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6.24KB ,
资源ID:156919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569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度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150分卷)及答案)为本站会员(浩***)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度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150分卷)及答案

1、 第 1 页 共 10 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测试卷测试卷 (时间(时间 150 分钟分钟 满分满分 150 分,其中卷面分分,其中卷面分 5 分)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35 分)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 分) (1)但愿人长久,_。 (苏轼水调歌头 ) (2)_,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3)鸡声茅店月,_。 (温庭筠商山早行 ) (4)_,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 (5)停杯投答不能食,_。 (李白行路难其一 ) (6)巴山楚水凄凉地,_。 (刘禹锡酬乐天扬

2、州初逢席上见赠 ) (7) 醉翁亭记中的名句“_,_”是全文的核心要义, 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8) 张岔在 湖心亭看雪 中用廖塞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 这个句子是: 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 分) 天柱山自古便闻名暇迩。其中,主峰天柱峰浑身石骨,尤为嶙峋奇绝。天柱峰如柱,如 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又如生花妙笔。在飞来、三台两峰的衬托下,天柱峰更显气势 p ng 礴。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 “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而“顶天立 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之宏伟令人惊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 分)

3、 如炬 ( ) png( )礴 气魄 ( ) (2) 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_” ,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_” 。 (2 分) (3)文段中“嶙峋”一词的意思是_; “孤立擎霄”中, “擎”的意思是_。 (2 分) (4)画线句子运用了和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天柱峰雄伟的景色。 (2 分) 3.散文集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先生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 问题。 (8 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 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1)语段中,鲁迅对她有不同的称呼。因她谋害隐鼠等

4、,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 “_” ;多年后,当他回忆起_这件事,鲁迅先生对她充满敬意和 怀念,深情地称她为“我的保姆” “长妈妈” 。 (4 分) (2) 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请在其余篇目中,自选两篇,各列举一个情节。 (4 分) _ _ 4.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8 分) 第 2 页 共 10 页 某校开展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中,赵洋同学在观看了中央电视台 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之后写了一篇观后感。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 修改。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是永远都报答不尽的,但如何尽 孝,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熟虑并以行

5、动去实现的。孝敬父母应从现在开始,孝敬父 母应从点滴小事做起, 矗立新时期孝心好少年的榜样,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对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得以弘扬。“寻找最美孝心少年” ,带来的不仅是几个精彩的 片段,更是灵魂的洗涤。 (1)选文中有一处标点错误,它在第_句,修改意见: (2 分) _ (2)选文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4 分) 第_句,修改意见:_。 (3)其实我们不只要感恩父母,凡事都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请补全下面语段的空缺部 分,使之构成排比句。 (2 分) 学会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_,_; 学会感恩我们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给了

6、我们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_ _ 二、阅读(二、阅读(5555 分)分) 【一一】19851985 年的一场电影年的一场电影(2121 分分) 李义文 明天家里放电影! 父亲是在晚饭后宣布这一决定的。那时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光线暗淡下去。 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混沌在冥冥的暮色中, 难以辨寻, 但他说的每一个字犹 如昨天大舅来家里道喜时炸响的鞭炮,令人震撼和惊喜。 姐说,放啥电影?没有这个必要。父亲说,咋没必要?你考上大学这是我们刘家的荣 耀, 是大喜事。 姐说, 这纯粹是浪费钱。 父亲说, 浪费个啥?现在都时兴这样。 你别理论了, 我已联系好了。姐见父亲已安排了,便不再说什么。她知道父亲的

7、脾性,认定了的事他是不 会轻易改变的。 三年前的暑假,姐收到县一中入学通知书。在我们斋公桥村,一个女孩能念完初中就 算了不得了,上高中那只能是一种奢望。 那天夜里,父亲问姐,闺女,想上吗? 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母亲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 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姐,他是有能力供她读书的。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 砖。他认为力气就是钱,力气是使不完的,那钱也就不会断。他把身上的力气变成一张张大 第 3 页 共 10 页 大小小的钞票供姐读完了高中。 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 在村砖瓦厂, 父

8、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 人了。 每天天微亮父亲就起床,到晚上天擦黑才回来。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完全看不 出他有多疲惫。 姐不同意放电影自然也有她的理由。 那天,母亲叫姐去给父亲送午饭。临近正午,骄阳似火,烘烤大地。走了一会儿,姐 的短衫就汗湿了。 到了砖瓦厂, 姐瞧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 他身上落满灰土, 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身子努力地向前倾,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 姐的眼睛不禁模糊了。她放下饭盒,上前帮父亲推了一把。 父亲回头看见了姐,笑着说,闺女给爸送饭来了。 等父亲卸完砖,姐说,爸,吃饭了。 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

9、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 完,再干一会儿。 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伛偻的背影,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第二天下午 5 点多钟,放电影的人就来了,他们早早地扯起了银幕。银幕就像一面布 告牌,家里放电影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村里村外。 天快黑了,来看电影的人从四面八方不断地赶来。门前平时沉寂宽敞的禾场变得热闹 拥挤。 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一些熟 人向他打招呼或道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 放电影了,全场安静了下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站在凳子上。人们都被电 影里的打斗情节深深吸引了。人群中间留给父亲的椅子却是空

10、着的。 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 他的电影。 他的电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 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 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 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 我在看咧,你快去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 子还是空着的。 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 父亲上哪儿去了呢?正当家里人着急的时候,姐发现了父亲。 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 (有改动) 5. 阅读 自然段,概括在电影放映那天晚上父亲的表现

11、。 (3 分) 电影放映前:_ 电影放映中:_ 电影散场后:_ 第 4 页 共 10 页 6.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处姐姐两次流泪的心理有何不同。 (4 分) (1)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_ _ (2)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_ _ 7. 文章以父亲的一句话作为首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 分) _ _ 8.下面的链接材料选自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台阶 ,请与本文 自然段比较,简要回答这 两位父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动力分别是什么?(6 分) 【链接材料】【链接材料】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

12、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 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 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9. 小说中,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却坚持为庆祝姐姐考上大学请大家看电影,他为什么这 样做?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6 分) _ _ 【二二】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1 18 8 分分) 莫砺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需要好 好继承发扬。

13、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 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是五千年文明史中蕴含的正能量。 浩如烟海的经、 史、 子、 集各类书籍, 便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然而古籍汗牛充栋, 应该从何入手呢?作为在大学中文系任 教 40 年的老教师,首先推荐中国古典诗歌,也即从诗经 楚辞开始的中国古典诗歌。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 “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 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 人沈德潜说: “有第一等襟抱,

14、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 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 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 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 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 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第 5 页 共 10 页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 “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

15、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 “情 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 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 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 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 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 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 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 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 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 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

16、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 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 精神进行诗歌创作, 为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描绘生动的历史画卷。 杜诗中充 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 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 也是 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 他不但 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 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时代动荡引起词坛风气的巨大变化,以辛弃疾 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 他们继承苏轼

17、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 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 格境界的熏陶作用。 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 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 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我自己就是在当知青的时候,在江南农村茅檐底下“结识”李、杜、苏、辛等杰出人物,他 们与我朝夕相伴,在冥冥之中引导我成为专攻古典文学的教师。而今我年臻 70,决心把余 生精力贡献给古典文学的研究与普及, 来报答那些异代知己对我的恩情。 古代文学经典作品 流传至今的意义并不是专供

18、学者研究,它更应该是供大众阅读欣赏,给予精神滋养。严肃深 奥的学术论著只在学术圈产生影响, 生动灵活的讲解或注释解说却能将古典名篇引入千家万 户。如果说唐诗宋词是一座气象万千的名山,我愿意当一位站在山口的导游,来为游客们指 点进山路径与景点分布。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第段在简要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可以从中国古典诗歌入手, 了解传统文化精神。 B.第段引用清人叶燮的话是为了论证“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 度的可靠文本” 。 C.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有力论证了“我们要以唐诗宋词为首选对象读古代典籍,继承 和发扬中华

19、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心论点。 D.文章内容充实,论证有力,恰当地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深入细致地剖 第 6 页 共 10 页 析了论点。 11.作者为什么认为唐诗宋词是我们领会传统文化精神的首选阅读对象?(4 分) _ _ 12.分析第段画线句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5 分) _ _ 13.如果为第段再补写一个论据,还可以哪一个诗(词)人?请简要分析。 (6 分) _ _ 【三三】 (】 (1 16 6 分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20、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 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 ,自为记,以见其名 之义。既又直 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 ,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 相环,

21、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 心洒然 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 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 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 醒心亭记 注释:涯:岸边。 欧阳公:即欧阳修。 构:搭建。 直:当, 临。 洒然:洒脱的样子, 形容毫无拘束。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曾巩(1019-1083):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 分) (1)伛偻 提携 伛偻: (2)泉香而

22、酒洌 洌: (3)杂然 而前陈者 杂然: (4)则必即 丰乐以饮 即: 15.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临溪而 渔 则必即醒心而 望 B.行者休于 树 所欲有甚于 生者( 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 相环 无丝竹之 乱耳( 陋室铭 ) D.醒能述以 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 道( 孔孟论学习 第 7 页 共 10 页 16.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_ 12.【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5 分) _ _ 三、写作三、写作

23、(5555 分分) 17.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 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 有价值 请以答案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不少于 600 字;不得抄袭、 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1.(1)千里共婵娟 (2)欲为圣明除弊事(3)人迹板桥霜(4)三年谪宦此栖迟 (5)拔剑四顾心茫然 (6)二十三年弃置身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8)天与云与山于水上下一白 2.(1)j 磅 p

24、 (2)闻名暇迩 闻名遐迩 (3)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向上托、举 (4)排比 比喻 3.(1)阿长利用告假的时间给“我”买了“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 (2)示例: 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都都” ,吹上两天,享受一份 游戏的快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4.(1)把逗号移到引号外面。 解析: 使用引号时, 若引文独立而又完整, 则引文末尾的标点不能改动, 并要写在后引号内; 若引文独立而不完整,只作为句子的一部分,则引文末尾的标点应去掉。 (2)将“矗立”改为“树立”将“对”改为“使” (3)示例一:学会感恩我们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无穷

25、的知识 示例二:学会感恩我们的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克服困难的力量 解析:仿写句子的原则是既要做到“形似” ,又要做到“神似” 。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 方面相同或相近;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本题要采用“学会感恩我们, 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的句式拟写。 二、 第 8 页 共 10 页 【一】 5.父亲有些慌乱和不知所措,机械地和前来看电影、道喜的人打招呼。 父亲在围子外 转悠, 乐呵呵地看着看电影的人群并婉拒了女儿一起看电影的建议。 父亲在人群散尽后, 歪在草垛堆中打着呼噜睡觉。 6. (1)听到父亲说只要她想上,砸锅卖铁也供她读书,对父亲对自己无条件的支持而感到 感动、感激,为自己

26、让父亲负担更重而自责、难过。 (2)看到父亲瘦小佝偻的背影和辛苦搬砖的身影,为父亲辛苦劳作而感到心疼和怜惜。 7. (1)结构上为下文写父亲为何请大家看电影、如何请大家看电影做铺垫。 (2)采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从明天家里看电影出发来回顾看电影的原因、父亲为了请大 家看电影和供女儿 上学付出的努力,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和结 构的单调,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3)开门见山,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一句话即展现了姐姐考上 大学后,父亲的喜悦欣慰和自豪之情,体现了父亲果断和有家庭责任心的形象,渲染了充满 喜悦的气氛。 8. 共同点: (1)身份:都是农民; (

27、2)勤劳能干,通过劳动建设家庭,实现目标; (3)有浓厚的家庭责任心,分别为了女儿的读书和家人的尊严奋斗; 不同的动力: (1) 文中的父亲是为了让姐姐可以安心读书, 不用操心学费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让家人安心, 不用操心家中生计。 (2) 台阶里的父亲是为了想要有高的台阶,让自己和家人受人尊重。 9. (1)父亲坚持请大家看电影的原因: 父亲承诺过会供姐姐读书,请大家看电影是父亲信守供姐姐读书的 体现和自我价值的实 现; 让大家知道自己家的闺女考上大学,吐气扬眉的自豪感; 请大家看电影是为 了庆祝姐姐考上大学,也是为了让姐姐知道家里能请人看电影、能供 她上学,想让她安心; 当时村里时兴家里有大

28、喜事就要请大家看电影。 (2)赞同。因为: 因为在当时一个女孩子考上高中就奢望了, 别说考上大学, 这肯定是一件十分值得庆祝的 喜事; 父亲辛苦这么久能看到自己家的闺女上到大学是非常欣慰和自豪的, 这也是体现他爱子女 的一种方式; 请大家看电影是当时村里时兴的方式。 【二】 10.D 第 9 页 共 10 页 11.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其典范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思考和价值判断传递到今天, 能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唐诗宋词中的典范 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 气质和人格境界, 有深远教育作用。 (若只答第段第 1 句话 “不 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

29、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 ,得 2 分) 12.运用举例论证,举杜诗作特点的例子,具体论证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 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具有说服力。 13.能举出唐宋诗(词)人姓名,并说明其诗词特点即可得分。 示例 1:王维的边塞诗都是壮阔飞动之作, 或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 或愤慨于才士坎坷不 遇的不合理现象,或反映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或讽刺权贵形象鲜明,笔墨酣畅。 示例 2:白居易认为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 应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反映一个时代 的社会政治状况。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掲露、批评政治弊端,关心民生疾苦。 【三】 14.(

30、1)驼背,指老年人。 (2)清。 (3)错杂的样子。 (4)就,靠近,到。 (4 分。每小题 1 分) 15.B(3 分) 16.(1)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 )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2)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 分。每小题 2 分,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句式翻译恰当即可) 17.(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 (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 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国 家太平,人民幸福” “国泰民安”等都可) 三、18.思路点拨: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答案 。细读题目

31、中给出的材料可知,本文可 以表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也可以表现求索精神,还可以表现过程的可贵,当然,也 可以紧扣“答案”二字,从其他方面来立意,比如,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生活中各色人等又 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等等。如写成议论文, “答案”就可作为文章的中心论题。 例文:例文: 答案答案 任何问题都有答案,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只有唯一的答案。 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多个,但大多数都被人遗忘或弃之不理。有一名小学生,做一道 题时,感到困扰不已。 “冰雪融化后是什么?”他犹豫一会儿后,填上了他的答案:春天。可 等试卷发下来时, “春天”二字上是一个大大的红叉,老师给的标准答案是水。 难道“春天”就错了吗

32、?人们不这么看。但当他们真正面对这个问题时,能想到这个答 案的只有少数人,而真正填这个答案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呢? 我曾经读过一个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叫星子的乡村男孩。 一天上课时, 老师问大家: “天 上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大家异口同声道: “像小船。 ”这时星子举手道: “老师,我还觉得它像豆角。 ”老师听到 后, 不仅没有表扬他, 反而批评了他, 让他以后不要再说这种 “歪门邪道” 的答案。 几年后, 星子也成了一名乡村老师。一天上课,他问大家: “天上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大家齐声道: 第 10 页 共 10 页 “像小船。 ”星子点点头,说: “大家还觉得它像什么?”一个怯生

33、生的小女孩举起手,说: “老师,我还觉得它像镰刀。 ” “对! ”星子高兴地点点头, “它不仅像小船,像镰刀,老师还 觉得它像豆角,大家说是不是?” “是! ”大家回答道。后来,那个小女孩走出了大山,成为 一名作家,而那件事,也被记在了书的扉页上。 “天上弯弯的月亮像什么”与“冰雪融化后是什么”都拥有多种答案,前者被人接受, 而后者却无人问津。 这就是星子的老师和星子做法的差别, 一个是以强硬的方式限制了孩子 们的想象力,一个是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开阔大家的思维空间。而其结果,也是天差地别, 一个成了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另一个则成了大城市中的作家。这也算是一种答案。 所以说,决定多种答案的不只是问题本身,也与做题人和他所受的外来影响息息相关。 至于答案的对错,也与那些执着于对错的人有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