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26.80KB ,
资源ID:156455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564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秋江苏省南京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学科教学计划及课时安排)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秋江苏省南京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学科教学计划及课时安排

1、202020202022021 1 学年度第学年度第 一一 学期学期 科学科学 学科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 年级 三 备课组长 制定日期 2020.9 总课时总课时 34 周课时周课时 2 教教 学学 对对 象象 分分 析析 本届三年级的学生是幸福的,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科学,经过两年时间的科学学 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 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活泼好 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与渴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 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为学好

2、科 学打下了基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其兴趣点,以丰富的活动调动 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都能热爱科学、学会观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简单的探究方 法,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 培养学生动 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 本本 册册 教教 材材 分分 析析 本教材为 2019 年新版苏教版教材,一共有五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部分,从知识 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 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遵循儿童对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 象的过程。

3、在低年段学生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了解空气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的 基础上,中年段让学生对空气的研究产生兴趣,学习探究方法,掌握“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有质量、空气能被压缩、热空气上升”等性质,提升学生对空气概念的理解水平。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中四课在总体上呈现递进关系,从土壤的成分入手,研究 土壤是由不同颗粒构成的,并且按照颗粒含量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种类型;接下来讨论 土壤中的腐殖质,了解腐殖质与土壤肥沃程度的关系.最后讨论土壤对人类和动植物的 贡献,以及如何保护土壤。 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是在为学生初步建立物质概念和物质意识的基础上,从 物的“状态” 、 “变化” 、 “溶解性”和“分离”等方面进

4、一步丰富和拓展物质概念,形 成“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基本科学观念。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以水为主线,借助语言描述、建立模型和体验游戏 等有效方法提升已有经验的科学性,以及对水的知识、价值的认识。激发他们认识谁 资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节约用水,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主要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首选:呼吸和消化是人体维 持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前提,他们密不可分。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有两个部分,- -是介绍工程师的分类,二是通过制作 手工皂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工程活动过程。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

5、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 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 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 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 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 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 8 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 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

6、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 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 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教教 学学 重重 难难 点点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现有 经验出发,通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开放科学课程,进一- 步改进评价激励机制,帮助 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 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

7、较强的科学探究 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力,努力发展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工程活动的全过程。 关键:学会运用感官观察实验,并有针对性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教教 学学 措措 施施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教学时常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多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 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知识水平、 知识储备,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 动具体的情境中

8、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养成与同伴合作探究的习惯。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 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进行合作 交流。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 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 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 6.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把科学课程的总

9、目标落实到每一- 节课,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表 周次周次 日期日期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课时课时 备注备注 第 1 周 9.19.4 开学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 2 新授 第 2 周 9.79.11 空气有质量 2 新授 第 3 周 9.149.18 热空气和冷空气 2 新授 第 4 周 9.219.25 土壤的成分 2 新授 第 5 周 9.279.30 土壤的类型 1 新授 第 6 周 10.510.10 1 国庆 第 7 周 10

10、.1210.16 土壤的类型、肥沃的土壤 2 新授 第 8 周 10.1910.23 肥沃的土壤、保护土壤 2 新授 第 9 周 10.2610.30 保护土壤、认识固体 2 新授 第 10 周 11.211.6 认识液体 2 新授 第 11 周 11.911.13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2 新授 第 12 周 11.1611.20 把盐放到水里 2 新授 第 13 周 11.2311.27 河流与湖泊、地下水 2 新授 第 14 周 11.3012.4 地下水、海洋 2 新授 第 15 周 12.712.11 珍惜水资源 2 新授 第 16 周 12.1412.18 人的呼吸 2 新授 第 17 周 12.2112.25 运动和呼吸 2 新授 第 18 周 12.2812.31 食物的旅行 2 新授 第 19 周 1.41.8 食物与营养 2 新授 第 20 周 1.111.15 像工程师那样 2 新授 第 21 周 1.181.22 总结、复习 第 22 周 1.251.29 考试 期末