要求:LED 手环要能发光、安全、美观和个性化。 3回顾简单电路单元所学内容,复习“闭合电路”“正极和负极”等知识。 3学生观察 LED 和纽扣电池,说说它们的结构。 4设计个性化的 LED 手环方案。学生通过设计草图呈现连接方法,要根据现有材料进行设计,方案要具有 可行性,尤其注意纽扣电池、LED 的位置。 5然后尝试连一连,找到正确的连接方法,使

41、 LED 亮起来。 6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可以代替导线和开关的材料。例如,铁丝、铜片、铜箔胶带可以代替导线。其中, 铜箔胶带最合适,因为它轻薄、较软,类似双面胶可以粘贴。开关可以用回形针代替,做成简单的搭扣。 7测试产品。 8修改完善。 9评价交流。 注意事项: 1LED 具有单向导电性。要提醒学生长的引线(LED 正极)连接到电池的正极,短的引线(LED 负极)连接 到电池的负极。学生要掌握这种连接方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四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专项学习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像工程师那样 2纽扣电池适合选用 3V 规格的。电压太低 LED 不亮,电压太高会烧坏 LED。 3最好购买铜箔胶带进行实验,铜的导电性较好,用常见的铝箔纸代替导线效果不佳。 4学生连接电路时,特别容易短路,导致 LED 不亮。 在活动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电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